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font color="#39b54a">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font></i></b></h1><h1><b><i><font color="#39b54a"> 不知道因著《雨巷》,讓多少人生出了濃濃的古鎮情懷,想象著有一天,也在這樣的小巷,邂逅這樣一個姑娘。 大部分人是有古鎮情結的,喜歡走在青石鋪就的小路上,看兩旁青瓦白墻,庭院深深,觀近處小橋流水,舟楫往來;眺遠處青山綠水,阡陌縱橫。祖國大好河山,南北古鎮幾多,今天帶大家去領略一下那些古鎮的美好和芬芳吧。</font></i></b></h1><h1><b><i><font color="#39b54a"> 喜歡暢游古鎮的人,都有那么一絲絲浪漫因子,總想將那些安靜的懷想,在歲月腐朽的雕梁畫柱間安放。</font></i></b></h1><h1><b><i><font color="#39b54a"> 有古鎮情結的人,骨子里還滲著一點點藝術細胞,天籟般的原生態嗓音會讓你陶醉,流浪歌手的小清新曲調也會讓你迷失。</font></i></b></h1><h1><b><i><font color="#39b54a"> 余生我陪你慢慢走遍??</font></i></b></h1> 浙江 ?· ?古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浙江的古鎮眾多</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每一個都有著獨特的韻味</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浙江古鎮的美</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也惹的人心之向往</font></b></h1> 浙江烏鎮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烏鎮位于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與周莊、同里、甪直、西塘、南潯并稱為江南六大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美稱。作為典型江南水鄉,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烏鎮與桃源鎮雖分屬浙、蘇二省,但兩鎮間有公交相連。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于耳。烏鎮地處河流沖積和湖沼淤積平原,地勢平坦,無山丘,河流縱橫交織,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征,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h3> 浙江西塘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塘古鎮位于江浙滬三省交界處的浙江省嘉善縣,古名斜塘,平川,距嘉善市區10公里。西塘古鎮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景區,已被列入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西塘以“橋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贏得廣大游人們的青睞,而其中的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它是水鄉特有的建筑,其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閑一餐,除此之外景區內多處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西塘古鎮自1997年開發旅游以來,深受眾多海內外游客的青睞,接待游客的數量平均每年都以超過30%的速度遞增。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舍,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形成了多處“一線天”。西塘是個平民化的小鎮,所有一切都如此樸素,沒有周莊的繁華,沒有南潯的富甲之態,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但是西塘的獨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h3> 浙江塘棲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由北向南逶迤而來,象一條絢麗多彩的緞帶維系著南北大地。古鎮塘棲,就坐落于這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如果把浙江諸多名鎮比作顆顆璀璨的明珠,塘棲便是鑲嵌在古運河畔分外奪目而耀眼的一顆明珠,其獨特的水上街市風貌和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無可替代。著名文學大師豐子愷先生曾對她作出如此評價:“江南佳麗地,塘棲水鄉是代表之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塘棲歷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賈云集,蔚成大鎮,明清時富甲一方,貴為“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塘棲,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而今保留下的老宅、古街、舊景、長橋、弄堂……仍默默向人們細述當年風采。</h3> 浙江鳴鶴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鳴鶴古鎮位于寧波慈溪市觀海衛鎮南部,鳴鶴是一個千年古鎮,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慈溪市目前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古鎮依山成街、因河成鎮、鎮邊有寺,漁耕人家枕河而居。鳴鶴其名字的由來是與唐初時當地虞氏望族有關。唐代大書法家虞世南的孫子虞九皋,字鳴鶴,青少年時文才為人們所推重。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虞九皋中進士,可惜及第不久,在長安英年早逝,家鄉人為紀念他,就用的“鳴鶴“字來命名這里。鳴鶴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山水風光秀美。素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h3> 浙江南潯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南潯古鎮地處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東與江蘇蘇州(吳江區)接壤,西距湖州市區32公里,是湖州市接軌上海浦東的東大門。南潯歷來是江南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為浙江省15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南潯鎮歷史悠久,南宋以來已是“水陸沖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濱潯溪河而名潯溪,后又因潯溪之南商賈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由于蠶絲業的興起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明萬歷至清中葉南潯經濟空前繁榮鼎盛,清末民初已成為全國蠶絲貿易中心,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南潯由此一躍成為江浙雄鎮,富豪達數百家,民間俗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絲商群體。如今水鄉古鎮的景色風韻依舊,鎮北運河東西橫延,鎮中市河南北穿鎮而過,河街相交橋梁通便,黛瓦粉墻綠柳拂水,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鄉圖。南潯古鎮以其格局獨特、風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風淳樸而成為江南水鄉眾多城鎮的典范和代表。</h3> 浙江新市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新市古鎮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德清、桐鄉、余杭、湖州市區交界處,京杭大運河畔,是江南水鄉古鎮群中風貌保存較為完整、風俗民情富有特色的一個典型代表,是浙江省德清縣的經濟、文化重鎮。新市古鎮因水而生,因水而發展。在以舟楫為重要交通工具的時代,四鄉物資集散于此,使得這里人丁興旺、商賈四集,形成繁榮街市。一條與京杭大運河直接相通的市河環鎮而流,其中1500余米市河河段上古老的明清河埠頭、駁岸保存完好,花樣繁多的拴纜石堪稱江南一絕。鎮區內明清建筑鱗次櫛比,街巷逶迤,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形成江南水鄉古鎮獨特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澤國”的自然景觀和“店宅合一”的商貿特征。新市保存風味獨特的老宅有數十處,街道與街道之中有弄堂貫穿,弄內宅第優美典雅,古色古香,每條巷弄都有一個古老的故事,電影《林家鋪子》《蠶花姑娘》中都留下了新市古弄和古橋的畫面,一派水鄉的原汁風味。</h3> 浙江龍門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龍門古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境內,離杭州市中心38公里,地處秀麗的富春江南岸,環境優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龍門古鎮為三國東吳大帝孫權故里,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留存著濃郁的宗族氛圍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為國內所罕見,古建筑種類包括祠堂、廳堂、民宅、古塔、石橋、牌樓等。龍門古鎮景區面積2平方公里,鎮上有7000多人口,其中90%以上的居民姓孫,為孫權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如此聚集的家族是極為罕見的。古鎮北依剡溪,龍門溪與剡溪呈丁字相交穿越古鎮,周圍峰巒四起,圍出一帶綠野田園。古鎮以防御性極強的發散狀街巷為骨架,以宗祠、廳堂為中心筑成迷宮般的傳統民居聚落,各處精美的民居、廳堂、古塔、古橋、牌坊、寺廟等具有較高的價值。古鎮民風淳樸,風俗獨特,是體現中國傳統宗族傳承體系的典型山水田園古鎮。</h3> 浙江前童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前童鎮位于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寧海縣西南,是寧海后花園,省道甬臨線和同三高速公路由北向南橫臥全鎮。寧海第一大溪白溪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人文景觀豐富的江南古鎮。抗戰時期浙東行政公署曾設在前童,解放戰爭時期寧海縣工委在此誕生,屬寧波市革命老區,被命名為"鼓亭之鄉",是省旅游城鎮,省歷史文化保護區,寧波市東海文化明珠鎮。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時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的鄉村畫,一段優美動人的江南絲竹調。這里,“家家有雕梁,戶戶有活水”。白溪水緣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戶環流,家家連流水小橋,戶戶通卵石坦途,為江南集鎮獨特之奇觀。八卦水系,嘩嘩鳴唱,幽幽潛行,流遍家家戶戶,不是水鄉,勝似水鄉。</h3> 浙江古堰畫鄉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古堰畫鄉景區位于麗水市蓮都區,距市區二十公里,核心景區包括大港頭、堰頭和坪地等,景區通過多年的打造,形成了“古堰”和“畫鄉”兩大主題,其中“古堰”是建于公園505年的國家重點文保單位通濟堰,這個古代水利工程在歷史上雖然沒有都江堰那么著名,但也是甌江流域一項重大水利工程,除了古街、古亭、古埠頭,還有青瓷窯址,周邊還有幾個大大小小的古村落,這里有歷史的傳承,又不缺自然的美景。而“畫鄉”突出了文化的定位,有省內外著名的麗水巴松比畫派,有“在水一方”寫生創作基地,但這種文化的創作又是基于這一帶山水的靈氣,因此“古堰畫鄉”就是自然與人文完美地結合。</h3> 江蘇 ? · ?古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流水江南,煙籠人家</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同為古時江南地區</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江蘇的古鎮絲毫不遜于浙江</font></b></h1> 江蘇周莊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國第一水鄉古鎮,處在上海、蘇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蘇州52公里。周莊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筑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筑,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周莊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上船。周莊的古橋比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雙橋”,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在這聽一首昆曲,嘗一回阿婆茶更是別有韻味。從高處俯瞰周莊,湖水恰將周莊環抱入懷。湖水潺緩,雖沒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變,卻有它獨特的味道。偶爾湖上劃來一支櫓船,搖櫓人有力的臂膀、櫓船發出的節奏分明的吱吱聲與湖水交織成一曲動靜互融的戀曲,粉墻烏瓦和小橋流水構成的周莊,船的梭織連成的周莊,是一種禪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園,總讓人有一種安寧和平的感覺,讓人隨便想想些什么就想到什么,讓人散開心中的積郁。</h3> 江蘇同里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同里鎮,江南六大名鎮之一。位于江蘇吳江市東北,距上海80千米,距蘇州20千米,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典型水鄉風格的古鎮。同里風景優美,鎮外四面環水,鎮內由15條河流縱橫分割為7個小島,由49座橋連接。鎮內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明清民居,鱗次櫛比;宋元明清橋保存完好。同理鎮區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縱橫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個小島,像一顆珍珠鑲嵌在同里、葉澤、南星、龐山、九里5個湖泊之中,以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贏得“東方小威尼斯”的美譽。同里以“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特色聞名于海內外,著名景點“退思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由于同里處于澤國河網之中,歷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災,古建筑保存較多,是江蘇省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水鄉古鎮之一。因水成園,家家連水,戶戶通船,構成層次錯落有致的優美畫卷。自古以來,詩人墨客對此贊美不絕。</h3> 江蘇甪直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位蘇州市東南部,小橋流水,古宅深巷,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北靠吳淞江,南臨澄湖。甪直鎮作為神州水鄉古鎮的佼佼者,的確名不 虛傳,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歷史。特別是她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古橋、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銀杏樹令人贊嘆不已。當人們進入古 鎮,就會感悟到一種舒適感,一種甪直古鎮特有的新奇感。鎮上河水清清,環境幽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景觀,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浪、海芷鐘聲、 浮圖夕照、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被先人們概括的“甫里八景”雖然歷經歷史的磨難,大部分已經被拆除,但仍能找出它們當年的恢宏的風采。水多、橋多、是甪直 鎮的另一個特色。甪直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 香。很多有識之士都感慨的說,看了甪直,實際就等于參觀了一個古代橋梁的博物館,其橋梁的密度,遠超過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h3> 江蘇錦溪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錦溪位于江蘇省昆山市西南,是一個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 以得名錦溪。如今,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仍然以如詩如畫的水鄉風貌,吸引著無數游客。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 以及“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的傳說,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都令中外游客流連忘返。錦溪是我國一個著名的旅游佳地。錦溪的著名建筑物十眼長橋,走進 錦溪便可以看到密布的精致橋梁,長橋密度在國內是非常的罕見,著名的十眼長橋主要建立在明代的時候,與美麗的古蓮池、莊嚴的文星閣、深邃的長堤回廊、秀麗 的桃園由此勾勒出典雅的古蓮景旅游區域。錦溪的橋達到九個柱十個孔,整個全長達到了52米,其外觀造型非常的古樸其別致多樣,也是做為水鄉中罕見的橋,也 被人們稱之為“小寶帶橋”,從而便成為了在您觀看湖水賞著月的最佳之地。</h3> 江蘇木瀆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僅五公里,乃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之一,是江南著名古鎮。背倚“秀絕冠江南”的靈巖山,香溪、胥江二道吳越名水穿鎮而過,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獨特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作為園林古鎮,木瀆的園林自然不能不看,這里有氣派豪華的嚴家花園、乾隆下江南時的“民間行宮”虹飲山房,還有雕刻精細的古松園與榜眼府第,每個園林都古樸典雅,集蘇州園林之大成。而木瀆的水與園林一樣,也頗具靈氣。游木瀆的最佳方式,自然就是搭乘著烏篷船順水而行,一路走一路看,看遍古鎮上的人家加上四周的風景,讓人如同進入了一幅寫意的水墨油畫里,情不自禁陶醉其中。 走過“瑞門入勝”牌坊,循下塘河棚西行百余米,眼前兩座石橋一橫一斜。橫的是邾巷橋,斜的自然叫斜橋。源于太湖的胥江和來自光福的香溪成犄角之勢,一左一右匯合于斜橋下。左面胥江河岸,有榜眼府第、南街民居和廊橋等景點,右面香溪河畔山塘街上,依次為木雕館、古松園、虹飲山房、明月寺、永安橋和嚴家花園等。</h3> 江蘇千燈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千燈鎮隸屬昆山市,離蘇州市中心35公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愛國學者顧炎武的故鄉,又是昆曲的發源地。千燈原名“千墩”,名出吳越爭霸。鎮上保留著堪稱“中國第一當”的余氏典當行,明清石板街為“江南一絕”,是江蘇省內保存最長、最完整的石板街,綿延長達2公里,“足踩青石板,頭頂一線天”。古鎮千燈鎮上有七座建于明清時期的拱形環龍石橋橫跨與鎮中河道千燈浦之上。古鎮白墻黑瓦,昆韻盎然。重要景點有顧炎武故居、顧炎武墓地、千年古塔-秦峰塔及、顧堅紀念館。秦峰塔塔下有延福禪寺、玉佛殿。玉佛殿中躺著一尊來自緬甸的世界第一大玉臥佛,被載入吉尼斯紀錄大全。景區還有三橋邀月、少卿苑、大唐生態園等景點,此外,千燈還是江南絲竹的發源地。</h3> 江蘇震澤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震澤古鎮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是一個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名勝古跡甚多。古橋、古塔、古寺、古廟、古宅,每一個古跡都有一段歷史故事。沿著小路走進震澤,立即會被它的寧靜安逸所吸引。</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震澤的街與河并行,寶塔街全長約400米,街面不寬,中段尤窄。寶塔街分為兩坊,以三官堂弄為界,兩側多是兩層分明的明清建筑,白墻黛瓦,樸實無華。1958年電影《林家鋪子》就在寶塔老街拍攝取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震澤,除了江南美景,最著名的特產就是蠶絲制品。</h3> 江蘇蕩口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蕩口古鎮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占地面積20.68公頃。古名丁舍,相傳是東漢孝子丁蘭故里,因位于鵝肫蕩口而得名。</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蕩口古鎮,距市中心25公里,地處無錫、蘇州、常熟三地交界。無錫市五個重點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名鎮)之一,2010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享有“小蘇州”、“銀蕩口”之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景區共設旅游景點八處,分別是華氏義莊,錢穆舊居,關帝廟,華蘅芳生平事跡陳列館,華君武故居,亨得利鐘表館,王莘故居,會通館。</h3> 安徽 ?· ?古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如果說</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小橋、流水、人家</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是江南古鎮的標配</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那么</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粉磚、黛瓦、馬頭墻</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則是徽派古村鎮的建筑特色</font></b></h1> 安徽宏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宏村位于安徽省黃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個村落占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稱。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閑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點還有:南湖春曉,書院誦讀,月沼風荷,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古樹,雷崗夕照等。樹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義堂、碧園等一大批獨具匠心、精雕細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的皖南鄉村,且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云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h3> 安徽西遞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西遞村,是黃山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她地理位置適中,位于安徽省南部。她群峰連綿,風光秀麗,至今仍然保留著明清古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古樸完整的還有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西遞村是一個古樸典雅,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藝術,又有濃郁內涵的人文景觀,從而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顯著持征。村前矗立明萬歷陸年胡文光刺史牌樓,全用本地黑色[黟縣青]建成,雕琢精絕,巍峨高聳,為我國石坊建筑中之瑰寶。漫步村中,隨處可見那粉墻青瓦,鱗次櫛比,青石鋪路,巷貫街連,鑲嵌漏窗,鏤空門罩和那層層疊疊的飛檐翹角,突兀多資的馬頭墻。民宅廳堂雕梁畫棟,描金飛彩,攔板斗拱,窗扇、菱花門全是精美細做的木雕佳品。天花板上飾有絢麗的彩繪,廂房板壁配有典雅的書畫。廳堂掛有內涵豐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聯,不僅予人以美學之享受且曉人以處世哲理。還有那具有徽派特色的前庭后院。全都綴以花壇水池,隔以低墻漏窗,飾以磚石雕刻,植以花木盆景,琳瑯滿目,絢麗多姿。</h3> 安徽盧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盧村位于安徽省黟縣,又名雉山村,地處交通要道羊棧嶺南側。距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以北約1千米,參觀完宏村順道去一次盧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盧村靠山臨水,村西小溪名下門溪,村東小溪稱前街溪,至村南匯合而成豐棧河。村東民宅依溪而建,臨水一側多挑出,建有敞廊,別有一番情趣。一級級青石抬階,一座座小木橋,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盧村古民居群是清朝道光年間四品朝議大夫盧幫燮所建。其中最聞名遐邇的“木雕樓”為徽派藝術中的極品,主要包括至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院等宅院。由當時的主人雇傭2名工匠花費近20年的時間精雕細刻而成。其木刻雕功之精細、藝術成就之高,都令人嘆為觀止。曾經引起很大反響的黃梅劇《徽州女人》就是以木雕樓為場景而搬上舞臺。</h3> 安徽塔川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塔川隸屬于黟縣際聯鎮,又名塔上。它位于黟縣桃花源著名旅游景點--宏村到木坑竹海景點途中,距宏村僅2公里,是黟縣小桃源眾多美麗富饒的自然村落中一個獨具魅力的山間村落。 塔川,背倚高聳云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里奇墅湖。 從宏村出發、沿宏泗公路不出兩公里,便可來到塔川村。來到村口,映入眼簾的是數棵巨大古樹,它們分別是樟、榧、楓等樹,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樹參天”。歷經數百年的參天古木,每株是有數人合抱,斑駁的樹身,仿佛在向人們敘述著塔川村那滄桑歷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壯樹根,有的向巨掌,支撐起一柄柄遮天巨傘。塔川,背倚高聳云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里奇墅湖。粉墻黛瓦,飛檐翹角的二、三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層層迭迭,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座巨型寶塔,藏身在山谷之間,掩映在濃蔭叢中。</h3> 安徽查濟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它的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的歷史。查濟村位于皖南涇縣城西60公里處,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10里,現存有明代建筑80處,清代建筑109處。查濟青山環抱,綠樹成蔭,三溪穿村(許溪、石溪、岑溪),四門三塔相映。古民居鱗次櫛比,古建筑成群,經過長期融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整個村子呈長條形,綿延十里。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閑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查濟是一個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歲月的浸潤使它變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環繞著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煉千年的珍寶。說查濟是深山碧玉,僅僅把它作為一件物什來看待的。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隱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虛懷若谷,不與世俗爭鋒,只愿獨守家園。轉念一想,我又覺得查濟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無處不在,鮮活的臉龐蕩漾著生命的韻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云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脈,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樸敦厚民風正是她純潔的心靈。</h3> 安徽南屏古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南屏,位于安徽省黟縣西南,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是一座有千年歷史、規模宏大的古村落,因《菊豆》、《臥虎藏龍》等多部著名影片在此拍攝,被稱為中國影視村。全村有近三百多座明清古建筑,村中有36眼井,72條巷,從村頭到村尾二百多米的一條中軸線上,至今保留這八個大小祠堂,這種祠堂群在全省也是僅此一家。這個村的300多幢明清民居古建筑,沿著72條巷弄分布排列,組成了一個如迷宮似的飄蕩。不要說古祠堂、古民居,單就這些層層疊疊、回還往復的巷弄,就要迷倒無數游人。南屏是皖南古村落中以幽深街巷、祠堂群和古民居群組合構成、獨具特色的村落建筑景觀典型代表。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薈萃,古風依舊,民風純樸,是穿越歷史時空,解密古徽州幾百年徽商人家興衰、解密古徽州宗法制度、解密古徽州村落布局風水原理的必去之地,也是走進鄉村、回歸自然、體驗古風的好去處。</h3> 安徽關麓古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賞不盡的古韻,道不完的關麓。關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處。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而該村居雄關之東麓,因此得名。 古村內,古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古宅。又因過去黟縣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驛道經過村嶺,故別名“官路”。還因這里古稱“塹下”,地勢非常隱蔽,此地建村可免戰亂侵擾,俗稱“官路下”。關麓村環境優雅,村前一小溪,清泉淙淙來自武亭山麓,故名武水。村口有一人工塘,面積達3000平方米,狀似彎月,稱月塘。該村有一片粉墻青瓦,鱗次櫛比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八幢,被稱為“關麓八家”。這八幢古宅,建于清中葉,是一戶汪姓徽遍商八個兄弟的住宅。八家相對獨立為八個單元,每一單元自成一體,各有天井、廳堂、花園、小院,但又互相通聯,屋樓上下皆有門戶將其串結,形成一個整體。</h3> 安徽唐模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唐模位于黃山南麓,始建于唐,盛于明、清,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的文明古村。田園風光幽雅別致,水口園林碩果僅存,亭坊街橋古韻悠悠……諺云:“唐模棠樾,餓死情愿”,足見其風俗之淳、屋宇之精、景色之美,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確認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唐模居于眾山環抱之中:紫霞西聳,飛布東橫,天馬南馳,靈金北倚。筠谷和陳村二溪在村西匯聚,合為檀干,穿村而過。風水理論認為,水象征時間和財富。具有“水口”園林特色的唐模,被譽為徽州盆地上最美麗的村莊,其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千年銀杏之茂、造湖娛親之孝、鏡亭碑刻之精和同胞翰林之譽,至今傳誦不衰。歷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純樸,而被譽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該村位于黃山之口,毗鄰歙縣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村內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及“一村三翰林”之譽而聞名中外。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蘊十分濃厚,擁有人文特色和古園林特色,被游人譽為“中國水口園林第一村”美譽。</h3> 安徽棠樾古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世所罕見的歙縣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黃山市市區前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途中,離屯溪約26公里,離歙縣縣城約5公里。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倫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現;“棠”指棠樹,“樾”為兩樹交蔭之下,“棠樾”意為棠蔭之處,這是一個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來已經綿延了八百余年。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橫匾上鐫刻“御制慈孝里”幾個大字,為皇帝表彰徽商鮑壽遜父子而建。棠樾村以牌坊群而聞名于世,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筑藝術的代表作,建筑風格混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棠樾牌坊群座落在歙縣城西10多華里的棠樾村頭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在歙縣眾多的牌坊之中,這種“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與經濟互為融貫的密切關系屢屢可見。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h3> 安徽呈坎古村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的南麓,距徽州區政府駐地--巖寺鎮15公里。呈坎地處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興起,文化教育事業興旺發達,在徽州文化歷史發展中獨樹一幟。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東、背靠大山、地勢高爽、選址完全符合“忱山、環水、面屏”的古代風水理論;兩條水圳引眾川河水穿街走尸,現仍發揮著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眾種河繞村而過,故而呈坎村橋多,古村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以山為本,以水為魂的山水田園特色顯著。呈坎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宮。在村落建設上,按先天八卦圖主四卦布局形成:詮釋了水火相克生萬物,天地容萬物的先哲理論。同時呈坎村內古老的龍溪河宛如玉帶,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過,形成八卦陰陽魚的分界線;村落周邊矗立著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個方位,共同構成了天然八卦布局。人文八卦與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為中國古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大奇跡。</h3> 安徽歙縣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歙縣古城坐落于黃山腳下,在古代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于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歙縣歷史悠久,秦代即置歙縣,自隋至近代,歙縣作為徽州首縣,就一直是徽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處真正堪稱“物華天寶,地杰人靈”的地方。這里的傳統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包含建筑、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編織、書版、理學、醫學等多種表現形式而著稱于世。現歙縣縣城徽城鎮就是原來的徽州城。有兩山橫亙城中,將古城一分為二:東為古歙縣附郭城,被群山環抱,狀似半月;西為古徽州府城,面對練江,地勢開闊。城郭為明代所建,現如今僅存數座門樓和部分城墻。城內外各鎮鄉村均遍布有大量歷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稱作為徽州建筑三絕。徽州的民居選址注重風水,布置遵從陰陽五行學說,裝飾精美且富有文化氣息,以位于城西的潛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許國石坊、羅東舒祠等,均屬國家級文物。</h3> 云南 ? · 古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不同于江浙與安徽</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云南的古鎮</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多了一份民族風情</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讓人覺得別有一番韻味</font></b></h1> 云南麗江古城(大研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麗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鎮”,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位于中國西南部云南省的麗江市,坐落在麗江壩中部,玉龍雪山下,北倚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并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兩個沒有城墻的古城之一,歷史上麗江古城卻有城墻。是第二批被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縣城之一(另一座為山西平遙古城)。</h3> 云南和順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和順位于騰沖縣城以西3公里處,和順的名稱源于“云涌吉祥,風吹和順”的詩句,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個文化發達,人杰地靈的地方。 和順古鎮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也是著名的僑民之鄉。但除去這些光環,和順仍然保持著其古樸的風格不曾改變。走進和順恍惚中仿佛來到了江南水鄉,一泓碧水繞村而過,民國代總理李根源有詩贊和順:“絕勝小蘇杭”。今天的和順生活依然恬靜,仍未沾染現代氣息。和順古鎮內依然保有傳統的文化和建筑,明清時期的祠堂、牌坊、古鎮等遍布古鎮,整個古鎮也保持著明清時的建筑風格未曾改變,宛若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和順鄉是著名的僑鄉,歷史上出過不少杰出的人物。走進和順鄉,古樸典雅的祠堂、月臺、亭閣、石欄比比皆是,記載了繁盛一時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這里的風光如詩如畫,許多電影導演、攝影師、畫家都喜歡到這里取景畫畫。</h3> 云南白沙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白沙古鎮位于麗江古城北約十里處,北臨玉龍雪山,南至龍泉,西依芝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白沙古鎮是木氏家族的發源地。白沙是納西族的古都,曾經是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早在唐朝,南詔王封玉龍雪山為“北岳”的時候,木氏祖先(那時還是麗江王)就開始在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廟。白沙是納西族的古都,曾經是麗江政治、經濟、商貿和文化的中心宋元時期,一直到明代初1383年木氏家族遷到大研鎮今天木府所在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為木氏土司家族的發源地,木氏家族在白沙積累了規劃城鎮的經驗,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組成部分之一。</h3> 云南沙溪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沙溪位于云南大理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的東南部,位于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麗江古城之間,遠近聞名的石寶山就在這里。沙溪是一個青山環抱的小壩子,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物產豐富,瀾滄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西南地區興起,并成為當時唐朝和吐蕃的緩沖地段,也是連接強者之間的紐帶,也是溝通兩者經濟、文化交往的茶馬古道的主要途經地之一。沙溪作為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唐代以后,與沙溪壩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彌沙發掘了鹽井,古稱傍彌潛井。沙溪是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古鎮的貿易也隨之加入新的內容--鹽。鹽井的開采,猶如錦上添花,為沙溪的發展推波助瀾,古鎮作為離鹽井最近的茶馬古道集市,一躍成為茶馬古道的鹽都,成為西藏、滇西北地區的食鹽供給的集散地。</h3> 云南束河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束河古鎮位于麗江古城西北四公里處,是納西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鎮,也是納西先民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度的活標本,是對外開放和馬幫活動形成的集鎮建設典范,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束河坐西朝東,背風向陽,村后山麓為玉龍雪山余脈,山奇水秀,植被茂密,白沙巖腳院有鳳凰山,為麗江木氏發祥地,至束河山形再變,呈祥瑞之象,堪與家稱為“丹鳳含書之地”,預言文化昌盛,興旺發達。束河古鎮是清泉之鄉,村北柳蔭深處有九鼎、疏河兩個龍潭,泉水清澈、波光閃爍,分為三河水系,沿房前屋后、菜園田邊穿流而過,使束河既有山寨之奇,又有水鄉之秀。 與麗江古城相比,束河古鎮顯得安靜了許多。小小的古鎮,一條清泉流過。這里也有四方街,這條與麗江同名的街道依舊是古鎮的中心。這里有風情各異的酒吧和近乎原生態的客棧,閑適的一切,總讓人有種如置夢境的感覺。很多去過束河的人都說,如果想要逃離麗江的喧囂,那么就來束河吧!</h3> 云南巍山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巍山古城地處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紅河源頭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濃郁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為磚城,如今風貌依然。巍山還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其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眾多寺觀廟宇,與多姿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相得益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元代的時候,由大理段氏總管開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縣城依然較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h3> 云南大理古城 <p>大理古城位居風景秀麗的蒼山腳下,是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如果說,自治州首府下關給人以繁盛、喧鬧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則是古樸而幽靜。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到處可見古樸雅的白族傳統民居,這里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 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爭奇斗艷、傲雪開放,各種紅花綠劃伸出墻外,連成一條條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時不絕,彌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從蒼山上流進城里,穿街繞巷,經過一家家門前,洗凈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聲不絕于耳,如彈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戶戶養花”名不虛傳。歷史悠久,極負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傳統盛會“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蒼山腳下舉行。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墻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優雅。</p> 其他 ? · ?古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國廣袤的土地、悠久的歷史</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使得不同地區都有著</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不同的建筑風格和風俗文化</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而古鎮</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不僅是當地歷史的見證</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也是文化的保留</font></b></h1> 江西瑤里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瑤里古鎮,位于瓷都景德鎮附近,久遠的徽州古道,典雅的明清建筑,清純潔凈的山水之韻,一起譜寫了瑤里古鎮的美麗華章。到瑤里旅游,也許你會被那些精巧的建筑所吸引,又或者為那天然的風光所癡迷。</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瑤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厚重的人文風韻,那些在明清時代的建筑,至今依舊,訴說著瑤里古鎮的歷史。明清風情山水韻,在建筑中,在山光水色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瑤里旅游,這種情調也會叫人情迷。 瑤里古建筑群是境內最大的特色,蒼翠欲滴的群峰簇擁著一條逶迤清亮的瑤河,沿河兩岸,明清風格的建筑群、依稀可辨的古窯址、蒼涼厚重的徽州古商道,或密集、或星落,無不透著古風古韻。鎮河走東西,人居南北,街卻縱橫交錯,踏上青石板鋪成的明清商業街,古門洞、古窗欞、古貨臺,保存完整,做工講究,高頭大馬的封火墻飛檐翹角,延伸在古街前方上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h3> 江西婺源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婺源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皖贛浙三省交界處,是上饒市所轄的一個縣。婺源是古徽州府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婺源東西分別與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鎮毗鄰,南隔銅都上饒德興市與世界自然遺產“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國家級旅游勝地黃山和國家歷史名城古徽州首府歙縣。境內古村落遍布鄉野,保存完整,擁有婺源油菜花(春季)、鴛鴦湖、大鄣山瀑布、大游山、江灣鎮等著名景點。婺源還素有“書鄉”、“茶鄉”之稱,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游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h3> 湖南芙蓉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芙蓉鎮 ,本名王村,是一個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因宏偉瀑布穿梭其中,又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永順縣,與龍山里耶鎮、瀘溪浦市鎮、花垣茶峒鎮并稱湘西四大名鎮,又有酉陽雄鎮、“小南京”之美譽。芙蓉鎮地處武陵山區,永順縣南端51公里處。在湘西,芙蓉鎮與龍山里耶鎮,瀘西浦市鎮,花垣茶峒鎮在歷史上并稱“四大名鎮”,是國家認定的歷史文化古鎮之一。1986年,著名導演謝晉獨具慧眼,在這里拍攝了電影《芙蓉鎮》,隨著電影《芙蓉鎮》播出成功,旅游業逐步興起,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為芙蓉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芙蓉鎮不僅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h3> 湖南鳳凰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邊,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鳳凰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鳳凰因沈從文的小說《邊城》而聞名于世,又有新西蘭作家艾黎將其描述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引發更多關注。古城內的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眾多古建筑,以及濃厚的苗族風情,構成了鳳凰獨具一格的味道。從《邊城》到《從文自傳》再到《湘行散記》,沈從文以散淡而有韻味的文字營造了一座文城勝景。吊腳樓、茶峒小街、繩渡白塔……構筑起了千百萬讀者心中的鳳凰古城,夢里的邊城風月。許多人說,在鳳凰的時光猶如一場夢,不愿醒來。穿著花裙子或者花褲兒,踩著夾角涼拖,穿過東門在橋洞下聽流浪歌手彈吉他,唱著不知名的歌。河邊濕軟的風吹過,一座一座吊腳樓懸在河上,樓里的燈光或明或暗,隔得遠遠的瞧了,就仿佛一幅水墨畫。你是否想過有這樣一個地方,接近你想象中的模樣。這樣一座淡泊的古城,經過了歲月的洗刷沉淀。默默的以它不動聲色的力量 吸引著天南海北的游客,只為在某個清晨或者黃昏,捧一盞茶,像《邊城》里的翠翠一樣,等一個偶然路過心上的人。</h3> 廣西陽朔西街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陽朔西街,始建與1674年,大理石路面,用本地產的檳榔紋大理石鋪成,暗青油亮,兩旁是清代遺留的低矮磚瓦房,白粉墻紅窗,透著嶺南建筑的古樸典雅。它東臨漓江,直對東嶺,西對膏澤峰,旁靠碧蓮峰,位于陽朔奇山秀水之間,古樸、寧靜又令人神往。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陽朔最早的接觸和融合地。1917年左右基督教傳入陽朔,由李紹庚夫婦主持傳教,地點西街東段一帶的一間民房。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機構和國民政府軍官外語補習班南遷到陽朔,隨遷到陽朔的還有“敵國人民收容所”,他們是德、日、意等國僑民。駐桂林的美英盟軍人員也經常到陽朔來,西街成了多國人員的集散地。近現代的陽朔西街充滿著人文歷史氣息和中西方的文化交融,孫中山在這里演講,克林頓、尼克松、基辛格、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許多名人在此都留下過足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上世紀70年代,眾多的西方人發現了陽朔,奇山秀水又古樸寧靜。沖一杯咖啡,托腮獨坐,凝視遠方,一個讓心靈找回自我的發呆與小資之地在西街形成。陽朔西街對我來說,既是熟悉又有點陌生,我有三次游住西街,回想起來卻已經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今年初夏的一個周末,我們故地重游,時間關系,只是游了游漓江,重走西街,兩天一晚的稍適休閑。</h3> 廣西黃姚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黃姚古鎮,一個千年的古鎮,有“夢境家園”之稱。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與昭平縣城及賀州市均相距40公里左右(直距),距桂林200公里。黃姚是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發祥于宋朝年間,興建于明朝萬歷年間,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間。由于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黃姚”。黃姚鎮在明清時期因地處三江水路要沖而繁華一時,全鎮按九宮八卦方位而建,姚江穿鎮而過,鎮里眾多明清建筑頗具特色。現已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黃姚地處漓江下游,鎮內有“六多”,山水巖洞多、亭臺樓閣多、寺觀廟祠多、祠堂多、古樹多、楹聯匾額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構成古鎮獨特的風景。街道全部用黑色石板鑲嵌而成,鎮內建筑按九宮八卦陣式布局。房屋多為兩層的磚瓦結構,建筑精美,工藝高超。但是當地保護不當,石板路挺破爛的,給人一種很凋零的感覺,千年古鎮的風貌讓人唏噓。</h3> 廣西興坪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興坪古鎮位于陽朔東北部,距陽朔縣城25公里,漓江在此繞了一個大彎,形成了一條美麗的碧波玉帶。興坪依山傍水,風景薈萃,粉墻烏瓦石板小巷,是漓江沿岸最美麗的古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興坪集鎮早在三國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即已為熙平縣治,管轄陽朔一帶,隋代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廢熙平縣改置陽朔縣,興坪遂為陽朔縣所轄。境內不僅有龍盤洲、九馬畫山、螺螄山、蓮花巖、天水寨、靈寶閣等八大景區、24個風景點讓人嘆為觀止,還有明代建筑騰蛟庵。1998年7月,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瀏覽漓江并到興坪漁村訪問,更激起了不少中外游客慕名前往,追尋總統足跡。興坪的奇山異水,先后留下了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陳毅、楊尚昆、江澤民、李鵬、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足跡。“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就是葉劍英元帥對興坪古鎮的高度概括。</h3> 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距離縣城36km,距離黔東南州州府凱里35km,距離省會貴陽市約260km。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遠近聞明的銀匠村,苗族銀飾全為手工制作,其工藝具有極高水平。西江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的首選之地。西江牯藏節、苗年,聞名四海,西江千戶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的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西江很大,有世界苗族第一寨、苗都的美稱。從山腳到山頂,層層相疊,鱗次櫛比布滿了苗族的吊腳樓,猶如連成一片森林,非常壯觀。在這里,已經很少能看到穿著苗族服飾的當地人,他們的服裝基本上已經漢化,跟我們沒有太大的區別。但風俗、民風猶存;人們過的還是一種非常淳樸自然的生活。這里是個回歸淳樸的地方,適合喜愛清靜的人,坐在苗家吊腳樓上,倚著美人靠,聽聽自然的聲音,喝杯濃香的苗家米酒,真的很愜意。</h3> 貴州青巖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巖古鎮是貴州省著名的歷史文化名鎮,形成于明洪武年間,歷明清兩代,迄今六百余年。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氛圍極為濃郁。它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古鎮內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錯密布,寺廟、樓閣畫棟雕梁、飛角重檐相間。悠悠古韻,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古鎮的建筑依山就勢,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藝精湛,蘊含著許多神話傳說和濃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嘆為止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巖古鎮像一個非常質樸的女子,不矯揉不造作的純粹的在展現著自己,她矗立在遠方,在陽光的映襯下,格外迷人。古老滄桑的青石板路盤山而上,商鋪里面滿滿當當,帶著香氣的食物即將要落下,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合適。木質的房屋在深巷里透出古樸,在轉角處你還能偶遇到本地老人,看著他們的善意微笑,心情順勢陰轉晴。當然,對你來說,你可能最喜歡的時刻就是在雄壯的城墻上吹著風,看人來人往,空氣中彌漫著桂花透出的香氣,在這里,稀松又寧靜的一天隨著日落漸漸的落下帷幕。</h3> 貴州鎮遠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鎮遠古鎮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筑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余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筑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跡,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古城垣建有戰神廟、城墻、鋒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鎮遠古鎮是“山雄水美”之地。</h3> 陜西青木川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木川古鎮,位于陜,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陜西最西的鎮, 古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植被良好,歷史人文資源豐厚,傳統老街區、古老民風、民俗、民情以及傳統的生活、生產用具,都具有獨特的風情畫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廟、古題刻等,展現古鎮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h3> 上海朱家角古鎮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朱 家角鎮位于上海市青浦區中南部,緊靠淀山湖風景區,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鎮區36座古橋,古樸典雅,9條長街臨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 筑,古風猶存。尤其是橫跨于漕港上的明代建筑五孔石拱放生橋,造型優美,極為壯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鎮西北有馬 氏課植園,亭臺樓閣,風格各異,布局稀疏得體,有望月樓、五角亭、逍遙樓、宴會廳、打唱臺、書城、書畫廊等建筑。還有城隍廟、珠溪園等處勝跡。鎮區還建有 一批現代化旅游設施,淀山湖畔建有亞洲最大的水上運動場、設施先進的上海國際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大淀湖旁建有現代化旅游度假區,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熱 門旅游度假地。歷史上許多富貴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園造宅,全鎮古宅建筑有四、五百處之多,風火墻、石庫門、墻門人家隨處可見。“三泖漁莊”、“王昶故 居”、“福履綏祉”,還有席氏廳堂、陸氏世家、陳蓮舫故居、仲家廳堂等數十處,還有無數沿街明清建筑,飛檐翹角,黛瓦粉墻,明清風格組成一幅明清水墨畫 卷。</h3> 山西平遙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平遙縣位于山西省中部,距太原市約85公里。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云南麗江、安徽歙縣并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內的街道、店鋪和民居依舊保持著傳統的布局和風貌,濃郁的晉商文化氣息,淳樸的晉中民風,平遙散發著安靜而內斂的悠久氣質。平遙古城民居,以磚墻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為主,布局嚴謹,左右對稱,尊卑有序。大家族則修建二進、三進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除了古城墻,平遙三寶的另外兩項分別鎮國寺和雙林寺。鎮國寺位于平遙縣城東北12公里的郝洞村,全寺沒有一根釘子,所有結構都是木頭與木頭相互卯碶而成,是為中國古代建筑中的一大瑰寶。而雙林寺內10余座大殿內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們譽為“彩塑藝術的寶庫”。</h3> 四川閬中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中國自古就有“南麗江、北平遙、東歙縣、西閬中”之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閬中古城的頭銜多,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縣、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四川旅游精品線路的龍頭等。古城建筑風格至今保持著唐宋格局,明清風貌,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建筑的實物寶庫”。古城山環四面,水繞三方,融山、水、城于一體,素有“閬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2300多年的歷史為古城留下了義秉千秋的漢桓侯祠(張飛廟);有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川清代貢院;有被譽為“閬苑第一樓”的華光樓;有被伊斯蘭教所向往的“東方麥加城”巴巴寺;有中國目前唯一的民間風水博物館;還有各具特色的民居古院等眾多名勝古跡。</h3> 河北正定古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正定古城有著淵源流長的歷史,留下了瑰瑋燦爛、風格獨特的文化名勝古跡,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三山不見”指的是歷史上正定這塊土地曾是中山國、恒山郡、常山郡的治所所在,但正定境內卻沒有山。“九橋不流”說的是隆興寺前面的一座單孔三路石橋、府文廟和縣文廟大殿前面各有的一座泮橋(古代泮橋均為三橋并列的形制),但都無活水流過。“九樓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原城內的四個門樓、四個角樓、還有陽和樓;四塔是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指的是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洪濟寺、舍利寺、崇因寺,后三寺已毀。“二十四座金牌坊”是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但是由于歷史的變遷,風吹雨打,不少珍貴的文物被毀,但仍不失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溫柔的江南古鎮,儒雅的徽派建筑</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質樸的西北院落,秀逸的湘黔領地</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font></b></h1> <p><br></p> <h1><b><font color="#ed2308"> 如果厭倦了城市里的紛擾喧囂,不如便按著自己的喜好,尋一處靜謐古鎮小住幾日,享一段慵懶時光。</font></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font color="#ed2308"> 讓內心重歸平靜,然后,更好地去擁抱生活。</font></b></h1> <p><a href="http://www.xsjgww.com/1yeuy5yz" target="_blank"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清明丨為天堂的親人點一盞心燈</a></p> <p><a href="http://www.xsjgww.com/9ntosz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這些年畫承載了你多少記憶?</a></p>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26t6c939"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毛主席像章,一代人的“紅色記憶”</a><br></h3> <p><a href="http://www.xsjgww.com/7uf7bql"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一桌上億的宴席,快來一飽眼福!</a></p> <p><a href="http://www.xsjgww.com/ijr8c5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中國最美旅游景點大全(上)</a></p> <p><a href="http://www.xsjgww.com/wzkirm4"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史上最全海鮮大全》值得收藏</a></p> <p><a href="http://www.xsjgww.com/dy625ib"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第三套人民幣大全(珍藏版)</a></p> <p><a href="http://www.xsjgww.com/os7764t"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別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經來過?</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田县|
时尚|
堆龙德庆县|
高青县|
汤原县|
蒙自县|
罗甸县|
新绛县|
闻喜县|
山阳县|
清远市|
天台县|
英超|
措美县|
江陵县|
泗洪县|
阿图什市|
稷山县|
灵山县|
泊头市|
岑巩县|
随州市|
峨边|
邵东县|
马公市|
英德市|
澜沧|
石门县|
河北省|
泌阳县|
湟中县|
定陶县|
仙居县|
宁远县|
文山县|
汉沽区|
巢湖市|
邹城市|
隆林|
邳州市|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