<h3>“立秋”時節剛過,“秋老虎”的威力正盛,萬物還沒有察覺到秋的腳步聲,一切依然生機勃勃。有農諺說:“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也就是說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需再過一段時日。</h3><h3><br></h3><h3>這不,我們這群尋找風景碼字的人,剛從官莊石匣“過半年”節日的快樂中走出來,又誤入藕花深處,遇到了白云湖的章歷村,一個被荷池包圍的小村子。</h3> <h3>在途中,我們有幸遇見了章歷村的呂書記,呂書記熱情好客,帶領我們參觀了章歷村的漁獵文化館。</h3><h3><br></h3><h3>要么咋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呢?許多事情注定在遇見中發現,許多的意外也是在遇見中收獲的。就像這次出游,我們在無意之中遇見了呂書記,走進了章歷村,仿佛走進了一處人間勝景。</h3> <h3>據《章丘市地名志》載:“章歷村,歷史上曾分屬章丘、歷城兩縣,分別向章丘、歷城納稅。建國后定名為章歷村。”</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據說,這塊界石是十多年前舊村拆遷時,在村南頭一口古井中挖出來的。這塊界石或可證明章歷村“一村夸兩縣,章歷居其中”村名由此而來的說法了。</h3> <h3>走進漁獵博物館,我們了解了小村莊很早以前的漁文化。</h3> <h3>漁獵博物館里陳列村民祖傳下來的老物件,散發著古老氣息的老物件,見證了古村莊百姓的生活。</h3><h3><br></h3><h3><br></h3> <h3>用柳條或竹條編制而成的“蝦籠子”,是七十年代以前的漁具,堵住小口放在蝦出沒的小水渠里,等到一定的時間,從水里提上來,便能收獲聚集在里面的小魚蝦。此漁獵方法快捷簡單,節省勞動力。特殊時期的特殊工具,彰顯了先人的聰明智慧。</h3> <h3>蓑衣、斗笠、水鞋這三件老物件,是先人下雨天的配套漁獵裝束。為了生活,先人們風里來雨里去。有一句反應古漁者的詩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h3> <h3>在一幅大壁畫前安放著一只獵漁的小木船,船上放著雙槳和漁叉。還有一首古詩,也反應了漁獵者的艱辛:“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h3><h3><br></h3><h3>魚肉雖美,漁者不易啊!</h3> <h3>這個全村187戶人家的小村莊,如生活在仙境里。走過路過,不容錯過哦!</h3><h3><br></h3><h3>設計華美的“雨巷”,是主街道。走過,讓人沉醉在戴望舒的詩歌里:</h3><h3>撐著油紙傘,獨自</h3><h3>彷徨在悠長、悠長</h3><h3>又寂寥的雨巷</h3><h3>我希望逢著</h3><h3>一個丁香一樣地</h3><h3>結著愁怨的姑娘</h3> <h3>走在通向荷塘深處的風車棧道,觀荷塘花艷麗,蜻蜓翩舞雙雙戲,讓人流連忘返,有一種遠離了塵囂之感。</h3> <h3>鮮花綠植簇擁著別墅,折射出村民安逸的生活。</h3> <h3>出彩村莊里的出彩超市,濃郁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h3> <p>“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藕花深處有一個小村莊——白云湖街道章歷村,位于章丘區中北部,北鄰濟南最大自然濕地白云湖。</p><p><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巴彦淖尔市|
祁阳县|
巨鹿县|
建平县|
平阴县|
邳州市|
宜宾市|
瓮安县|
福泉市|
岳阳县|
乌拉特后旗|
忻城县|
颍上县|
都兰县|
万源市|
泊头市|
吴川市|
五原县|
罗江县|
马公市|
阜宁县|
虞城县|
台州市|
盐亭县|
江安县|
绿春县|
怀来县|
芮城县|
沭阳县|
金坛市|
友谊县|
闸北区|
白山市|
景宁|
东丽区|
板桥市|
同心县|
彭州市|
济南市|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