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奕山朱氏宗譜推本源流傳</b></font></h1><h3>(金陵祖單線)</h3><h3>一 世</h3><h3>介 行廿二,金陵穆公之子。娶金氏,合葬香田大墓林泥池園,寶劍出匣形。</h3><h3>二 世</h3><h3>禹一 娶汪氏,合葬桐川汪莊林,蜘蛛結網形。</h3><h3>三 世</h3><h3>師古 行卅二。唐乾符戊戍年(公元878年),因黃巢作亂,乃奉祖父之命,自金陵避歙之黃墩(即安徽省徽州黃墩)。娶程氏,合葬汪莊林。</h3><h3>子四: 古訓 古僚 古祝 古祐</h3><h3>(遷金陵) (遷茶院) (遷香田) (遷鬲山)</h3><h3>四 世</h3><h3>古祐 名諽,字鼎臣,號黃墩主人,又號鬲山居士。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登進士第,初授修職郎。乾符三年,勅牒馬步軍總管,收捕河中賊寇,陞河南節度使。廣明元年,勅授馬步都總管,兼宣歙討擊使,奮身拒黃巢,克復宣歙池鐃一十五州,家居歙之黃墩。光啟三年(公元888年),收復浙江諸郡,制授勇衛將軍,江南招討軍容使。龍紀元年,除江南觀察討擊使。大順元年,除勇衛將軍,兼宣歙觀察使。景福元年(公元893年),制封銀青光綠大夫憲都御史,爵授江南領將,歙州開國亭英候,食邑五千戶。光化三年(公元903年),隱居休之鬲山。夫人余氏、陳氏,合葬歙之黃墩。公葬鬲山園吳云住處。生五子。</h3><h3>子名: 逢 遠 通 達 遷</h3><h3>房名: 春 滿 園 林 秀</h3><h3>五 世</h3><h3>古 祐 公 后</h3><h3>春 諱逢,字用邦,號陽明。唐乾符乙未年(公元875年),登第盧州知州。享年八十二歲,葬安徽休寧縣廿九都,五城溪口右嶺下,與繼娶戴氏同穴。程氏贈宜人,葬休寧廿九都林塘下。</h3><h3>子四: 仙 符 默 軻(休首村派)</h3><h3>六 世</h3><h3>春 公 后</h3><h3>仙 字德宜,號清溪。隨祖勦賊有功,恩賜宣議郎。葬休寧縣廿六都。娶吳氏,葬廿七都。子一:援。</h3><h3>七 世</h3><h3>仙 公 后</h3><h3>援 字廷璋,葬休寧縣廿六都考十塢。娶吳氏、程氏,葬休寧縣廿六都,村心朱原住后。子一:詢。</h3><h3>八 世</h3><h3>援 公 后</h3><h3>詢 字性之,號首村。唐同光癸未(公元942年)登第,授從事郎, 贈朝議大夫。葬休寧縣廿六都,大角月形。娶戴氏,葬休寧縣廿六都,十保皂千田內。</h3><h3>子三: 令澤 令滔 令池</h3><h3>九 世</h3><h3>詢 公 后</h3><h3>令滔 字繹之,號碧泉。孫惟謙任衢州府同知,贈朝議大夫。葬休寧縣廿六都考千塘塢口,公墓傍。娶劉氏,葬休寧縣廿六都八保朱墅甫山。</h3><h3>子三: 承應 承護 承奉</h3><h3>十 世</h3><h3>令 滔 公 后</h3><h3>承護 行四,字天佑。子惟裳任處州節推,惟和任衢州府判,贈宣議郎。葬休寧縣廿六都城下。娶吳氏,贈恭人,葬休寧縣廿六都水竹林下。</h3><h3>子七:惟詔 惟詮 惟僅 惟慎 惟香 惟裳 惟和</h3><h3>十 一 世</h3><h3>承 護 公 后</h3><h3><font color="#ed2308"><b>惟和 字希曾,號華峰。北宋仁宗皇佑庚寅年(公元1051年),以文學登第,任衢州府判。從歙遷衢州甜亭。</b></font></h3><h3>子二: 忠 恕</h3><h3>十 二 世</h3><h3>惟 和 公 后</h3><h3>恕 行熙二,號上谷,取員石余公女,詳見衢州甜亭譜。</h3><h3>子五:愷 悌 恬 悅 怡</h3><h3>十三世</h3><h3>恕公后</h3><h3><font color="#ed2308"><b>怡,字金陵。介公至公十三世,遷奕山為一世祖,即奕山始祖。</b></font></h3><h3>奕山朱氏始祖乾十二來奕山定居概況</h3><h3>(北宋末)南宋初,奕山始祖行乾十二姓朱名怡,他來奕山的故事要從他的爺爺開始說起。他的爺爺姓朱名惟和,兄弟七個他最小排行老七。爺爺從小聰明過人,人才拔尖,文學超群,他的親六哥朱惟裳任處州節,他的堂兄朱惟謙任衢州府同知,在兩個哥哥的推薦下,考取了功名,任官衢州府判爺爺的家從安徽省休寧縣廿六都遷移到衢州府西安縣九都甜亭村定居。爺爺生了兩個兒子,老大朱忠,老二朱恕,恕公是奕山主脈之一,朱恕生了五個兒子,第五個朱怡就是奕山始祖,行乾十二,他是十三代人到奕山作第一代開始。奕山始祖從小愛好狩獵,常年帶上獵犬飄流山亙。北宋末年,奕山叫鄭前喜村,人煙稀少,到處都是青山大樹,山上野生動物很多,怡每年都要帶獵犬來尋找獵物,他來大多次都路過處州到奕山,每次來都住在鄭前喜村一戶姓鄭的人家里,鄭姓人有一女兒比怡祖大三歲,鄭姓一家都對怡祖很投緣,時常帶他到附近走走玩玩,有一次怡祖無意中在一個湖塘里扦竹,到第二年的春天奇遇的扦竹真的出上了筍,這次帶來的獵犬也不想離去,鄭姓人就很歡喜的留他做上門女婿。在奕山定居后,給鄭前喜村取了一個名曰奕山,查看了后面的山很象筆架,說此地是一塊寶地,預料將來子孫一定很輝煌。從中國歷史考證,怡始祖來奕山恰好是北宋末南宋初,公元1133年左右,到2000年為止已有876年歷史,怡始祖來奕山作第一代開始,他生了二個男孩,取名文行、忠行。800多年來已傳三十二代人左右。怡始祖生于公元1105年(北宋),壽終七十一歲,鄭氏生于公元1102年,壽終六十八歲,合葬奕山邵嶺下蜈蚣鉗丙山壬向。</h3><h3>奕山朱氏從南宋初來奕山定住發脈</h3><h3>分 派 情 況</h3><h3>來奕山傳到了四代,分家出一支脈,叫楓塘派 元初</h3><h3>來奕山傳到了五代,分出三支脈,汁京、長潭、鄭前派 元初</h3><h3>來奕山傳到了六代,分出了一支脈,石妾派 元代</h3><h3>來奕山傳到了七代,</h3><h3>分出了五支脈,坳后、景樓、隔墻、興仁、長文派 元代</h3><h3>來奕山傳到了八代,分出了一支脈,井頭派 元代</h3><h3>來奕山傳到了九代,分出了二支脈,忠德派、塘邊派 元代</h3><h3>來奕山傳到了十代,分出了二支脈,下尾塘、仲儀派 明初</h3><h3>共分十五支脈</h3><h3>奕山朱氏1-6代人字輩男丁人口</h3><h3>1代 字輩字乾 人口1人怡祖</h3><h3>2代 字輩字伯 人口2人文行公、忠行公</h3><h3>3代 字輩字渙 人口4人隱卿、鄭卿、周卿、趙卿</h3><h3>4代 字輩字千 人口5人作耜、作洽、作洪、作霖、作漢</h3><h3>5代 字輩字會 人口10人應、諧、森、崧、斌、璣、武、枯、月、云</h3><h3>6代 字輩字萬 人口15人如銓、如轞、如琮、如鏜、如鋮、如萄、如鐸、如鍵、遇雷、遇耕、仲彭、仲暘、仲遇、仲達、仲述</h3><h3>(二)奕山朱氏各派太祖</h3><h3>楓塘派 四世太祖,作洽,生于宋淳熙己酉(公元1190年),四世分出,壽60歲。十一代后無考。</h3><h3>汴京派 五世太祖,森,生于宋端平年間(公元1236年),五世分出,父子四人遷河南汴京。</h3><h3>鄭前派 五世太祖,月,生于宋寶慶丙戌(公元1266年),五世分出,壽72歲。十七世后無考。</h3><h3>長潭派 五世太祖,崧,生于宋嘉定庚辰(公元1226年),五世分出,壽75歲。十八世后無考。</h3><h3>石妾派 六世太祖,如琮,生于宋淳祐已已(公元1245年),六世分出,壽60歲。十四世后無考。</h3><h3>隔墻派 七世太祖,彌合,生于宋淳祐丙午(公元1246年),七世分出,壽80歲。十八世后無考。</h3><h3>景樓派 七世太祖, 夢鹿,生于宋淳祐戊申(公元1248年),七世分出,壽70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270人。</h3><h3>長文派 七世太祖,彌淵,生于元中統壬戍(公元1262年),七世分出,壽66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47人。</h3><h3>坳后派 七世太祖,夢龍,生于宋淳祐辛丑(公元1241年),七世分出,壽59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20人。</h3><h3>興仁派 七世太祖,彌盛,生于宋淳祐庚戍(公元1250年),七世分出,壽74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8人。</h3><h3>井頭派 八世太祖,思,生于元皇慶癸丑(公元1313年),八世分出,壽49歲。十九世后無考。</h3><h3>塘邊派 九世太祖,得寧,生于元皇慶壬子(公元1312年),九世分出,壽22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77人。</h3><h3>忠德派 九世太祖,得安,生于元大德丁酉(公元1297年),九世分出,壽48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14人。</h3><h3>仲義派 十世太祖,伯理,生于元至元已卯(公元1339年),十世分出,壽54歲。二十七世時,有男丁630人。</h3><h3>下尾塘派 十世太祖,伯珙,生于元朝,娶葉氏,生四子,十世分出。二十四世后無考。</h3><h3>九世興仁派 如梁,于明朝洪武期間遷福建浦城仙陽街,其子佛童、僧童,住浦城忠信,為忠信派。</h3><h3>【作者朱松林】</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隅县|
汉源县|
阿拉善盟|
兴山县|
永和县|
高碑店市|
巫山县|
台东县|
利辛县|
钦州市|
天全县|
江山市|
中江县|
宁蒗|
常熟市|
康保县|
明溪县|
郎溪县|
铜鼓县|
古蔺县|
都江堰市|
邵东县|
恩平市|
北辰区|
阜南县|
五台县|
张北县|
建阳市|
华亭县|
长治市|
菏泽市|
海伦市|
林芝县|
平山县|
雷波县|
宁安市|
西藏|
永清县|
宜昌市|
宁津县|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