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ff8a00">‖南疆隨想‖</font></b></h1><h3></h3><h3> 1973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爾德?湯因比與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進行了一場關于人類社會和當代世界問題的對話。這次的對話后來出版為《展望二十一世紀》一書。在《展望二十一世紀》書中,四十四歲的池田大作問八十三歲的湯因比,“如果可以選擇,你想出生在哪個地方?”湯因比說:“我希望生在公元一世紀佛教已傳入時的中國新疆”。公元一世紀的新疆是絲綢之路的疏嘞,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喀什。晚年的湯因比,窮其一生學養和情感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如此吸引他的究竟是什么?</h3><h3> 南疆有著悠久的歷史,無論佛教東傳,還是伊斯蘭教的東進,都在這里留下明顯的痕跡。當時的疏嘞,于闐和高昌,并列為西域四大佛教中心。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淳信佛法,勤營福利,伽藍數百所,曾徒萬余人。”</h3><h3><br></h3> <h3> 南疆考古發現的佛教遺跡,足以說明佛教當時在新疆的鼎盛和繁榮。如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遺址也稱昭怙厘大寺,其其克里克遺址。(即玄奘記載的福舍遺址),位于塔什庫爾干縣北的峽谷中,已為廢墟,為古絲路為過往行人和商旅提供休息和供給的驛站??珊股碃栠z址、三扇洞遺址(即玉其買爾萬遺址,今稱三仙洞)。位于喀什市北10公里的今伯什克然木河右岸峭壁半山腰中,為佛教洞窟,開鑿于東漢時期,為今喀什地區保留最完整的一處佛教遺址。洞窟內繪有大小不等的各種佛像70余尊及1尊立佛。熱瓦克佛寺遺址。位于今洛浦縣吉亞鄉北約35公里處的沙漠中,面積約3600平方米,主要由佛塔和寺院組成,四周墻壁內外側至今仍保存大量佛像及壁畫。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遺址,以一組以佛塔為中心的佛寺建筑為主。闊克庫木阿里斯遺址。在熱瓦克佛寺遺址附近,為一佛教寺院遺址,為公元4-7世紀遺存,其木制建筑圖案與尼雅遺址建筑圖案一致。以及基內托克瑪克遺址、斯也克遺址??_里克遺址、巴拉瓦斯特遺址、尼雅遺址等等。</h3><h3> 唐王城遺址即唐代尉頭州城遺址,當地少數民族稱之為“托庫孜薩熱依”古城。維吾爾語稱為“托庫孜薩來”,就是九座驛站或九座烽燧之意。建于公元前206年,距今約有2200年的歷史。</h3><h3> 唐王城在歷史上很有名氣。唐玄奘去西天取經時路過此城。曾記載唐王城興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沸沸揚揚,佛事不絕,空前輝煌。據文史資料記載,唐王城在公元前二世紀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尉頭國,后曾是古龜茲國與古疏勒國的分界線,是一座依山傍水的軍事要塞。到了唐朝,屯墾空前鼎盛,信仰佛教的兒女在這里繁衍生息。</h3><h3> </h3> <h3> 南疆現存文物古跡:十二座古城和古跡遺址(漢、唐、清),沉睡的"葉爾羌公主",三個佛教寺廟群遺址(唐),一個摩尼教寺廟遺址,一個千年塞種人古墓群,四個伊斯蘭圣人麻扎文化。<br></h3><h3> 千年流轉,榮辱盛衰,唯唐王城見證。南疆地處中西亞咽喉之地,漫漫沙海早已湮沒了,昔日商旅駝隊穿梭的絲路古道。但繁華卻留在了南疆的血脈之中,生生不息。</h3><h3> 新疆是世間上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中華文明曾在這里交織出斑斕的色彩。這就是湯比因說的那個世紀。</h3><h3> 南疆又是絲綢之路必經之路,它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h3> <h3> 塔里木河,在維吾爾語里、意為“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位于新疆南疆塔里木盆地北部。發源于天山山脈及喀喇昆侖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穿過阿克蘇、沙雅、庫車、輪臺、庫爾勒、尉犁等縣的南部,最后流入臺特馬湖。<br></h3><h3> 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區的母親河,天山以南的綠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塔里木河,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千米。全長2179千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為世界第五大內陸河。</h3><h3> 支流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h3><h3> 塔里木河是一條古老河流,公元6世紀史書記載,塔里木河謂計式水,此名一直沿用到唐代前期。《水經注》稱為“南河”,《西域圖志》“額爾色郭勒”,系蒙古語“漫流的水”之意;以后又名計戍水、計首水,都是譯音之異。又據《清史稿》記載,清初河名為塔里木河,維吾爾語意為無韁之馬,形容河流經常改道像一匹野馬。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徐松編寫的《西域水道記》中稱:“回語(維吾爾語)謂‘可耕之地’曰塔里木,言濱河居人以耕為業?!?1世紀中國維吾爾族著名語言學家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語大詞典》中注釋:“tarrm”為突厥語,“注入湖泊或沙漠的‘河水支流’。</h3> <h3> 玉門關,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因西域和田輸入玉石時取道于此而得名。南疆不僅僅有和田美玉,還有大棗、核桃、無花果、巴塔木……等。石榴酒,葡萄酒,蘭桂芳,茱萸香,這是唐人眼中的流光溢彩的絲綢之路,因為它添加了植物的芳芳和異彩。</h3><h3> 絲綢之路漫漫7000公里,悠悠2000余年,商品在這里交換,文化在這里交匯,一條道路在人類泱泱數千年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路連歐亞,五口通八國,“一帶一路“。沉寂的絲綢之路又將煥發新的生機。這個承載著絲綢之路復興希望的古老邊陲,既既將演繹生命輪回的精彩。</h3><h3> 玄奘記載,于闐是著名的佛國,隔帕米爾高原,與印度相望,歷史學家認為佛教傳入西域,最先到達的地方是古代于闐。</h3><h3> 億萬斯年,長天白日,風起云落。終于有一天,有什么打破亙古的沉默,長途跋涉的商旅,虔誠的信徒,手持酕節的使臣,馬踏飛燕,狼煙四野,終于這里成了繚繞著濃重煙火的地方。</h3><h3> 東西方文明在這里交匯碰撞,三十一個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高山終年積雪,沙漠壯美雄闊,河流繁復曲折,世上最漂亮的胡楊林,最昂貴的玉石,色彩神秘而熱烈的絲綢,與美麗的姑娘的臉龐交相輝映。雄起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這里交融薈萃,展現出獨一無二的韻味。</h3><h3> 百河歸海,唯有塔里木河,流進沙漠,讀懂塔里木河,你就就讀懂新疆。讀懂了新疆,你就讀懂了中國。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生命,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文明,有文明的地方就有歷史。塔里木河縱橫2400公里,養育7萬人民。承載我們的前世,更見證了我們的今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马|
南宫市|
金湖县|
海城市|
汉川市|
河南省|
哈密市|
泰和县|
于田县|
丰城市|
张家口市|
绵阳市|
肥西县|
县级市|
精河县|
东平县|
岳池县|
天峻县|
三河市|
页游|
临江市|
漳平市|
乃东县|
丁青县|
威信县|
武山县|
屏东市|
油尖旺区|
武邑县|
林芝县|
綦江县|
宝丰县|
兴隆县|
雷山县|
光泽县|
中卫市|
肇东市|
吐鲁番市|
巴东县|
金华市|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