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完美的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的和諧統一。這詩句也可以是優美的文辭佳句。
鄭板橋在他的畫作中做到了詩書畫印的統一,他的畫作、題畫詩、題畫書法成為“詩書畫三絕”,人們常稱他“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人們也因其“三絕”而將他放在“揚州八怪”之首。
在這個“和我一起學畫竹”的介紹中,我們重點看看鄭板橋的題款,欣賞一下板橋先生的“三絕”。 鄭板橋先生在這幅墨竹畫上落的是“窮款”:
書“板橋鄭燮”,鈐白文印“鄭板橋”和紅文印“橄欖軒”兩方印。 鄭板橋先生在這幅墨竹畫上題“板橋鄭燮畫”款,鈐白文“鄭燮之印”。 鄭板橋在這張墨竹畫上題寫的是:
“烏紗擲去不為官,
華發蕭蕭兩袖寒,
寫去數枝清挺竹,
秋風江上作漁竿。
懷珍年兄 板橋鄭燮寫”
鄭板橋在這張墨竹畫上題寫的是:
君是蘭花我竹枝,
山中相對免相思。
世人只作紅塵夢,
那(哪)曉清風皓露時。
板橋老人鄭燮 在這幅墨竹圖上,鄭板橋先生題了這樣的詩款:
年年種竹廣陵城,
愛爾青光沒變更。
最是讀書窗紙外,
為予夜半起秋聲。
進賢年道兄政 板橋鄭燮
鈐白文“鄭燮之印”、“有數竿竹無一點塵”、紅文“橄欖軒”等三方印。
還有后人的“寶宋室”、“朗庵墨緣”、“可庵珍秘”、“古歙程氏雙宋樓考藏法書名畫印”等鑒藏印蓋在畫上。 鄭板橋在這張墨竹畫上題寫的是:
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茲后學,何敢妄擬前賢?然有成竹無成竹,其實只是一個道理。
西老年學兄正 板橋鄭燮
鄭板橋在這張墨竹畫上題的款是:
欲為乾坤掃俗塵,
鳳毛鸞羽拂鮮新。
太平世界吾曾少,
留與詩人與畫人。
板橋燮。
鈐印:鄭燮之印、濰夷長。 鄭板橋在這張墨竹畫上題寫的是: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翁年學先生教拜(?)
橄欖軒主人鄭燮
在這幅墨竹圖上,鄭板橋先生分兩處題款。
左上角落款是:乾隆十四年歲次己巳夏五月上浣。
右下角題:一塊石,數竿竹,佳趣少人知,清風在只谷。板橋老人鄭燮。
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這年鄭板橋57歲。 鄭板橋在這幅墨竹上題寫了兩次,兩首詩,這年(戊寅,1758年)鄭板橋先生66歲:
四十年來畫竹枝,
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
畫到生時是熟時。
乾隆戊寅十月下浣,板橋鄭燮畫并題。
無多竹葉沒多山,
自有清風在此間。
好待來年新筍發,
滿林青綠翠云灣。
為瀛翁年學老長兄正。
板橋鄭燮又題。
鈐印:鄭燮 鄭板橋在這幅墨竹畫上題的款是:
余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蔭)照人,置一小榻其間,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咚咚)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光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余作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寫為賜老年學世兄 乾隆丁丑 板橋鄭燮
鄭板橋在乾隆丁丑(1745年)之后的13年,乾隆戊寅(1758年)畫了一幅墨竹,他在這幅墨竹上將十三年前的題款重題了一遍,只是將自稱“余”改成“吾”,將“一小榻”改為“一榻”。具體是:
吾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蔭)照人,置一榻其間,甚涼適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欞,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窗紙上,(咚咚)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光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作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乾隆戊寅 板橋鄭燮寫
這年鄭板橋先生66歲。
不同的畫作,相同(大致相同)的題款(文字、詩文),在鄭板橋的作品中常見。
鄭板橋先生的這幅墨竹畫于1756年(乾隆丙子,時年鄭板橋64歲),186.5X96cm,立軸,紙本。現在的人們給這幅畫起名叫“竹石蘭蕙圖”。2011北京匡時拍賣會上以4600萬元成交。
板橋先生在上面留下的款識是:
南山獻壽高千尺,
勁節清風覺更高。
積行人家天所佑,
蘭蓀蕙種自能饒。
乾隆丙子,寫祝劉母卞太君八十榮慶,暨青藜年學兄教可。板橋鄭燮 。
鈐印為:白文“乾隆東封書畫史”、紅文“丙辰進士”。 該墨竹畫為鄭燮(鄭板橋所作) 仿文同竹石圖
軸 208.1×107cm 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作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鄭夑時年70歲。圖繪山巖陡峭,幽篁靜立,枝節疏朗,既寫就翠竹之秀勁神采,又表達出鄭氏畫竹之理念,為其晚年之佳作。
鄭板橋先生在此畫作上題寫了三處(次)款,請欣賞。
自題:“乾隆壬午夏五月午后寫此”。鈐“二十年前舊板橋”(朱文長方印)。
又題:“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鄭板橋畫竹,胸無成竹。與可之有成竹,所謂渭川千畝在胸中也。板橋之無成,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蓋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與可之有,板橋之無,是一是二,解人會之。燮又記”。鈐“有數竿竹無一點塵”(白文長方印)。
再題:“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巖谷。受老年學兄正,板橋道人鄭燮”。鈐“鄭燮印”(白文方印),“丙辰進士”(朱文方印),“歌吹古揚州”(朱文長方印)。
鑒藏印:“倉稊乙亥以后所得”(朱文長方印)。 鄭板橋在這幅墨竹上的題款是:
畫竹之法,不貴拘泥成局,要在會心人得神,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節也;落于色相而不滯于梗概,是其品也。竹其有知,必能謂余為解人;石也有靈,亦當為余首肯。
甲申秋杪歸自邗江,居杏花樓。對雨獨酌,醉后研墨拈管,揮此一幅,留贈主人。板橋。
此畫作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也就是作者去世的前一年。說明、強調了畫竹要畫出竹子的“神”、“生”、“節”、“品”,表達了鄭燮創作中的真知灼見和藝術追求。該題款寥寥幾筆,勾勒出竹的豪氣凌云,不為俗屈的精神境界,也是鄭板橋自己一生精神的寫照。 鄭板橋的這幅大尺寸作品出現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6年6月6-8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舉辦的匡時十周年春季拍賣會上:
詩堂高45×寬105cm;本幅高170×寬105cm。
詩堂:山根寒玉。此板橋居士之巨幅也。竹挺而秀,石堅而蒼,可賞畫,可讀詞,山里山外,千條碧玉,一片清光,其如斯詩、書、畫三絕,足以當之(其下落妙字)。辛卯秋分,觀識于愛蓮居,戈父蕭平。鈐印:蕭平(朱) 愛蓮居(朱)
款識:山里竹枝山外竹,一片清光、削出千條綠。江上風來轉山曲,山根處處獻寒玉。借問山居何日卜,筆架書床,移入篔筜谷。四月櫻桃連筍熱,麥仁豆瓣家家足。右調南柯子,為泳翁年學長兄。板橋老人鄭燮。
鈐印:鄭燮之印(白) 爽鳩氏之官(朱白) 橄欖軒(朱)
鑒藏印:桐城吳氏存德堂珍藏金石書畫之印 (白) 曾在倪海槎處(朱) 清和堂清賞(白) 澄藝堂裝池記(朱) 蕭平七十歲后審定真跡(朱)
拍賣預估價是:5000000.00~6000000.00元人民幣。
6月7日晚上這幅作品拍賣的成交價是,……。 鄭板橋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甲申(1764年,這年他72歲)冬日,畫了一幅墨竹,在上面題款: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歇,便要罵人。三日不畫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今日客中早起,洗面,漱口,啜茗。即以洗面之水,滌硯中滯墨,而友人之紙適至。欣然命筆,先寫石,次寫竹,次寫蘭,又以小竹點綴于蘭石之旁。有得時,得筆之樂,總以數日不畫故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于此,自笑而聽之。
乾隆甲申冬日
板橋老人鄭燮
鄭板橋先生在其離世前八個月(乙酉年四月,1765年,時年73歲。)畫了這幅“十笏(音戶)茅齋竹石圖”,作品180X95.5CM,他在作品的下方,穿插在畫作之間,題寫了讓人對人生深思靜想的款識:
十笏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而竹石亦愛我也。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游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籌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于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板橋老人鄭燮。 這是乙酉(1765)年的五月,鄭板橋73歲。為至老年學長兄畫了一幅墨竹,在上題寫了詩句。今天,賞畫,讀詩,感人至深:
十年做客廣陵城,
落落身如竹葉輕。
最是五更凄響處,
喚人早起讀書聲。
乾隆乙酉,寫似(寫真、描繪的意思)至老年學長兄,板橋鄭燮。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六十一歲的鄭板橋離開了七品芝麻官-縣令(縣長)的工作崗位,開始了他的退休生活。自此到他七十三歲去世的十二年中,他以賣字畫為生。
他的字畫當時價格如何呢?鄭板橋當時自定的價格(潤格)是: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斗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銀,則中心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賑。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
畫竹多于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
鄭板橋離任后三年,也就是他64歲時畫的一幅立軸竹石蘭蕙圖,現在的拍賣價格是4600萬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米易县|
霍林郭勒市|
石柱|
乌什县|
兴仁县|
政和县|
含山县|
馆陶县|
福清市|
获嘉县|
岚皋县|
镇宁|
丘北县|
佛坪县|
湘西|
丹阳市|
平果县|
江华|
海盐县|
江北区|
廉江市|
富蕴县|
东辽县|
秭归县|
时尚|
绥中县|
桐柏县|
衡山县|
封丘县|
建湖县|
广饶县|
永城市|
永吉县|
元江|
河津市|
射阳县|
新津县|
长治县|
乐都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