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上世紀60年代末,十五六歲的習近平來到梁家河大隊,開始了艱苦卻受益終生的知青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他在這里加入中國共產黨,又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直到1975年秋天離開。<br></h3><h3> 那時的陜北大米很稀罕,逢年過節都吃不上。習近平七年知青生活中僅吃過一次白米飯,是村民李印堂送給他的。</h3><h3> 農村的“苦”,習總書記嘗個遍,磨煉了意志,培育了習總書記家國情懷和為民情懷,鑄就了一代偉人。</h3> <h3><b>梁家河村部</b></h3> <h3><b>梁家河導游圖</b></h3> <h3><b>知青井</b></h3> <h3><b>梁家河村史館</b></h3> <h3><b>離開梁家河的44年中,習總書記始終沒有忘記梁家河的百姓</b></h3> <h3>習近平被保送清華大學學習,村民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從坐上手扶拖拉機起,就暗下決心,給自己定了目標,今后從政,為老百姓多做一些好事。年輕時候的習總書記在梁家河已經擁有為民情懷。</h3> <h3><b>學員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述習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長歷程</b></h3> <h3><b>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b></h3> <h3><b>知青舊居——習近平曾經生產生活的地方。</b></h3> <h3> “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h3><h3> “ 我69年1月去的,75年10月份離開陜西,這一段時間就成為我人生的一個轉折,可以說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歷歷在目,現在有很多思維行動都和那時候有關聯,賀敬之那個詩‘幾回回夢里回延安’,就是這樣的感情。”200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陜西代表團審議時如是說。</h3><h3> 從梁家河的黃土地出發,習近平懷著一顆“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真正與民同苦、為民分憂。他抱著“功不必在我”的態度,只求不愧蒼天不愧心;他懷著“察其疾苦”的本心,但愿蒼生俱飽暖。</h3><h3> 40多年來,習近平以扎實苦干、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把一切回饋給了養育、成就他的中國人民。</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九龙坡区|
安岳县|
南雄市|
富裕县|
桦南县|
百色市|
彭水|
竹溪县|
台南县|
徐州市|
永登县|
沈丘县|
贡嘎县|
托克托县|
安西县|
潞西市|
图片|
牙克石市|
垦利县|
邵东县|
贡觉县|
淳化县|
永顺县|
广东省|
芜湖市|
涡阳县|
长乐市|
平谷区|
天祝|
大化|
德令哈市|
尼勒克县|
民勤县|
牟定县|
罗平县|
乐昌市|
双城市|
广平县|
都兰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