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時間:2019年7月27日——2019年8月3日</h3><h3>行程:青海西寧→黃南同仁→甘南碌曲縣則岔石林→郎木市→若爾蓋花湖→甘南迭部扎尕那→迭部縣→唐克草原、九紅草原→阿壩紅原縣→馬爾康市→甘孜色達→阿壩州、馬爾康→若爾蓋縣→尕海、郭莽濕地→甘南合作市→化隆群科→西寧市</h3><h3>驢友:北山煙雨、悠然、娟子、瀚海一舟</h3><h3>圖文:瀚海一舟</h3><h3>編輯:瀚海一舟</h3><h3><br></h3> <h1> “人這一輩子,只有在旅行的時候,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它會告訴你,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更廣闊。” 是時候暫離喧囂繁復的生活,背上行囊,放逐疲憊的心,去看看詩和遠方。 一直向往著去一個神秘的地方旅行,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娟子的提議聯絡下,由北山煙雨、悠然、娟子和我,開著北山煙雨自駕的“床車”,成就了我們自駕游的夢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行四人扎尕那留影</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山煙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悠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娟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瀚海一舟</h1> <h1> 第一站 黃南同仁朝拜萬幅唐卡</h1><h3></h3><h1>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早晨9點,我們按約定的時間在西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樂家灣廣場集結,豪爽的美女悠然請客,我們吃了羊肉泡饃,填飽了肚子,車出西寧楊溝灣,駛上了向平安方向行進的高速公路,途徑平阿高速,第一站來到了黃南州同仁縣。先前是沒有這一站行程安排的,在半道上聽娟子說:“同仁縣吾屯村萬幅唐卡集中展覽,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想不想去看看”。有這么難得的機遇,四個人很快達成一致意見,去、一定的去看看。</h1><h3></h3><h1> 位于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吾屯村的熱貢藝術創研基地大廳內,熱貢唐卡千名藝人萬幅作品集中亮相,同仁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活動共征集來自熱貢地區的10126幅紅唐、黑唐、彩唐、金唐等藝術作品參與“最大規模的唐卡展示”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項目,并組織千余名本地唐卡畫師現場創作挑戰“最多人同時畫唐卡”吉尼斯。</h1><h3></h3><h1> 我們首站有幸朝拜目睹了萬幅唐卡集中展,在此次的行程中,得到了萬佛的保佑,一路下來的行程中暢行無阻,天氣也是格外的給力,幾乎每天都是郎朗晴天,一路上風光無限好。</h1><h3></h3> <h1> 萬幅唐卡集中亮相,成功摘取吉尼斯世界紀錄。</h1><h3></h3> <h1> 第二站 甘南州碌曲縣則岔石林</h1><h3></h3><h1> 7月27日中午,朝拜瞻仰萬幅唐卡,在當地一藏族藝人家中吃完午餐后,一行四人便開著“床車”,長途跋涉,直奔目的地甘南碌曲則岔石林。在碌曲縣境內,去則岔石林的有一段路是年久失修的老路,路不太好走,車子開的要慢一些,傍晚時分我們安全抵達了距離則岔石林18公里的一個藏族村寨,碌曲縣城南52公里處的拉仁關鄉則岔村。第一天出來,幾個人有些興奮,嘗試著要體驗一下戶外露營。當地的藏族也很好客,見我們到他們的村寨旅游,主動為我們指點露營場地,還從家中送來開水。北山煙雨在戶外露營的經驗很豐富,三兩下就搭好了一頂露營蚊帳。一行四人就地支起桌椅,用隨車攜帶的液化氣爐熬了奶茶,遙望星空,餅子配肉。吃過晚飯,我看帳篷有點小,以前也體驗過戶外帳篷里睡覺,也為了照相機電池充電方便,最終我還是選擇了一晚上50元,住到了當地搞旅游接待的藏族家中。悠然和娟子姐妹倆住到了“床車”里,北山煙雨一個人就睡在了戶外露營帳篷里。一晚上下來,受到戶外蟲蟲的騷擾,戶外露營還是不太舒服,休息的不好。這也是此次自駕游行程中的唯一一次戶外露營,剩下來的行程中北山要露營,我們三人都不太贊同,還是住在賓館比在外露營舒服安逸啊。</h1><h3></h3><h1> 7月28日,在外露營的三人睡到了自然醒,太陽照在了桑干河上。四人吃過早餐,開著床車向則岔石林進發。則岔石林以前是開放經營的,由于通往石林的道路一直沒有修好,我們去時被關停運營了,不收門票。由于外地的游客知道的人比較少,去石林的游客自然就少了。石林里面的木棧道還是修的、保護的很好,則岔石林全長10公里,是一處由地殼變化上升造成的硅灰巖石景觀,經過長年累月的風雨剝蝕和流水的侵蝕,形成各異的奇峰怪石,巍然屹立,遠遠望去,如一片巖石森林,有猴子窺月、玉女老嫗、將軍峰、和尚石等星羅棋布的奇峰怪石。壁立千仞的石峰間有長近百米的“石門 一線天”,寬僅容一馱畜經過,潺潺流水穿石門而過, 石門內修有百米的木棧道,供游客出入,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是進入石林的必經之路。</h1><h3></h3><h1> 石林的風景自然也很美,一番美照,出片率很高。</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車上拍到的大片——龍圖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林木棧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則岔石林一線天</h1> <h1> 第三站 郎木寺</h1><h3></h3><h1> 7月28日,結束則岔石林的觀景游覽后,一行四人開車便向甘南有名的郎木寺進發,一路上遍布草原的成片黃花,格外引人注目。下午五點多我們抵達郎木寺,晚上留宿鎮上賓館。</h1><h3></h3><h1> 有人說不來郎木寺,等于沒有到甘南,足可見這座藏傳佛教寺院在甘南的重要性。很多人一聽“郎木寺”,便認為它就是一個寺院,其實不是,它是一個純凈的小鎮。郎木寺鎮位于碌曲縣南部,距縣城90公里,西南與瑪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若爾蓋縣毗鄰,地處甘川兩省交界處,國道13線橫貫全境,是蘭郎公路的終點,交通十分便利。郎木寺一般都是規劃在甘南或川北的旅行中,向北臨近甘南拉卜楞寺,向南可進入若爾蓋草原。四川甘肅兩省交界線橫穿小鎮,可以享受“一步跨省”的神奇體驗。整個小鎮居民與寺院完美融合,頗有幾分梵天凈土的禪意。許多人認為郎木寺是寺院名,其實這里有三座寺院,與格爾底寺遙相對應的是甘南州的賽赤寺,還有一座郎木寺清真寺。寺院在群山的懷抱中靜靜地矗立著,飄舞的經幡傳導出濃濃的宗教氣息,虔誠的信徒磕著等身長頭來此轉經,轉動的經輪轉去了今生的苦難,轉來了來世的幸福。</h1><h3></h3><h1> 白龍江峽谷內遍布奇峰怪石,還有草場河流,景色非常秀美。</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鷹</h1> <h1> 第四站 若詩、若畫、若爾蓋花湖</h1><h3></h3><h1> 7月29日行程第三天,在郎木寺吃過早餐,“床車”便向若爾蓋大草原花湖花海行進。車過若爾蓋,便置身于一馬平川的熱爾大壩。花湖位于四川若爾蓋和甘肅郎木寺之間的213國道旁,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熱爾大壩是我國僅次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毫無疑問,花湖的向心力是巨大的,一旦出發,沒有人想在半途回來。從城市去花湖,差不多可以說是從地獄去天堂。如果不相信有天堂,或估計以后可能見不到天堂的話,去的必要性就更大一些。</h1><h3></h3><h1> 花湖好像是動畫片的一個長而又長的鏡頭,隨著你蹣跚的腳步,從草原中心延伸出去的原木棧道一點點退后,花湖從芳草如茵的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來。有人說花湖像初戀的滋味,雖然早有準備,但當它闖入眼簾時還是像一記重拳擊中內心,頭暈目眩,一片空白。湖水透徹的藍,是那種無法形容的純凈;繾綣在水天之間的云彩,有著魔力般妖艷。令人想越過棧道一直走到湖中心去,或許那里,會有更大的幸福。</h1><h3></h3><h1> 花湖的美景,讓悠然、娟子姐妹倆擺出各種美姿,拍了很多片片,也是此次行程中出片率最高的一個地方。整個花湖游覽下來,75元的門票、30元的景區擺渡車費,從下車后進景區到出景區全靠步行,用時三個半小時,游興未盡,留連忘返。</h1><h3></h3><h1> 前往花湖可從三個方向,一是從若蓋縣城,全程約40公里;另一個是從唐克的黃河第一彎前往,全程約90公里;另一個是從郎木寺前往,全程約40公里。</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湖花海姐妹花</h1> <h1> 第五站 藏寨秘境扎尕那</h1><h3></h3><h1> 7月29日,從花湖出來,已經快下午5點了,由于行程安排當天要趕到扎尕那,只能在路上草原上路餐,別說,還另有一番滋味。到達扎尕那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夜幕降臨,整個藏寨沉浸在夜色中看不清楚。當晚四人住宿在當地藏家的私有賓館,恰好我和北山煙雨住的房間線路故障,總是跳閘,無奈在漆黑中渡過一夜。不過扎尕那的星空很美,因在海拔較高的藏區,夜間還是有些涼意。</h1><h3></h3><h1> “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扎尕那村依山而建,四周山峰環繞,就像天然形成的城墻,名副其實的石頭城堡,進到扎尕那會有石頭形成的天然屏障“石門”,被稱為石門阻隔的秘境。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美籍奧地利人,“約瑟夫?洛克讓全世界的游人都迷戀上了麗江和貢嘎雪山,他也曾到過扎尕那,他說“我平生未見過如此綺麗的景色,如果《創世紀》的作者看見扎尕那的美景,將會把亞當夏娃的誕生地放在這里”。</h1><h3></h3><h1> 7月30日,早上7點我去觀景臺拍日出,由于我們到扎尕那的前兩天沒有下雨,而沒有拍到山上的巖壁之間云霧繚繞,宛若仙境的景色。聽同行的師傅兼導游北山煙雨介紹,他前兩次到扎尕那的感受和這次來也是不一樣的,前兩次來是覺得到了仙境一樣,的確很美,妙不可言。</h1><h3></h3><h1> 雖然我們沒有體驗感受到仙境的感覺,但在扎尕那仙米灘景區四個人玩“乾坤大挪移”,學會了全景位移拍照,體驗了另一層不一樣的感覺。沒有體驗到仙境般的感覺,晚上我們就沒有繼續留宿扎尕那,從一線天景區出來來后,直接下山去了迭部縣城,縣城的食宿自然要比藏寨好得多。</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尕那全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尕固藏寨掠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仙米灘景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乾坤大挪移——全景位移</h1> <h1> 第六站 佛國色達</h1><h3></h3><h1> 7月31日早上,我們收拾行囊,在迭部縣上用過早餐后,車子駛向了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終極目的地四川甘孜佛國色達。一路上唐克草原、九紅草原的風光盡收眼底。從迭部縣城到色達的路程還是有些遙遠,一天難以抵達,晚上我們選擇在阿壩州紅原縣住宿,領略了草原小城的寂靜和縣城的美麗夜景。</h1><h3></h3><h1> 8月1日從紅原縣出發,下午5點多抵達色達。色達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東北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境內有寬廣的草原、縱橫的河曲、密布的湖沼、巍峨的雪山。色達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宗教文化博大精深,聞名避邇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更是令人心神往之。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位于色達縣洛若鄉,距離色達縣城約2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學院。這里數以千計的小木屋密密麻麻如同蟻巢般布滿山坡。一眼望去,每一間房子似乎都是相似的顏色與構造,層層堆砌,從谷底到山脊全被覆蓋。整片佛學院面積很大,小路很多,可以隨性游覽。在轉經塔西南方向滿是經幡的山坡上可以俯視整片佛學院,這里可以拍攝出整個佛學院的全貌。佛學院的僧舍均為絳紅色小木屋,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建在重重群山環繞的山谷之中。山坡上為數眾多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起伏,蔚為壯觀。這些小木屋中,大約住著五千名僧俗,其中有扎巴(出家男子),也有覺姆(出家女子)。色達佛學院被人們稱為世間的最后一片凈土,因為這里的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修行。</h1><h3></h3><h1> 遙遠的色達,最后的色達。無論在照片上看,還是在視頻中看,遠不及在現場看色達更加震撼,是根本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一行四人從山底沿著水泥臺階,便看便拍照,爬到山頂觀景臺,已經快7點了,光線瞬間即逝,沒有拍到更多更好的片子。山頂觀景臺等著看夜景的人還不少,既然已經上來了,也快天黑了,幾個人也就決定等天黑了看完夜景再下山。晚上8點40分許,等天空暗沉下來,看不見遠山天邊的時候,賓館的燈和路燈首先亮了起來,接著從佛學院、紅房子慢慢的照亮了整個山坡,色達的夜景和白天的場景是一樣的美、一樣的震撼、一樣的讓人不忍離去。</h1><h3></h3><h1> 每個人本想自己用自己走過的路,來數數這一生大小過往,來過色達之后,很多人才真正的看見自己的這一生。大千世界,西藏是接近天堂的地方,而色達則是進入天堂的階梯。這座今生與來世的地方,唯有你去過你才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信仰。色達,不看前世今生,無關宗教信仰,只為你內心的朝圣。</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原縣2019草原音樂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原縣九紅草原風光</h1> <h1> 第七站 回家</h1><h3></h3><h1> 走完旅行規劃的最后一程色達,此行的任務目標算已達成。8月2日,“床車”便駛上了返程的路。在前面去色達的時候沒有介紹去的路線,在返程回來的時候,我們還得重走這段路。從色達縣城出來,再次經過了阿壩州馬爾康市,深藏在漫長峽谷地帶的阿壩州州府就在馬爾康市,峽谷的公路的確有些長,我們的“床車”穿越峽谷走了7個半小時,沿途的風景秀麗,云霧繚繞,在扎尕那沒有體驗到的感覺,卻在歸程的路上看到了。從峽谷出來,再次途經九紅大草原百里觀光,晚上8點多,天空降下夜幕時,抵達若爾蓋,我們選擇了在若爾蓋縣休息留宿。正好今天我慶生,就請大家吃了頓大餐——火鍋黃辣丁。</h1><h3></h3><h1> 8月3日,最后一天的歸程,我和悠然提議走甘南合作市,沒再走郎木寺,一路上遠眺了尕海湖、郭莽濕地的美景,領略了甘南州府合作市的繁華,下午6點多抵達黃河岸邊崛起的群科鎮,美女娟子盛情邀請我們在群科品嘗了當地有名的精排手抓羊肉,完成此次自駕游旅行的全部行程,晚上8點多順利到達西寧,回到暫別的家中,為這次自駕游畫上圓滿的句號。</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馬爾康美景</h1> <h1> 長坪溝樟木寨的房屋是典型的嘉絨藏族建筑。細心的你也許已經發現,不少民居修建在半山腰上,為什么這樣呢?一是因為他們耕種的土地在山上;二是住在半山腰,可以避免泥石流的襲擊;三是半山腰的地勢有利于抵御外敵入侵,易守難攻。</h1><h1> 嘉絨藏居多用石塊堆砌而成。那些亂石在嘉絨兒女的巧手里,竟然被堆砌得棱角分明,墻面方方正正。整個建筑下大上小,逐漸向上收縮。嘉絨兒女在修建的時候,沒有使用任何測量工具,他們全憑自己的一雙肉眼、一雙巧手以及祖輩們的建筑經驗就能完成這一驚世駭俗的創造。</h1><h1> 如果你有機會到藏家做客,就可以親身感受嘉絨藏族建筑的風格。這種碉式石樓通常有三層,房頂的一半為平臺,三面圍著女兒墻,墻角上翹呈角狀。平臺上安了澗槽,把水引出屋外。另一半歇山式,覆蓋著紅瓦。走進屋內,主人會邀請你直接上二樓。原來一樓是圈養牲畜的地方,二樓是鍋莊房,是全家人生活活動的主要場所。呈長方形,中間放置火塘,在火塘內安放鐵三腳架,以便放鍋煮飯,故稱鍋莊。鍋莊房進門的左側,放置碗柜和水缸。火塘內的火種是房屋建成時就引入,從此常年不滅,俗稱“萬年火”。塘邊既是全家人休息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只要你稍加留意,二樓的其他地方就是臥室和廚房。三樓為倉庫、臥室和經堂。倉庫平時是堆放糧食的地方,但是在特殊時期,它也可以作為了望臺,以觀察外面的敵情。藏族是全民信奉藏傳佛教的民族,經堂是每個藏家必有的,它是放置佛像和掛唐卡的地方,更是一家人的神圣的祭拜之地,外人是不可以隨便進入的。過去,經堂連家里的女人也不可進入,只有男主人才可進入。所以,在藏家做客,未經主人邀請,切不要提出參觀經堂的要求,這是主人的大忌。二、三樓室內用木板裝修,三樓平臺也是乘涼、聊天和小孩玩耍的地方。</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壩藏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莽濕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黃南風光</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报价|
时尚|
荥经县|
京山县|
隆尧县|
阳春市|
太仆寺旗|
红桥区|
镇雄县|
积石山|
云安县|
灵丘县|
武陟县|
内丘县|
永康市|
大荔县|
滦南县|
山东省|
仪陇县|
新宾|
桐城市|
津市市|
淮阳县|
永平县|
英吉沙县|
巴林左旗|
老河口市|
兖州市|
榆中县|
区。|
高平市|
沈阳市|
天镇县|
元江|
高雄县|
台北县|
措勤县|
太白县|
虞城县|
保靖县|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