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布達拉宮的歷史長河里感受信仰的力量,在倉央嘉措的溫柔情懷中感悟人性的光芒。世界屋脊明珠,日光之城拉薩會讓你在一段時間里神情恍惚,如入夢境。</h3><h3> 來西藏為轉山轉水,為求參得內心安寧,走進拉薩,也就抵達了心靈的家園。放下內心的祈愿,我們將更加堅定的面向未來。懷著對心中圣地的留戀,我們踏上了更加遙遠艱辛的返程之旅。</h3> <h3> 一</h3><h3> 在中國能與318國道齊名的應該是109國道了。這條從天安門到拉薩的公路,核心段就是拉薩到格爾木,我們的返程就是從這條神奇的天路開始。</h3><h3> 西出拉薩城,一開始便除了顛簸就是蒼涼,我們的前路到底驚喜還是迷茫?懷著疑惑的心情,小心駕著車沿109國道向著念青唐古拉山緩慢爬升著,蒼茫雪山將是我們未來兩天的主要伙伴。</h3><h3> 駛過1個半小時車程,眼前出現了一個十分熟悉的名字“羊八井”,書本上原本草茂羊肥的地熱草原現被開發成了蒼涼戈壁上的發電城,可惜了一片綠洲。</h3> <h3>羊八井找出的“綠洲”</h3> <h3> 念青唐古拉山橫亙在距拉薩城170公里外,109國道順著山脈東南麓當曲河一路向東北方向延伸,終年流淌的雪水孕育了當雄——藏語是“挑選的草場”。</h3><h3> 從縣城往北翻過519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就是著名的“納木措”。記得進藏這么些天來,自離開波密的嘎瑪客棧后,就一直沒有遇上讓所有人一見面就心動的自然景觀了。在念青唐古拉山口一眼望到遠處的納木措,大家又興奮了起來。</h3><h3> 納木措是西藏第一大湖泊,也是中國第二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相傳納木措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這些對于無論是藏傳佛教徒還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都充滿神秘感。她碧藍的湖面猶如深邃而多情的眼睛,再苦再累的旅途奔波都會融化在她美麗的懷抱里。</h3> <h3>納木措風景區售票處向游人索食的小牛</h3> <h3>念青唐古拉山口,翻過出口就能看見天邊的納木措</h3> <h3>在藍天白云里向著納木措行進</h3> <h3>醉人的藍天白云</h3> <h3>嬉戲的海鷗</h3> <h3>藍天,青草。納木措的基本二色</h3> <h3> 剛到湖邊,一群群俏皮的海鷗就在跟前飛來飛去,向著游人討食。即便納木措再美,這些小生靈也會讓大伙興奮,紛紛拿出車上的干糧同海鷗嬉戲一陣子。</h3><h3> 湖面和天空已成蔚藍一色,湖邊美麗的牧場碧草青青,要不是前面8公里外最佳納木措觀賞地扎西半島的召喚,大家真不想挪動腳步了。扎西半島就像一個東望的鹿頭扎向湖面,鹿角處就是納木措的觀湖核心區。戲水的、拍照的、望云的、歇息的,大家頂著烈日也不急躁。</h3> <h3>好客的紅嘴鷗</h3> <h3>心已飛翔</h3> <h3>那么不錯</h3> <h3> 離開納木措,我們沿著109國道繼續北上。在平均4000米以上高原公路上,越往北走覺得越荒涼了,200公里外的那曲市是我們今晚的宿營地。</h3><h3> 在荒涼中順著念青唐古拉山北行,一路的雪山總給人有不知盡頭的感覺。在風雪中翻過5013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緊走到天黑,我們才進到那曲城。</h3><h3> 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雪水匯聚形成的怒江源頭那曲河和唐古拉山南坡雪水孕育的次曲河在兩山之間的羌塘高原最東端造就了藏北腹地的最后一塊高山草原,那曲市就坐落在這草原上。這里山地連續分布,湖泊星羅棋布,且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全年高寒缺氧,氣候干燥,大風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為-2.1℃,最冷時可達零下三、四十度。</h3> <h3>平坦的高原公路</h3> <h3> 來到這里,原先經過的世界高城理塘已經不再是最高了,海拔4514米的那曲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高城!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為了明天整個青藏之行最艱難路程,我們一行選擇了有氧房(賓館里有加氧設施的房間)。</h3><h3> 去四川老鄉那里匆匆吃了晚飯以便抓緊時間休息,細心的李祖輝老師率先發現了這那曲城竟然沒有一棵樹!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那曲連一棵樹都不能生長呢?是海拔太高?還是氣候太冷?回家后查了查資料,原來是地下的凍土層在作怪。別看這里的地面青草茵茵,無邊無際,但在距離地面1.5米至3米以下的地方,全是一片晶瑩剔透的冰雪世界。任何樹木一栽下去,起初枝繁葉茂,然而當主根一深入到冰雪層,馬上就被凍死,整棵樹也就枯萎了。</h3><h3> 看來,在自然界中,人類還是蠻頑強的。</h3> <h3> 二</h3><h3> 那曲到格爾木,百度導航顯示829公里,耗時約16小時59分!需要翻越唐古拉山和昆侖山,跨過三江源區,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大部分路段是凹凸不平的凍土路段!這段旅程,對于一般非專業駕駛員的我們,無不是一個個巨大的考驗!</h3> <h3> 天還沒亮,我們就集合隊伍準備出發了。盡管帶了干糧,出發前必須要吃飽早飯以防整天的饑餓和疲憊。在城邊找到一家加油站,把油箱加滿,由于氣溫很低,再給輪胎補了胎壓,在寒冷的晨風里,我們義無反顧的離開了一木不長的那曲。</h3><h3> 在凹凸不平的公路上,一輛接一輛的大型貨車是絕對的主角,我們只能見縫插針似的在其中穿梭著。遙遠的唐古拉山脈一上路就“橫亙”在我們眼前,一直到4個半小時后我們才來到它的腳下。以前在地理課本上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唐古拉山就在我們眼前,好像觸手可及。</h3> <h3> 翻過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我們就駛過了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唐古拉山北麓就是青海省了。唐古拉山與昆侖山間的400多公里109沿線,就是著名“三江源”保護區和“可可西里”保護區。</h3><h3> 走出唐古拉山來到雁石坪,就進入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境外叫湄公河)就發源于此。</h3><h3> 廣袤的“三江源”也讓我們的穿越之旅在無邊的荒涼、戈壁、雪山外有了勃勃生機,青青的草原,潺潺的溪流(“三江”在這兒只能算溪流了),盈盈的湖泊,連綿的沼澤,把“三江源”裝扮成美麗的三江源國家公園。藏羚羊、野牦牛、野毛驢是這片土地上的動人精靈。保護“三江源”,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路旁,看見遠道而來(魯B來自青島)的志愿者們在清理垃圾!中華水塔,民族命脈,值得我們好好珍惜。</h3><h3> 分別走過沱沱河,通天河,忽然想起這便是《西游記》里沙師弟的故鄉了。想想這涓涓淌下去的河流就是萬里長江,遼闊壯麗的三江源正像祖國母親的乳汁養育著華夏大地。</h3> <h3>翻越唐古拉山口</h3> <h3>唐古拉山口</h3> <h3>翻過唐古拉就是青海了,西藏歡迎我們再來。</h3> <h3>青島來的志愿者在三江源清理垃圾</h3> <h3>長江源頭一一沱沱河</h3> <h3>沙師弟的故鄉一一通天河</h3> <h3>“九曲”通天河</h3> <h3> 走過“三江源”就進入了可可西里無人區。109國道就南北向從無人區東部穿過??煽晌骼飮壹壸匀槐Wo區位于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總面積450萬公頃。是21世紀初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h3> <h3>穿越可可西里無人區,遠處的可可西里雪山。</h3> <h3> 我們有點機械式的一路往北走,無人區的草原幾乎都是一個模樣,由于氣侯嚴寒,青草也不茂密,砂礫一片片裸露著。公里上南來北往的各式汽車倒是忙祿的奔跑著,所以我們在車上穿越無人區也就少了那種恐懼感。與109國道幾乎一致平行的青藏鐵路上,時不時駛來“一條條”火車,就像這無人區上“爬行”的大蟲,難怪夫人稱它們是“一條條”火車了。</h3><h3> 由于長年高寒,109國道盡管獨一無二的在路旁設計了防凍土的換熱樁,但受凍土影響,加之重載車輛的碾壓,大部分路段都是凹凸不平的,給車輛行駛增加很大困難。前幾天都因高反顯得疲憊的夫人,不知怎的反倒興奮得很,穿越無人區的大半路程都是她駕駛的。在無人區“超車”火車、連續超越14臺大貨車,都讓她無比自豪。</h3> <h3>可可西里無人區。這里的野生動物通道主要是藏羚羊修建的。</h3> <h3> 如果你認為穿越無人區,就是除了荒涼的草原和延綿不斷的雪山,還有一直在顛簸路面和讓人壓抑的大貨車使得這樣穿越顯得艱難而已,那你就想得過于簡單且冒險精神十足。當你想方便的時候,你才會體會到有一種遙遠叫距下一個可以方便地之遠。等好不容易挨到點時,當你推開車門邁開腳步的時候,呼吸困難和寒冷風雪才會讓你領叫什么是高寒地帶!當你為了趕在天黑前沖出無人區而又饑腸轆轆的時候,你才能體會到媽媽做的飯菜的香味。我們在一路狂奔卻又想尋找到藏羚羊的糾結中終于在五道梁中石油加油站加上汽油,心里總有了點“手里有糧心中不慌”的感覺。從來不吃方便面的我也一同和大伙津津有味的吃了一碗方便面,就連面湯也覺得特別美味!好在我們的貪吃,這碗方便面足足支撐我們走出無人區,直到夜里十點以后。平時覺得沒有什么特別感覺的中石油加油站,此時倒給我們家的溫暖。</h3> <h3> 穿越可可西里,能與那片草原精靈藏羚羊邂逅,才將會是不枉此行。我坐在副駕駛位,手里的手機一直處在拍攝狀態,兩眼直碌碌盯著公路的兩方,期盼著能發現那可愛的精靈。問過五道梁的加油員,都說應該能看到藏羚羊,所以,我一直不曾放棄。終于,在路旁發現了一家子的藏野驢,也算是一種補償吧。</h3><h3> 遠處的昆侖山越來越近了,可可西里無人區也將走過。藏羚羊終將沒有露出真容,只是在很遠很遠的鐵塔旁隱約給我們打了個招乎。</h3> <h3>無人區里悠閑的野驢一家</h3> <h3>眼前一亮的發現</h3> <h3>向著昆侖山一路北上</h3> <h3>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這是毛澤東著名詩詞《昆侖》中的傳世絕句。千百年來,莽莽昆侖編織出無數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世代相傳的《嫦娥奔月》、《西游記》、《白蛇傳》等眾多名著佳作都與昆侖山有關,因而,昆侖山是產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昆侖山有著中華民族文化史上"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h3><h3> 海拔4768米的昆侖山山口地處昆侖山脈中段,登臨山口,巍巍昆侖的千峰萬壑如同披著銀灰色鎧甲的群群奔馬,隨著風起云涌,滾滾向前。翻過昆侖山山口,仿佛又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來自遙遠的印度洋暖濕氣流被一道道高山阻隔,到了巍巍昆侖山便是強弩之末,所以,昆侖山北麓滿目都是砂爍,沒有了草地植被,顯得格外荒涼。山下昆侖河邊的灘涂上陳列著上十里的現代“兵陣”,雖有偽裝,但也大致能分出自行火炮,高山榴彈炮和地空導彈的身影,這里雖是“寸草不生”,倒也是大好的練兵場。</h3> <h3>翻越昆侖山</h3> <h3>昆侖山(北坡)雪山觸手可及</h3> <h3> 納赤臺鎮的昆侖圣泉是翻過昆侖山口后覺得第一個有靈魂的地方。相傳文成公主進藏路經此地時,她的千辛萬苦感動了佛祖釋迦牟尼,于是就有了昆侖泉,至今泉水很旺,日夜不停地向外噴涌。更有格爾木市礦泉水開發公司推出的"昆侖牌"礦泉水暢銷往中國各地及港、澳市場。由于我們忙于趕路,又加之天色漸晚,這么美麗的昆侖泉就與我們擦肩而過。</h3><h3> 錯過了昆侖泉是我們的錯,那么錯過昆侖橋,則是我們的“無知”了!在過昆侖泉約20公里的地方,便是昆侖橋,又稱“一步”天險橋。我們明明就從橋上經過了,卻沒能視得這世間大自然的奇跡,悔過,悔過了!橋位于格爾木南部的昆侖山下,距格爾木市約50公里,是格爾木到拉薩千里青藏線上的第一橋。該橋架于"一步天險"之上,全長只有四米!昆侖橋之壯觀不在大橋本身,而在于橋下的巉巖絕壁和萬丈深澗。昆侖山口北麓,有一段達數十公里的斷裂型峽谷地帶,由昆侖山的雪水和泉水匯合而成的格爾木河,從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嶺奔流而下,河水憑借高達1100多米的巨大落差,攜沙帶石,將堅硬的巖漿巖下切成一條深達四十多米的石峽險谷。石峽河道長十多公里,寬只有幾公尺,最狹窄處僅一步之距,深澗幽幽,行人可以跨步而越,故名"一步天險"。兩岸地勢平展,橋頭建有一座小石屋,立有"昆侖橋"石碑。 昆侖橋飛架于"一步天險"之上,一步天險,又稱昆侖天塹,昆侖橋兩岸,絕壁相對,巉巖嶙峋,谷頂平坦,谷底幽深,形勢極為險峻。人們站在橋上俯身鳥瞰,但見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喧瀉,噴涌咆哮,不斷地激起層層雪白的浪花,發出陣陣猶如雷鳴般的轟鳴,真是令人望之目眩,聞之喪膽。因此許多過往行人,一般都要到橋頭憑高俯瞰一番。這是"國山"昆侖獻給遠道而來的游客的"見面禮",也是青藏公路上的第一大險關隘道。</h3> <h3>因無知錯過的昆侖橋,在網上下載一圖以表深深歉意。</h3> <h3> 在格爾木河鐵橋下,不知是什么原因109國道終于被堵死了!早我們一小時車程的頭車也被困在了不遠處,看來這一堵真不知道要多久。在不安和疲憊中,天漸漸黑了下來,就在即將崩潰之際,車隊長龍可緩緩移動了。導航告訴我們,這里距格爾木市還有一百余公里!長龍車隊在黑夜里慢慢爬行,好不容易走出好一段后,才把一大截貨車甩在了身后。為了盡早結束今天的行程,我們在郊外一物流園區找了賓館住下,今天的穿越終于在黑暗里歷時近16個小時平安完成。這正是:川藏路后不再謂路途險惡,青藏路后不再謂路途堅難!</h3><h3> 樓下清蒸飯館里的“手抓羊肉”不知是本就美味還是我們饑餓難耐,反正特別的香。</h3> <h3>汽車被堵在了格爾木河邊,河上的格爾本河大橋顯得格外雄偉。不毛之地也正是這昆侖山北麓的真實寫照。</h3> <h3> 三</h3><h3>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雖然才七點,陽光已普照在格爾木頭頂上。</h3><h3> 號稱“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旅行目的地。之前在網上不知看到過多少的有關茶卡湖的照片,簡直就是一個中國大媽的攝影網紅地。同行的龔俊英,李祖輝等幾位老師三年前來過,不知何故一直為沒能拍到“天空之鏡”的美境而不釋懷,這次茶卡之行便是為彌補當年遺憾而來,所以內心比我們更多一份期待。</h3> <h3> 520公里,全程高速,一路的藍天白云,一路的歡聲笑語。在經過近6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茶卡。</h3> <h3>向茶卡鹽湖進發</h3> <h3> 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是柴達木盆地的天然結晶鹽湖?!安杩ā痹诓卣Z中是鹽池的意思,“達布遜淖爾”在蒙古語中也是鹽湖的意思。茶卡鹽湖被旅行者們稱為中國“天空之鏡”,它的星空照片被刊登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封面,并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5個地方”之一。</h3><h3> 聽人說,不是所有人都能拍出“天空之鏡”的美景的,必須要有一個好相機,一個好天氣(最好是早晚),一個好后期(制作),否則,多半會是“泥潭”效果。我們剛到景區,遇上了個好天氣,雖是午后,卻是朗朗晴空。當我們興致勃勃去湖心島時,天卻突然翻臉了,烏云和狂風壓來,茶卡鹽湖就給我們“下馬威”,氣溫也迅速下降而寒冷起來。本想堅持下來跟“天空之鏡”來一個美麗約會,然而,我們卻只能狼狽逃離。不管是“天空之鏡”還是“泥潭存照”,只表“到此一游”吧。</h3> <h3>看起來的“好天氣”已具備</h3> <h3>好天氣,好心情。看來這次茶卡之行應有一個好結果。</h3> <h3>茶卡的天氣說變就變。就在我們剛到湖心就烏云密布,看來一場大雨不可避免。于是眼里的茶卡就成了這樣。說好的“天空之鏡”呢?</h3> <h3>這樣的場景表達了別樣的情愫</h3> <h3>不管風雨欲來,也要擺拍才對得起我們千里迢迢趕來。</h3> <h3>“夢中”的天空之鏡</h3> <h3>別人鏡頭里的“天空之鏡”</h3> <h3> 從茶卡鹽湖繼續沿著109國道翻過橡皮山,20公里開外的青海湖就會印入眼簾,她就像鑲嵌在草原上的一顆巨大無比的藍寶石。記得自從過了新都橋,這些天就再沒見過如此美麗的草原風光了:青青的草場,星星點點的蒙古包,滿山遍野的牛羊……大美青海!大美青海湖!</h3><h3> 浩瀚的湖水波光粼粼,金黃的油菜花一片又一片。我們沿著環湖西路往北走,直到看到夕陽下一片牧場一直延申到湖中,岸邊有戶人家,便不加思索的把車開了進去。這是藏民巴多一家,剛好她家能提供食宿,住下,誰舍得這賽過神仙住的地方!</h3> <h3>橡皮山草場</h3> <h3>平坦的公路,青青的草場</h3> <h3>滿山的綿羊</h3> <h3>布滿鮮花的湖邊草場</h3> <h3>馬兒悠閑的吃草</h3> <h3> 多巴爸爸張羅晚飯,多巴爺爺牽來了家里最漂亮的駿馬。夕陽下山,余輝里羊群在吃草,我們一群游人在騎馬,在拍照。</h3><h3> 月光灑在草坪上,巨傘下支起桌櫈,一頓牛羊大餐讓人心曠神怡。今天恰逢何躍根大哥生日,好一陣祝福的歌聲和好一輪祝福的美酒。</h3><h3> 盡管昨夜因盡興而休息很晚,但青海湖的日出還是喚醒了大伙。雖沒目睹太陽剛出湖面的光彩奪目,但紅彤彤的太陽披滿霞光,把整個青海湖都裝扮的格外妖嬈。我們一群人對著日出一陣狂拍,開著車一直迎著朝霞追到湖心,真是醉了滿地!</h3><h3> 吃過早飯,我們繞湖向東,一路的油菜花讓我們仿佛回到三月的江南!即便沿路禁止停車拍照,但怎能辜負了這一片美景。沿途好多來自四川的養蜂人,他們像蜜蜂一樣勤勞,在他們蜂場給家人買些質優價廉的蜂蜜,權當我把這青海湖美景帶回了家。</h3> <h3>夕陽下的羊群</h3> <h3>歡快的騎行</h3> <h3>提上槍就是“橫刀立馬”大將軍!</h3> <h3>我愿騎著它永遠去放羊</h3> <h3>英雄歸來</h3> <h3>蒲公英飛呀飛</h3> <h3>多巴多喜歡倆廖老師</h3> <h3>草原上撒歡</h3> <h3>廖斌老師與多巴已親如一家</h3> <h3>花前月下</h3> <h3>任憑心情飛揚</h3> <h3>準備晚餐</h3> <h3>月兒升起來</h3> <h3>門欄關起來</h3> <h3>唱起生日歌,喝起青裸酒,幸福就像花兒一樣開放。</h3> <h3>霞光萬丈</h3> <h3>太陽升起來了</h3> <h3>飛鳶?</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武县|
广宗县|
滦南县|
石城县|
泾川县|
吴川市|
贺兰县|
清水河县|
灌阳县|
吉木萨尔县|
镇江市|
肇庆市|
揭东县|
纳雍县|
高台县|
新宁县|
沙坪坝区|
龙里县|
平安县|
沙雅县|
津南区|
澜沧|
阳城县|
宝应县|
天长市|
闽清县|
如东县|
射阳县|
香港|
东乡族自治县|
台安县|
呼图壁县|
陇西县|
西昌市|
柳江县|
和龙市|
岗巴县|
台前县|
朝阳县|
兴安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