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圖/文 寒梅</h3> <h3> 前不久,我和廖先生攀登了武夷山的天游峰,觀望了崖壁上的大紅袍、水簾洞;還去參觀了永定土樓。這次,我們在小女的安排、引領下走進了福建泰寧。</h3> <h3> 泰寧是一座隱于喧囂紅塵的化外之都。步入古城,古街、古巷、古井、古宅隨處可見,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一碗擂茶,一曲梅林戲,泰和祥寧的古城生活令人神往。</h3> <h3> 由于這次在泰寧的旅程較短暫,我們僅選擇了“尚書第”、“上清溪”、“明清園”三個主要景區觀光游覽。</h3> <h3> 尚書第是泰寧古城的核心所在,青磚黑瓦,靜靜矗立著,向過往的人們訴說著這座山城的歷史。</h3> <h3> 尚書第又叫“五福堂”,是明代天啟年間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府第。這是一座典型的泰寧傳統“三廳九棟”建筑,占地面積為54OO平方米,十分大氣開闊。</h3> <h3> 步入這座深宅大院,仿佛時間倒轉400年。當年李春燁官運一路亨通,身在京城卻念念不忘家鄉,早早為退隱做好打算,建此豪宅伺奉老母,安享晚年。整座建筑由五棟主體建筑和甬道、儀仗廳、書院、輔房、馬房、后花園等部分組成。沿著一條南北走向的寬大甬道,排列著坐西朝東的六棟廊院,走進一棟棟獨立的主體院落,想象當年這戶聲名顯赫的人家在此生話的一幕幕場景。然而歲月終將洗去繁華,磚墻上斑駁的水印、梁柱上脫落的油漆,顯現出一種滄桑之美。每棟三進式,用封火墻相隔,有廊門和避弄相通,空間利用合理,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各個廳堂的匾額背后都藏著一段生動的故事,在尚書第,你隨時都會發出由衷的贊嘆!……</h3> <h3> 上清溪,它靜靜地藏在閩西北的深山之中。我們乘坐竹筏隨溪流緩緩前行,艄公一邊撐船,一邊詼諧生動地跟乘客講解沿途的景致:“鯉魚跳龍門”、“金鐘長鳴”、“五老看仙”、“孔雀開屏”、“海巿蜃樓”、“陽光三疊”……山石峭壁、溝壑洞穴有了自己的名字便瞬時“活”了起來,仿佛在與你交談。在經過最后一處峽谷時,艄公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給乘客唱起了客家山歌……眼前是奇幻的山谷、崖壁,耳畔是溪水潺潺、鳥語蟬鳴,經過千回百轉,不知不覺間到達終點。</h3> <h3> 若不是來到泰寧,恐怕真不知道還有這樣如夢般撲朔迷離,如詩般雋永凝練,如畫般寧靜幽遠的溪流。上清溪的竹筏漂流,沒有皮艇漂流那種激流勇進的驚心動魄,卻也不似泛舟湖面那種平淡。九十九曲,八十八灘,六十六灣,真可謂:“轉一景如閉一戶,想一景如翻一夢,會一景如繹一封,復一景如逢一故人”。</h3> <h3> 明清園是一家大規模的收藏,展示全國各地明清時期各流派古建筑以及珍貴木雕藝術珍品的民間博物館。</h3> <h3> 踏入明清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徽派建筑一一司馬府第。這棟建筑所有的木結構都用鎏金裝飾,工藝精湛。內設享廳及暢音臺,內部可見多位書法大家的墨寶,集書法、戲曲、文學三大藝術殿堂于一體,是罕見的清代徽派建筑典范;另一棟建于光緒年間的德馨書屋,內有光緒帝親題御匾“斯文在玆”,表達了對儒學創始人孔子的崇敬;耕讀堂是福州一米商祠堂兼書院,屬搶救性文物。在另外幾個寬大的展廳中,陳列了體量龐大的珍稀木料古典家具:有長達十幾米的照壁,也有巧奪天工的木雕;有幾人高的金絲楠木衣柜,也有象征“連升三級”的拔步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金絲楠木雕的五百羅漢圖,場面宏大,場景豐富,巧奪天工,此時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一一嘆為觀止!</h3> <h3> 明清園內的徽派建筑、古典家具、名家書畫……無不讓人震驚! </h3> <h3> 旅游,就是“生活在別處”,去某個心儀的地方,享受不一樣的生活,不僅僅是觀光風景,品嘗一道美食,甚至連曬太陽、發呆、看書、喝茶,也是一種愜意享受。福建泰寧,也許是下一站你最愿意讓腳步和心靈駐足的地方。</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河池市|
梁山县|
陵川县|
扎赉特旗|
镇平县|
南丹县|
衡南县|
永川市|
德昌县|
黄陵县|
同德县|
扬州市|
金湖县|
东山县|
金沙县|
苏尼特左旗|
增城市|
班玛县|
和平县|
华亭县|
洱源县|
信宜市|
庆云县|
克什克腾旗|
都昌县|
孙吴县|
怀安县|
精河县|
达州市|
惠东县|
海林市|
吴桥县|
聂拉木县|
丰都县|
万载县|
盱眙县|
舟曲县|
高唐县|
镇安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