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為慶祝八一建軍節,重述一次72年前晉冀魯豫野戰軍(二野)第六縱隊在河南正陽縣</span><b style="color:rgb(1, 1, 1);">汝河</b><span style="color:rgb(1, 1, 1);">進行的,集</span><b style="color:rgb(1, 1, 1);">鐵血先鋒</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與</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絕命后衛</b><span style="color:rgb(1, 1, 1);">為一體的一場血戰。幾年前的一個記錄片《劉鄧大軍在1947,第二集:血戰汝河》講述了這場戰斗,但是他遠遠沒有描述出實際戰況的殘酷!這一戰也是老爸最撕心裂肺刻骨銘心的一戰。我根據12軍戰史及老爸生前斷斷續續的講述,在這八一建軍節之際,再現這場血戰。</span></p> <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我劉鄧大軍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千里躍進大別山。根據戰略部署,劉鄧大軍兵分3路進行躍進。1縱為西路,3縱為東路,2縱和6縱為中路。此時,6縱司令王近山因病在后方醫治,只有政委杜義德領導6縱。中原局、劉鄧野戰軍總指揮部均在6縱的警衛和掩護下由中路挺進。</p> <p class="ql-block"> 8月17日,當我先頭部隊順利渡過沙河時候,蔣介石這才如夢初醒,發覺劉鄧大軍南下的企圖不是“北渡不成而南竄”,而是意欲直插大別山這一敏感而薄弱的地區,蔣介石急令“著以兩師兵力于汝河南岸阻擊敵渡河,以主力在汝河北岸圍剿而殲滅之”;調出國民黨85師和15師的一個旅,日夜兼程趕往汝河南岸,妄圖與尾追劉鄧大軍的十幾個師南北夾擊,殲滅劉鄧大軍在汝河一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汝河最寬處60米,水流較為湍急,河槽深陷,河堤陡峭,水深3-4米,無法徒涉。與名川大河相比,汝河實在微不足道。日出日落,它傍著兩岸的村落、莊稼地,悄無聲息地流淌著。它也想不到,人類的戰爭突然選擇了它,72年前在它的清冽中猝然溶入了成千上萬的鮮血,以致使它曾一度改變了自身的色彩而變成紅河。當時左右兩路的一縱、二縱、三縱順利渡過汝河,8月23日,六縱是最后一支到達汝河的部隊。當時我中路大軍渡過沙河后,又分為兩路向汝河前進。其時,</span><b style="color:rgb(1, 1, 1);">6縱17旅旅長李德生率全旅為左路,掩護縱隊炮兵和輜重部隊由岳城過汝河;18旅為右路軍先鋒,16旅旅長尤太忠率全旅為右路軍后衛,掩護中原局、劉鄧總指揮部由汝南埠過汝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7年8月23日下午,右路部隊按18旅、</span>劉鄧首長率領的野戰軍指揮部、中原局機關<span style="color:rgb(1, 1, 1);">、16旅順序,陸續到達</span>達汝河北岸,準備強渡之時,國民黨85師和15師的一個旅已搶先占領了汝河南岸的大小雷崗及渡口,炸斷了先頭部隊搭建的浮橋,堵住了去路。而緊跟在背后的敵軍有三個師距離汝河北岸只有20-30公里了,不用一天時間就可以趕到。對面是正陽縣汝南埠鎮大、小雷崗村,大雷崗控制著汝河南岸,而且是汝河最窄的地方,此時敵軍3個旅已先于我軍占領了汝河南岸的大小雷崗及渡口和村莊等有利地形,對汝河形成了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這將使我軍無法在敵前架橋進行渡河。</p> <p class="ql-block"> 擔任右路先鋒的18旅旅長肖永銀看到此情大吃一驚,劉伯承司令員估計的情況發生了,敵人先我一步到達汝河南岸。問題復雜了。如果只他一個旅好說。他可以立即發起攻擊,打過河去。怎耐他們是掩護部隊,掩護著中原局和野戰部隊直屬隊的非戰斗人員以及從根據地南下支前的幾萬名干部戰士和民兵。要保障這些人安全渡河,完成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任務,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p><p class="ql-block"> 汝河兩岸為淺丘陵地帶,地勢比較平坦,視野開闊,唯南岸的汝南埠地勢較高,是一個絕好的制高點,這里河面只有幾十米寬,最適宜于在這里架橋。肖永銀果斷地下了命令趁敵人立足未穩,利用僅找到一只可載十幾人的小船,在最短的時間里送一支部隊過河,哪怕是一個排也好,占領制高點,像釘子一樣扎在南岸,阻擊圍堵之敵,建立一個橋頭堡,掩護工兵架橋。</p><p class="ql-block"> 先遣隊利用僅有的一只船和樹木扎成的筏子開始強渡。略通些水性的一頭扎進河里,拼命向對岸游。還有的索性抱了根木頭跳下水。對岸敵人的大炮、機槍都猛烈的密集的傾瀉。剛渡過去一個小隊, 清冽的汝河水就混濁了,一縷縷殷紅的鮮血匯入激流染紅了河水。渡過河的第52團1營冒著排炮的轟擊和飛機的俯沖掃射,閃電般撲向大雷崗,1營營長一面指揮作戰,一面分出兵力在敵人的炮火下架設浮橋。</p> <p class="ql-block"> 橋,意味著什么,從肖永銀到每一個戰士都非常明白。前面有阻敵,后面有追兵,大部隊幾萬人馬輜重隨后就到,沒有橋就等于束手待斃。統帥著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劉鄧首長和指揮部若因無橋渡河,就將使南下大軍失去指揮中樞,陷于群龍無首的險境。橋,已經成為連結在南下戰略成功與失敗的中間鏈條,一條脆弱而堅韌的鏈條。架橋,一切為了架橋,一排戰士倒下了,他們的位置立刻又沖上來新的戰士。敵人當然也不示弱,也在拼命的阻止架橋。架橋,反架橋,使這條無欲、無爭的汝河遍體鱗傷。暴雨般的槍彈、炮彈壓下來,血水嗚咽著一跳幾丈高,整個河面上腥霧彌漫。直到日頭偏西才托起一架浮橋。也就是十來分鐘,幾乎貼著河面輪番轟炸的飛機丟下的炸彈就把浮橋炸坍了。工兵們從附近村子里扛來門板、蘆葦、林秸,再架!架好,又炸,炸了再架。天擦黑,敵機飛走,汝河暗紅的水面上終于穩穩地出現了一架浮橋。浮橋的下游一側,犧牲的戰士尸體順流而去……第52團踏著浮橋全部過河,占領了立腳點大雷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這時尾追我軍的國民黨十幾個師的先頭部隊已同我右路后衛掩護部隊6縱16旅46團接火,情況萬分危急。此時,前有敵人整編85師和15師的64旅約3萬人的阻軍,在汝河南岸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后有敵人十幾個整編師的兵力從背后汝河北向我們逼近,其中第3、58、48三個整編師,距我們只有幾十里路;前有阻軍,后有追兵,中間橫著一條不能徒涉的汝河,形勢正如劉伯承司令員所說,是“千鈞一發、險惡萬分”。河那邊火光連天,炮聲隆隆,從油房店到汝南埠一帶,連綿 30 余里村村被放了大火,房子、草垛在燃燒;村邊的樹也一律被砍倒,架起了鹿砦。中原局、劉鄧野司直屬隊和六縱2個旅的3萬多人,還孤懸在汝河北岸,一場激戰,一觸即發,情況萬分緊急不能有絲毫的耽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劉鄧首長親自來到6縱18旅指揮部,</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狹路相逢勇者勝!你們明白嗎?”</b></p> <p class="ql-block"> <b>狹路相逢勇者勝!</b>這是勇者的招法,是拼命的招法,須知在這之前,拼命一向為劉伯承所不為??箲饡r期的關家垴之戰時,因為戰士傷亡過大,劉伯承直接上述彭德懷,建議改變戰法。劉伯承善于斗智,講究以巧破千斤,講究兵不血刃而制敵。這次劉伯承一改平日溫文爾雅幽默風趣的風格,扶扶眼鏡,提高了嗓子大聲地說:“從現在起,不管敵人的飛機大炮,我們要以進攻的手段對付進攻的敵人,從這里打開一條血路沖過去!歷史決不能逆轉,大軍南下的戰略決策決不改變!” 鄧小平政委接著說:“現在沒有別的出路,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不怕任何犧牲,堅決打過去!”</p> <p class="ql-block"> 當時具體的戰斗部署是:18旅先插到敵人中間去強行通過,16旅接替18旅大小雷崗陣地,掩護全軍渡河。</p><p class="ql-block"> 在大雷崗后面的小村莊的小屋里,肖永銀果斷命令:“52團左翼,53團右翼,齊頭并進打!54團第二梯隊……,保護劉鄧首長,保護野司通過?!毙び楞y接著說:“<b>我和政委分別帶領52團和53團,各團以一至九連的序列,排成四路縱隊,一律槍上刺刀,手榴彈揭開蓋,攻擊前進,一起往過殺!</b>”他揮著手大喊:“遇到敵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沖,所過之處,不許留下一個據點、不留一個敵人?!?lt;/p><p class="ql-block"> 凌晨兩點,<b>左翼52團,李震站在最前列;右翼53團,肖永銀站在最前列</b>。兩個突擊部隊,分別以四路縱隊,端著雪亮的刺刀,從大雷崗向南沖鋒。旅長肖永銀親自率團/營/連長們帶頭沖鋒拼刺刀,遇佛殺佛遇鬼殺鬼,經過激烈的浴血奮戰,終于在8月24日清晨,東方泛起了微微的亮色時,打開了一條長5-6公里、寬4公里的通道,血路殺出來了!<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這時陡峭的南北河岸已由工兵開拓成可以通過大部隊和輜重的斜坡,緊接著戰士用門板和木頭等重新架起了一座浮橋,大部隊立即輕裝,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和隨軍南下開辟新區工作的地方干部分3個梯隊抓緊時間強渡。凌晨三時許,16旅旅長尤太忠、政委張國傳,分別率領47團、48團跨過浮橋,接守大、小雷崗陣地。尤太忠把指揮所設在一間馬廄里,為保障不會中斷指揮,特地把旅政委的位置放到100米開外處。大、小雷崗離浮橋南岸約二里地,象兩只觸角伸在外面,護衛著橋頭。大雷崗在右前方,部隊南進時從它旁邊穿過;小雷崗在左前方,緊傍河堤,離敵人主力所在的汝南埠很近。16旅的兩個團將要固守大、小雷崗和橋頭堡,抗擊著敵人三面火力夾擊,保護浮橋和通道,掩護大軍安全渡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凌晨5時,劉鄧首長突然出現在尤太忠的馬廄指揮所,特地布置:1,堅決守住小雷崗;2,一定要堅持到晚上,等所有部隊通過后,把浮橋拆掉;3,告知會合地點在彭店。并留給尤太忠18旅的一個后備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次日拂曉,敵人以飛機、大炮向我汝河渡口兩側陣地狂轟濫炸。岸上的棉花地里,棉蕾和棉葉,被炮火打得散落滿地,只剩下光禿禿的棉桿,在晨風中抖顫,很多飛鳥也在劫難逃,打落在地。敵人分兵幾路同時向我陣地猛撲,企圖切斷我軍南進通路,首先開始轟擊小雷崗,繼而發起多次進攻。彈片、子彈橫飛,火藥味嗆得人直咳嗽。堅守小雷崗的48團前沿部隊的傷亡越來越大,已經過半了,有些連隊連長指導員相繼犧牲,彈藥也快打盡了。在敵我力量過于懸殊的情況下,敵人占領了小雷崗前面的外圍陣地,緊接著敵人又突入小雷崗,占領了一大半的村子。這時尤太忠的眼睛都紅了,小雷崗一丟,敵人就會沿著河堤直插橋頭,大雷崗將陷于孤立,南進大軍特別是野直機關和中原局各單位,還正在渡河,如果被敵人截在汝河北岸,后果不堪設想。情況十分危急。尤太忠立即命令旅的火力支援48團一營的反擊,把敵人的火力壓下去。10多分鐘后,48團的反擊開始了。經過激戰,48團又重新奪回了小雷崗,鞏固了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敵人在小雷崗碰了壁,轉而改攻大雷崗,企圖從中間截斷我南下的部隊。他們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首批出動四個連分三路沖鋒,被我埋伏在村外開闊地里的47團一營尖刀連,用手榴彈和拼刺刀壓了回去。敵人不甘心失敗,再次出動兩個營進攻。經過兩小時激戰,敵人始終進不了村子。這時的敵兵完全被嚇破了膽,任憑沖鋒號吹了一遍又一遍,指揮官在后面又是罵又是打,就是爬在掩體里不敢動。直到指揮官一連打死了幾個當兵的,敵人才象蛆蟲一樣彎腰弓背地向前蠕動。尤太忠抓住戰機,令47團集中火力正面殺傷敵人,并令作為預備隊的兩個連和18旅54團一營,從左右兩翼夾擊敵人。敵人死傷成堆,沒死的也被狼奔豕突的同伙踩死踩傷,整個敵軍陣地亂成了一鍋粥。到下午一點多鐘,該處敵人棄尸200余具,再度失敗回逃。與此同時,左路掩護縱隊野炮營和200多輛輜重車隊的17旅,也已全部渡過汝河集結于岳城,李德生旅長旋即派出主力沿汝河南岸向汝南埠方向攻擊前進,擊潰敵人一個營,有力支援了16旅的作戰。敵85師懼怕被圍殲,龜縮在一起不敢再妄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就在前衛部隊浴血激戰時,劉伯承、鄧小平接連下達了三道緊急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一</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所有部隊立即輕裝,浮橋不能承載的野炮、山炮和輜重武器全部炸毀或就地掩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二</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所有政治機關機要部門,立即清理機密文件,不再急用的立即銷毀。</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三</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原局,野司直屬隊分為3個梯隊,按序列行進,并通知到每一個人。一旦部隊打散,集合地點是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劉鄧首長已經做出了部隊被打散,在敵后重新集結的最壞的準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此時的汝河浮橋,成群的敵機鋪天蓋地而來,對著浮橋和岸邊的人瘋狂地掃射,投擲炸彈。 保護浮橋的部隊,幾挺機槍迎著俯沖的敵機射擊,形成地空對戰。在敵人強烈炮火下,浮橋曾被打斷,尤太忠旅長立即命令工兵連干部帶頭搶修,有些個高的戰士直接跳下水,用身體托起浮橋,保證機關和部隊過河。激戰到下午,陣地仍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敵軍未能前進一步。在炮火中,中原局、中原野戰軍司令部及直屬隊、縱隊司令部及直屬隊、旅直屬隊、南下干部們,從這條血肉之軀扛著的通道疾步飛跑。子彈和炮彈在不遠處飛濺,車輪滾滾,馬蹄疾疾,大軍洶洶涌涌,直瀉南方。當時鄧小平一直站在汝河邊指揮部隊盡快過河,天上飛機不斷轟炸,6縱隊指戰員一再催促他先過河,可他還是堅持等大部隊都過后他才離開。過河時,警衛員由于慌張,不慎把鄧小平的行李掉進水中,撈上來時,粗布被子已經被染得一塌糊涂。鄧小平則安慰警衛員說:正好,以后可以當花被子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劉鄧首長、中原局和野戰軍機關、縱隊直屬隊、南下工作團共計2000多人于24日16時全部安全地渡過汝河。</span></p> <p class="ql-block"> 16旅46團在北岸擔任后衛(鐵血絕命后衛)阻擊追兵,縱隊首長命令:<b>46團要在全軍過河后才能撤退,如果來不及脫身,就留在當地打游擊,以后再歸建。</b>領受任務后,16旅尤太忠旅長立即趕到46團,傳達作戰任務:決定由已在46團指揮作戰的旅參謀長賴光勛帶電臺繼續指揮46團以機動防御阻擊追敵,保證大部隊安全過河,堅持到最后勝利。并且要自己想辦法歸隊!要知道,<b>此時的46團一個團面對的可是十幾萬敵軍!</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最后是護衛部隊16旅46團過河,旅衛生隊斷后。1947年是老爸當兵的第十年,他生前幾乎不講抗戰的事,但常常會說解放戰爭與抗美援朝的一些片段,汝河血戰是他講述中的解放戰爭6縱兩大血戰之一(</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另一殘酷血戰是淮海戰役中的大王莊之戰:當時</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國共兩軍不少于7個團的兵力在這個只有40戶人家的狹小村莊內的殘酷廝殺,估計雙方都付出了五千人以上的死亡,可謂血肉遍布、血海尸山</span>),但是這一戰卻是他最為撕心裂肺的一戰。</p><p class="ql-block"> 老爸是1945年3月,抗戰勝利前幾個月到“北方大學醫學院軍醫科”學習,1947年元月提前畢業回到太行,在6縱16旅衛生隊任正連級軍醫,直接領導是6縱衛生部長詹少聯與張立三。汝河血戰是老爸一次刻骨銘心永刻心頭的戰斗,當時他的好戰友司號員小鬼(以前說過名字,時間長我沒記住),不幸中彈犧牲。他將戰友仍有體溫的尸體抱在懷里,久久不忍撒手,因為來不及處理也根本沒時間掩埋,必須也只能忍痛放在路邊。擔任絕命后衛任務的16旅,承受了巨大的傷亡。有的連隊犧牲了三分之一,有的連隊犧牲三分之二,營長犧牲,派作戰參謀前去指揮,剛到營指揮所,就又陣亡,于是教導員代替指揮。有的連隊沒有干部了,戰士便獨立作戰。</p><p class="ql-block"> 在最后衛生隊攜傷員過河前,尤太忠親自到衛生隊看望傷員,傷員們掙扎著問他:“旅長,我們大部隊都過去了嗎?”尤太忠握著他們的手:“同志們,你們好好養傷,大部隊已經過去了!”說完,他立即轉過身,強忍著不讓淚水掉下來。因為他知道,在前有阻敵,后有追兵的情況下,部隊要強行軍趕上大部隊,16旅只能帶走一部分輕傷員,這些重傷員只能丟棄,留在汝河兩岸了。尤太忠回憶說:<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把中原局掩護過來了,把野司掩護過來了,全部都掩護過來了,所有彩號全部抬過來了。那天,困難的很啊!沒辦法啊,整整打了一天。我們旅傷亡了兩千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 丟棄傷員的事,對每一個傷員的精神都是一次沉重打擊,對每一個戰士的心靈也是一種強烈震撼,尤其是老爸帶領的衛生隊戰友們更是如萬箭穿心般的痛苦!可在那種情況下,不這樣做,又有什么辦法呢?即使那些被帶走的輕傷員,到了大別山后,為形勢所迫,最后還是安插在了大別山老鄉家里,而這些人后來大多數也沒有了消息。(<span style="font-size:15px;">反而是這批留在汝河邊的傷員,結局還好一點,大部隊走了以后,吳紹周的85師就趕過來打掃戰場。其中的</span><b style="font-size:15px;">110旅旅長廖運周是個地下黨員,他把這些傷員收攏起來,留在了110旅</b><span style="font-size:15px;">。廖運周的110旅后來改編成110師,在淮海戰場上起義了,正好又是六縱接受他們的起義。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不過,從縱隊首長讓46團,‘</span><b style="font-size:15px;">留在當地打游擊,以后再歸建</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命令分析,也許上級知道后面有地下黨在接應,所以才會……</span>)。</p> <p class="ql-block"> 所有受傷的未受傷的指戰員也都明白,這是戰爭的必然的選擇,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任何一支軍隊都不會扔下傷員不管的。我們據此也可以想象這場發生在汝河兩岸戰斗的殘酷性。對無法帶走的重傷員,由旅會計負責給每人發放一些經費。那些傷員同志近似哀求說:首長帶我們走吧,我們能打仗,別丟下我們!在場的人,包括尤太忠都忍不住落淚,負責斷后的衛生隊同志悲痛之極,看著這些傷員,幾乎每個人都在淘淘大哭!這時候也只能盡可能的多帶些能行動的輕傷員,盡量給不能帶走的傷員多留點藥品糧食等。 </p> <p class="ql-block"> 終于在8月24日16時,16旅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b style="font-size:15px;">上面照片就是汝河血戰中搶救傷員的6縱衛生醫務人員。其中前排右一是18旅衛生隊劉金玉,中間是16旅衛生隊孫瑞發及其戰友們</b>)。后衛46團及旅衛生隊帶輕傷員最后過河通過浮橋后,旅參謀長賴光勛帶著工兵、偵察分隊將浮橋炸掉,將國民黨尾追的幾個師全部擋在汝河北岸。下午6時許,僅僅2個小時后,十幾萬敵人就到達汝河北岸。當晚,6縱主力與中原局、野司指揮部在息縣彭店鎮會合。</p> <h3><font color="#010101">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電視劇《絕命后衛師》,故事講述的是紅軍第5軍團第34師6000多指戰員在長征時承擔后衛作戰任務,一路喋血鏖戰,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與數十倍于紅軍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最后,他們被敵人切斷在湘江的南岸,經過數天數夜的殊死搏斗,這支英雄部隊也為中國革命走向最后的勝利幾乎全師犧牲,幾乎沒有幸存者,沒有一個逃兵,更不見一個叛徒。這是一支已被取消了番號的部隊,英雄的紅34師,然而十幾年后的汝河也出現了一只絕命后衛(旅),而且于1949年2月,當年汝河血戰的鐵血絕命后衛16旅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34師!這個“新”34師在正確路線指引下,屢建奇功,在震驚全球的絞殺戰上甘嶺戰役中,也正是這個34師的加入與奉獻,才贏得上甘嶺戰役的全面勝利!這兩個都擔當過絕命后衛的“34師”也算是歷史的一個巧合吧。</font></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血戰汝河,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途中最緊要、最嚴峻、最關鍵的一次戰斗,也是一場最激烈的戰斗,它不僅關系到整個縱隊的安危,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中原局和野戰軍首長、統帥機關和南下干部的安危,關系到我軍能否完成中央突破的戰略任務。</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試想一下,若當時沒有這鐵血先鋒與絕命后衛的浴血奮戰,任何一個環節出錯,將會給劉鄧大軍造成多大的損失?后面中國一系列歷史環節將會怎樣改寫?其實在戰略價值上,淮河比汝河重要的多,但是淮河的大渡口如正陽的陡溝,息縣的龐家灣和縣城南關,都沒有堵擊部隊??磥硎且幌蜃悦环驳氖Y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劉鄧大軍能渡過汝河,所以才敢在淮河天險唱“空城計”。以至于讓劉伯承僅憑一根竹竿就率軍輕松渡過!</span></p> <p class="ql-block"> 汝河之戰展示了劉鄧首長洞察全局、高屋建瓴的偉大氣概,沉著、冷靜、果斷的性格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也突顯了英雄的第六縱隊全體官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以血肉之軀為鋪路石為屏障保護了全軍的安全過河,保證了戰略躍進任務的勝利完成。<b>狹路相逢勇者勝</b>的名言也就是從這里傳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滦平县|
尼玛县|
长丰县|
绥中县|
丽江市|
汪清县|
衡东县|
丰宁|
浦北县|
乌苏市|
太仓市|
襄城县|
昌都县|
双柏县|
南投市|
体育|
吉林省|
江陵县|
宁远县|
罗定市|
旺苍县|
当阳市|
牡丹江市|
桂林市|
莒南县|
樟树市|
绩溪县|
宝应县|
荔浦县|
邳州市|
绥滨县|
临猗县|
彭水|
仁布县|
贞丰县|
东至县|
锦州市|
成安县|
渭源县|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