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希伯花鎮位于通遼市科左中旗西部,蒙語意為“長牛蒡草的坨子”。總人口3.2萬人,總土地面積84.98萬畝,其中林地32.66萬畝、耕地23.15萬畝、草牧場13.27萬畝,是典型的農牧林結合區。近年來,該鎮緊緊抓住通遼市實施“四個千萬畝”重大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科左中旗推進“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的機遇,以打造“內蒙古錦繡海棠第一鎮”為引領,大力發展以錦繡海棠為主的果樹經濟林和以沙棘為主的生態經濟林產業。2017年以來,在沙化退化的土地上,種出7.5萬畝的錦繡海棠和沙棘林,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35.8%,首次實現了“林進沙退”,農牧民來自經濟林的收入逐步增長,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希伯花特色的土地增綠與農牧民增收雙贏的鄉村振興之路。</h3><h3> </h3> <h3>一、綠色發展成效</h3><h3> (一)產業生態化,奠定鄉村振興的“綠色底蘊”。希伯花鎮林地、耕地、草牧場面積比為2.46:1.74 :1,以林為主特點突出。而2017年全鎮實有林地僅21萬畝,只占林地總面積的64.3%。由于沒有做好“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始終沒能走出廣種薄收、邊造林邊沙化的怪圈,土地沙化退化趨勢沒有根本扭轉。2017年全鎮規劃2018-2020年造林11萬畝,主要以無立木林地棄耕退耕恢復為主,其中錦繡海棠5萬畝、沙棘6萬畝。兩年來,累計造林7.5萬畝,其中錦繡海棠3.5萬畝、沙棘4萬畝。目前,全鎮實有林地達到28.5萬畝,森林覆蓋率比2017年提高9.4個百分點。沙退林進的同時,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態效益日益增強。</h3><h3> (二)生態產業化,打造鄉村振興的“綠色銀行”。在體現生態效益的同時,11萬畝生態經濟林的經濟效益將逐步顯現。</h3><h3> 錦繡海棠:種植6年后進入盛果期,掛果期至少20年。2018年,全鎮36戶果農的800畝錦繡海棠進入盛果期,共銷售180萬斤,每斤4.5元,總收入810萬元,畝均1萬余元、戶均22.5萬元。2020年全鎮錦繡海棠面積將達到5萬畝,2026年全部進入盛果期。以平均畝產3000斤、每斤4.5元計算,5萬畝錦繡海棠年收入6.75億元、20年總收入至少135億元,減去6年管護期、20年盛果期畝總成本16億元,至少實現純利潤119億元。種植后第7年即收回全部成本并產生利潤。</h3><h3> 沙棘:種植4年后進入盛果期,掛果期至少20年。到2020年全鎮沙棘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2024年全部進入盛果期。以平均畝產1200斤、每斤3元計算,6萬畝、20年總收入將超過43億元,減去4年管護期、20年盛果期總成本6億元,可實現純利潤37億元。種植后第5年將收回全部成本并產生利潤。</h3><h3> 這就相當于,希伯花鎮從2018年至2020年建成的5萬畝錦繡海棠和6萬畝沙棘,將從2023年開始到2046年產生超過156億元的總利潤,年均利潤6億元,建起一座定存活取的“綠色銀行”。從產業鏈角度看,帶動加工銷售、物流倉儲、鄉村旅游等多領域發展,經濟效益將倍增。</h3><h3> (三)打造“希伯花精神”,培育鄉村振興的“綠色文明”。在三年生態建設中,鎮村兩級干部用實際行動打造了以“綠色發展、擔當奉獻、科學法治”為內涵的希伯花精神,帶領全鎮群眾培育起“綠色文明”。堅定的綠色發展信念:克服各種困難用4-6年時間精心培育經濟林產業,沒有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定力,是難以做到的。敢于擔當奉獻的精神:海棠好吃樹難栽。錦繡海棠2年育苗、6年管護,效益在將來。希伯花鎮黨政班子克服巨大阻力和壓力,打破部分干部和村民的短期利益,讓11萬畝林地回歸本源、綻放綠彩,需要“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和擔當。依法科學推進的理念:加強《森林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落實,依法開展林地恢復工作。將尊重科學、重視科技的理念貫徹到產業發展全過程。</h3><h3>(四)建立生態扶貧長效機制,實現“綠色減貧”。2019年引導40戶貧困戶在自家庭院培育沙棘苗30萬株,年收入15萬元,戶均增收3750元。安排38名貧困農牧民任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收入1萬元。在春季造林和秋季摘果季節,種植大戶、育苗基地為500余名貧困戶及本地勞動力提供短期務工,可實現務工收入360余萬元。支持66戶貧困戶于2018-2020年新建經濟林2112畝,建成后每年可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h3> <h3>二、主要做法</h3><h3> (一)因地制宜精準謀劃“造什么林”。希伯花鎮黨政班子緊緊抓住土地沙化退化這個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和林地資源豐富的突出優勢,綜合考察資源、市場、基礎、品種等因素,以生態、經濟性兼備為標準,把發展以錦繡海棠為主的果樹經濟林和以沙棘為主的生態經濟林作為立鎮產業。錦繡海棠是通遼市林科院選育的耐旱耐寒小蘋果新品種,香、甜、脆兼具,市場需求潛力大。希伯花鎮位于北緯44度,是錦繡海棠最適宜的生長區域。沙棘藥食同源,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航天等領域。該鎮選擇種植的大果沙棘品種,抗逆性強、成活率高、結實產量高,冬季掛果,采果方便。</h3><h3> (二)依法解決“用什么地”。 2017年底全鎮開展森林資源及林地清查,依法核查二輪土地延包合同,用“排除法”“倒推法”將實際承包耕地合同之外的所有土地確認為林地,并落實林地管護義務,依法補植。對無法提供林地承包合同的一律按集體林地收回。對非法開墾林地種植作物的,責令改種經濟林;拒不改正的,移交司法機關。全鎮共清查出無立木林地7.6萬畝、在冊外耕地0.9萬畝、宜林地2.5萬畝,解決了發展經濟林的用地問題。</h3><h3> (三)內籌外引解決“錢從哪來”。采取發動群眾自籌和公司化造林相結合、先造林后補貼的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引進造林公司,采取林農出地、公司出資或者由林農將自有林地流轉給公司。2019年公司化造林解決了450萬元的資金缺口。無論林戶出資造林還是公司化造林,待林業部門驗收成活率合格后,再發放造林補貼。</h3><h3> (四)典型引領解決“林誰來造”。錦繡海棠和沙棘管護培育期長、投入多、回報慢,部分林農為了眼前利益,種植“來錢快”的楊樹(錦繡海棠、沙棘的畝苗木成本分別是楊樹的25倍、6倍);有的在種楊樹的林地上自種或外包種植玉米、花生等作物,楊樹“春種、夏綠、秋黃、冬死”。2018年在客商收購錦繡海棠果期間,該鎮大規模組織農民實地觀摩,現場算賬。看到種海棠6年投入1年回本、20年持續增收的高回報,其他林民深受震撼。2019年更多林農選擇種植錦繡海棠、沙棘,從“要我種”變為“我要種”。全鎮林農從2017年種植錦繡海棠220戶,2018年種植錦繡海棠300戶、沙棘60戶,發展到2019年種植錦繡海棠650戶、沙棘900戶。</h3><h3> (五)責任到位解決“林怎么活”。該鎮從2012年種植錦繡海棠以來,幾乎是“年年種、年年死”,堅持到2018年的林農僅有8戶,面積不足5000畝,而實際造林面積1.2萬畝,成活率不足50%。該鎮黨政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經濟林產業,必須要有過硬措施,首先突破苗木成活率低這個突出瓶頸。</h3><h3> 實行“規劃到村、地塊到戶、責任到人”,強化高成活率的責任保障。細致摸清每個村的林地資源,規劃到村;確認林地,使地塊到戶;從鄉鎮班子、各站所辦、村“兩委”到林農分工明確,責任到人。2018年,鎮黨政領導分片推進造林,每2天巡查一遍,“樹活人在,樹死人去”(錦繡海棠成活率達標,村支書留任,否則免職)。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全鎮完成補植造林8000畝、新造林10000畝,成活率達到90%以上,形成集中連片的精品核心區。實行種苗本土化,強化高成活率、苗木純正的源頭措施。近幾年,全鎮建起5個錦繡海棠苗圃,2019年育苗300萬株,2020年可出圃移栽4.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錦繡海棠育苗基地。實行科學精細管護,建立高成活率的整套技術服務方案。抓好關鍵時間節點管護;聘請通遼市林科院、撫順沙棘研究院等地專家長期開展技術培訓;鎮林科站工作人員常年實地指導。</h3><h3> (六)謀劃產業鏈解決“路怎么走”。該鎮緊緊盯住打造產、加、貯、銷以及文旅等全產業鏈的目標,努力謀劃推動經濟林產業高質量發展。嚴把質量關,采用疏花、疏果、開角、拉枝等技術,把錦繡海棠單株產量嚴格控制在50斤左右,確保果實均勻、營養充分;嚴格控制采摘時間,錦繡海棠果實八分熟之前不能采摘。加快組織申報“希伯花錦繡海棠”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謀劃組建錦繡海棠產業協會,服務規范行業發展。利用250萬元扶貧資金建設2個儲藏冷庫,今年實現果品冷藏,開展錯季銷售。探索線上線下銷售模式,打通終端市場,培養穩定客戶群體。深入挖掘錦繡海棠的觀賞價值,發展美麗經濟,成功舉辦了首屆“希伯花海棠賞花節”。</h3> <h3>三、啟示與思考</h3><h3> (一)把綠色發展作為我區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以綠色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把生態保護修復與農牧民增收有機結合起來,既落實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又體現我區農牧業優勢和高質量發展方向。培育更多綠色發展的生態鄉鎮蘇木、嘎查村,是具有內蒙古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h3><h3> (二)實現綠色發展關鍵在知行合一。希伯花鎮發展經濟林產業的實踐啟示我們,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既要牢固樹立更要全力踐行“兩山理論”。發展綠色產業需要較長的過程,要打破粗放經營方式下的既得利益格局,更面臨各種困難和風險。要取得綠色發展成績,必須要把道理和干事緊緊結合,善作善成。既要有想干事的忠誠和激情,又要有干成事的擔當和本領;既要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又要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思維新能力;既要有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謀產業”的智本領,更要有堅定不移“抓落實”的硬本事。</h3><h3> (三)堅定不移推進綠色農牧業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要以現代產業理念謀劃產業興旺。希伯花鎮發展經濟林產業走出了“種得好”第一步。而要實現“賣得好”,實現“綠色銀行”的經濟效益,更要不斷增強發展現代農牧業的本領。不僅要提高以綠色技術防控病蟲害等自然風險的能力,更要提高防控行業管理、市場風險的能力。要從抓產品向善于抓產業鏈、價值鏈、服務鏈轉變;要從抓產量向善于抓高質量發展轉變,始終牢牢抓住“希伯花錦繡海棠”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全力打造質量標準體系和追溯體系;要從直接抓產業管理向善于優化營商環境轉變,以農牧業龍頭企業、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帶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h3><h3>(調研組成員:自治區派駐科左中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馬強、王磊、賈士興、包烏日吐)</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体育|
巴青县|
日照市|
分宜县|
蓝田县|
梨树县|
赣州市|
寿光市|
天峨县|
泊头市|
陈巴尔虎旗|
小金县|
德令哈市|
聂荣县|
边坝县|
黔南|
阳曲县|
武川县|
望奎县|
绩溪县|
江西省|
邹城市|
团风县|
新兴县|
平果县|
镇远县|
锦屏县|
桃源县|
丽水市|
茌平县|
广昌县|
灌云县|
潞城市|
绿春县|
海南省|
新兴县|
哈尔滨市|
疏附县|
宜良县|
安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