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22日下午,在進行了簡短且必要的開班儀式后,開始了本次培訓的第一節課,有幸聽到了來自北師大的王芳教授為我們帶來有關教師的壓力管理與人格成長等內容的一講。由于座位太遠,講臺太暗,我甚至全程連王芳教授的臉都沒看清,但這次課卻仍讓我聽得心潮澎湃,不甚歡喜。</h3><h3>(此處只能從群相冊的照片中一睹王教授的芳容了(*/ω\*)迷妹臉)</h3> <h3> 課程伊始,王教授問了大家一個問題:弗洛伊德說人生重要之事有二,是哪兩件事呢?老師們回答:“吃飯和睡覺”、“時間和金錢”……小女子覺得頗有道理,深表同意。謎底揭曉——愛和工作。心中一頓疑惑:額,這題好像超綱了,算了,先聽下去吧。<br></h3><h3> 接下來,一個字總結自己的工作感受,臺下老師們紛紛回答:“累”、“忙”……而王教授也總結自己的工作為“沉”一字。</h3><h3> 嗯,小女子那時只想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有二,愛和工作。”</h3> <h3> 初聽王教授,談吐間散發的淡定自若,是太吸引我專注的那型了。從容不迫,有條不紊,邏輯清晰,表達流暢……太多贊美的詞匯在我的腦海中不自覺涌現。沒有生硬逗趣,只有真實表達;沒有故作激情,只有娓娓道來。我們心中一個個渴求汲取養分的種子,正在溫和而豐沃的滋養下萌芽、生長。</h3> <h3> 再認真聆聽,從壓力管理到積極人格,最后落腳于生涯也展望于生涯。內容上與教師的實際工作和生活聯系緊密,卻絲毫不失專業學術性。</h3> <h3> 第一部分也就是教師的壓力管理,王教授花了最多的時間進行講授。匱乏心理學告訴我們會感到壓力大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資源有限,類似于網絡的“帶寬”,而專注、單線程工作、綱舉目張、接受匱乏是四個有效減輕壓力的建議。此外,在我們通常的認知里,總是將大量精力首先投入到重要且緊急的事件里,長此以往,我們就會一直處于重壓之下,而更明智的方法是優先處理到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原來,壓力不止來源于事件本身,還來源于我們處理事情的做法。</h3><h3> 接下來,王教授還通過情緒心理學讓我們接受沖突的發生,以及憤怒情緒產生的合理性,而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掌握憤怒表達的正確方式;通過自控力心理學,我們知道了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每每在關鍵時刻才緊繃神經、竭力控制,才是可以長遠地減輕壓力的有效方法,因為習慣無需消耗心理資源。</h3><h3> 最后,壓力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結果也讓我們了解到,與事件本身所帶來的壓力相比,我們因各種壓力的出現而更感擔憂和困擾,才會帶給我們更大的“殺傷力”,似乎好比楊絳先生那句“你的問題在于書讀太少,而想得太多”所言。</h3> <h3> 第二部分,王教授向我們介紹了關于人格的兩大觀點——實體論vs.漸變論,也可以說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而積極心理學也告訴我們,要以成長型的思維模式看待人格,不是急于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評價,而是在珍惜過程中的收獲,相信自己都是具有潛力并且可以不斷成長發展的個體。</h3><h3> 作為非師范但確是心理學專業出身的我,曾不斷懷疑過自己是否適合能勝任一名心理健康教師,而初入職場的我,現在選擇相信這份工作與我是可以不斷磨合的,而在這種磨合中,我將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努力成長,日漸成熟。</h3> <h3> 最后一個部分,關于教師的生涯發展,王教授解釋了一個“世紀難題”——幸福是什么?幸福不單單是享樂,它還需要有意義。而對于工作,許多人表示它是不快樂的,卻是感到最有意義的事。通常說到這層“意義”,似乎都會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相聯系,當然,意義幸福感一定包括這,但我想,即使是認為通過自己努力工作得到的薪水可以支撐一個家庭的滿足感,同樣可以是一種意義幸福感。它似乎沒有自我實現那么的崇高,但也絕不僅僅是享樂這么膚淺,它帶來的是一種責任,一份擔當,關乎愛的意義幸福感。</h3> <h3> 這堂課結束之前,王教授再次提到了開場時弗洛伊德的那句話,人生重要之事有二——愛和工作,老師們對此也更能理解甚至有所感悟。而此刻我想改改我之前說的那句話:“人生不能不承受之重有二,愛和工作。”</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桑日县|
合肥市|
株洲县|
萨迦县|
遂川县|
专栏|
沈丘县|
六盘水市|
台北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东兰县|
丹东市|
金溪县|
祁连县|
黄陵县|
明水县|
手游|
临潭县|
无为县|
隆安县|
宁国市|
青浦区|
大姚县|
尖扎县|
雅江县|
莎车县|
石渠县|
紫金县|
常熟市|
许昌县|
平乡县|
子长县|
准格尔旗|
雅江县|
定日县|
独山县|
花莲市|
望江县|
峨边|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