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提起內蒙古,我腦海中想到的是“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戎馬一生多壯舉,馳騁萬里追窮敵”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是“千載琵琶作胡語 ,分明怨恨曲中論”“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昭君出塞的辛酸悲涼;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奇特壯麗的塞外風光。提起內蒙古,我知道它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強勢民族爭權奪地的戰場。提起內蒙古,成吉思汗、忽必烈、王昭君、烏蘭夫等英雄的名字令我無比敬仰。可是對內蒙古的一切了解,都是來源于影視和書籍,能夠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這次,我終于夢想成真----走進了內蒙古。</h3> <h3> 當飛機降落在內蒙首府呼和浩特時,我的心情有些激動喜悅,匆匆吃罷午飯,我就迫不及待地騎上單車去一睹城市芳容。從外在看,呼和浩特與其他城市沒有多大區別,到處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規劃有序的城市街道,扮靚城市的綠樹繁花。略有不同的是,無論是道路標識、宣傳標語,還是門店招牌,全部使用蒙文和漢語兩種文字。</h3> <h3> 為了全面了解內蒙古的歷史和文化,我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的外觀大氣豪邁、造型獨特。樓體錯落有致,層次分明,里面設置了十多個展廳,既有基本陳列,又有專題陳列,形成了草原文化系列展覽,內容包括內蒙的遠古生態文明、地質礦產資源、古代北方民族發展史、內蒙古革命斗爭史、草原的風情民俗和內蒙的科技發展,展出內容豐富多彩。內蒙古博物院就是濃縮了中國北方億萬年來生態變遷史和草原文明發展史的一部“百科全書”。參觀讓我體會到:一個能長期發展并繁榮的民族,必須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作為支撐。</h3> <h3> 呼和浩特不僅被稱為“青城”,還號稱"召城″,因為這里是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發源地,大大小小的寺廟古跡如珍珠般撒落,構成了“七大召,八小召,還有七十二個免名召”的奇觀。寺廟云集,我選擇參觀了聲名顯赫的大召寺。大召寺漢名原為“弘慈寺”,后改為“無量寺”,又稱“銀佛寺”,它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領阿拉坦汗主持創建的呼和浩特第一座格魯派喇嘛教召廟,數百年來,它一直是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和中國北方最有名氣的佛剎之一。大召寺不僅有金碧輝煌的召廟建筑,還有珍貴豐富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像清康熙皇帝用過的龍鳳孔雀傘和“萬歲龍牌”,珍珠八寶宮燈、清乾隆皇帝賜的鎏金財神,明清兩代唐卡等歷經幾百年保存依然完好。銀佛、龍雕、壁畫更被稱為大召寺的“三絕”,具有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觀賞價值。聽說大召寺每年定期舉辦隆重盛大的“晾大佛”“跳恰木”“送巴令”等佛事活動,場面莊嚴而熱烈,觀看者云集如潮。可惜,我沒有趕上。</h3><h3> 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廣泛傳播,歷經幾個世紀,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對蒙古民眾產生了深遠影響。藏傳佛教把蒙古民族從馬背上征服天下轉變為下馬治理天下,消弭了蒙古人的擴張性,改變了他們的民族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h3> <h3> 走進內蒙古,怎能不欣賞草原風光?希拉穆仁草原也算是內蒙古一顆璀璨的明珠。抬頭仰望,這里的天空明凈湛藍,像一顆珍貴的藍寶石,云朵在它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潔白,它們有的像綿延起伏的山峰,有的像悠閑自在的羊群,有的像奔騰不羈的野馬,有的像溫柔嬌羞的少女,湛藍的天空經過白云的裝點顯得更加美麗。極目遠眺,真是像老舍先生描繪的那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給游客帶來驚喜,愛美的女士們不停地擺出各種姿勢,留下和草原依偎的美麗倩影。還有的游客和我一樣,自由自在地游走著、欣賞著。突然有個游客放聲高歌《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那歌聲悠揚動聽,充滿深情,飄蕩彌漫在草原上,更給草原增添了幾分魅力。突然,我看到了馬群,頓時激情飛揚,決定去騎一騎蒙古馬,體驗一下躍馬揚鞭、英姿颯爽的感覺,遺憾的是馴馬人聽說我從未騎過馬,又看看我一把年紀,選了一匹溫柔馴良的馬,悠哉悠哉地走了一程就結束了,我大呼不過癮,可也只能無奈地離開了。下午,我們來到以藍天、白云、草原為背景的劇場觀看了蒙古小伙兒和姑娘們的實景表演《永遠的成吉思汗》,他們以蒙古族精湛馬術表演為主要表現形式,生動演繹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從出生、成長、搶親、戰爭到成為蒙古族首領的過程。表演中,飛馳的駿馬、悠揚的長調交相輝映,歷史和現實交替,置身其中,令人恍若夢境!夕陽西下,我們回到住宿地,每個游客都換上了傳統的蒙古族服飾,有序地坐在一個大大的蒙古包里,熱情的蒙古人為大家獻上藍色的哈達后,舉行了隆重的開宴儀式,我們一邊享受著元代宮廷盛宴----詐馬宴,一邊欣賞著蒙古族的歌舞表演。夜幕降臨,整個大草原變得幽暗了,蒙古包外的空地上點起了篝火,大家和蒙古族姑娘小伙手牽著手,載歌載舞,沒有人在意舞姿是否優美,歌唱的是否標準,大家在意的是這種友好而快樂的氣氛,直到很晚,大家才陸續散去,讓草原恢復了寧靜。今天,我真切感受了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h3> <h3> 天明時分,我們匆匆吃了早飯,驅車奔赴位于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響沙灣。來到茫茫大漠,雖然有微風吹拂,但陽光直射厲害,我不得不把自己包裹的像個阿拉伯女郎。頂著暴曬,我騎上駱駝,跟著游客駝隊走進沙漠探險,回來后我觀看了沙漠雜技、高空走鋼絲、環球飛車表演,體驗了沙漠飛索、沖浪與秋千、沙漠戰車,這種刺激讓我興奮不已。當感到勞累時,我就找一片無人的地方,躺在綿軟的沙地上打滾兒,任微風輕輕撫摸著面頰,任灼熱的陽光沐浴著身體,任溫柔的沙粒鉆進我的脖頸,任悠悠思緒隨意蔓延。此時此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屬于我,我的身心是那樣放松,喧囂隨意,我自安然。忽然之間,我好像頓悟了三毛為什么那么鐘情于撒哈拉沙漠了。在沙漠,我獲得了一種別樣體驗。</h3> <h3> 成吉思汗不盡是智勇雙全、心胸開闊的民族英雄,還是叱咤風云、聲名顯赫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拜謁成吉思汗陵也是我此行的一個心愿。當我們驅車來到鄂爾多斯康巴什時,導游先把我們帶到了成吉思汗廣場,這里巧妙分布著五組大型雕塑,《一代天驕》《聞名世界》是兩座群雕,由一個個故事情節組成,主要表現成吉思汗誕生于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兒子,他從小學習騎馬射箭,童年的磨難,使成吉思汗歷練了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剛強意志,他以驚人的膽略、恢宏的氣度,與戰士同甘共苦、骨肉相連、親密無間的情誼得到戰士們忠實追隨和擁戴。崛起于馬背上的一代天驕,不怕難險,驍勇善戰,以狂飚萬里的氣勢,馳騁疆場,百戰不殆,為民族的統一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永不言敗的象征。《草原母親》講述的是蒙古族五支箭的故事,母親的孜孜教誨,使成吉思汗明白了“聚之群鳥,勝于散之猛虎”的道理,汲取了團結這一無窮無盡的力量源泉,成為他開拓疆域、振興民族的精神支柱。 《海納百川》雕刻的是成吉思汗身邊聚集了維吾爾人塔塔統阿、契丹人耶律楚材、漢人丘處機等各民族博學多才的志士仁人。表現了成吉思汗唯才是舉、擇善而從、知人善任的雄才大略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揭示了他成功的秘訣。</h3> <h3> 參觀完廣場雕塑,我帶著敬仰的心情前往成吉思汗陵,一進大門,看到廣場的中間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成吉思汗雕像。他身穿戰袍,頭上戴著盔甲,騎著一匹戰馬,雙手握著馬韁,背負箭囊和弓弩雙眼目視遠方,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馬的左前腿彎曲,似在奔跑,其余三條腿蒼勁有力的著地,仿佛他一聲令下,那匹馬就會箭一般飛速向前方奔去。登上九十九級吉祥臺階,我們終于見到了成吉思汗的陵殿,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云頭花,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正殿迎面是一座5米高的成吉思汗白玉雕像,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背襯巨幅地圖,昭示著成吉思汗金戈鐵馬建立四海大帝國的輝煌業績。寢宮和東西兩殿分別安放著八座陵包,里面供奉著成吉思汗和妻子的靈帳,成吉思汗征戰時騎過的神馬白駒,用過的戰刀和馬鞭,馬鞍等遺物。各陵殿的墻上繪有巨幅壁畫。主要描繪了成吉思汗出生、成婚、西征、東征、統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和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日益興旺、飛黃騰達的富貴形象。 </h3><h3> 走出成吉思汗陵,思潮起伏,我覺得成吉思汗不僅是蒙古族的英雄,中華民族的偉人,也是世界歷史上光彩照人的領袖!成吉思汗是中國的驕傲,希望他的精神永遠熠熠生輝!</h3> <h3> 五天的匆匆游歷,只是揭開了內蒙古神秘面紗的一角,這片土地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內涵豐富,我對它的認識和了解還非常膚淺。希望有機會能再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士地,更深入全面地感知內蒙古的獨特魅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东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星座|
耒阳市|
昌黎县|
江安县|
铜陵市|
县级市|
法库县|
虎林市|
云梦县|
万源市|
海南省|
弥勒县|
布尔津县|
宜阳县|
佛山市|
望谟县|
乐平市|
咸宁市|
合川市|
宜宾市|
锦屏县|
炉霍县|
资中县|
江永县|
阳新县|
利津县|
荆门市|
石首市|
中阳县|
视频|
田林县|
邓州市|
漳平市|
四平市|
前郭尔|
濮阳县|
安远县|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