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特務連老兵西游記

退休老兵

<h3>  2019年7月14日——22日,我的老連隊(步兵第619團特務連)在原住地——晉北大同市,舉行戰友聯誼活動,并順道蒙中包頭自由行。</h3><h3> 活動期間,在組委會安排游覽的部分景點,用手機記錄下點點滴滴,現將部分照片和視頻,編排制作成美篇集子,留作紀念!</h3> <h3> 7月14日一早,有戰友開車來石,接上本人一路向西北疾行,近400千米高速公路一路暢行,于當日下午到達目的地。</h3><h3> 大同,山西省省轄市,中國首批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九大古都之一、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中國雕塑之都、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h3><h3>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有“北方鎖鑰”之稱。</h3><h3> 大同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著名的文物古跡包括云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恒山懸空寺、九龍壁等。</h3><h3> 大同是中國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國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準格爾新興能源區與京津唐發達工業區的中點。素有“鳳凰城”和“中國煤都”之稱。</h3> <h3>  下午三時,入住大同紅旗大飯店。該店為四星級酒店,位于大同火車站廣場北側,建筑面積8000余平米。站在飯店南側,舉目眺望周邊環境,時光變遷,無論是車站廣場,還是酒店商場,已完全不是41年前離開時的模樣!</h3> <h3>  7月15日早起,漫步大同市內城遛彎,拍下古城墻相關照片留此存照。</h3><h3> 大同古城墻為國家AAAA級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大同市中心區域。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大同城筑邑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筑有規模宏大的城池。</h3><h3> 現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來的。建有主城門和陽、永泰、清遠、武定四座,同時還建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月樓、乾樓、望樓、角樓、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是我國現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2008年起因古城墻夯土墻體遺存較好得以修復。對70%夯土城墻進行包磚整體修復!由于梁思成對大同城樓的測繪資料齊全,照片文獻詳實,而且城墻根基條石,馬面基礎磚墻等均有遺存,為修復提供了詳細依據,因此保證了建筑原真性,確保修復完的大同城墻蔚為壯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從不同角度觀看大同古城墻,風格各異,處處皆景,百看不厭!</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同古城墻夜景如此美麗</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新修建的老大同飯店和古牌樓</h3> <h3>  太平樓,原址位于大同市東街(和陽街)中心地段,在和陽街與太平街交界處,是一座平面正方形的樓閣建筑。有研究人員稱其建于明正德年間,在目前掌握的資料里,尚無確切日期。太平樓的建筑風格和鐘樓相似,底邊距離相等,各為三間,中間留十字穿心門,兩邊砌墻,既保留交通功能,又保證建筑基礎牢固。二層開間略小,成逐級收縮樣式。建筑整體以木構搭建,柱枋咬合緊密,堅固牢靠,外圍施以泥作,中間留窗,頂部施斗拱,托起外檐,檐外設立柱,柱下有欄桿,欄桿中間有木刻雕飾,環繞一周,成為外廊,游人可以登臨其上,憑欄遠望。</h3> <h3>  代王府,是大同市恢復重建的古建筑。據史料記載,明初,富麗堂皇的代王府巍峨屹立在大同城內東北隅,坐北向南,占地面積達17.59萬平方米。</h3><h3> 歷史上,代王府是朱元璋十三子朱桂鎮守大同時的王府。從明正德年間的《大同府志》上的“代王府圖”看,代王府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四周有高大的圍墻,四面各辟一門。整個建筑沿三條軸線鋪開。中軸線上,前有九龍壁隔陽和街與裕門相對。代王府規模宏大,堪稱“天下第一王府”。</h3><h3> 目前代王府依照原圖、原面積恢復重建完畢,已向游人開放。</h3><h3> 下圖分別為代王府東牌樓與正門、西牌樓和對游人開放時的宣傳花燈。一到晚上,花燈亮起,“代王府”三個大字熠熠生輝!</h3> <h3>  四牌樓位于大同市舊城中心,由四個相連的牌坊的組成。四牌樓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當時大將軍徐達受命修筑大同城,為壯軍威、頌功德,在城中心修筑了這座建筑。</h3><h3> 建筑為木構,四個牌坊分別面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牌坊均有三個門,即正中的正門和兩邊的旁門。牌坊高三丈余,正門上有五朵斗拱,旁門上各有四朵斗拱,頂為懸山頂,覆瓦。每個牌坊都有四根通天柱,均為朱紅色。四個牌樓里外正門上首均裝有大幅坊額,東為“和陽街”,西為“清遠街”,南為“永泰街”,北為“武定街”,黃底黑字,每字二尺見方,為清代重修牌樓時由大同書法家王德馨所書。整個建筑結構精美巧固,巍然壯觀。可惜的是,1952年,因妨礙交通,四牌樓被拆除。2012年9月大同市政府決定恢復重建。目前已建成的已建成的四牌樓寬19.2米,高14.43米,形制為“四座四柱三樓式懸山頂跨街牌樓”。</h3> <h3>  魁星樓位于大同市古城內武定街與大十字街交會處,高31米,為五層三檐、明三暗二的盔頂樓閣式建筑,底層四面通街,平面呈正八邊形,是明清時期大同城內標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h3><h3> 魁星樓始于嘉靖十八年大同巡撫史道重修府學,在府內所建,后多次重修,但毀于何時,至今不明。2012年3月重新開工,歷時8個月建成。新修復的魁星樓為明三暗二盔項樓閣式建筑,底層十字穿心通街,平面呈正八邊形,通高33.26米。魁星樓的修復使古城空間環境更具特色,更加風姿綽約,成為大同武定街心的新景觀。</h3> <h3>  7月15日上午舉行隆重的戰友聯誼活動,下午啟程,來到41年前我們曾經駐防過的步兵第619團營房舊址。這可是當年我們從陣地干打壘的地窨子搬過來,靠流血流汗、燒磚壘土建起來的。可如今,除了營門和水塔,已是廢墟一片。面對如此破敗之勢,戰友們已是唏噓不止!</h3> <h3>  老營房廢墟的全景錄像。我身后就是團機關辦公大樓舊址,也是我當年工作的地方,可如今…………</h3> <h3>  離開老營房,我們驅車到九龍壁參觀。現在的九龍壁位于大同市城區和陽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h3><h3> 1954年,因城市拓展道路,九龍壁拆除移位重建,從原址整體向后推移了28米。</h3><h3> 九龍壁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僅壁身的九龍壁主體,高度就有3.72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以飛騰之勢,躍然壁上,活靈活現。正中一條龍,是九龍的中心,它龍頭向前,龍尾擺動,黃色的主體,鱗光閃爍。主龍兩側的兩條龍互相對稱,構成一幅生動的畫面。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身兩側為日月圖案,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米、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整個九龍壁構圖協調,比例適當,風格古樸、穩重、端莊。</h3> <h3>  游覽九龍壁之后,又趕到華嚴寺參觀。</h3><h3> 華嚴寺位于大同古城西南隅,始建于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地位顯赫。后毀于戰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寺院坐西向東,山門、普光明殿、大雄寶殿、薄伽教藏殿、華嚴寶塔等30余座單體建筑分別排列在南北兩條主軸線上,布局嚴謹。</h3><h3> 華嚴寺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是中國現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h3> <h3>  華嚴寺景區大門前車水馬龍,寺前廣場的商業網點建筑與華嚴寺廟宇建筑風格渾然一體,足見建設者用心良苦!</h3> <h3>  進入山門之后,依次看到的是普光明殿與鐘鼓樓、普賢文珠閣、大雄寶殿以及殿頂的鎮宅神獸。</h3> <h3>  華嚴寶塔是當代新建的一座木塔,純木榫卯結構,為方形四檐木塔,木塔采用古制,通高43米。塔下有很大的銅殿,稱千佛地宮。資料介紹有500平方米,采用100噸純銅打造而成。雖為當代仿古建筑,但仍顯莊重典雅。珍貴的是,地宮內供佛祖舍利,并銅雕千佛像、銅塔,銅線刻佛教人物或飛天等,工藝水準不低。說它是傳統與現實完美結合的典范之作,并不夸張。</h3> <h3>  7月16日,大同境內全天陰雨連綿。這一天,組委會安排的活動非常緊湊,冒雨在大同地區東西大跨度穿行,連續游覽懸空寺、北岳恒山和云岡石窟!</h3> <h3>  懸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懸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h3><h3>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于佛教的教理,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2010年入選《時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h3><h3> 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h3> <h3>  遠眺懸空寺,廟堂巧掛懸崖。戰友們雨中游覽,更有一番情趣!</h3> <h3>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布局,總長約32米,樓閣殿宇40間。懸空寺的總體布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南北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梁為基礎,借助巖石的托扶,回廊欄桿、上下梁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h3> <h3>  當天的大雨一直下個不停,行車期間,戰友們在車上簡單午餐,然后轉場北岳恒山。</h3> <h3>  北岳恒山距渾源縣城南4公里處,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主要由天峰嶺、翠屏山相對的兩峰組成。主峰西側的磨峪口,西崖壁立,一澗中流,其間黃龍峽,山勢險要,古代這里是大同盆地經倒馬關、紫荊關至河北平原的必經之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7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h3><h3> 在恒山主峰南面的山腰上,有北岳廟,為歷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還有“懸根松”“琴棋臺”“夕陽返照”“果老嶺”“步云路”“虎風口”“潛龍泉”“會仙府”“白云洞”等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地險山雄,風景秀麗,景觀奇妙,令人神怡,古今游人絡繹不絕。</h3> <h3>  行進中,隨手拍下恒山的雨中景色,恰似似一幅幅水墨丹青;游覽中,走過恒山的廟群區,眾寺廟風格迥異令人流連忘返。</h3> <h3>  結束懸空寺和北岳恒山的游覽之后,馬不定蹄趕往云岡石窟。一進入大同西部山區,熟悉的地形地物撲面而來,這可是當年我們筑壘堅守的防御陣地啊!想當年,陣地甚為流傳的口號是,“釘釘子、把口子,把陣地鑄成肉磨子。敵軍膽敢來犯,就讓他在陣地前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有來無回”!作為當年的團作訓參謀,我曾經爬過每一個山頭,鉆過每一條坑道,進過每一個火力點。如今故地重游,看著車外一草一木,內心感慨萬分!</h3> <h3>  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h3><h3> 大同云岡石窟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一窟、第二窟兩窟為雙窟,位于云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后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壁面還雕出五層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資料。</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筑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九窟,分前后兩室,前室門拱兩柱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第十窟,與九窟同期開鑿,分前后兩室。前室有飛天,體態優美,比例協調。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構圖繁雜,玲瓏精巧,引人注目。</h3></font></h3> <h3>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下圖為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是云岡石窟目前裸露在外的最為壯觀大佛,也是游人留影于石窟的代表性位置!</h3> <h3>  7月17日上午為緊張之余的機動時間,歡送午宴安排在上午11時。午餐過后,大同的戰友聯誼活動正式結束,然后驅車前往內蒙包頭自由行。沿途經過晉蒙交界處的殺虎口,也就是前輩走西口的地方。戰友們小停片刻,實地查看了相關地形,也感受了前輩當年走西口的艱辛。</h3> <h3>  殺虎口,也稱西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交接處,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h3><h3> 殺虎口建于明朝,古稱參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殺虎口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明朝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h3><h3> 1925年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駐“殺胡口”。是年,馮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多峰為殺胡關鎮守使。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h3> <h3>  當年的殺虎口與當今的殺虎口關隘對比。一個是只能通行車馬的隘口山路,一個是能夠通行重型卡車的高等級公路。</h3> <h3>  到達包頭的時間已是7月17日的晚上,包頭的戰友已經等了近四個小時。入住包頭浙商酒店后舉行歡迎晚宴,戰友們致辭歡迎、把酒相敬、載歌載舞,一直持續到23點。</h3><h3> 7月18日一早啟程位于達茂旗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下圖為進入達茂旗境內的標志性雕塑,由于沒有查到資料,其含義無從考證。</h3> <h3>  臨近中午,抵達希拉穆仁大草原的賽漢塔拉度假村,并受到蒙族姑娘和小伙們的熱情迎接,獻上天藍色的哈達和草原美酒!</h3> <h3>  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頭市達茂旗的東南部,是蜚聲海內外的旅游避暑勝地,又因希拉穆仁河畔有座歷史久遠的席力圖召,故又名"召河"。</h3><h3> 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色的河”,距離呼和浩特向北100公里。因在希拉穆仁河邊有清代喇嘛廟“普會寺”而得名。“普會寺”為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建于乾隆34年(1769年),雕梁畫棟,頗為壯觀。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場,每當夏秋時節綠草如茵,鮮花遍地。當地政府不斷的投資建設,接待設施相當完善。成為著名的內蒙古草原旅游點。</h3><h3> 希拉穆仁草原是內蒙最早開壁的草原旅游點,在呼和浩特以北100公里處,海拔1700米,丘陵起伏,芳草萋萋,空氣清新,一派草原風光。晝夜溫較大,盛夏之夜,也涼爽似秋。7--8月平均氣溫18℃--21℃,早晚十分涼爽,素有“早穿棉襖,午穿紗,懷抱火爐吃西瓜”的說法。</h3><h3><br></h3> <h3>  在草原餐廳吃過團餐,入住蒙古包標間稍事休息,即前往草原劇場,觀看大型歷史馬術實景劇《漠南傳奇》。該劇場面宏大、實人實馬,相當壯觀,值得一看!全劇共有六幕:</h3><h3> 【第一幕·相知】孤兒紅格爾與小馬駒為伴,在草原上四處流浪。長大后他遇見了正在狩獵巴薩爾,倆人從此成為莫逆之交。</h3><h3> 【第二幕·征兵】年邁的父親體弱多病無法再上戰場,只好由他的兩個女兒替父從軍,姑娘跨上駿馬離開家鄉,奔赴疆場。</h3><h3> 【第三幕·那達慕】打了勝仗的部落又迎來了豐收的喜悅,牧人們在希拉穆仁草原舉行了盛大的“那達慕”。摔跤,射箭、賽馬是蒙古男兒必備的三項技能,是男子漢力量和智慧的展示。</h3><h3> 【第四幕·反抗】蒙古女人和男人一樣,每當敵人侵犯,她們也會奮起迎戰,事實證明,蒙古女人也是有能力和男人并肩作戰并戰勝敵人的。</h3><h3> 【第五幕·戰爭】刀槍劍戟,鐵器相擊,戰馬的嘶鳴,勇士的呼喊震撼草原。為了保衛家園,為了永久的和平,巴薩爾率領部落將士不畏生死,浴血奮戰。</h3><h3> 【第六幕·回歸】蒙古大軍終于統一各部落,建起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奠定了基礎。</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景馬術表演集錦之一</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景馬術表演之二</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景馬術表演之三</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實景馬術表演之四</h3></font></h3> <h3>  觀看實景馬術表演之后,戰友們又先后祭奠了紅格爾敖包和到漠北部落做客。在紅格爾敖包,戰友們順時針繞行三圈,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漠北部落,戰友們落座蒙古包,體驗游牧民族生活,好客的主人以香甜的奶茶、奶糕、奶片加以招待!</h3> <h3>  當晚,吃蒙餐烤全羊。戰友們載歌載舞,與民族藝人共唱草原歌曲,共祝祖國繁榮昌盛!</h3> <h3>  度假村的規模宏大,即使是高檔客房,基本上也僅僅與城里低檔標間相當,缺水潮濕,電燈不明,電視沒影,草原潮蟲床上床下亂竄,衛生間幾乎不能使用。小住一晚尚可,如果長住,唉…………</h3> <h3>  因早飯后又要轉場,第二天一早就早早起床去看草原日出。可天公不作美,山雨欲來,薄云遮日。但朦朦朧朧的草原日出??,意境更加與眾不同!</h3> <h3>  7月19日早飯后,天陰有雨,戰友們冒雨乘車啟程。按原定計劃,當天要趕往位于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和成吉思汗陵游覽。但屋漏偏遇連陰雨,旅游車又出故障,被阻于包頭與固陽之間的荒野之地。待公司送來配件修好車輛,已在雨中滯留三個小時。只好改變計劃,改道五當召游覽!</h3> <h3>  五當召,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五當召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游景區。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藏傳佛教寺院。</h3><h3>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余間,占地300多畝,分布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筑,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h3> <h3>  遠眺五當召,各寺廟自東南至西北,沿山坡坐北朝南拾級而上,渾然一體,如同小布達拉宮。近觀各寺廟各自獨立,互不聯通。</h3> <h3>  結束五當召的游覽,已近下午15時。戰友們乘車疾馳近兩個小時,趕往位于鄂爾多斯市的庫布其沙漠。</h3><h3> 庫布其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里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為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占61%,長400公里,寬50公里,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據《詩經》記載,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期,庫布其草原上就出現了朔方古城。當時,這里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綠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儼猶、戎狄、匈奴都曾在這里繁衍生息。</h3><h3> </h3> <h3>  浩瀚沙海,游人趨之若鶩;沙漠之舟,載人泛海悠悠!</h3><h3> 每兩年一次的庫布其沙漠論壇已經舉行了六屆。7月27日,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內蒙古庫布其億利生態示范區開幕,主題為“綠色‘一帶一路’,共建生態文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h3> <h3>  當晚,連續驅車近300余公里,游覽跨度達200公里的五當召和庫布其沙漠兩個景點之后,路旁草草晚餐,又被導游忽悠到鄂爾多斯二毛采購。至晚上21點,入住達拉特旗嘉興商務酒店,條件還不錯,沖澡后倒頭便睡,一覺睡到大天亮!</h3> <h3>  7月20日早飯后,驅車赴成吉思汗陵游覽。</h3><h3> 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是蒙古帝國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h3><h3> 史料記載,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氣——也就是靈魂的駝毛,幾百年來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現今的成吉思汗陵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園占地約5.5公頃,對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依次為成陵祭壇、大漢雕像、陵園敖包、衣冠陵寢。</h3> <h3>  自西游以來,每天不是陰天,就是下雨。難得最后一天藍天白云,趁返程包頭之機,抓拍幾張,也不愧為領略晉蒙大地沒有霧霾的好天氣!</h3> <h3>  西游期間,我們曾六過黃河,難得留下倩影。明天就要離開了,抓緊拍下來,以饋大家!</h3> <h3>  為保證部分戰友按時趕飛機,戰友們提前趕回包頭。按預定計劃,赴北方兵器城走馬觀花!</h3><h3> 北方兵器城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在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廠區外側,是一座以“綠色生態”為原則,以“傳播軍工文化、體現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特色公園,是中國華北地區第一家以軍事為特色的旅游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h3><h3> 北方兵器城一期工程2004年7月30日前竣工,占地面積153畝,約11.2萬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城池水面積2萬平方米,硬化布景面積3.2萬平方米,其中不銹鋼雕塑、道路硬化、人工湖、橡心島、戲水池、長廊、彈殼曲橋和平棋盤廣場、文化柱及兵器陳列區,景區布置新奇、旅游產品獨特,目前已列入包頭市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h3><h3> 兵器城正門,是一個雄偉的標志和九根文化柱,這就是兵器城主廣場區。主廣場區占地面積5024平方米,由不銹鋼雕塑、文化柱和噴泉組成,主題為“飛”的不銹鋼雕塑寓意了北方重工“外圓內方”的經營管理理念和以“和”為基石的企業文化。九根9米高的花崗巖文化柱,將現代和歷史相互聯系,代表著市轄九個區縣,分別刻畫出包頭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淵源的神話傳說。由東向西敘述著王昭君出塞、玉龍噴清泉、九原話古今、古道駝鈴聲、鹿鳴包頭、古老趙長城、鐵山戰突厥、英雄巴特爾、花木蘭從軍的美麗傳說。可在游覽的同時,對包頭的古老傳說有更加深刻的了解。</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中裝備與防空裝備</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海上裝備</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型火炮</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裝甲裝備</h3></font></h3> <h3>  7月21日在包頭正和酒店吃過早飯,陪同老戰友吉賓自駕返程。</h3> <h3>  由于導航設置出現錯誤,本來五個小時的車程,我們開了近十個小時,至晚飯點到達忻州。被忻州老戰友郭參、辛連安置在日月大酒店,并盛情款待!</h3> <h3>  7月22日早飯后,啟程開車赴陽泉。一路大雨如注,雨中行車小心謹慎。中午時分趕到陽泉,老戰友張志明設午宴盛情招待。</h3> <h3>  中午稍事休息,下午乘火車返程,于當晚20時平安到家!感謝為這次活動精心安排、周密組織、全力保障的戰友們,感謝返程路上預先安排、細心接送、關照有加的戰友們!</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三穗县| 沾益县| 洞头县| 丹江口市| 大方县| 甘孜| 辽阳县| 中牟县| 偃师市| 信宜市| 化州市| 内乡县| 颍上县| 南通市| 岱山县| 鄂尔多斯市| 错那县| 德阳市| 渑池县| 南昌市| 锦州市| 长治市| 永宁县| 蚌埠市| 大宁县| 会宁县| 永靖县| 广元市| 张家港市| 河西区| 班玛县| 措勤县| 中江县| 崇阳县| 达拉特旗| 镇坪县| 南丰县| 台南县| 黄石市|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