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西澤州縣周村,自古就是晉城通往晉南的交通要道,曾名長橋鎮。后因周瑜之后周魴之子、西晉名將周處安葬于此而改名周村,至今有1700多年歷史,堪稱千年古鎮。周村東岳廟是現存年代最久的寺廟。2006年,周村東岳廟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 <h3> 古鎮地勢高低不平,民居順勢錯落而建。沿著古鎮古色古香的商業街前行,是一條狹窄的胡同,向北遙望,胡同盡頭,一座氣勢磅礴的殿宇映入眼簾。站在陡峭的石階下,能看到山門的頂脊及東西兩側的鐘樓。這便是東岳廟,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黃飛虎的神廟。<br></h3> <h3> 沿青石臺階拾級而上,到達山門前,門外額楷書“天尺五”映入眼簾。“天尺五”,謂離天甚近,極言其高。東岳廟山門高大,由木柱頂立,面闊五間,懸山式殿頂,琉璃飾脊。山門前存石獅兩軀,雖歷歲月侵蝕,依然活靈活現,雄獅腳踩繡球,雌獅身下伏臥幼崽,惟妙惟肖。內額繁體草書“見離”,龍飛鳳舞,由于未見人名落款,頗具神秘色彩。</h3> <h3> 站在東岳廟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古鎮全貌。與國內其他東岳廟相比,盡管周村東岳廟名氣不大,但從建筑結構角度來看,為國內神廟道觀中少見的典型宋金遺存,使之在道教界聲譽頗高。</h3> <h3> “一字三大殿,一廟三戲臺”,是周村東岳廟建筑的突出特色。</h3><h3> 東岳廟坐北朝南,規模宏大,院落布局為二進式格局,中軸線上除山門外,由南至北為東西鐘鼓樓、戲臺、拜亭、正殿;兩側有配殿、東西廊院。廟內設有東西跨院。東岳廟正殿為天齊殿,供奉東岳大帝,東為財神殿、西是關帝殿,三殿由東向西一字排開,整體布局宏偉壯觀,非一般廟宇可比。</h3> <h3> 三座大殿均建在砂石巖砌筑的臺基之上,天齊殿單檐歇山頂,琉璃飾脊,上鋪灰色筒板瓦。三殿斗拱為四輔作單下昂,檐廊為四棱抹角石柱。殿檐斗拱用材碩大,殿頂出檐平緩深遠,外觀古樸莊嚴,雖為宋代重修,但唐建遺風依然可見,實為我國古建藝術之珍品。</h3> <h3> 東岳廟管理員說,除鐘鼓樓中間有座戲臺外,東西兩院還分別設有戲臺。一座廟宇內,竟有三座戲臺,這種設計布局在廟宇建筑中極為罕見。</h3><h3> 他說,每年陰歷十月廿三,周村都會舉辦大型廟會,附近十里八鄉的人們紛涌而來。作為廟會的壓軸節目,東岳廟三座戲臺同時唱戲,相互對壘,絕無干擾。</h3><h3> 遺憾的是,在東岳廟內,我們只看到兩座戲臺。原來,2012年,國家對東岳廟進行修繕,除中軸線上的戲臺外,在其西側也修復了一座戲臺。由于東側戲臺地基早已不存,因此并未在原址上進行復建。</h3> <h3> 雖然少了一個戲臺,絲毫不影響考古志愿者懷古的興致。大家紛紛登上戲臺,唱念做打,長袖善舞,回味著那來自歷史深處的裊裊佳音。</h3> <h3> 來了,又去了;見了,又離開。但考古志愿者們對古建的熱愛卻銘刻在心,不會因時間和空間的變換有一絲一毫的消磨……</h3> <h3>文字:段延青</h3><h3>攝影:徐小國 張瑜 段延青</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河北区|
淳化县|
四会市|
洛川县|
麻阳|
梁平县|
苏尼特右旗|
桃源县|
灵石县|
交城县|
彭泽县|
湘西|
濉溪县|
清河县|
丹棱县|
类乌齐县|
兴安县|
乌兰浩特市|
赣榆县|
邹城市|
台山市|
芦山县|
元朗区|
新营市|
乌恰县|
庆阳市|
西安市|
龙川县|
临猗县|
留坝县|
应城市|
开原市|
宾川县|
长葛市|
沛县|
花莲市|
眉山市|
榆社县|
荆州市|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