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北的風光總是令人神往,一到難耐的高溫季,就向往著西北的雪山、草原、湖泊和沙漠!雖然多年前去過青海,但看到領攀者戶外俱樂部的大西北環線活動貼的時候,還是被它沿途的景色及厚重人文底蘊所吸引,期待去感受一下清涼的青海湖和夢幻般的天空之鏡;去體會千年歷史的敦煌莫高窟還有嘉峪關。</h3> <h3><font color="#010101"> 于是我們毫不猶豫,立馬買票出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月27日到達蘭州集合,第二天出發前往青海塔爾寺。</font></h3> <h3>到西寧時已近中午,去塔爾寺前先吃碗蘭州牛肉面,再喝碗牦牛酸奶。</h3> <h3>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創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位于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h3> <h3>塔爾寺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另外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這次來塔爾寺天氣不好,下起了中雨,我們剛從近四十度的火爐武漢來到這只有個位數溫度的地方,感覺透心兒涼啊!太舒服啦!塔爾寺的管理有了些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可乘車直達塔爾寺大門口,現在這不行了,也和其他景區一樣只能把車停在老遠,換乘昂貴的景交車才能到達。我們這次請了專職講解員,戴上無線耳麥聆聽講解倒是非常的清楚。寺里的酥油花展室也安裝了空調,看上去比以前更加艷麗完整,顯得光彩奪目!</h3> <h3>從塔爾寺出來,我們冒著大雨趕往青海湖。很奇特,離青海湖越近,雨勢越小,到達湖邊時,雨停了,露出了藍天白云。青海湖,藏語名為“措溫布”(意為“青色的海”)。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咸水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h3> <h3>沿途金燦燦的油菜花海。</h3> <h3>淺藍色的天空分布著游弋的云朵,深藍色的湖水在陽光下焯焯閃光,一切都是這樣的美好,以前來這里一般只看到大片的油菜花,這次不同,湖邊已經色彩斑斕了!</h3> <h3>紫色的薰衣草、黃色油菜花以及五彩的虞美人構成大片的花海,襯托著遠山,傍著蔚藍的湖水,加上變幻的云彩,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h3> <h3>徜徉花海的人們。</h3> <h3>我也陶醉在這花海之中。</h3> <h3>妖嬈迷人的虞美人。</h3> <h3>依依不舍的離開青海湖邊,傍晚入住茶卡鹽湖鎮,以便第二天早點進入景區。第二天早上8點出發,來到景區大門,趕緊買票入園坐上景區的小火車。</h3> <h3>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為天然結晶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是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h3><h3></h3> <h3>“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海的鹽。茶卡鹽湖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齊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h3> <h3>來到景區最深處的站臺下車,首先排隊租用鞋套,押金100元一雙。趕緊換上鞋套進入鹽湖,說明一下,鞋套不防水,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腳被堅硬鋒利的結晶鹽粒扎傷,當然,你若不怕扎腳光腳下去也行。剛下水時還感覺有些涼意,走一會兒感覺慢慢的適應了。</h3> <h3>藍天映襯下的湖水在紅裙子的點綴下顯得格外艷麗!</h3> <h3>顆粒粗大的茶卡鹽為工業用鹽,鹽湖底部為石鹽礦床。鹽湖自形成以來自然結晶沉積相對連續穩定,沉積的鹽層厚度較大,一般4~8米,最厚可達10米。</h3> <h3>天空與湖面融為一體,白云與鹽花傻傻分不清,漫步于此,感覺整片天空被自己承包了。</h3> <h3>藍藍的天空,青青的湖水,還有朵朵白云,在湖水的映襯下,簡直是仙境一般。</h3> <h3>行走在景區的小火車。</h3> <h3>“天空之鏡”,顧名思義,就是能映照天空的鏡子。</h3> <h3>時間過得真快,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鹽湖,上岸退回鞋套,沿著小火車的鐵軌旁往回走,去看看鹽雕藝術。</h3> <h3>鹽雕旁隨風舞動的經幡。</h3> <h3>茶卡鹽湖有戶外鮮見的鹽雕藝術,鹽雕以各種傳說、人物為主題,將自然美與藝術美和諧結合。給人以視覺沖擊,每一座鹽雕都是一次大手筆,給人以心靈震撼力。</h3> <h3>中午我們出了景區,乘車前往德令哈市,這里的高速公路非常好,兩個方向的道路互相分開。</h3> <h3>下午到達德令哈市,“德令哈”是蒙古語“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州東部經濟區中心。</h3> <h3><font color="#010101">德令哈,是因為詩人海子那首令人傷感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還有歌手刀郎的那曲充滿蒼涼和傷悲意味的《德令哈一夜》而被大多數人熟知。特別是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德令哈,這座遠在塞外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更是名揚全國。賓館旁巴音河的橋上,噴泉隨著音樂翩翩起舞。</font></h3> <h3>不遠處的摩天輪上正在上演規模宏大的燈光秀,變幻莫測的圖案將這遙遠小城的夜空裝扮得分外妖嬈。</h3> <h3>早上7點從德令哈出發,前往大柴旦鎮的翡翠湖。前方出現了雪山,離大柴旦不遠了。</h3> <h3>下了高速,穿過大柴旦鎮,這是新修的去往翡翠湖的馬路。</h3> <h3><font color="#010101">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約6平方公里,是原大柴旦化工廠鹽湖采礦隊采礦區,經多年開采形成的采坑,變成了如今美麗的“翡翠湖”。</font></h3> <h3>大柴旦是柴達木盆地的“北大門”。這片漂亮的湖泊群里,由于各鹽鹵池深淺不一,濃度各異,所以它的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綠色的、淺黃色的、還有藍色的……。</h3> <h3>站在湖邊,宛若鏡面般的湖面倒影著藍天白云和皚皚雪峰,宛如仙境。</h3> <h3>翡翠湖現在還不是正式景區,所以目前尚未正式對外開放,不收門票,不遠處正在修大門,據說明年開始就會收門票了。</h3> <h3>離開翡翠湖上高速趕往敦煌,高速邊密密麻麻的高壓輸電網。</h3> <h3>這里到敦煌300公里左右,其中有近200公里的無人區。沿途除了茫茫戈壁就是光禿禿的山巒。</h3> <h3>就連這個長下坡也成了“景點”。</h3> <h3>趁著沒車的間隙,我也趕緊來一張。</h3> <h3>對面公路上,大貨正在運輸巨大無比的風力發電機葉片。</h3> <h3>突然,車窗外出現一群雙峰野駱駝。</h3> <h3>天空出現了七彩彩虹。</h3> <h3>翻過了當金山埡口,經歷了危險的42公里長下坡,下午到達敦煌市,看看路邊的路燈桿上,多么特色鮮明!</h3> <h3></h3><h3>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庫木塔格沙漠中的露營地,來到營地,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拿起滑沙板爬上沙坡滑沙去!攀爬沙坡需要體力更需要技巧,如果沒踩穩,便是爬一步退半步,事倍功半!很難爬到沙丘頂的。</h3> <h3>我要去滑沙啦!</h3> <h3>坐上滑沙板從又高又陡的丘頂自然下滑,兩手握住兩邊的板壁,坐姿保持穩定,身體微微平躺,做好準備,隨著沙山的坡度的加大,下滑速度會迅速加快,伴隨耳邊呼呼的風聲,轉眼間就滑到丘下,這種驚險與刺激的快感必須親自玩過才能感受到。</h3> <h3></h3><h3>真的太好玩,太刺激了!這讓我想起了兒時玩的滑滑梯。我一口氣滑了4次,還意猶未盡,太陽要落山了,領隊喊吃飯了,才依依不舍的離開……<br></h3> <h3>火紅的落日漸漸落下,映得天空紅彤彤的。</h3> <h3></h3><h3>雖說是在沙漠深處,我們的晚餐還是挺豐盛的。大鍋燉蘿卜羊肉湯,無限量燒烤、點心、啤酒、飲料等等……,我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瘋狂的放飛一下自己,真正體驗一把大漠人的豪爽。</h3> <h3>吃飽喝足了開始盡情的K歌,接下來就是狂歡時刻。我們點起篝火,手拉著手,心連著心,伴隨著歡快優美的音樂節奏快快樂樂跳起沙漠圓圈舞。<br></h3> <h3>最后,我們放起了禮花,喜慶的禮花把沙漠的夜空照得通亮,令人賞心悅目。</h3> <h3>安靜下來后,我們又欣賞起美麗的沙漠夜空,璀璨的銀河高懸頭頂,耀眼的星星眨巴著眼睛。攝影大師秋楓在沙漠中架起相機為我們每個人留下沙漠星空的珍貴照片。夜已深,大家才各自回帳篷休息。</h3> <h3>我們遠離城市喧囂嘈雜,跨過千山萬水,來到這亙古蒼茫的大漠深處,以沙漠為地,以篝火為燈;以燒烤為食,以歌舞為伴。在這寧靜的夜晚,我們仰望星空,感受浩瀚銀河的無限魅力。享受這難得的休閑時光,擁抱自然,放任自我,這一夜真是太美啦!第二天6點多鐘起來,趕緊爬上沙丘看美麗的日出。</h3> <h3>這兩張照片是一早一晚的對比。</h3> <h3>朝陽與夕陽下我們的營地。</h3> <h3>吃過早飯離開沙漠,前往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風景區,古稱沙井,俗名藥泉,位于鳴沙山北麓。它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水質甘冽,澄清如鏡,綿歷古今,沙不進泉,水不濁涸。鐵魚鼓浪,星草含芒,水靜印月,薈萃一方,故稱“月泉曉澈”。</h3> <h3>鳴沙山以沙動成響而得名。東漢稱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長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h3><h3> </h3> <h3>不同時期留下的珍貴照片。</h3> <h3>沙漠中的駝隊。</h3> <h3>這里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因為地勢的關系刮風時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從山下往山上流動,所以月牙泉永遠不會被沙子埋沒,被稱為沙漠奇觀。</h3> <h3>月牙泉內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抱,雖遇強風而泉不為沙所掩蓋。</h3> <h3>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r></h3> <h3>月牙泉木塔。</h3> <h3>木塔旁堅韌頑強的旱柳,它是西北地區特有的旱柳樹種。據記載,晚清重臣左宗棠西進收復新疆時帶領湘軍一路栽植道柳,留下了“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門”的佳話,為紀念這位引進樹種的大臣,人們把生長在西北地區的旱柳稱為左公柳,并沿用至今。</h3> <h3>泉邊的胡楊,又名胡桐,是楊柳科落葉喬木。生長在沙漠,可與有“植物活化石”稱號的銀杏樹相媲美。具有驚人的耐寒、耐旱、耐鹽堿、抗風沙能力,被人們稱作“沙漠的脊梁”。胡楊“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h3> <h3>沙山鳴響有兩種:一種是“沙嶺晴鳴”即鳴沙山在盛夏晴天自生鳴響;另一種是“和聲與人”即鳴沙山“人登之即鳴”。對于鳴沙山響的科學解釋有靜電發生說、摩擦發生說,然而,最具說服力的是“共鳴說”。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沙粒表面有許多蜂窩狀的小孔洞,這是常年風蝕、水蝕和化學溶蝕作用的結果。這是這些小孔洞構成了“共鳴箱”,沙粒摩擦產生了細微聲音被這些“共鳴箱”放大,于是就發出了悅耳的聲響。</h3> <h3>爬上鳴沙山俯瞰月牙泉。</h3> <h3>中午時分天氣炎熱,我們從景區出來后來到“順張黃面館”吃面,這是敦煌市的特色小吃,味道確實不錯,還有當地特色杏皮茶。</h3> <h3>晚上與伙伴們一起去品嘗當地的烤全羊,味道好極啦!愉快的一天就此結束了。</h3> <h3>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來到莫高窟景區。莫高窟開鑿于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h3> <h3>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歷代營建的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分布于15~30米高的斷崖上,呈上下分布,1~4層不等。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h3> <h3>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發現了震驚世界的藏經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敗無能、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特定歷史背景下,藏經洞文物發現后不久,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國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以各種手段從王園篆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不幸流散,如今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僅有少部分保存于國內,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br></h3> <h3></h3><h3>洞窟編號第96號的九層樓,開鑿于初唐(618~705),窟內的大佛高35.5米,兩膝間寬度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據敦煌遺書《莫高窟記》記載,這尊大佛為唐代武周證圣元年(695年)由禪師靈隱和居士陰祖所建。是佛國三世中的“未來佛”彌勒佛,即釋迦牟尼的“接班人”。大佛的制作方法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巖體上鑿出佛像的大體形狀,再用草泥壘塑、用麻泥細塑,最后著色而成。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偉壯觀的氣勢。窟前的建筑為九層樓,原為四層,晚唐(874~879)年間建成五層,宋初(966年)重修,九層樓是1935年建造,它攢尖高聳,檐牙錯落,鐵馬叮咚,已成為莫高窟的標志之一。</h3> <h3>排隊半個多小時進入莫高窟景區,坐景交車15分鐘到達,應急票只能看四個窟,窟內清涼,外面太熱了,人跟著人,摩肩接踵。為了保護石窟,窟里不能拍照,參觀石窟時間很短,大約每窟3到5分鐘左右,每一批大概五十人左右,看一會兒聽完講解就得隨著人流被擠出來。。</h3> <h3><font color="#010101">窟前的花園也很漂亮。</font></h3> <h3>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鮮為人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現后,聞訊而來的“強盜”們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h3>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參觀了窟旁的陳列館。包括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及張大千故居等等。還參觀了上世紀40年代起在莫高窟敦煌藝術研究所工作的人們生活狀況,我們要向“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老人這樣的一大批科學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span></h1><p><br></p> <p>離開莫高窟,驅車前往嘉峪關。路過瓜州服務區,這里一字排開的瓜棚里,西瓜、蜜瓜免費給大家隨便吃,當然也有些當地特產供大家隨意選購。</p> <h3><font color="#010101">來到嘉峪關,在燒烤一條街吃罷晚飯,徒步回酒店的路上,看到美麗的夜景。</font></h3> <h3>第二天上午8點來到嘉峪關景區,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h3> <h3>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h3> <h3>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br></h3> <h3><font color="#010101">來到關外,留影一張。古人進出此關可不那么容易。</font></h3> <h3>嘉峪關,這個河西走廊的古老關卡,還保有著“長城最大的關隘”的雄姿。</h3> <h3><font color="#010101">登上城樓,可見祁連山在遠方延綿,十分壯觀,展現了古時候中原為了抵御外來之敵,讓百姓過上安穩日子的雄心。</font></h3> <h3>關內正在進行表演。</h3> <h3>下午乘車來到張掖丹霞景區。張掖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紅色砂礫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這里的丹霞地貌發育于距今約2億年的前侏羅紀至第三紀。</h3> <p>景區內乘坐擺渡車游覽,每個觀景臺都有一定的距離,大巴一共停4個觀景臺,由于光線強度、角度的不同,張掖丹霞地貌呈現出不一樣的顏色。</p> <h3>小布達拉宮:直立高聳的砂巖,就像一座幽深的古城堡遺跡,突兀地佇立在大地上。這樣的造型,是在流水侵蝕和風力吹蝕的共同作用下發育起來的。由于巖性軟硬不一,導致了風力吹蝕的差異性,結果形成了許多相對高度為10一30米的層狀墩臺,構成奇幻的古堡造型。由于氣候干旱,巖石上并沒有太多的植被覆蓋,就顯得更為彪悍、粗獷。</h3> <h3>神龜問天:紅色砂巖在白堊紀時期收強烈的侵蝕、分割、溶蝕等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形成塔狀地形。猶如一只神龜仰頭向天,即鎮守降服的巨龍,又訴說著億萬年的滄桑巨變。</h3> <h3>赤壁長城:粉砂巖巖丘在千萬年的風化作用下形成了數十米高的丹霞險丘,威嚴勁露,陡直壁立,崖壁綿延數里,猶如長城壁壘,駐立邊塞。</h3> <p>七彩丹霞地貌群以紅色、黃色、白色、綠藍色為主,色調順山勢起伏的波浪狀。</p> <h3>好像是上帝打翻了他的油畫箱,流出來的七彩顏料。</h3> <h3>在陽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層紅色的輕紗,熠熠泛光,色彩異常艷麗,讓人驚嘆不已。</h3> <h3>其結構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h3> <h3>很有層次感的色彩!</h3> <h3>七彩丹霞以其面積大、集中,層理交錯、巖壁陡峭、氣勢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斕而稱奇。</h3> <h3>參觀完之后,我們乘上景區游覽車沿路返回西門景區大門。回到車上來到紅山灣水庫旁邊的一個移民小鎮住下。第二天清早,來到離張掖景區西門不遠餐館吃過早晨后,一路返回蘭州。在蘭州如家快捷酒店住下,第二天在吃過蘭州牛肉面后,乘高鐵一路順利返回家中。</h3> <h3> 西北大環線活動終于結束了。在塔爾寺,我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在青海湖、茶卡鹽湖、翡翠湖,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湖面若明鏡,什么是真正的水天一色;在茫茫沙海,我體驗著沙漠活動帶來的快樂,在那里我們仰望璀璨星空,享受沙漠里的那一片寧靜;站在嘉峪關的城墻上,我們感受到了修筑萬里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智慧之偉大;走進張掖丹霞地貌,體會到了什么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尤其在敦煌莫高窟,我們知道了它背后令人錯愕和唏噓的往事以及文物保護背后那段艱辛的歷史,這段悲愴的歷史與圓明園的遭遇同出一轍,一個貧弱的國家面對西方的“野蠻”是多么的不幸。我想,幸虧兵馬俑是在解放后才被發現!今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敦煌莫高窟已明確指出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國弱被人欺,莫高窟的歷史時刻警醒著人們,要銘記歷史教訓,要奮發圖強,只有把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國寶才能守得住,流失海外的寶貝才能早日回家。</h3><h3> 感謝本次活動的領隊小魚兒、感謝攝影大師秋楓!感謝每一位同行的伙伴們!</h3><h3><br></h3><h3> 20190915</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清水河县|
荥经县|
昔阳县|
博兴县|
老河口市|
任丘市|
清镇市|
台中县|
吴忠市|
临沂市|
玉门市|
临城县|
密山市|
精河县|
定陶县|
衡山县|
太保市|
万载县|
和田市|
漯河市|
涟水县|
阜南县|
黄大仙区|
罗城|
沧源|
榕江县|
大连市|
贵州省|
沧州市|
镇远县|
蒲城县|
安福县|
永宁县|
宁化县|
开鲁县|
永川市|
兴化市|
陇川县|
徐汇区|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