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題 記</h3><h3> 1975年5月之前,6011部隊63分隊就是88師防化連,后改為32360部隊95分隊(即86師防化連)。</h3><h3> 那時,條件有限,保留下來的老照片十分稀少。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我通過微信群,收集到了部分75年前入伍的老照片,匯成小冊,回憶過去曾年輕時的軍營生活。</h3><h3> 戰友們,這里也許有你戰斗和生活的身影。</h3><h3> 老兵們,這里也許有你日思夜想的連首長和班排長。</h3><h3>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起分享,一起品味吧!</h3> <h3>這張照片的背景,大家一定很熟吧。它是江西南昌縣蓮塘防化連的獨立營區。我們記憶閘門就從這里打開吧。</h3> <h3>南昌蓮塘,是防化連駐江西的最后一站。每一個防化連的兵,一定收到過寫著“6011部隊63分隊”的家信,也許你還保留著這樣的信封。</h3><h3> 合影身后的2層樓房,就是我們全連3個排的宿舍,你一定不會忘記。我當時在3排9班,住樓上。</h3> <h3> 75年,我當兵時,防化連干部清一色都是山東籍的干部,唯一一個就是杭州的陳建毅化驗員以戰代干,這可能與這支部隊從山東萊陽南下有關。</h3><h3> 指導員許友之和二排長隋堂清在營房前。隋堂清排長是我的接兵干部,74年底去浙江嵊縣接兵,是我的引路人。</h3> <h3>老連長黃民章(第5任連長),我雖沒在他手下干過,但我入伍這年他正好轉業,我見過他,標準的山東漢子。</h3> <h3>當年的連長和通信員禚建國,干部戰士的襯衣是相同的,都是白色布料,越洗越白。不同的是干部4個口袋,棕色人造革腰帶,戰士2個口袋,帆布腰帶。其他軍需品,如被子、雨衣水壺、內褲、毛巾、絨衣、棉衣、膠鞋等都是沒有區別。</h3> <h3>這個通信員可能給你傳遞過信件。</h3> <h3>老兵的相片能保存下來不易,雖不大清晰,也雖不得放棄。</h3> <h3>陳建毅這一張老照片能保存得這么好,確實珍貴。</h3> <h3> “ 革命友誼,萬古長青。”71年的戰友合影,這肯定是合影者要求照相館寫上去的。</h3><h3> 這一張應該是69年福建兵的合影。當年,要把十來個戰友聚在一起到照相館合影,也是要費一番心思的。</h3> <h3>幾十年后,能把戰友再召集在一起,完全是戰友情在起作用。對比一下,他們雖老了些,笑容卻依舊燦爛。</h3> <h3>這張連部保障人員合影,是在連部的小平臺上拍的,背景是排房。</h3><h3>防化連在蓮塘時,是獨立駐防的,遠離師部。排房前面有個藍球場,從排房到飯堂,路的右側有口小魚塘。飯堂很大,師部電影隊到連隊放電影,是趕著騾馬車來的,場地就在飯堂,周邊鏈條廠、化肥廠的職工家屬也一起來看??次乃嚬澞?,就要徒步一個多小時趕到師部禮堂。</h3> <h3>我們都老了,但依然可以活得瀟灑年輕。你看,老連長李相平戴著禮帽,穿著條紋衫,多帥的漢子。</h3> <h3>酒逢戰友千杯少。隋智先指導員給欒光民排長倒酒。</h3> <h3>這張許友之指導員與女兒的合影,雖然是在福建連江朱公營區拍的,也不是很清楚,但我把他保留下了,這是因為許指導員的家屬在蓮塘時就隨軍了,沒有工作,要養一雙兒女,生活也是很清貧的。后來我當了文書,他還是指導員,記得在宿舍后面開了一塊菜地,彌補生活之炊。</h3> <h3>每年都有一批戰士骨干輸送到福州軍區防化教導隊培訓3個月,從江西到福建,機會難得,上鼓山游玩是必選課目。</h3><h3>這可都是未來的班長,防化連的精英。我也有幸在75年到防化教導隊集訓。</h3> <h3> 防化連文藝宣傳隊,在師直是頂呱呱的。這是參加文藝會演后,在南昌八一廣場拍照留念。</h3><h3> 七0年,正值文革時期,大家胸戴像章,手捧紅寶書,是那時標準的時代照,難得吧。</h3> <h3> 相隔幾十年后,文藝宣傳隊的戰友,又在山東與隋智先指導員聚在一起。</h3><h3> 能見到文藝宣傳隊新舊兩張照片不容易啊,前面12人,這張也有8人。</h3> <h3>75年4月,分別留念。被借調搞“三防"教育的戰友拍照留念。這年4月底,88師也奉調到福建連江縣。</h3><h3>顧曉明和張錦才76年成了我的班長和副班長。江西兵黃若夫后來任福州軍區防化部參謀、南京軍區防化部福州防化倉庫副主任。</h3> <h3>他們都在防化連,也曾年輕過。</h3> <h3>2010年12月,73年入伍的江西萍鄉兵,小聚在一起。不忘打上“6011部隊63分隊"這特有印記。</h3> <h3>71年入伍的高密戰友,至少舉行了5屆聚會,這是第四屆聚會的合影。為他們點贊!</h3> <h3>以前都是新兵先到,老兵退伍在后,一般元旦前后新兵到位,春節后老兵退伍,大約在3月份。這一張福建云霄兵退伍惜別照,有繼續留隊的方汝超駕駛員。</h3> <h3>云霄73年兵合照。方國貴是觀測班的,與我同班,75年我睡他的上鋪,他是老煙槍,牙齒都被熏黃了,抽的煙也是便宜的,留著小胡子,我對他印象很深。</h3> <h3>洪溯進,福建晉江兵,長得很精干,印象中75年我入伍時在蓮塘見過。</h3> <h3>二排長隋堂清與他的兵。</h3><h3>我印象中的二排長當時酒量很好,那時沒有酒好喝,一年之中只有八一和春節2個節日會餐時才會擺上。而且限量,每桌只擺上2瓶,十來個人根本不夠。關系好的,悄悄的從司務長和上士那里再加一瓶。</h3> <h3>這張照片十分珍貴,是75年連部保障人員‘。文書(也就是連部班長)葛培軍,化驗員陳建毅,理發員黃賢金,衛生員賈新群,汽車駕駛員鄧振國、方汝超、邢會興、吳明飛,通信員李友和。</h3><h3>但賈新群前面這位因被擋了半邊臉,真不知道他是誰?有戰友知曉嗎?</h3> <h3>合影中“戰斗在一起”的大字,只能在軍營中才能見到。你來自山東,我來自福建,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這就是戰友崇高的稱呼!</h3> <h3>這張合影,不知何時拍,也不知在哪個營區?只有當事人能夠提供一些信息。但要把名字一一對上號,還是要化一番周折的。</h3> <h3>在部隊是戰友,退伍回鄉后還是戰友。煙臺戰友6011部隊入伍50年戰友聚會,從1968年到2018年,似乎彈指一揮間,黑發小伙都成了白發老頭。</h3><h3>“青春共風雨,戰友永久情。"最感動的就是戰友的情與愛。</h3> <h3>83年的防化連新兵何征彬今年到杭州,陳建毅、智杭平等杭州戰友熱情接待,在連隊從未謀面的70年蕭山兵周寶忠,特意趕到杭州相聚。</h3> <h3>何征彬與杭州戰友合影。</h3> <h3>去年,萍鄉幾位戰友到杭,從接站到送站都有計劃安排,使萍鄉戰友感動得熱淚盈眶。</h3><h3> 陳建毅作詩一首:</h3><h3>四十年前軍營別,</h3><h3>今日喜逢西子畔。</h3><h3>把酒言歡樂開懷,</h3><h3>三天三夜敘不夠。</h3><h3>轉眼又到離別時,</h3><h3>緊緊相擁難分舍。</h3><h3>車前揮淚送戰友,</h3><h3>期盼早日再相會。</h3> <h3>2012年,李相平連長夫妻到杭州,在杭的戰友全程陪同。</h3> <h3>連長夫妻與邊功水、陳建毅合影。</h3> <h3>浙江、江西部分戰友相約到山東,與昔日的連排長相聚。</h3> <h3>笑得多燦爛,哪像六、七十歲的老人。</h3> <h3>山東和福建的戰友合影。</h3> <h3>2013年秋,防化連戰友在瑞金相聚。瑞金戰友熱情周到,十分好客。</h3> <h3>2014年夏,防化連以六十年代為主的戰友在煙臺相聚。</h3> <h3>防化連的戰友在山東相聚。</h3> <h3>二排長隋堂清和69年瑞金兵陳于良。小個子陳于良可是連隊文藝骨干,拉得一手好胡琴。</h3> <h3>當年的連長和副連長又見面了,笑得合不攏嘴。</h3> <h3>2019年4月,瑞金69年兵邱光銀在杭州與戰友小聚。</h3> <h3>王可豐戰友與陳建毅相聚。</h3> <h3>江西萍鄉73年兵相聚在一起。</h3> <h3>在山東合影。</h3> <h3> 山東昌樂73年的戰友,在聚餐前合影。</h3><h3> 6班長張丕倫,字寫的好,用濕布在黑板上寫報頭大字,然后用粉筆描繪成空心字的絕活,使我佩服。他77年本來是要接葛培軍文書的班,因家中有事退伍回鄉,所以我在匆忙中接了文書的班。</h3> <h3>這是煙臺戰友今年慶八一戰友聚餐,前兩天的事。</h3> <h3>40多年前,隋英收、鄧振國、欒光民、陳建毅、葛培軍、陳炳林、李相平戰友一起合影。</h3> <h3> 這是隋英收與陳建毅的合照。</h3><h3> 在防化連,隋英收是我的領導,我與他很有緣。他是我的新兵排長,75年下老兵班(9班)后,他是我的三排長,76年防化連小調整,觀測班調整為一班時,他又是我的一排長,79年我任一排長時,他就成了我的連長,隋老連長是看著我長大的,對我關愛有加。</h3> <h3>寫得一手好字的文書葛培軍與班長李其浪合影。</h3> <h3>這張照片,我只認識吳自力,其他可能在我當兵前就退伍了。</h3> <h3>75年防化連有2批新兵,分別來是浙江嵊縣和福建松溪縣。在嵊縣兵中,我也算嬌嬌者,在松溪兵中,施仁治是拔尖人物,2個人都是高中生,那時的高中生也是很少的。反正在75年的新兵中,我倆也算代表人物,但施仁治只當了2年兵就要求退伍,到地方發展。如果他不退伍,在部隊的前景十分看好。可賀的是他退伍后廈大畢業,事業很成功!所以我特意放上這張照片。</h3> <h3>一排是摩托車偵察排,記憶中有十輛邊三輪,停在飯堂一側草場的簡易車庫內,大木門上了一把鎖,前面是黃泥土草場,白天晚上都上崗,我就站過崗。</h3><h3>這是連長黃民章和指導員許友之,74年前的留影。</h3> <h3>陳建毅身上穿的是65式冬裝,斜紋布做的,土黃色,越洗越白,真好看。我當兵時都是草綠色了,二排長隋堂清也有一身這種洗白了的軍裝,在草綠色隊伍中,尤其顯眼。</h3> <h3>張漢聊,一排的班長,開摩托車,我記憶中李東勝班長也開摩托車。</h3> <h3>化驗員張發祥、防化連第一代技師張文富和繼任禚建國技師合影。</h3> <h3>禚建國和第3代技師廖圣達合影。</h3> <h3>這張照片是七十年代初的,在福州防化教導隊集訓,有3個干部參加,邊功水戰友參加了,說明邊班長是冒尖的士兵。</h3> <h3>吳自力與山東戰友相聚。69年入伍的吳自力,我當兵時是6班長,我當文書時他還在連隊,大家都叫他老班長。他多才多藝,寫得一手好字,又能畫畫,出墻報、寫黑板報,幫了我很多忙。</h3> <h3>我記記中的防化連2個文化才子。</h3> <h3>這6位戰友中,就前排右一不知是誰,戰友們肯定有人知道他。</h3> <h3>2018年八一建軍節,以32360部隊95分隊為主(即75年后入伍),約160位戰友及軍嫂在瑞金聚會。吳自力得到消息后,主動與我聯系,聯絡69年陳于良、謝家縣等幾位瑞金兵,周寶忠、智杭平、洪子貢、洪振東等一批73年前入伍的戰友參加聚會,增添了新老防化兵之間的聯系。也是在這次聚會上,我加入了華東群。</h3> <h3>2018年12月,杭州與嵊州戰友在紹興相聚,我見到了2位觀測班的班長周寶忠和顧曉明,只差了臺文全老班長。我當文書前,一直在觀測班。</h3> <h3>這張照片里,有我的領導欒光民科長;有我的老班長臺文全(我連長的位置接他的班);有我的搭檔李振強副連長,還有我的前任文書葛培軍。</h3> <h3>來自福建、江西、安徽等地的兵,特意趕到山東見隋英收等連隊干部及戰友。</h3> 顧曉明是我的班長,羅建中是7班長,同在三排。如今聚在一起,少不了喝酒,我能不醉嗎?<div><h3>羅建中在連隊教我們不少歌,京劇《奇襲白虎團》乘夜晚,出奇兵,突破防線……我至今還能唱幾句。</h3><h3><br></h3></div> <h3>戰友們離開部隊多年后,又回到老營區,曾經戰斗過的地方,牽掛他們一輩子。</h3> <h3>到了美篇的最后,大家一定很關心蓮塘的老營區如今變成了什么樣了?主樓還在,一些附屬房已拆除,沒有主人的料理,變得破落了。</h3> <h3>樓的周圍都成了居民自由開發的菜地。</h3> <h3>這是蓮塘老營房遠景圖。</h3> <h3>這是蓮塘老營房全景圖。</h3> <h3>兵去樓空,昔日整潔的蓮塘營房,如今荒蕪長滿了草。但它的模樣還在,我們的記憶也在,我們的青春曾在這里度過。</h3><h3>也許,局外人看到的是舊樓和荒草,可是,在我們當事人眼里,它就是6011_95分隊的美好回憶。這里留下了我們歡樂的笑容、辛酸的淚花、勞動的汗水、訓練的身影、唱歌的號子……</h3> <h3>作者邢柏生因入伍較遲,對老前輩的情況不是很了解,在編輯過程中難免有誤,望戰友們指正。</h3><h3>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請接受一個新兵的軍禮!</h3> <h3>最后,應部分老兵要求,想看一些穿防毒衣訓練的景頭,回憶軍營生活,所以,特意選輯下面幾幅防化兵訓練照片。</h3> <h3>(照片來自各位戰友,部分取自網絡)</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郑州市|
慈溪市|
高邑县|
临漳县|
天水市|
顺义区|
凉城县|
华阴市|
普定县|
柳州市|
尼勒克县|
东城区|
许昌市|
措美县|
博客|
肇东市|
炎陵县|
民乐县|
吴江市|
江永县|
铜陵市|
菏泽市|
普定县|
中牟县|
德惠市|
姜堰市|
大余县|
浏阳市|
新宁县|
鸡东县|
宝应县|
温泉县|
基隆市|
大英县|
栾川县|
陈巴尔虎旗|
云和县|
潞城市|
且末县|
日土县|
英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