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供銷社標志圖</h3> <p> 上世紀七十年代正是全國開展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國民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各項工作不能正常運行,所以流通領域也程度不同的受到沖擊。商品供應不及時,數量有限、花色品種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所以在物資短缺、限量供應的年代,供銷社工作在社會上人們羨慕的行業,當個售貨員更是年輕人向往的職業。</p><p> 那時候國家實行“工業品優先供應農村,農副土特產品優先供應城市”的計劃經濟政策,各種商品都要按著經濟區范圍所屬人口比例進行分配調撥。當年的“三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表的供應數量,供銷社比例比城市高,大多數緊俏商品都憑票供應。所以城市的有些人通過各種關系找我們購買自行車等緊缺商品。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走后門”也就是僅此而已。 </p> <h3>七十年代門市部。</h3> <p> 那時候的供銷社承擔著工業品,生產資料的供應和農副土特產品的收購,銷售任務,同時為外貿公司、醫藥公司、食品公司代購代銷業務。所以我們在抓主營業務的同時收購活牛活羊、活豬和家禽野獸,經銷藥品。</p><p> 由于商品緊缺,每到過年過節,我們的工作忙的不可開交,有時候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因為所轄范圍之內的群眾都集中到我們這里購買所需商品,加上我們人員少(一般都三到五人),從早到晚接待顧客沒有一點兒閑時間。下班后脫鞋一看,襪子鞋墊都濕透了。但是想到那么多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心里還是樂滋滋。</p><p> 晚飯后,我們還要加班,把一天的營業額、布票線票、棉花票、糧票和各種供應證整理登記入庫。接著還要包裝第二天賣的茶葉、糕點、糖類等論斤賣的商品,補充貨源、掛年畫,一直忙到半夜。有時忙不過來,經理叫來一、兩個可靠社員幫忙。</p> <h3>八十年代供銷社門市部。</h3> <p> 那時候,我們供銷社實行大禮拜休息制度,每月的1日和15日關門休息,25日關板盤點。我們店經理和另一個同事家住在本村,就我一人家在外地。每到休息日的頭一天下午三點左右,經理叫我帶上半個月的營業款和結算手續送到中心社,順便休息一天。</p><p> 那時不像現在,沒有什么交通工具,只能步行走七公里多路程,到家已天黑。先到財務室交款、結算手續后才回家。那時候農村很安全,沒有偷盜、搶劫、一點兒不擔心人身安全。</p> <h3>七十年代我們供銷社部分職工合影。</h3> <p> 我們供銷社是在解放后的1948年由國家投資、當地農牧民群眾自愿入股的基礎上成立的集體所有制企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到六十年代末轉為全民所有制企業,后來改革的深入到1983年又恢復為集體所有制企業。</p><p> 建社初期,由于條件差,房屋簡陋、規模小、只有十幾個人。到七十年代我們參加工作時,供銷社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心社和各分銷店都新蓋了門市部、辦公室、倉庫,更新服務設施,擴大了經營范圍,增加了服務項目,擁有四十多名職工、五個門市部、四個分銷店、五個代購代銷店,承擔著兩個公社、三十多個自然村的購銷任務。</p><p> 在計劃經濟年代,物資匱乏,農牧民所需的日用工業品和生產資料、農藥化肥等離不開供銷社的供應。除了日雜用品、小型生產資料、食鹽等外,其余商品基本上都憑票供應。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由于商品數量充足,除電視機、冰箱等緊俏商品和統購統銷商品外其它商品全部放開;物價也有了適當的放松,有了議價商品。直到九十年代初,才徹底取消了統購統銷政策,停止使用糧票、布票等供應憑證。</p><p> 從七十年代末開始,供銷社根據上級社的安排部署,全范圍開展了多種經營、扶持生產、送貨下鄉,為農牧民提供優質服務活動,不斷擴大經營范圍,增加經營項目。八十年代初,供銷社又增加了經營糧食購銷業務并經銷木材水泥、玻璃等建材商品。由于購銷業務的逢勃發展,供銷社經濟效益逐年提高,七十年代末走在了全旗供銷系統前列。1977年被評為吉林省供銷系統先進單位,受到表彰獎勵(1978年7月份之前歸吉林省管轄)。</p><p>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我們供銷社認真貫徹執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積極抓好主營業務,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業務,先后建立了糕點廠、罐頭廠、掛面廠、榨油廠、冷飲店、豆腐坊、醬油釀造坊、米面加工廠、養豬場等加工企業,安排職工家屬子女三十多人,既解決了子女就業問題,又增加了供銷社收入;幫助農牧民引進優良品種的種羊、種豬,推廣種植高產經濟作物,增加其經濟收入。</p><p> 八十年代初開始,供銷社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進一步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購銷業務迅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被評為旗、盟和自治區供銷社系統先進單位,受到商業部、全國供銷總社的表彰獎勵。1988年,我們供銷社老主任馬官布同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的出席了全國勞模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p><p> </p> <h3>全國勞模——馬官布。</h3> <p> 在七十年代一起參加工作的我們四人在供銷社領導和老職工的傳、幫、帶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奮斗,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先后成為主要工作崗位的骨干。哈森同學先后擔任了組長、會計員、工會主席、九十年代當了供銷社主任;巴木拉校友先后當過分銷店經理、采購員、會計員,1984年被調入財政系統,擔任了鄉財政所所長;圖布信同學當過分銷店經理、出納員、管理員等;我也先后從事過售貨員、收購員、保管員、會計員等工種,1983年擔任了供銷社副主任,1987年被調到旗供銷聯營公司工作。</p><p> 然而在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供銷社工作已經不能跟緊時代的發展步伐,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經濟效益連年下降,終于到了1997年宣告破產,大批職工一夜之間變成了個體經營者。隨著企業的倒閉,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多年奮斗、工作過的供銷社,重新尋找新的生活門路。</p><p> 回想起幾十年的供銷生涯,心潮彭拜、感慨萬千,看看如今日新月異的新變化和幸福生活,更加期盼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p><p> 再見!曾經輝煌的供銷社事業。</p><p> 再見!兩次改變我命運的供銷社。</p> <h3>1989年,參加供銷社社員代表大會人員合影。</h3> <h3>八十年代,供銷社辦公室部分工作人員合影。</h3> <h3>2009年,老同事們在原供銷社門市部前留影。</h3> <h3>老同事們相聚留影。</h3> <p>作者近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漯河市|
大庆市|
韶关市|
隆化县|
营山县|
玛曲县|
铜川市|
嘉定区|
壤塘县|
定西市|
板桥市|
房产|
沽源县|
德庆县|
疏勒县|
吴忠市|
略阳县|
陈巴尔虎旗|
吕梁市|
克拉玛依市|
客服|
隆德县|
麻栗坡县|
肥西县|
秦皇岛市|
巴彦县|
洪泽县|
林州市|
蒙山县|
略阳县|
成都市|
遵义县|
昭通市|
古浪县|
阿拉尔市|
玛纳斯县|
鲁甸县|
陆河县|
渑池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