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簡要介紹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1969—1975年)和三明地區(qū)林業(yè)汽車保修廠(1975—2000年)概況,以懷念當年為之辛勤勞作、努力奉獻的兵團官兵和泰保同仁。 在福建省西北部與江西省交界處,有一個美麗的小縣城——泰寧。<br> 泰寧縣素稱“漢唐古鎮(zhèn)、兩宋名城”,朱熹、李綱、楊時等古圣先賢曾在此授課講學、著書立說,自古有讀書尚學、崇文尚德之風;北宋時期更是科甲連第、人文鼎盛,創(chuàng)造了“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科舉盛況,歷史上共出了2位狀元、54名進士、101位舉人。 <br> 泰寧是中央21個蘇區(qū)縣之一,境內(nèi)存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大洋嶂阻擊戰(zhàn)舊址等革命歷史遺跡,2004年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jīng)典旅游景區(qū)”。<br> 在一般的游客眼里,泰寧不過是以大金湖為代表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和世界地質公園。<br> 而在另外一群特別的人群里,泰寧對于他們來說意義非凡,這是因為他們不是旅游的過客,而是自己青春的歲月和理想融入了這塊美麗的土地。他們就是原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官兵和三明地區(qū)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的干部、工人。<br>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二師第十一團,以森林采伐、原木采購及運輸、林木種植為主業(yè)、兼營農(nóng)果林生產(chǎn)和武裝看押囚犯。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成立于1969年12月,司令員彭飛,政治委員熊兆仁。兵團機關駐南平市。<br> 兵團下轄第一師(工礦)、第二師(農(nóng)業(yè))、第三師(林業(yè))、第四師(基本建設)師以及直屬團,共24個團。兵團第二師下轄第八團(清流)、第九團(明溪)、第十團(寧化)和第十一團(泰寧)。<br>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qū)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從福建省各地征召15000名兵團戰(zhàn)士入伍,系無軍籍的兵團在編人員 福建各地城鄉(xiāng)熱烈隆重歡送兵團戰(zhàn)士光榮入伍。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br>既然選擇了遠方<br>便只顧風雨兼程”<br> 第十一團剛成立時,團部設在閩侯縣白沙鎮(zhèn)孔元村,團長黃全堂、政委孫翔。下轄白沙勞改農(nóng)場(含女監(jiān))、熔新機械廠、仙游度鋒糖廠、永安磚瓦廠等(以上均為原省勞改局下屬單位)。<br> 1971年7月開始,團部遷往泰寧縣城水南,原管轄的勞改單位陸續(xù)全部移交,同時接管了泰寧梅橋勞改農(nóng)場、朱口勞改農(nóng)場、弋口勞改農(nóng)場組成農(nóng)業(yè)營,營部設在梅橋,這樣十一團管轄的有將樂森工營、泰寧森工營、建寧森工營和梅橋農(nóng)業(yè)營及團部直屬特務連(林保廠前身)與基建隊(木工廠)。<br> 泰寧森工營下轄:小北斗伐木場、水源伐木場、城關采購站、朱口采購站、梅口采購站、城關林場、養(yǎng)路段。<br> 建寧森工營下轄:武調(diào)伐木場、大元伐木場、楓元伐木場、溪源伐木場、城關采購站、水運連、將上林場。<br> 將樂森工營下轄:鄧坊伐木場、樓杉伐木場、將溪伐木場、城關采購站、萬安采購站、黃潭采購站、南口采購站、城關國營林場。<br> 度峰糖廠下分三個連隊和一個營直機關。征收兵團戰(zhàn)士后增添員工新生力量,同時安置就業(yè)勞改人員回鄉(xiāng)生產(chǎn)。1972年底糖廠不再留用勞改人員。1973年撤銷兵團管轄,移交莆田地區(qū)輕工局主管。 <br>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部署圖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下屬三個森工營——將樂森工營、泰寧森工營和建寧森工營及其所屬伐木場、林場等示意圖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官兵 1971年從第十六團邵武林業(yè)汽車保修廠調(diào)1個汽車排、3個班中的25輛解放牌卡車(含駕駛員28名)到第十一團特務連,由此特務連改為運輸連,后又設立維修車間、金工車間與車隊,之后運輸連升格為營級建制,更名為林機具修配廠。<br> 1972年擁有解放牌大卡車37輛。<br> 1973年擁有解放牌大卡車37輛。<br> 1974年擁有解放牌大卡車42輛。<br>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團部運輸股官兵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官兵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戰(zhàn)士工作證 第十一團下轄將樂縣森工營、泰寧縣森工營和建寧縣森工營,主管三個縣的林業(yè)和森工等,包括森林采伐、林場林木種植、原木運輸、汽車維修等等。此外還轄有梅口農(nóng)業(yè)營、仙游度峰糖廠以及各個伐木場、采購站、林場、勞改農(nóng)場等。<br> 兵團十一團的主要任務是,從陸路承運將、泰、建三個縣伐木場出產(chǎn)的木材,5年間約運送原木17萬多立方米。<br> 當年的泰寧,山高坡陡,路隘林深,水急灘險,交通閉塞,經(jīng)濟落后,物質匱乏,生活艱苦。兵團第十一團官兵,就是在那樣的困境中,克服著重重艱難,駕車駛過崎嶇陡峭的盤山道路,捎排闖過險象叢生的惡浪險灘,年復一年,將大量的原木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邵武和順昌。 兵團第十一團運輸車隊的駕駛員們 林深坡陡路盤旋,原木滿車運出山。艱難困苦難阻擋,紅旗飄揚十一團。 原木的整理裝車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一項繁重艱苦的工作 兵團第十一團將樂森工營黃營長、翦教導員與林業(yè)技術員、伐木工人在一起。 兵團第十一團將樂森工營樓杉伐木場(上、中)和團部機修連(下)的年輕戰(zhàn)士們意氣風發(fā)、朝氣蓬勃。 維修車間的維修工對汽車的認真維修和保養(yǎng),保證了汽車運輸任務按時按量安全的完成 第十一團年輕的男女戰(zhàn)士們,對于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團結戰(zhàn)斗,友誼長存——這是當年兵團最時髦的鼓舞人心的口號,激勵著他們做好本職工作,奉獻青春的力量 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1972年的新年元旦留影,留下了你們的芳華,留下了你們的理想,留下了你們微笑和憧憬。 茶園春意正濃,映襯出第十一團梅橋十五連女戰(zhàn)士們風華正茂、英姿颯爽。穿上寬大肥碩的軍裝現(xiàn)在看起來十分滑稽搞笑,在當時可是風頭最盛的唯一的潮流服飾! 第十一團汽車運輸連和維修車間的女戰(zhàn)士們意氣風發(fā),靚麗自信,笑容可掬 第十一團團部美麗的女戰(zhàn)士們秀外慧中、文秀儒雅、光彩照人。 泰寧美麗的山水,正如十一團年輕的戰(zhàn)士們的美好年華。山水是永遠的,時光是流逝的。芳華遠去,痕留紙上;美好長存,留在心間。 1971年4月,當年當?shù)赜晁貏e少,金溪水位降到常年水位的最低點,水塢上的木材堆積如山送不出去。為加快運送速度,當時擔負輔助材料生產(chǎn)的年輕女工們,自告奮勇要求參加捎排。建設兵團十一團建寧森工營立即批準成立金溪歷史上的第一批女子捎排工,并由最初的8人發(fā)展到后來40多人的女子捎排隊。其中近半數(shù)多是閩清籍貫捎排工的妻女。(下圖:美術作品《金溪女將捎排圖》) <p> 當時,建寧至順昌洋口水路長達180公里,水流湍急,彎曲多灘,航道險要,危險重重。古有民謠:金溪十八灘,灘灘鬼門關。通常一連木排,用竹篾竹釘和枝條固定連接,長達30多米重達20多噸,所以,自古以來捎排是男子漢才能勝任的苦力活。為了教會她們掌握捎排技術,最初是一個男排工老師傅帶一個女排工,言傳身教。這些老師傅捎排經(jīng)驗豐富且各有所長 。為將各個師傅的技術特長都學到手,還經(jīng)常調(diào)換師徒配對。在師傅們悉心教練下,金溪女將們對每個險灘、暗礁、怪石、旋渦、逆流、河床寬窄、灘頭深淺、礁石位置、水流方向,逐漸熟悉掌握,做到了心中一本賬、腦里一張圖,個個成為能獨立掌梢的排工,在金溪流域譜寫出一曲戰(zhàn)天斗地、巾幗不讓須眉的時代樂章。 </p><p> </p> <p> (上) 以嫻熟的技巧、無畏的勇氣,駕馭著巨大笨重的木排,踏平漩渦,繞過險灘。乘風破浪向前奮進!這些年輕柔弱娟秀的女子,面對著捎排這樣十分繁重、危險、潮濕、夏天驕陽炙烤、嚴冬風刀霜劍、單調(diào)寂寞、生活艱困的工種,要有多大勇氣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壓力并戰(zhàn)勝自己怯弱和猶豫,讓自己盡快變得堅毅、果敢、剛強去適應! 金溪河水激起的狂浪,濺濕了女將們的衣褲,濺濕了他們的秀發(fā)和臉龐,和著汗水淌入眼角和嘴角,與淚水一直流到心底——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心懷恐懼,但仍然堅定地往前走。堅持下去,并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br></p><p> (下)當夜幕降臨,木排靠岸,洗去一身的水漬和濕氣,女將們興致一來拉起胡琴、吹響竹笛,悠揚的歌聲伴著金溪的流水飄向遠方。蒼翠群山的密林涌起萬頃松濤,守護在安然酣睡女將的身旁。比起捎排途中遭遇的打排散排又要重新裝排釘排的尷尬、繁重和危險、艱苦,這樣的享受是很難得的。</p><p><br></p><p><br></p><p><br></p> <p> 1973年11月6日,《人民日報》刊載了題為《金溪女將——敢與暴浪作對的人》的特寫,“金溪女將”頓時聲名鵲起。由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制作的記錄片《金溪女將》在1976年播出,立即引起各界關注 從此,“金溪女將”稱號不脛而走,聞名全國,先后獲得全國、全省“三八”紅旗單位、新長征突擊隊和“工業(yè)學大慶”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p><p> 1975年福建兵團建制被取消,女子水運隊歸入建寧縣林業(yè)局。1981年泰寧池潭電站大壩建成蓄水,金溪原有的河道失去通航水運功能,女子水運隊隨之解散。改革開放以后,這些絕大部分平民家庭出身的金溪女將們陸續(xù)被提前退休或者是買斷工齡下崗。</p><p> 22年之后的2003年,“金溪女將"終于被建寧縣人記起,將她們的“頑強拼搏精神"列為“建寧四種精神”之一。昔日集體的榮光常常被人刻意或無意的提起,忘記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烙印,似乎依舊耀眼照人。作為女性,當年的捎排生活在那些光鮮照人的外表之下,有著多少不能對人言說的苦楚和無奈。如今當外界又是慶典儀式又是歡歌起舞鬧鬧哄哄的熱潮一時涌起,那些深居簡出緊緊捂住自己身心傷口疤痕的昔日捎排女,讓我們看到的是“金溪女將”在燈火闌珊處最真實最讓人慨嘆的一面。</p><p> </p><p><br></p> 兵團第十一團擁有40左右臺解放牌大卡車,陸路承運將樂、泰寧、建寧三個縣出產(chǎn)的松杉木材,5年間約運送原木17萬多立方米到邵武,源源不斷地轉運到全國各地。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大禮堂(繪畫作品),它是整個團部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各種大小會議、文藝演出、電影放映和團體活動,都在這里進行。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文藝宣傳隊,由能文能武、能歌善舞的男女戰(zhàn)士組成,以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配合政治形勢、生產(chǎn)任務開展宣傳,團結人心鼓舞士氣。1972年初赴師部文藝匯演時,十一團宣傳隊官兵與兵團師首長們合影 <p>(上)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宣傳隊創(chuàng)作演出的歌舞節(jié)目《金溪女將》,后被社會各界廣為推介; </p><p>(中)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文藝宣傳隊演出的革命樣板戲《紅燈記》片段; </p><p>(下)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文藝宣傳隊女戰(zhàn)士們下鄉(xiāng)演出時與泰寧農(nóng)村小學生合影</p><p><br></p> “朝鮮電影,又哭又笑;越南電影,飛機大炮;羅馬尼亞電影,又摟又抱;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中國電影,新聞簡報。”這是廣泛流傳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關于電影的順口溜。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十分匱乏的年代,放映電影受到廣大官兵及其家屬的熱烈歡迎。這是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電影放映組,使用的是解放103型35毫米電影放映機。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泰寧森工營文藝宣傳隊,演出自創(chuàng)歌舞節(jié)目,反映林區(qū)生產(chǎn)和林業(yè)工人的生活。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籃球隊(上)、兵乓球隊(中)與泰寧森工營籃球隊(下),一群矯健陽光、生龍活虎的青年男女,奔騰跳躍在體育賽場上,為建設兵團爭得了多項榮譽。 <p> 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在歷史舞臺上只有短短的6年時間。 這是1974年底兵團第十一團年終總結大會官兵們的最后合影,兵團建制即將撤銷的帷幕已經(jīng)悄然拉開,這其中能有幾人早有預感或者知曉整體和個人命運的走向?</p><p> 1974年11 月,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建制奉命取消。兵團十一團于12月31日24點停止辦公并撤消。同時團部改為三明地區(qū)泰寧林業(yè)辦事處,管轄將樂、泰寧、建寧三縣林業(yè)(即原三個森工營)及原團部直屬林械廠、木工廠等。之后林械廠改為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木工廠并入林保廠。<br></p><p> 泰寧林業(yè)辦事處于同年6月30日撤消,人員大部并入三明地區(qū)林業(yè)局。</p><p> 這本1974年12月分發(fā)的大紅色《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一團紀念冊》,記念著那一段美好芳華的終結。多年以后,塑料封皮開始老化破殘,原有金光閃閃的燙金字樣也褪變得蒼白。 </p><p><br></p> 三明地區(qū)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乃是兵團第十一團團部的嬗變和延續(xù),系三明地區(qū)林業(yè)局的直屬單位。 三明地區(qū)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所在地,系兵團第十一團團部舊址,杉溪環(huán)繞、山勢踴躍,綠樹掩映,廠房建筑錯落有致,生意盎然。 (第一排左起)林保廠首任黨委書記張若錦,第二任黃祖隸,第三任黃竹林。1994年第一任黨總支書記鄭金端,第二任馮旭明。<br> (第三排左起) 林保廠笫一任廠長徐繼賢,第二任廠長薛玉榮,第三任廠長黃竹林。1994年起歸泰寧縣林業(yè)局管轄,第五任廠長高寶珊,第六任馮旭明,第七任陳元炳。<br> 1979年10月,林保廠第二期駕駛員培訓畢業(yè)。 林保廠干部職工合影 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的領導與廠部基層干部 維修、金工、鑄造等車間的工人師傅,認認真真、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的做好本職工作,保證了汽車運輸任務的完成。 山高坡陡艱險,雨天泥濘路滑,林保廠的駕駛員們在當?shù)胤ツ緢龉と撕娃r(nóng)民的協(xié)助下,克服困難完成運輸任務。盡管路況復雜易變,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車輪滾滾向前。 林保廠的駕駛員們,盡職盡責,努力多拉快跑。 林保廠車間領導與職工,意氣風發(fā),正是大好年華。 林保廠的女職工們節(jié)日出游,一個個年輕美麗、光彩照人。 林保廠工會電影組,擁有一臺長江16-4型16毫米放映機,經(jīng)常為本廠和泰寧當?shù)剞r(nóng)村村民放映電影。 泰寧林保廠合唱團,其演唱風格與演出節(jié)目,在泰寧縣文藝界首屈一指,廣受當?shù)馗鹘缳潛P。 林保廠黨委書記黃祖隸(前排右三)與廠干部、教師、職工合影。 1982年1月,林保廠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合影 1985年度總結大會暨職工代表合影 1985年度林保廠標兵暨單車盈利萬元以上駕駛員合影9 1975年林保廠小學有3個班(1一3年級),每班學生大約20多名。教師有王秀華、林惠端,潘如梅等, 林慧明任校長。林保廠設有幼兒園,園長鄭曉曦。圖為1985年首個教師節(jié),林保廠領導與本廠小學師生合影。 1986年度工作總結會暨第二屆第五次職代會代表合影 原十一團團長黃全堂(前排左五)、三明市林業(yè)局領導牛郭有(前排右三)等蒞臨泰寧林業(yè)汽車保修廠視察指導工作。 1991年工作總結暨職代會代表合影 1992年元旦,林保廠女職工參加泰寧縣總工會舉辦的拔河比賽 1990年林保廠部分黨員代表參加泰寧縣"慶七一"表彰大會合影 林保廠領導與部分先進駕駛員合影。 1990年泰寧縣婦聯(lián)梁主任蒞臨林保廠考察工會及婦女工作。 中共泰寧林保廠總支第二次代表會議合影 <p> 2000年8月,長期停產(chǎn)、資不抵債的泰寧林保廠宣告破產(chǎn)解體,同時解除137名全民固定工工人的勞動合同。</p><p> 雖然現(xiàn)實的殘酷讓他們感到痛心和無奈,只能是在經(jīng)濟改革中大潮中默認和接受現(xiàn)實。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干部職工們把這個階段的終止點,作為他們?nèi)松乱痪值钠瘘c。</p><p><br></p> 原兵團十一團的兵團戰(zhàn)士和后來的林保廠職工們,先后從體制的長期束縛的窘境中解脫出來,艱苦的環(huán)境磨練出堅韌意志和刻苦耐勞品格,有這堅實的基礎,使得他們后來在各地各行業(yè)的發(fā)展范圍和個人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拓展和發(fā)揮。<br> 你看,猶如長龍入海,雄鷹騰空,這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的廣闊天地,讓他們各自寫就了迥然不同的人生軌跡。。<br> 分布在海內(nèi)外和八閩各地的戰(zhàn)友盡管天各一方,但往日的戰(zhàn)友情誼依舊銘記在心。戰(zhàn)友的情誼割舍不斷,不僅僅是對往事的追思與懷舊,只因為那一段在泰寧的年輕歲月和那里的山水一樣的美好,所以就有了多次的相約敘舊。<br> 2000年元月29日,70多位戰(zhàn)友在福州長城大酒店舉行第一屆聚會;<br> 2002年5月5日,95位戰(zhàn)友在地點省老干部活動中心舉行第二屆聚會。 2007年元月2日,141位戰(zhàn)友在省老干部活動中心舉行第三屆聚會; 近半個世紀的時光好像遙遠而又漫長,然而往事就在你的身邊,就在你的眼前。<br> 一次次的追憶和回想,都是那樣的清晰、生動:那在蜿蜒陡峭林區(qū)公路上奔忙的運木車隊;那密林深處油鋸伐木的轟鳴:那林區(qū)堆頭裝車扛木發(fā)出的嘹亮號子;那金溪十八灘激流浪花中放排女將矯健的身影;那維修、金工、鑄造車間熱火朝天的作業(yè)場景;那林場農(nóng)場林木茶果清香氣息里的笑語歌聲……<br> 2010年4月16日,315位戰(zhàn)友在泰寧金湖賓館舉行第四屆聚會。 2015年5月16日,400多位戰(zhàn)友在泰寧金湖賓館舉行第五屆聚會。 那些被歷史定格的時光,記錄了我們青春成長的軌跡和難忘的場景:書寫了我們青春的夢想和耀眼的榮光;承載了我們?nèi)紵募で楹蜔o限的憧憬;打造了我們堅韌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鑄就了我們朝夕相處、同舟共濟的真摯友誼。雖然無奈地被打上了時代濃重的烙印,然而卻是我們一生中美好溫馨、永難忘懷的回憶。 2016年3月13日,200多位戰(zhàn)友在廈門羅漢山舉行第六屆聚會。 2016年12月4日,300多位戰(zhàn)友在福州舉行第七屆聚會。 時光在我們曾經(jīng)年輕的臉龐刻上了一道道的衰老;歲月在我們曾經(jīng)矯健的身軀貼上了一圈圈的臃腫;光陰讓我們曾經(jīng)敏捷的思維蛻變成一天天的遲鈍。然而我們心態(tài)保持年輕,我們的身體還算康健,我們的思維依然清晰。 2017年11月19日,300多位戰(zhàn)友在福州舉行第八屆聚會。 我們的獨特經(jīng)歷,無人能夠模仿,歷史不能再造,回想兵團、林保廠的生活歷程。重溫戰(zhàn)友情,再話當年事,以聚會為載體,以聚會為驛站,以聚會為平臺,傾訴對青春年華的眷念和對人生歷程的回望,暢談對家庭事業(yè)的熱愛和對戰(zhàn)友情誼的感恩,解讀對世事滄桑的感悟和對生命真諦的禮贊。 <br> <br> <h3>泰寧的靈山秀水,是我們曾經(jīng)共事的地方,也永遠是我們共同的福地。在福建生產(chǎn)建設兵團組建五十周年之際,勿忘初心,重返泰寧十一團舊址舉辦第九屆聚會,更具有特別的非凡意義。</h3> 2019年10月14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一團戰(zhàn)友和林保廠同事250多人齊聚泰寧。 戰(zhàn)友重逢,分外親切。 第十一團將樂森工營樓杉伐木場的戰(zhàn)友們,意氣風發(fā)。 <p>半個世紀之前此地乃我十一團團部,</p><p>四十五年已往至今猶聞林保廠車聲。</p><p><br></p> 半個世紀之前此地乃我十一團團部,<br>四十五年已往至今猶聞林保廠車聲。 這樣的集體合影,你不覺得很有創(chuàng)意嗎? 在泰寧故地:泰然自得同說往事,寧靜虛懷共悟人生。 戰(zhàn)友們的文藝節(jié)目表演 戰(zhàn)友們的文藝節(jié)目表演 戰(zhàn)友們的文藝節(jié)目表演 大會會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卢湾区|
邻水|
正阳县|
交口县|
舞阳县|
金塔县|
五莲县|
阳新县|
河南省|
四会市|
江油市|
揭东县|
彭泽县|
方城县|
仙居县|
濉溪县|
长兴县|
修水县|
门头沟区|
东丰县|
海林市|
巴林右旗|
柳河县|
兰州市|
边坝县|
临高县|
临泽县|
钟山县|
许昌县|
定南县|
黑龙江省|
剑河县|
嘉鱼县|
万全县|
祁连县|
剑阁县|
新民市|
华亭县|
南城县|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