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河南“20年后攔路打老師案”近日宣判,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犯尋釁滋事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后者當庭表示上訴。</h3><h3> 年幼時的體罰傷害有多深?會持續多久?答案是,被體罰者可能會牢記一輩子。這個案子一審宣判后,我與幾位同事同桌午餐,大家通過這起案件,紛紛講起了自己或者孩子被體罰的故事。</h3> <h3> 一位七零后的同事,他的兒子今年剛剛高考,他說,兒子小學時有一段時間,脖子后常出現紅腫現象,一開始以為是同學間打鬧造成的,便沒有在意,有一次比較嚴重,才逼問兒子,兒子無奈才說出是老師干的,老師說他不聽話,所以經常用手掐他。</h3><h3> 這位父親知道后,并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他只是跑到學校告訴老師,孩子不聽話,體罰孩子完全可以,但不要觸及一些脆弱部位和敏感地方,以免給孩子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h3><h3> 他只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他是沒有顧及的。</h3> <h3> 隨后,一位八零后女生也迫不及待地說起了自己的遭遇。她來自廣東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她說小時候,也因為不聽話,經常被老師打手掌心。</h3><h3> 挨打了,還不能告訴家長。她媽媽要是知道了,肯定又是一頓臭罵甚至體罰。她媽媽的邏輯是,“肯定是你犯了錯,否則老師怎么會無緣無故打你呢?”</h3><h3> 同桌的一位九零后來自東北,這位帥氣的大男孩清晰地記得自己被兩位老師打了,一位男老師,一位女老師,兩位老師讓他印象深刻,幾次挨打的經歷,每個細節,他都終身難忘。</h3><h3> 最可怕的是,同桌一位九零后父親發言了,他說,自己的兒子才11個月,但是已經學會了打人。這位父親說,兒子現在太小,體罰他還不到時候,因為他還不懂體罰的用意。等兒子兩歲了,如果他還打人,大人就要打回去,以牙還牙,讓孩子感受到被打的痛,從而不再打人了。</h3><h3> 看明白了吧?從七零后到九零后,每個年齡層都有被體罰的經歷。更讓人悲哀的是,我們依然還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九零后認為體罰必不可少。</h3> <h3> 中國傳統教育信奉體罰的功效,教書先生常備戒尺等懲戒的法寶。老百姓也世代相傳“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棒頭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等“金玉良言”。在《紅樓夢》中,就有賈寶玉被其父賈政大板伺候的情節。</h3><h3>這些都是貫徹這種體罰教育哲學的結果。</h3><h3> 如今的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受過體罰的很少。即使沒有被打巴掌、抽鞭子,那被罰站、被留堂,被罰抄寫課文和被罰做清潔,總是有的吧?很多人小時候被體罰了,長大后作為家長也不自覺地用體罰來代替教育。</h3><h3> 就像我那位九零后同事說的,小孩子打人,我才要打他,讓他知道打人會很痛,會傷人,這有什么不對的?如果不這樣做,還有什么好辦法呢?</h3> <h3> 小孩子打人是錯的,家長再去打小孩子,難道不也是錯的嗎?家長既然說打人是不對的,那家長為什么可以去做錯事?那不是等于告訴孩子,家長有權威,所以可以去做錯事嗎?這樣達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h3><h3> 如果小孩子犯錯了,一定要耐心地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是錯的,并且要讓他受到相應的處罰。這種處罰方式可以是減少他游戲的時間,減少他的零用錢或零食等等,這樣一些孩子很喜歡做的事情,讓他真正建立起一種思維,那就是犯了錯一定會受到相應的處罰。</h3><h3> 身教重于言傳。孩子不光看父母怎么說,更在看父母如何做。要想讓你的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做家長的首先要率先垂范。</h3><h3> “20年后攔路打老師案”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社會反響,除了當事人的過激做法外,也與這種體罰教育哲學依然在深刻地影響著社會有關。</h3><h3> 體罰教育哲學在中國流傳幾千年,可謂根深蒂固,要想改變,絕非百十年就可以完成的。希望每個人能夠以此案為契機,反省和檢視自己身上及周邊的類似現象,真正讓我們擺脫體罰這種教育哲學的毒害。</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尔|
福鼎市|
永修县|
宣城市|
论坛|
罗定市|
梨树县|
介休市|
重庆市|
玛纳斯县|
新密市|
额济纳旗|
荆门市|
玉溪市|
新闻|
万年县|
江安县|
科技|
板桥市|
辽源市|
清苑县|
呼图壁县|
林周县|
时尚|
正宁县|
吉木萨尔县|
黄石市|
毕节市|
贺兰县|
玉龙|
孝义市|
抚顺市|
庆安县|
沛县|
闽侯县|
塘沽区|
浮山县|
石家庄市|
扎兰屯市|
云阳县|
利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