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高黎貢山在滇西也算得上有名氣的山了,我在1988年曾經坐車走過老騰保公路,翻越過高黎貢山,那條鐫刻在記憶深處的老保騰公路,一直是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情愫,也一直想再走一次騰保老公路。</h3><h3> 在網絡里看到過一句話:“這個世界五彩繽紛,包羅萬象,有花有海,有詩有遠方,唯有努力之人方可遇見。它在山頂,在遠處,沒有跋山涉水的本領,就看不到前方的美。”很有感觸。這次有幸得空再次去看了看山頂上的美景。</h3> <h3> 過了龍文橋后,車子就開始爬坡了,路還是以前的樣子,老沙石路,路也坑坑洼洼的,車子搖搖晃晃的前行著,20分鐘后就到了大蒿坪。</h3> <h3> 大蒿坪曾經是騰沖到保山班車的一個休息點,30多年前也是在這里吃的飯。那時的大蒿坪僅有為數不多的三四個食館,吃飯的時間車來車往最為熱鬧。車輛不斷地駛入駛,簡短??恐箅x開,乘客一撥一撥地匆匆來去,不變的是大碗管飽的米飯和簡單的菜肴。</h3><h3> 現在這里每天都有兩輛往返于騰沖縣城與潞江壩小平田之間的班車通過。只不過,大蒿坪在經過半個世紀的喧鬧后,如今再次找回了本該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h3> <h3> 老保騰公路最先在民國年間籌建,完成了勘測設計之后,于1937年開始動工,1940年續修,1944年為搶運盟國援華物資,保騰公路作為中印公路正線第三次修筑,1948年才建成簡易公路。建國后的1951年11月,保騰公路第四次開工建設,先后動用保山、騰沖、龍陵、昌寧、鎮康等地民工14000人,在歷時10個月、耗工日565萬個、付出死亡24人的代價之后,這條公路終于全線修筑通車,從此改寫了翻越高黎貢山的交通歷史。。</h3><h3> 在大蛇腰公路北側的山坡上,并排立著三塊石碑,一塊簡要記述保騰公路修筑的基本情況,一塊為在公路建設中付出了生命的民工名錄,一塊為英雄光榮碑。轉眼六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筑路人大多已經作古,只有路還在,碑還在,見證著新社會日新月異額變化,見證著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h3> <h3>蒲滿哨位于高黎貢山山脊東側一處平坦開闊的臺地上,公路在這里轉了一個巨大的急彎,恰似一條蜿蜒前行的蛇的腰部。漢朝時在高黎貢山分水嶺設哨卡,因原住民是蒲滿人,便以原住居民命名為蒲滿哨。一棵核桃樹下立著一個用防腐木做成的木牌,上面摘錄了明崇禎十二年(1639)四月十二日,徐霞客翻越高黎貢山所寫的《越高黎貢山日記》中關于蒲滿哨的文字。</h3><h3>這里,曾是南方絲綢古道上一個重要的哨卡,也是南方絲綢古道與老保騰路的一個十字路口。蒲滿哨,這個叫了兩千多年的名字,二十年前公路南移才漸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村子,靜默地佇立在老保騰公路旁邊。</h3> <h3>走進高黎貢山,就像走進了奇山異水的長軸畫卷之中。在這個被譽為“天然植物園”和“物種基因庫,有你想象不到的一切。在高黎貢山西坡腳下,就是自北向南流的龍川江,與高黎貢山東坡下的怒江遙相呼應,并駕南驅,最終匯入伊洛瓦底江。</h3> <h3>這些年路面幾乎沒有得到過很好的養護,當年鋪滿了路面的彈石,已經所剩不多,露出在外的路面被雨水長期地沖刷,已經拉出很深的水槽,車子艱難地行駛在上面,非常的顛簸,很多地方不得不找路前行。爬坡,過坎,回頭彎,時而舒緩,時而陡急,忽在林間,忽在峭壁之上,這一路的過程中,讓人似乎又坐回了當年的老式客車上。</h3> <h3>“冬時欲歸來,高黎貢山雪。秋夏欲歸來,無那宆賧熱。春時欲歸來,囊中絡賂絕”。幾句簡短的古謠,道出了古代商旅翻越高黎貢山的艱難困苦和無可奈何。從古道到現在的高速公路,道路交通的變遷反映了邊地人們千百年來跨越高黎貢山的不息追求。這次從走騰保老公路,再次越翻高黎貢山值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回县|
山东|
通化县|
平定县|
凤凰县|
台南县|
阿尔山市|
清涧县|
水城县|
平山县|
崇明县|
潜江市|
大足县|
周至县|
嘉义县|
札达县|
彭阳县|
嘉鱼县|
宜州市|
巴里|
朝阳市|
平度市|
新泰市|
湘乡市|
津市市|
洪湖市|
湖北省|
邹城市|
上蔡县|
济阳县|
马边|
高陵县|
湖北省|
沽源县|
巩留县|
天柱县|
德庆县|
当涂县|
宁武县|
陕西省|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