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半個世紀前,新安江水電站的建設,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一奇跡,吸引著全國各地文藝工作者。當時,有這樣一位叫壽崇德的青年畫家他懷著極大的藝術創作熱情,風餐露宿地到實地寫生采風,通過運用水彩、國畫等各種藝術形式,描繪著新安江上的瞬息巨變和謳歌祖國的偉大成就。此次收集他的數十幅新安江水電站美術作品,分別是1954年他從新安江畔、銅官峽風光到新安江水電站建設成功后至1978年的水電站雄姿景象,這一系列作品都是畫家數十年創作的精品力作,作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可謂是空前絕后;今天我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不能忘記那些電站建設者和藝術家們,更要傳承弘揚他們的精神。</h3><h3> </h3> <h3>壽老師在新安江畔寫生</h3> <h3>――壽崇德(1927.8-2015.4),為我國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收藏鑒定家;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美協首屆常務理事,浙江省美術教育研究會會長、西泠書畫院特聘畫師。他深得著名國畫大師呂鳳子、潘天壽真傳,受教于黃賓虹、傅抱石等大師。他學貫中西,藝德深厚,擅長山水畫,精于繪畫史,創作的作品上溯宋元,追慕石濤,筆墨深厚蒼潤,畫風雄秀清新。他一生在建德進行了大量地寫生和創作,描繪了新安江、富春江流域山水美景,他1959年創作的《新安江水電站長卷》山水畫,獲全國第三屆美展“優秀作品獎”,獲郭沫若贊,并揮毫題詞“新安江水電站卷”。他與潘天壽合作的《黃山松石圖》流傳于世。他熱心建德文化建設事業,為繁榮美術藝術竭盡一生,受他影響或培養,建德涌現大批美術愛好者,多數已成為專業的美術人才。他為有史以來建德美術藝術的開拓者,被譽為 “建德美術之父”。</h3> <h3>壽崇德老師在創作</h3> <h3>1954年作《新安江畔》</h3> <h3>1956年作《建德銅官峽寫生》</h3> <h3>1956年作《新安江水電站工地速寫》</h3> <h3>1959年作《新安江電站建設》</h3> <h3>1959年作《銅官激流》</h3> <h3>1959年作《電站拌泥樓》</h3> <h3>1959年作《電站建設工地》</h3> <h3>1959年作《電站工地》</h3> <h3>1959年作《電站工地》</h3> <h3>1959年作《電站吊機》</h3> <h3>1959年作《塔機林立》</h3> <h3>1959年作《新安江水電站工地》</h3> <h3>1959年作《新安江水電站夜景》</h3> <h3>1959年作《紫金灘大橋》</h3> <h3>1959年作《紅領巾參觀新安江水電站》</h3> <h3>1959年作《滄灘羅桐埠》</h3> <h3>1959年作《新安江水電站卷》此作品獲全國第三屆美展優秀作品獎</h3> <h3>1960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新安江水電站工地寫生集》,封面為壽老師作品</h3> <h3>1962年郭沫若為《新安江水電站卷》題字</h3> <h3>1962年潘天壽為《新安江水電站卷》題字</h3> <h3>1962年作《新安江水電站建設工地圖卷》</h3> <h3>1963年江山巨變</h3> <h3>1963年新安江水電站</h3> <h3>1964年作《新安江水電站雄姿》</h3> <h3>1964年作《電站雄姿》</h3> <h3>1972年敢叫日月換新天</h3> <h3>1972年作《當驚世界殊》</h3> <h3>1973年作《江山新貌》</h3> <h3>1973年作《高峽出平湖》</h3> <h3>1974年作《風景這邊獨好》</h3> <h3>1978年作《山河換新裝》</h3> <h3>1978年作《新安江上展宏圖》</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市|
铜山县|
武安市|
太原市|
义马市|
长顺县|
大渡口区|
西盟|
兴和县|
锡林郭勒盟|
永城市|
临西县|
崇明县|
涞水县|
黄浦区|
拜泉县|
广平县|
台南市|
永昌县|
察雅县|
凤庆县|
青田县|
高碑店市|
金坛市|
华亭县|
红原县|
桦甸市|
福贡县|
绥化市|
盐边县|
车致|
遂昌县|
丰都县|
卢湾区|
泾源县|
扶余县|
湖北省|
得荣县|
大庆市|
保靖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