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母親

放飛心情 彩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題記 </p><p class="ql-block"> 本文于2014年完成初稿,但一直擱著,今年突然有了把它做成美篇的想法,于是到處收集老照片,在母親八十三歲壽辰之際,把它呈現給我的母親和親友們,作為獻給母親的生日禮物。</p><p class="ql-block"> </p> <h3>年輕時的母親</h3> <h3>年輕時的父親</h3> <h3><br></h3><h3> 我的母親沒有高爾基筆下的母親那么偉大,只是眾多中國婦女中及其普通平凡的一個,但她心地善良慈祥,胸懷寬厚博大,是一個大愛無私的母親!</h3><h3> 從2011年說起,那年夏末,媽媽生病了,按照她的情況和醫生的推薦,去內蒙醫院查了幾天,最后確定是老年性抑郁,得知病情一家人壓力很大,各種擔心與難過不言而喻。我們到處求醫問藥,治療著……</h3> <h3>年老時的母親</h3> <h3>年輕時的母親</h3> <h3>母親三姊妹</h3> <h3>  </h3><h3> (一)苦難的童年</h3><h3><br></h3><h3> 1937年農歷6月,母親出生在陜西省府谷縣的一個大戶人家。她的父親是個軍人,開始很幸福,可后來由于她父親常年在外打仗,她母親的妯娌挑撥婆婆擠兌欺負她,拿她母親生了個女孩說事,那時重男輕女思想特別嚴重。她父親在重男輕女思想支配和家庭壓力下,將外婆休回娘家。那個年代,外婆的父親覺得很丟人,就將外婆賣給一個蘇姓的大戶人家,蘇家本想讓外婆給他家生個兒子,結果又生一女孩,蘇家很不滿意,整日欺凌打罵外婆。外婆忍無可忍寫了狀子去告狀,但蘇家早已買通衙門,衙門的人將外婆送回蘇家,結果是喪心病狂的一頓毒打,甚至扒光了衣服打,硬打的人遍體鱗傷,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赤裸著撂在后院里。好心的鄰居也是外婆本家的姑媽,讓倆個年輕人趁著夜色翻墻進入后院,把人用毯子包住,連扶帶拖偷偷救了出來。人已經牙關緊咬,水米不進。姑媽找來老中醫針灸、喝藥用盡各種辦法,慢慢的外婆蘇醒過來,但已被折磨的精神有點失常……</h3><h3>從小目睹著外婆一幕幕苦難經歷,母親幼小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每每回憶起來傷感的情緒都難以控制。</h3><h3> 重新活過來之后,外婆無可奈何帶著5歲的母親和那僅有幾個月的女兒離開那里,沿途乞討、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一個村落。一番周折后,外婆憑借自己有文化,找到一份教書的工作,掙點微薄的銅錢,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一天的飯僅僅是每人一個很薄很小的餅子,年僅5歲的母親,還要將分給她小餅子吃上一半,留著一半等妹妹餓的哭鬧時用,但最終妹妹還是在饑鋨和疾病中死去。現在想想,我的母親,半個小餅子維持一天,手里還有半個餅子,卻再怎么餓也不能吃,一個5歲的幼兒,是怎么做到的啊<font color="#010101">!這么幼小的玩童就有如此毅力!她懷揣善心,懂得體貼母親、照顧妹妹,為大人分憂解難,多么不容易。</font></h3><h3> 最最難熬的一次,母女三人逃亡途中走失了方向,又累又餓,到處荒無人煙,近乎崩潰時,遇到一個路過的小和尚,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被小和尚領著走出荒漠,來到一個廟前,小和尚讓她們等著,一會兒拿出三片薄薄油糕給母親她們吃(這本是小和尚從家帶給師父的一共才五片),這可是救命的東西……從此,母親一直沒齒難忘,不忘小和尚的救命之恩,每每講給我們聽時,都告誡我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定要從善積德,幫助遇到困難的人。</h3><div> 母女倆最終定居在在東勝,艱難地度日,后來經人介紹,外婆與一個姓鄧的安徽人結了婚,他也是個軍人,對母女倆都不錯,外婆給母親取名鄧玉琢。6歲時母親又遇一難,一天父親去送別駐地軍隊,幼小的母親跟著追了過去,不料正趕上部隊的馬群過來,她沒處躲,跑進了旁邊的灰堆里,然而灰堆里面的灰還著著火,兩腳燙的急忙往外跑,又跑回馬群里,被一戰士發現,一把抱起來,她疼得直哭,腳上那雙外婆新做的虎頭鞋,已經化為灰燼,只剩一片在腳面上還頂著個火球……,雙腳嚴重燙傷,不能下地,繼父多方打聽,百里地上找到了偏方——獾子油,給母親敷藥,悉心照料數十日。幼小的母親第一次體會了父愛,之后常常感恩戴德,各種補償回報。</div><h3> 一年后姓鄧的家中有事丟下外婆母女走了,臨行前給留下一封信說他一定會回來找她們。半年后外婆聽說丈夫在達旗,母女二人雇牛車趕了一天一夜的路,找到鄧后才知其又另有了家小。</h3><h3> 可憐的母女又一次被無情的拋棄了……孤兒寡母又回到了東勝,沒多久外婆和鄧的孩子出生了,這就是現在我們的二姨。</h3><h3> 終于熬到解放了,外婆在一家學校里教書,媽媽的童年結束了苦難時期,開始到外婆所在的學校學文化。后來外婆又改嫁了王氏,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外公。之后才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外公沒文化,但性情溫和,總是笑嘻嘻的,看上去慈眉善目,是東勝國營澡堂的職工,還得了好多先進工作者獎狀。幾年后,快40歲的外婆生了個男孩,就是我們的舅舅。</h3> <h3>歷盡人間悲劇的外婆</h3> <h3>外公外婆大舅二姨</h3> <h3>  </h3><h3> (二)忙碌的年輕時期</h3><h3><br></h3><div> 母親年輕時很漂亮,白皙的臉龐,標致的眉毛,大花眼睛,唇紅齒白,兩條長長的大辮子,姣好的身材,不胖不瘦,中等偏高的個頭。</div><h3> 18歲那年,母親在東勝區政府院里偶遇了在此工作的我們的父親王世武。父親曾是外婆的學生,這時是東勝區的副區長。于是托人提親,比較順利的和母親成了家,愉快的生活著。 </h3><div><br></div><h3><br></h3> <h3>父母爺爺奶奶和大姐</h3> <h3>  母親共生了我們六個孩子,四個女兒大,倆個兒子小,我排行老四。大姐和二姐還很幼小的時候,就送回老家,讓奶奶和爺爺幫著帶,媽媽到學校繼續學文化,高小畢業后被當時的伊盟氣象局錄用參加了工作。在我出生的前幾個月,外婆去世了,媽媽悲痛萬分送走了最最疼愛自己的苦難深重的母親……</h3><h3> 連著生了四個女孩兒與其說媽媽壓力山大,不如說爸爸壓力山大。</h3><div><br></div><h3><br></h3> <h3><br></h3><h3> 經歷過苦難的母親很熱愛生活,珍惜好日子,她心地善良,與鄰里相處甚好,在那么艱難的歲月里,也會養上各種花卉,什么倒掛金鐘、月季花等等。還把家里為數不多的照片,一張張端端正正的貼在相冊里,經常翻出來給鄰里鄉親看,并耐心講解。那時只要母親做好飯,鄰居家的孩子就會很習慣的自己盛飯吃,現在想想這都與母親的愛心和善心分不開。</h3><div> 母親樸實寬容,孝順父母,是個慈祥的有大愛的人,不管生活多難,只要有人相求,就會慷慨解囊、有求必應。別說鄰里們,就連那時經常會有討吃要飯的可憐人上門,每每記得平日非常節儉的母親都會給他們舀半碗或一碗糜米(那時沒大米),可自家還是一天三頓玉茭子面。后來生活稍稍好一點點,還會外加一個饅頭給要飯的。媽媽說誰也會有落難的時候,困難的人最需要幫助。慈悲是母親的一大優秀品德,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能感受到。</div><div> 母親再忙也要常常去照應外公,洗衣做飯、拆洗被褥等等,盡量幫外公多做些。還經常讓我們陪外公去看電影、干些家務。</div><h3> 那時,只要有農村老家親戚的小孩來串門,母親都會給他(她)們做一件新衣服穿,而我們都還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每到過年父母都要給老家的爺爺奶奶捎去一整袋白面,但我們也只有過年才能吃上幾頓白面。那些年代本身缺衣少食,加上我們家子女多,母親又不太會安排生活,雖然父親當時也算個大干部,工資不低,可家里日子過的特別困難,雖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也常常是一天三頓玉茭子面。而且,這能夠填飽肚子的玉米面,還是母親用省下的布票與鄰居們換著買的,或用糧本上不多的白面指標和鄰居換著買較多的玉米面,以求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糧食。父母總是想辦法叫我們盡可能吃飽穿暖,在那時物質緊缺的供給制時代。</h3><h3> 父親在找母親之前還成過親,那是過去的包辦婚姻,有一個女兒。等到七十年代,家里生活稍微好點的時候,父母親就將那個大姐姐從農村接到家里,母親對她像待親生女兒,于點滴中見真情。現在我們姊妹及其家小都很親密。</h3> <h3>1969年全家福</h3><h3>  這期間也就是69年,二弟出生了,家里又是一番喜悅,4歲的大弟弟已經開始淘氣,全家人都很疼愛兩個小弟弟。但可憐我們的父親被關押在那里,年三十晚上集體看電影《白毛女》,喜兒唱“我盼爹爹快回家……”我的父親也有家難回,親人不能團聚,只能淚流滿面……缺失父親的家里,母親照顧著我們,心中失落的過著大年,艱難度著日,不管多難,都堅持著。</h3> <h3>  </h3><h3> (三) 勤勞的中年</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非常要強,什么事也不服輸,什么苦活累活她都做過,經歷了苦難磨礪。本來她是伊盟氣象局的正式職工,但</font>六一年,為了響應國家“精兵簡政”的號召,主動退職在家。可后來,為了補貼家用,又到處去打零工,最苦重的就是當壯工,自己吃苦,還帶著十幾歲的大姐一起在東勝磚瓦廠打零工推磚車,這可是青壯年男人干的活呀,兩個可憐的弱女子!</h3><div><br></div><h3><br></h3> <h3>1975年全家福</h3><h3>父親是個特別嚴肅的人,非常正直,聽他的同事講是個既德高望重又不失風趣幽默的好領導,但在家里他思想言行卻帶有比較嚴重的封建家長制烙印。從我記事開始,就覺得家里氣氛一直比壓抑,很少見到父親的笑容。現在回想,父母又要在外工作奔波,又要操持家務,非常辛勞。母親還得打臨工、苦工,回到家還忙碌不停。所以剛剛40來歲的母親,原本很白凈清秀的臉龐也就開始過早的衰老了。</h3> <h3><br></h3><h3> 母親有著倔強的性格,認準的事一定會做完,是個極有毅力的人。大約六十年代末,在盟氣象局工作的年輕的母親,帶領同事三人,用50元錢,硬是在荒涼的泊爾江海公社,我們的老家,建起了一個氣象站。母親當時講給我聽時還沒覺得什么,但后來越想越覺得母親真了不起。</h3><h3><br></h3><h3><br></h3> <h3>母親和氣象局同事</h3> <h3>母親和紡織公司幼兒園同事</h3> <h3>  1987年的一天,母親騎自行車在新華書店那條比較狹窄的馬路上行走,那時也沒有人行道和機動車道之分,不慎被糧食局的小客貨車撞到,還從腰上碾了過去……胯骨骨折。可憐的母親多災多難,為此留下后遺癥,九一年母親因舊傷導致腰椎結核,在北京做了腰椎移植手術,術中從母親的一側腿大腿根取了一塊軟骨植在腰椎上,術后那條腿整個腫的黑紅黑紅的。剛剛能下地時,母親就忍著劇痛堅持和父親一起練智能氣功,這一練就是幾十年,練得很刻苦很專注,一直練到現在。母親的氣功堅持了十幾年后,硬是使滿腿的紅腫慢慢退去,漸漸剩下小腿前面巴掌大一片。前幾年在北京治療時聽大夫說那片中間顏色發黑的部分已壞死掉了,母親因耳背聽不清楚,我們也不敢告訴她,每次看到我的心就緊緊的,很疼。 </h3> <h3>  意志堅韌的母親還很豁達,有些大大咧咧,無論生活怎么艱辛,都有著慈祥的笑容,還會抽空給我們講故事,如今我也只記得灰姑娘的故事和母親自己受苦受難的故事了。<br></h3><div> </div><div><br></div><h3><br></h3> <h3>父母和親家及孩子們。</h3> <h3>1990年父母和孫子</h3> <h3>  母親是個非常節儉的人。因為從小受凍挨餓,經歷那么深重的艱難困苦,所以,非常珍惜現今的幸福生活,珍惜每一粒米,從不浪費一粒糧食,也不讓我們浪費,有好吃的時老是說我不愛吃,而吃飯時,每當所剩不多想要倒掉的時候,她卻說她還要吃,并不是沒吃飽,是怕浪費啊。</h3><h3> 過去生活很簡樸,衣服小了都是姊妹們一個頂給一個的穿,一直到上高中時,我們都穿打補丁的衣服,那已經是八十年代初了。就是到了2000年以后,母親也一樣節儉。經常提醒我們生活好了也不能浪費,那是造孽。在母親影響下的我們學會了勤儉節約,從不敢鋪張浪費,否則,會受到良心的譴責。</h3> <h3>1991年春節全家福</h3> <h3>1993年孩子們</h3> <h3>1993年10月,赫兒一歲生日</h3> <h3>1993年冬天</h3> <h3><br></h3><h3><br></h3><h3>母親直到70歲那年還要自己騎自行車、下山藥窖等等,我們姊妹費盡心機才使她停止做這些事……</h3><h3> 但現在,剛剛75歲的母親,忽然變得十二分不自信,感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不行,卻還是為眾人著想的多,老是念叨就怕把我們這個影響了、那個拖累了、這個休息不上、那個累著了……就是不想想自己,唯一想一次自己,還是念叨:“我現在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幫不了你們,這可怎么辦呀?”哎,我的媽媽呀!母愛無疆啊!你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了。<font color="#010101">因為媽媽的一生是以付出為主導的,當她的行為和力量不足和受阻時,自然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了。</font></h3><h3> 母親生來只知道替別人著想,現今因病有些糊涂了,還是一心只為別人著想。病情初發的時候,我陪著母親住在呼市看病,也是我最難過的時候,我眼睜睜的看著媽媽被病魔折磨的無法入睡,翻來覆去,但又無能為力,心里說不出的滋味,媽媽呀媽媽,受罪呀媽媽、媽媽呀!</h3><h3> 等到媽媽好不容易睡著了,我偷偷的哭,把自己關在衛生間里哭……甚至有時狠毒的想:像這樣受罪,還不如像父親那樣突然離去,不用受罪,不用受折磨。唉,做女兒的盡然有這么極端的想法。</h3><div> </div><div><br></div><div><font color="#010101"> </font></div><h3><br></h3> <h3>1994年春節</h3> <h3>  父親于九八年就潸然而去,年僅67歲。原本身體健康的父親,因突發心臟病過早的離世,讓全家人都痛心疾首。好日子才剛剛開始,爸爸他就走了,真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h3><h3>心痛不已的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挽救已逝的親人,只能把巨大的悲痛的苦水慢慢吞下,決心要把對父親的遺憾加倍的補償給母親,可今天的母親……</h3> <h3>父母和父親的姊妹們</h3> <h3>父親和海化的領導同事</h3> <h3>偶然看到媽媽珍藏的爸爸的筆記本,簡直可以做市里的工業志了</h3> <h3><br></h3><h3> (四)奉獻的中老年</h3><h3><br></h3><h3> 40多歲的時候,母親在紡織公司幼兒園工作,由于工作認真負責、肯吃苦、能付出,被任命為當時的幼兒園園長。</h3><h3> 一次下大雨,幼兒園小院里積滿了水,當班的阿姨都怕濕了自己的腿腳,在屋里看,而母親為了孩子們沖出去,很費勁的用鐵鍬豁開了下水道,讓水流走。類似的事例很多,不論在哪,母親都會沖在前邊,從不計較得失。</h3> <h3>府谷老家的老舅舅,當時80歲的老人來和我們過春節。</h3> <h3>爺孫樂</h3> <h3>父母和親家</h3> <h3>  母親雖然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有著博大寬厚的胸懷,能夠忍辱負重、寬以待人,既堅強、又能識大體、顧大局。</h3><h3> 那是98年夏天,原本身體健康的父親,突然因心梗意外去世,簡直是晴天霹靂,全家人痛苦的都要奔潰了,母親更是因如此重大的突然打擊,精神上受了重創、懵了,有好幾天不能自己,對一批一批來探望她的親戚朋友們一遍遍的敘說著父親去世的經過,甚至已經有些祥林嫂的情形……</h3><div> 慢慢的人們漸漸散去,我看到母親悲痛欲絕的凄慘神情,一家人跌跌撞撞相互扶持著,從噩夢中一步一步走了出了,回到了慘痛凝重的現實……</div><h3> 痛定思痛痛更痛,父親心臟病突發,是因醫院搶救不及時而造成悲劇的。那天早晨,7點多父親晨練時感到不適,就早早回了家,家里人在第一時間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但急救中心的人二十幾分鐘才到,還缺東少西連必備物品都沒帶齊,心電圖機器電池里沒電了、氧氣瓶里僅有一點點氣根本不夠用等等,本來是“爭分奪秒”的“急救”,他們卻在單程二十多分鐘的路上跑了四個來回才把所需東西找齊!試想有多少寶貴的搶救時間被誤掉,再堅強的人也經不起這么久的折騰等待,父親被這種不負責任的急救隊伍活活的耽誤了、永遠的耽誤了……</h3><h3> 為此,大姐出面與當時的伊盟醫院交涉,但母親不讓我們打官司。最后院方領導和醫院急救中心領導數人專門來家里道歉,萬萬沒想到這種情況下,甚至還有些精神恍惚的母親,竟然說出了很有高度的一番話:</h3><h3> “ 第一,國家給了你們這么好的醫療條件,從通信交通各方面給你們全力保障,而你們為救人做了什么?第二,急救中心,你們是救命中心,平時干什么去了,用時缺這少那你們怎么能救人?你們這是在害人、殺人啊!第三,奉勸你們用你們自己的良心好好想想、好好改改吧,千萬再不要讓其他的好人們再被你們耽誤了!”</h3><div> “ 人已經去了,再怎么說也活不過來了,希望你們以此為戒。我們也不想和你們打官司,假如你們的親人遇到這種情形,你們的心里會怎么想?!還會像現在這么無動于衷嗎?!”</div><div>我坐在那兒被母親怔住了,前些天還擔心她成為祥林嫂,今天居然這么清醒、這么高大!</div><h3> 唉!母親,因為包容,你不讓我們去與他們糾纏;因為寬厚,你不讓我們去打官事;因為心中有大愛,你一個極普通的婦女,公而忘私,如此痛苦時心中還想著其他人家不要重蹈覆轍,受此傷害,有如此高的境界!</h3> <h3>1999年母親帶孫子外孫過六一兒童節</h3> <h3>  可現如今,剛剛75歲的母親就得了受罪的病——老年性抑郁……</h3><h3> 母親的病主要是因家中的一些突然變故引起的,尤其是父親的突然離世。父親走后,母親便一個人待的時間居多,雖然我們姊妹也會陪母親住幾日或接母親在各自家里住一段。或許是思念父親,我們常常遇到她一個人坐在床上發呆;也有很多時候是在本子上寫東西。我會讓媽媽給我講她過去的事來分散她對父親的思念。姊妹們要幫母親找個保姆,被母親堅決拒絕了,她說我什么都能做干嘛非要找保姆,找回來我也不用。</h3><h3> 得病亂求醫,確診后的一段時間,大姐將母親接在她家里精心照料著,后來我們輪流照料。</h3> <h3>1999年,母親生日</h3> <h3>母親和烏海的大姑二姑等親戚</h3> <h3>  母親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志力和子女們的悉心照料,慢慢的恢復著,恢復著,多少周折,經過慢長的一個月、半年、一年,母親的病漸漸地有所好轉,再慢慢的一年、一年又一年,居然在2015年底痊愈了,完全痊愈了!真是奇跡!</h3><div><br></div><h3> 與其說是母親的大慈大悲打動了上蒼,感化了天地,不如說是她憑借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硬是與病魔抗掙,戰勝了病魔,走出了陰霾,讓我們親愛的媽媽又恢復了健康,而且是痊愈,完完全全恢復了健康!這真是應了好人有好報的名言,讓我的母親又一次挺過來了。</h3><div> </div><h3><br></h3> <h3>母親和功友們在一起</h3> <h3>  母親的健康就是我們全家人最大的幸福。</h3><h3> 在母親六七十歲身體還比較好的時候,我們姊妹們盡量帶她去旅游,大姐帶著母親分別去新馬泰和北京等地旅游,我帶著母親去過菲律賓、臺灣、香港,云南、四川等地,還和母親在海口住了幾個月。母親走在哪也不會忘記練她的智能氣功,哪怕沒有錄音機語音引導也得練幾節。母親的毅力是我非常佩服的。</h3><h3> 身體好起來之后的母親,腿腳大不如前,不敢帶她老遠足,只能在附近旅游了。</h3><h3><br></h3> <h3>2007年在海南</h3> <h3>在海口</h3> <h3>2007年在深圳</h3> <h3>2007年在臺灣</h3> <h3>北京的舅舅(國家級畫家)一家子來看望母親</h3> <h3>母親去西安看望親人</h3> <h3>母親和她的好友</h3> <h3>2010年春節</h3><h3>(遠在加拿大的國際友人——母親的外孫婷婷一家回來探親)</h3> <h3>為了生活更舒適些,前幾年,大姐和姐夫把他們在東勝的家騰出來,讓母親和保姆住,母親搬進了更寬敞明亮的家,又和小弟弟是對門,心情非常好。我們除了平時回去探望母親,大家經常會在周六日,到母親那里小聚,一起做飯一起吃飯,找找過去的感覺,有說有笑,讓母親和我們一同體會大家庭的的溫馨。</h3> <h3>2015年春節</h3> <h3>回到媽媽家包餃子吃</h3> <h3>憑著頑強的毅力自己上臺階,走完康巴什中心公園全程,腿上還有傷。走的我都覺得很累了,但母親執意要自己走,公園到家的路也不坐車。</h3> <h3>2017年母親生日</h3> <h3>2018年盛夏</h3> <h3>為了那條傷腿抬高一些,母親平時就這樣座在床上看書。</h3> <h3>家里現在最老的和最小的寶貝兒。</h3> <h3>  母親的健康就是我們全家人最大最大的福分!現在,我們一大家人圍繞在母親的身邊幸福快樂的生活著。</h3> <h3>2018年在康巴什</h3> <h3>2018年夏天</h3> <h3>愛人曾經和我說起孝順,說孝是孝敬,順要順從,覺得很有道理。</h3><h3>在我們幼小的時候,母親、只有母親能夠放下自己的全部來照看我們,而如今,母親年邁不能完全自理的時候,我們是否也當像照顧孩提一樣去照顧自己的母親呢?俗話說,老一回小一回,我們的母親現在就是媽寶寶了,讓我們好好盡孝,好好孝順,盡量別給自己留遺憾。逝去的已無法挽回,眼前的要好好珍惜!</h3> <h3>2019年在康巴什</h3> <h3>2019年五月</h3> <h3>2019年母親生日</h3> <h3>在峨眉山上</h3> <h3> 這就是我的母親,極其平凡而又非常不平凡的母親!</h3><h3> 真心希望在母親一百歲的時候能讓子孫后代們為您續寫新的篇章。</h3><div> </div><div><br></div><div><br></div><h3> 耽誤大家寶貴時間啦,非常感謝!!</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闵行区| 平南县| 彩票| 巍山| 崇信县| 清镇市| 新蔡县| 玛沁县| 湘阴县| 昭觉县| 静海县| 东山县| 华安县| 许昌县| 郯城县| 通山县| 保山市| 贵阳市| 延长县| 绥芬河市| 牟定县| 曲阜市| 峨边| 无极县| 驻马店市| 阳东县| 克什克腾旗| 磐石市| 商河县| 湘乡市| 瑞昌市| 建湖县| 化德县| 葵青区| 安塞县| 郧西县| 怀柔区| 那曲县| 英山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