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百里秦川吟詩經,昆明池邊聽濤聲

中國龍

<h3> 百里秦川吟《詩經》,昆明池邊聽濤聲</h3><h3>————靈寶作家團隊赴西安研學采風感懷</h3><h3> 文╱中國龍</h3><h3> </h3><h3> 七月葵花向陽開,黨恩福澤華夏彩。盛世中華共夢圓,詩情畫意頌歌來。 李亞民主席帶領的靈寶作家團隊赴西安研學釆風。楊凡,劉育賢,趙博理,楊連珍,常樹榮,曹安月,張岳旭,李好,僧迎春,董建芳等文化名人都各添美麗風采。征文頒獎、趙博理老師與狄樹強老師贈書、文藝表演,展現崤函大地的文化底蘊,令人陶醉于《詩經》的民族之魂中。</h3> <h3>秦嶺贊</h3><h3>文/雪潔</h3><h3>秦嶺巍峨南屹立,</h3><h3>公路盤旋陡峭壁。</h3><h3>萬山叢中楓葉紅,</h3><h3>暮色蒼茫看勁松。</h3><h3>白云繚繞松柏翠,</h3><h3>云海茫茫晨陽升。</h3><h3>遙望瀑布飛天降,</h3><h3>世外桃源何自憂?</h3><h3>碧綠湖泊輕舟蕩,</h3><h3>點點白帆夕陽中。</h3><h3>人生美好詩畫卷,</h3><h3>凱歌萬里神州行。</h3> <h3>《秦嶺贊》</h3><h3>文/袁富民</h3><h3><br></h3><h3>巍巍秦嶺山,</h3><h3><br></h3><h3>穿云峰指天。</h3><h3><br></h3><h3>綿延數百里,</h3><h3><br></h3><h3>恩澤萬代民。</h3><h3><br></h3><h3>橫空疊翠嶺,</h3><h3><br></h3><h3>聳立阻熱寒。</h3><h3><br></h3><h3>西岳數首景,</h3><h3><br></h3><h3>麗山呈晚照。</h3><h3><br></h3><h3>流水飛瀑布,</h3><h3><br></h3><h3>溫泉洗香凝。</h3><h3><br></h3><h3>樓觀有仙道,</h3><h3><br></h3><h3>太白積雪厚。</h3><h3><br></h3><h3>紫陽產明茶,</h3><h3><br></h3><h3>丹鳳酒漂香</h3><h3><br></h3><h3>怪石嶙峋奇,</h3><h3><br></h3><h3>朱圜大熊貓。</h3><h3><br></h3><h3>野生動物園,</h3><h3><br></h3><h3>游客近嘆觀。</h3><h3><br></h3><h3>隧道穿蜀國,</h3><h3><br></h3><h3>天塹變通途。</h3><h3><br></h3><h3>山中多礦產,</h3><h3><br></h3><h3>珍奇林間藏。</h3><h3><br></h3><h3>終南陰嶺秀,</h3><h3><br></h3><h3>風景看不夠。</h3><h3><br></h3><h3>書生字詞窮,</h3><h3><br></h3><h3>諸君多贊嘆。</h3> <h3>“相約”詩經里</h3><h3> “遇見”昆明池</h3><h3> 亢秋亞</h3><h3> 七月的流火,不僅使氣侯不斷升溫,靈寶市作協隊員的研學采風熱情也在急劇升溫著。7月6日,由靈寶市作協組織,三門峽市作協、三門峽市校園網配合發起的一帶一路,作家先行,靈寶作家西安研學采風活動曁三門峽市“傳播城市形象,講好城市故事”大型征文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古城西安文化小鎮“詩經里”舉辦。</h3><h3> 當日早上6時許,一輛滿載著靈寶作協會員的大巴,向相約地西安“詩經里”進發了。</h3><h3> 在車上,作協主席李亞民向大家簡單說明了這次采風的目的、意義。她說這次西安研學采風的目的是加強會員互動;挖掘創作題材;豐富創作內容;激發創作靈感;做好三門峽舉辦的“傳播城市形象,講好城市故事”大型征文活動儀式的啟動和宣傳。隨后,她一一介紹了隨行的各位相關領導及老師,又向車上的全體人員叮嚀了一些出行安全常識及注意事項;作協秘書長李帆手持話筒,聲音動聽,她按流程安排,發起互動。要求大家一一站出來自我介紹,并要求會員根據各自的特長為大家送歌獻藝。在她的鼓勵下,新老會員陸續上前自我介紹,并拿出自己看家本領唱歌獻藝,講笑話。由于多數人演唱不專業,不斷磕絆、卡坎,惹的車上會員們哈哈大笑。一路上車里氣氛非常活躍。經過各位文友的熱情互動,唱歌聊天,讓一些未曾謀面的作協會員及良師益友都能相知相識,能近距離,面對面探討交流創作技巧。大家如同認識許久的老朋友一樣,暢所欲言,無拘無束。開心之余,都無不感激靈寶作協給予的這個眾文友相互切磋、談心、交流的平臺。</h3><h3> 一路上會員們完全沉浸在各位的故事、笑話、戲曲的歡歌笑語中,沒有在意外面那似火欲燃的驕陽,也沒有留意外面劃過車窗的五彩繽紛的田園風光……在不知不覺中,大巴就跨越250余公里,到達了目的地——詩經里。</h3><h3> 在活動儀式啟動會場,主持人隆重邀請前來參加活動的各位領導登臺講話。作協主席李亞民做了重要講話。接著,主持人按流程進行:各位領導致辭;宣讀征文活動啟事;給省級會員頒發證書;給三門峽市級會員頒發證書;給部分獲獎作者頒發榮譽證書,作家們舉行贈書活動等。</h3><h3> 接著又舉行了 誦經讀書,兒歌朗誦,唱歌表演……節目精彩紛呈,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h3><h3> 活動結束后,大家暢游風景區;漫步在詩經里文化長廊;覓尋著這里的古書、古詩、古文化:品味細嚼著每一首詩的詩經詩意;瀏覽在名勝古跡旁、奇花異草中、蓮池小湖邊;欣賞著這里仿古建筑的奇妙,體驗著國學教育的威力……看著眼前的美景,我心喜萬分,攜朋喚友,出東入西,不亦樂乎。我身隨人潮而涌動,心隨景觀而激動……正當看到高興時,一群身著古裝,頭戴古飾的紅男綠女登上露天舞臺為大家表演助興。那動聽的音樂,那養眼的舞姿,吸引著眾多游客。游客都頂著炎炎烈日觀看表演。周邊撐起許多五光十色的太陽傘,就像太陽下盛開的朵朵太陽花。此刻的我,站著太陽花中,盡情享受著演員們的精彩表演,感知著古文化的魅力,心中如同流入清涼甘泉,絲毫沒有以往流火七月那種無奈的懆熱和煩悶。我身邊的朋友也都興致不減,完全沒有被酷暑嚇到。</h3><h3> 接下來,我們全體采風隊員又乘車到另一個景點“昆明池”去游覽觀賞。在那里我們盡興參觀著昆明池優美的風景和特色文化:在寫有“相約”字樣的樓閣前;在草綠花紅間;在磅礴晶瑩的噴泉邊;我們互相拍照留念,手機拍到發熱,相機拍到沒電……美好的東西人總想多留多記些,多多益善嘛。</h3><h3> 下午要返程了,我們才依依不舍地走出昆明池風景園。要說就是幸運,剛走出昆明池,走到門外的廣場上,正好趕上看最精彩的一幕:先前看到的那艘龐大的漢武帝操練艦,那艦下面機關開啟,水路大開,頓時船下水霧彌漫,白浪翻滾,急流涌動,那個龐然大物好像一下神了,活了,動感力極強。我想,這也許就是昆明池景區最大的看點了。我為那些先一步回到返程車里的老師及文友們感到遺憾。此刻那艘威武壯觀的漢武帝操練艦,在藍天下,在陽光里,在水霧中,活脫脫就像一艘正在奮力前行,遠征殺敵的戰艦 ,那戰艦上的漢武帝穩站艦頭,注目前方;兩邊的士兵個個精神抖擻,威武勇猛;那堅不可摧的戰艦,好像在奮力疾馳,乘風破浪,勇往直前。這時,我突然看見陽光下的水霧里,現出了一個七色彩虹,若即若離,神奇無比……這樣氣勢磅礴的場景,一下把在場人的思維帶到鐵甲鐵戈的古戰場。……</h3><h3> “快點抓拍”,我興奮地向身邊幾位文友大喊。大家的手機都快拍爆了。我的手機突然提出抗議,強行關機。沒關系,借朋友的手機,繼續……</h3><h3> 一路來,我為詩經里,昆明池的美景所感慨,更被我們靈寶作協有一種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所感動。在作協主席的親自指揮下,在作協幾位骨干的鼎力協助下,50余名參與者,上有八旬尊者,下有幾歲幼童,時歷16個小時,跨越兩省地界,行程250余公里,卻人人愉快平安,沒有一人中暑,更沒有一點安全問題及麻煩。全程活動圓滿,旅途順利。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我們靈寶作協會員是精誠團結,互助互愛的;也說明了作協主席和骨干們的精干和英明。在這里我還想說說作協的一名叫卯秋娟的會員,她不僅是一位美女老師,也是一位這次參加活動年齡較大的長輩們的貼心人。在游覽觀賞的同時,她不忘為幾位年齡大的老師撐起遮陽傘,為他們遮擋著強列紫外線照射,而自己卻常常暴露在日光下。她還常護在常老師身邊,幫她拿東西,攙扶她上臺階……可惜當時我手機沒內存了,許多閃光點沒有及時拍下來。不過,她樂于助人的樸素形象已經清新地版印在我的腦海里,她會時刻激勵我去善做善行……奧,對了,還有照看關心一群小隊員、小孩子的李好等老師,以及一些關心身邊人的許多叫不上名字的熱心會員們,她們的無私表現、雷鋒精神都是這次活動的精美點綴和閃光亮點。這也是我最大的感動和收獲。</h3><h3> 品讀昆明池的淵源歷史,感受詩經里厚重的文化底蘊,享受著靈寶作協會會員們的親情互動,綿綿情意,我感慨地說:嗨,我們這次活動的目的都達到了。是真的。我想,這次極為圓滿的西安研學采風活動也將會載入靈寶作家協會的光輝史冊。</h3><h3> 2019年7月8日稿</h3> <h3>2018年7月21日,詩經里小鎮舉辦西咸新區文化大講堂第八期“品味經典詩歌 傳誦陜西文化——e路詩語走進詩經里詩歌朗誦會”活動,再次以詩經文化為基底,以誦詩吟詩為形式,傳播傳統文化內涵與精粹。</h3> <h3>知名節目主持人、e路詩語讀詩使者孫維,作為西咸新區文化大講堂的顧問之一</h3> <h3>用原汁原味的陜西鄉音朗誦誕生于灃河畔的文化瑰寶《詩經》,進一步弘揚了詩經文化和國學魅力,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受了詩經真味,產生了讓詩經回家和讓傳統文化復興的使命感。</h3> <h3>詩有音,言有聲,聲有情,從語言到文字,從紙張到吟誦,詩歌不只彰顯著文學、藝術的魅力,也慢慢影響著城市文明的脈動。詩歌讓城市增色,一場詩歌朗誦會,用聲音傳遞詩意,是詩經里小鎮響應大西安打造“音樂之城”“書香之城”的一次探索與實踐。未來,詩經里小鎮將繼續積極推進城市詩意文化建設,成為西安這座古城一處詩意符號的代表與標桿。</h3> <h3>詩經里吟《詩經》</h3><h3> 杭榮貴/文</h3><h3>沐浴著新時代的灼灼陽光,</h3><h3>正和《詩經》里的</h3><h3>七月流火,六月精陽 </h3><h3>我們的思緒一起穿越</h3><h3>穿越到西周春秋</h3><h3>品讀《詩經》的風、雅、頌</h3><h3>學習經典的賦、比、興</h3><h3>早已情不自禁</h3><h3>引吭高歌</h3><h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h3><h3>雖不能至,心向往之”。</h3><h3>不正是此刻</h3><h3>同仁采風之初心;</h3><h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h3><h3>不正是此刻</h3><h3>文友交流的初衷;</h3><h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h3><h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h3><h3>《邶(bèi)風·擊鼓》海誓山盟!</h3><h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h3><h3>表達思念誰能超越!</h3><h3>眾友云集,暢抒豪情——</h3><h3>“既見君子,云胡不喜?”</h3> <h3>七絕/赴西安研學釆風感懷</h3><h3><br></h3><h3>文/常樹榮</h3><h3><br></h3><h3>20l9·7·6于靈寶</h3><h3><br></h3><h3><br></h3><h3>詩經旖旎最徜徉</h3><h3>踏浪樓船向海強</h3><h3>雅韻西安增秀色</h3><h3>歸來釆擷翰林香</h3> <h3>劉育賢老師,河南靈寶人。系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歷任中國少兒報刊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海燕出版社編輯室主任,《金色少年》雜志主編,副編審。20世紀5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三十余首兒歌上中小學課本, 比如巜造小船》。著有兒童詩集《劉育賢兒童詩選》、《我愛自然我愛美》(合作),兒歌集《好漂亮的歌》、《飛翔的童心》,散文集《汗灑人生路》,評論集《筆底情》等。作品多次被選入《中國兒童文學大系》、《中國最美的童詩》等多種選集,《無聲的火車》、《牽牛花》、《四季的樹》、《云朵兒》等被選入《幼兒師范學校語文教科書》和人教版、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作品多次獲國家、省級獎。有作品被翻譯到國外。</h3> <h3>詩經里昆明池小感 (趕五句)</h3><h3>劉育賢</h3><h3> </h3><h3>2019年7月6日,飽覽了西安的詩經里和昆明池,思想收獲甚豐,遙望西域,“一帶一路”光茫萬丈!忽然想起上個世紀常寫的趕五句民歌,隨即草成五首以記之——</h3><h3>彩虹</h3><h3>紅旗紅旗舞東風,</h3><h3>火車火車飛長龍,</h3><h3>旗開朵朵友誼花,</h3><h3>龍騰經濟大振興。</h3><h3>“一帶一路”飛彩虹!</h3><h3>擂鼓</h3><h3>改革開放是面鼓,</h3><h3>擂得神州熱乎乎,</h3><h3>山變水變日月變,</h3><h3>祖國前進邁大步。</h3><h3>一日千里繪新圖!</h3><h3>旋律</h3><h3>黃河長江似琴弦,</h3><h3>日日夜夜唱又彈,</h3><h3>彈的時代進行曲,</h3><h3>唱的祖國換新顏。</h3><h3>弦律一年高一年!</h3><h3>南湖紅船</h3><h3>南湖紅船一把梭,</h3><h3>織山織水織日月,</h3><h3>織出神州新天地,</h3><h3>織出人民好生活。</h3><h3>普天同唱頌黨歌!</h3><h3>特色</h3><h3>改革開放花盛開,</h3><h3>神州萬里放光彩,</h3><h3>特色筆繪特色圖,</h3><h3>特色社會福如海。</h3><h3>祖國邁步新時代!</h3> <h3>走進詩經里</h3><h3> 暢懷昆明池</h3><h3> 文/王建錄</h3><h3><br></h3><h3>7月6日,三門峽市作協,靈寶市作協,三門峽校園網聯合舉辦了一次“一帶一路,作家先行”西安研學采風活動。</h3><h3><br></h3><h3>聽說我們這次研學采風的目的地是“詩經里“和昆明池,我一下就懵了。“詩經”我知道,那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但“詩經里”是哪里?昆明湖在云南,而這個昆明池又是怎么回事?自己孤陋寡聞,又不好意思問別人。反正到了那天,一切自會明白。</h3><h3><br></h3><h3>7月6號早晨十點多鐘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到達了此次研學采風的第一站———詩經里。在車上,聽同行文友說詩經里是西安市下轄的一個以詩經文化為底蘊的特色小鎮,說網上都有介紹。我趕忙打開手機輸入“詩經里”三字,屏幕上立馬就出現了詩經里的條文:</h3><h3><br></h3><h3>“詩經里“是全國首個以《詩經》為主題特色小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灃河之濱。“詩經里“以《詩經》文化為魂,將《詩經、音樂、人物,都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和建筑。在這里,有國風廣場、鹿鳴食街、關雎廣場、小雅書社等等一系列與《詩經》相對應、相融合的建筑和景觀,更有詩經禮樂盛典呈現。</h3><h3><br></h3><h3>一下車,不知道是被景區的寬廣厚重所震撼,還是受濃烈的詩經氣韻所擠壓,直覺著自己在一點點變小,雙腿也在一步步變得緩慢沉重起。石橋流瀑,幽水潺潺,樓宇閣臺,木檐瓦脊;抬頭風雅匾額,放眼古色門扉。步步繁花,處處綠壇,讓人前后往返,左右顧盼,目不暇接。彷彿穿越了時空,溶化在了這周室漢武的盛世城廓……</h3><h3><br></h3><h3>我們都熟讀過詩經中的一些名句,像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等名句,然真正能將詩經諳熟于心,透徹詩經文化內涵的人可謂鳳毛麟角。正因如此,我對一個個映入眼簾,且與詩經意韻密切相關的門牌匾額大都一知半解,既好奇又陌生,對其內展出的器物等,更是似懂非懂。有道是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那我肯定是后者了。</h3><h3><br></h3><h3>“看,景明青瓷館!’”一行人中不記得是誰指著前面的一個門匾高喊道。我一看,馬上就向一旁的蘇景明老師問道:“蘇老師,你多會兒在這兒開青瓷店了?”蘇老師一看很是興奮,幾乎手舞足蹈:“啊,還真是我的名字,一字不差呀……來來來,我要拍照留念,尤其是’景明’這兩個字,必須給我拍上。”說著便自個擺好了姿式,等著文友為其拍攝。蘇老師孩子般的興高彩烈勁惹得一行人哈哈大笑,甚是快樂。</h3><h3><br></h3><h3>在路過一處古琴店,一位對門正坐的女子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只見她一身漢服裝束,坐在一把高椅上,懷抱一把古琴,面無任何表情,一動不動。我正懷疑她會不會是一尊臘像時,一旁便有人自言自語道:這是活人還是死人呀?有人好像還準備近前觸摸。當我們舉起手機欲拍照時,那女子突然抬手遮住了面部。“唉呀,活活子,人家不叫拍。“有人一下子驚出了聲。</h3><h3><br></h3><h3>不光是這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冷艷女子離我們近在咫尺,卻猶如隔世。就連在室外人流中冷不丁有一位穿古代衣服的匆匆而過,也是面無顏色,旁若無人。我倒覺得在這古色古香的漢街市井中他們才應是這里的主人,而我們則是穿越了兩千多年看熱鬧的多余著。</h3><h3><br></h3><h3>來至一處空曠處,這里正在上演著一場大型歌舞。周圍是假山環抱、綠翠掩映,中間是非常專業地道的漢代舞蹈。要問演的什么內容,說沒注意,還不如說根本不懂,但那舒展的舞姿,震撼的鼓聲,還有那空靈般悠揚的塤樂,早已將我們的魂魄帶回到了二千多年之遙的盛世前朝。</h3><h3><br></h3><h3>這里有西北首座花間堂酒店、老舍茶館、中國古琴博物館、耀州窯青瓷文化藝術館、詩經文化體驗館等一大批文化大咖。各個館室都有空調,通風</h3><h3>效果也不錯,我們在參觀時身心感覺都非常地舒適。但一出各展館的門,走在室外,那白花花的太陽光就像一把把刀子嗖嗖地扎得人頭皮生疼,眼睛也像碰到了電焊光一樣的難受本來還想多看看轉轉的我們,一個個都爬了窩,以至于許多著名景點都沒能看到,現在想起來,不免有些后悔不已。</h3><h3>(草稿,未完待續)</h3> <h3>研學采風有感</h3><h3> (竹林聽雨.文峰)</h3><h3>己亥初夏,沐浴驕陽,研學采風,熱情高漲。</h3><h3>師長文友,歡聚一堂,一路高歌,盡顯其長。</h3><h3>華山之巔,極目可望,九曲黃河,千古流淌。</h3><h3>詩經文化,淵源流長,徜佯詩海,如夢大唐。</h3><h3>昆明池畔,漢武雄光,排兵布陣,揚帆遠航。</h3><h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炎黃子孫,倍感榮光。</h3> <h3>七月,從詩經里昆明池經過</h3><h3>木易</h3><h3>七月</h3><h3>樹梢</h3><h3>火球滾動</h3><h3>誰在烤箱里掙扎</h3><h3>黃皮膚下的水分</h3><h3>快被歲月擰干</h3><h3>摘片菏葉</h3><h3>享受清涼</h3><h3>只一根火柴</h3><h3>整個池塘</h3><h3>荷尖上的蜻蜓</h3><h3>連同自己</h3><h3>一同燃燒</h3><h3>從不曾想.</h3><h3>路過西岳</h3><h3>到唐都去</h3><h3>夢里見過唐王的威儀</h3><h3>楊貴妃的華貴</h3><h3>時光是否磨平了城墻</h3><h3>不知是否會墜落在</h3><h3>古代戰車轍印的溝槽里</h3><h3>爬不出來</h3><h3>此刻,不管不顧</h3><h3>一路向西</h3><h3>準備穿越</h3><h3>千年</h3><h3>從小家貧</h3><h3>買不起詩經</h3><h3>而今有幸</h3><h3>走進詩經里</h3><h3>翻一本老書</h3><h3>竹片串接,詩境</h3><h3>不知從哪而入</h3><h3>蒹葭蒼蒼的岸邊</h3><h3>風,雅,頌</h3><h3>水色漣滟</h3><h3>賦,比,興</h3><h3>枝頭搖曳</h3><h3>紫檀樹下</h3><h3>傳來鶴鳴</h3><h3>衣袂飄飄的老人</h3><h3>用文字陣把我俘獲</h3><h3>詩經里</h3><h3>有一扇古色古香的門</h3><h3>我上前</h3><h3>伸手</h3><h3>不知該推</h3><h3>還是敲</h3><h3>昆明湖</h3><h3>在昆明</h3><h3>天子折夢的地方</h3><h3>昆明池</h3><h3>將士們在</h3><h3>皇帝的眼睛里</h3><h3>演兵布陣</h3><h3>戰旗烈烈</h3><h3>所向披糜</h3><h3>幾千年的雪雨</h3><h3>風化了皇權的圖騰</h3><h3>血祭的旗幟下</h3><h3>河清海宴</h3><h3>歌舞升平</h3><h3>昆明池</h3><h3>牛郎</h3><h3>織女</h3><h3>東西相望</h3><h3>多少年了,尚不能聚首</h3><h3>清澈的湖水中</h3><h3>不知是否勾兌有他們</h3><h3>日夜相思的淚</h3><h3>夕陽下</h3><h3>雀兒回家</h3><h3>我們身上沾滿</h3><h3>兵馬俑的煙塵</h3> <h3><br></h3><h3>這次由靈寶市作家協會組織,三門峽市作家協會,三門峽市校園網配合發起,靈寶市作家協會一行50余人,在李亞民主席的帶領下,來到西安開展絲路文化研學旅行采風活動,是為響應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探秘絲路文化淵源,挖掘城市文化底蘊,傳播城市形象,講好城市故事,激發創作靈感,其意義遠遠超過了活動本身效果,為八百里秦川和崤函大地更多人參與讀詩、誦詩、愛詩、傳詩,傳頌中華民族文化經典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崤函東西重要通道地區、豫陜晉金三角的文化傳播和互相學習吹響了號角!</h3> <h3>習近平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h3><h3><br></h3><h3> 習近平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h3><h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赫章县| 雅江县| 通道| 南木林县| 当雄县| 筠连县| 恩施市| 赤壁市| 靖宇县| 吐鲁番市| 鹤岗市| 胶州市| 冀州市| 镇坪县| 衡南县| 永和县| 宁波市| 尖扎县| 永顺县| 定兴县| 吴川市| 稷山县| 临澧县| 江永县| 潜山县| 察雅县| 沧源| 无为县| 得荣县| 湟源县| 巴彦淖尔市| 股票| 南陵县| 洱源县| 通州区| 安溪县| 项城市| 盐亭县| 岚皋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