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歙縣行

白云山

<h3>  歙縣,古名歙州。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br></h3><h3> 歙縣前221年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先后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 歙縣境內的徽州古城與云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并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h3> <h3>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于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是中國四大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h3> <h3>  前幾年和瑞蘭曾在哪里玩了二天,給我留下很深的映像,特別是徽菜,至今還回味無窮。特別有回味的是嘗一口地道的臭鱖魚和毛豆腐絕對會讓你忘卻煩惱。</h3><h3> 據說當年徽州府調來一姓苗酷吏當知府,此人嗜魚成性,食不離魚,尤其愛吃活蹦亂跳的鱖魚。一王姓漁夫在送魚途中卻發現,筐中的鮮魚已奄奄一息,無力回天。誰料,他一廚子好友在加入各種佐料紅燒后,竟然將“臭”魚烹飪的更加鮮美,王漁夫于是安下心來繼續趕路,將“臭”鱖魚盡快挑到徽州府。苗酷吏看到死魚大發雷霆,王漁夫卻不再懼怕,當著苗酷吏的面烹飪了一道“臭鱖魚”,讓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成為一道徽州名菜。</h3><h3> 今年6月2日邀了好友德榮夫妻和平生兄故地重游,從上杭出發到歙縣約800公里,自駕游當天下午不到3點就到了目的地。</h3> <h3>  古城外,一水繞城,這便是練江。江面上,一橋飛架,便是著名的古橋——太平橋。這是安徽全省現存最長的古石橋,始建于宋,初為木橋,明弘治年間改建為石橋。清乾隆年間擴建為大型石拱橋。</h3> <h3>  畢升: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術的創始人,歙縣人。畢升是徽州一位沒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愛鉆研技術。北宋慶歷年間,畢升有感于傳統雕板印刷的繁雜不便,潛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術,他發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燒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藝得到了質的飛躍。</h3> <h3>  晚上入住的酒店是電影《芳華》主要拍攝地之一,《芳華》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h3> <h3>  電影《芳華》,我也曾經在廈門和司機小張去看過,我覺得電影在告誡人們:也許你影響不了太多人,但是,要讓自己做個善良的人、溫和的人、有羞恥心的人。人應嘗試著盡自己的能力去給別人溫暖而不是傷害,讓心內常駐芳華,心里有芳華,刻刻是芳華。</h3> <h3> 每個人都有過青春,有過芳華。時代的變遷,影響著這個時代里的每一個人,我也時常追憶曾經那么年輕的自己和那段青春歲月,偶爾也感慨時光荏苒,現已到老年。誰的芳華都很美好,誰的芳華都會逝去。</h3><h3> 我也身處這十年風云變幻的時代,自己也被這個時代裹挾著、改變著。文工團的生活顯然我是沒有經歷過的,在那個年代,我的芳華是在農村(知青)工廠(工人)渡過,但,至今我都不感到遺憾,因為我的人生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磨練。</h3><h3> </h3> <h3> 這次重返歙縣,得到了著名畫家葉善祝老前輩、黃山市新安畫協汪靖、程長青秘書長等老師的熱情接待。到達當晚,他們在當地最出名的飯店“宰相故里"設宴款待我們,主人的熱情好客,使我在酒席上喝了不少"五糧液”,回到酒店還很興奮,趁著酒興穿起了電影《芳華》的道具軍裝,拍了張那個年代的軍人照,以圓年輕時未參軍的夢。保安看著我說:你不像戰士,像師級以上的干部。</h3> <h3>  今晚在”宰相故里”又吃到了我難以忘懷的歙縣美食一油煎毛豆腐,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過發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后味特鮮香可口,味美致極。所以人們:說徽州毛豆腐,打個巴掌都不吐”。</h3><h3> 相傳康熙年間,歙縣有個名叫王致和的舉子,寄望仕途。屢試屢敗,于是干脆接過父輩豆腐坊,一日,天氣悶熱,豆腐滯銷 ,他順手將多余的豆腐鋪在稻草上,灑上鹽水,打算日后自家食用。過幾日,因事多,早忘到九霄云外,等記起,那豆腐已是色變毛長,茸茸密密。不經意掰下一點用舌頭舔嘗,居然嘗出一種難以言喻的咸個粘味,于是他便放些油及佐料下鍋煎烤,一時奇香四溢,鮮美無比。他欣喜異常,從此做起了毛豆腐的生意,且越做越大,以致做到了京城,開了爿王致和豆腐坊,使皇帝也饞上了癮,將毛豆腐收進了御膳譜,成了宮廷佳肴。</h3> <h3>  在歙縣你要問有什么名小吃。,石頭馃是最具代表的小吃。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偶遇石頭 馃,吃了一口連贊好吃,并賜福印一枚給賣餅小攤,囑有事憑此印找官府。也正因此,石頭馃得以盛名的由來。石頭馃里面夾可葷可素,看個人喜歡。也可油煎,也可以烙熟。</h3> <h3>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孕育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劇、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等徽州文化。徽州古城主體建筑有仁和樓、得月樓、茶樓、惠風石坊、徽園第一樓、過街樓、古戲樓等。</h3> <h3>  徽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是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俗稱“八腳牌樓”。坊主許國,因云南平逆“決策有功”,晉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牌坊立于明萬歷十二年十月,歷經五百年風雨巋然屹立。這座牌坊建筑很有特點,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圍合,全國僅此一例。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h3> <h3>  徽州府衙是古徽州最具符號意義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歷史上徽州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中心,是徽州光輝璀璨的眾多傳統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時至今日,原徽州府衙的歷史格局仍得以完整保存,主要包括南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整體建筑氣勢雄偉,規模龐大,體現了徽派建筑的精髓。</h3> <h3>  參觀府衙,我覺得當時的知府住宿、辦公、會客條件比現在的市長好多了。</h3> <h3>  雄村是一座以教育發達、人才輩出著稱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許承堯稱“吾鄉昔宦達,首數雄村曹”。</h3><h3> 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遷入此地,取&lt;曹全碑&gt;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遠歷史。雄村青山環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一塊鐘靈毓秀、風光旖旎的風水寶地。</h3> <h3>  雄村的曹文埴和曹振鏞為“父子尚書”,曹振鏞進士出身,官至軍 機大臣,權傾朝野,相傳曾代皇帝處理政務,留下“宰相朝朝 有,代君世間無”的佳話。代代相傳的“四世一品”和“父子 尚書”歷史,為雄村贏得了“宰相故里”的稱號。</h3> <h3>  三朝宰相曹振鏞</h3><h3> 乾隆朝戶部尚書曹文植的兒子曹振鏞,雖然有耀眼出身光環的他學習倒十分努力。由于天資聰穎,27歲便考取進士,在長達52年的仕途中,清代論官位之高,做官時間之長再無第二人,曹振鏞屢次打破清代官員各項指標的記錄。別人把一生的學識和能力用在建功立業上,而他用在了如何做官上,行走官道使用厚黑,不被厚黑,從而成為政壇不倒翁的古今大成者。</h3> <h3>  我在徽州聽友人說:徽州地理環境是“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園”。古徽州山水人文獨一無二,卻不宜農作,地理環境十分艱難。古徽州婦人們只能期望著家中的男人外出行商賺錢養家,兒子苦讀詩書考取功名,“以商養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h3> <h3>  竹山書院,始建于公元1756年。根據曹氏族規,族內凡中舉人以上者,方有資格在院內種桂花一株。書院的桂花樹一度多達54棵,而曹氏族人中的舉人、進士也果真就有54人之多。</h3><h3> 其實,在古徽州像雄村這樣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比比皆是。據統計,從宋代至清末,徽州籍進士人數累計達1900人;徽州籍狀元共計28位,占全國狀元總數的二十四分之一;當過宰相的有l7位,也占全國宰相總數的二十四分之一。</h3> <h3>  竹山書院,是目前徽州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書院,也是徽州僅存的一座書院,門楣上“竹山書院”四個大字,出自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之手。它是一座典型的二進三楹式學舍建筑,占地1130平方米,由曹氏族人曹翰屏首創于18世紀中葉的乾隆年間。</h3> <h3>  書院里進士種桂花樹的院子,幾百年前種下的樹木,現已成參天大樹。</h3> <h3>  在竹山書院,僅明清兩代,曹氏子弟中舉者就多達54人,其中狀元一人,在清代,還曾出現過“同科五進士,一朝三學政”的科舉奇跡。</h3> <h3>  書院的圍墻外青山環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書院流淌,使學院濕得鐘靈毓秀、風光旖旎。<br></h3> <h3>  竹山書院隔江對面是一座慈光庵,是三朝宰相曹振鏞為他姐姐建的 。傳說曹振鏞從小在竹山書院就讀時,頑劣異常,不肯用功。其姐十分著急,規勸他:“你不讀書,將來如何登堂入仕?”曹振鏞夸下海口:“他日我定為官。”姐姐激他:“你若為官,我當出家千里之外為尼。”曹振鏞從此潛心攻讀,后一舉中榜,并官至軍機大臣。其姐為不食言,堅持要出家,曹振鏞苦勸無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隔河千里遠”之意,在雄溪對岸建了一座慈光庵供其姐修行。</h3> <h3>  徽文化在歷史上之所以留下重彩,就是因為徽州的達官顯貴和商人,不論在外面生活的多么精彩,骨子里故土情深。富貴了定要還鄉,多少年,多少代,代代相傳。爭相在故土建住宅、園林,修祠堂,立牌坊,興道觀、寺廟。徽州能集中建設這么多古建筑,而且整個地區連成一片,中外史上極為罕見。就因為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徽州歷史上與外隔絕,戰爭破壞極少,所以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群聚的徽州特色的建筑群。</h3> <h3>  看過的山水,會在心里留下痕跡,山水里遇到的人,則成為了人生經歷的深刻記憶,這次到雄村,雄村知名企業家曹總至始至終陪著我們,每個景點都作出詳細的介紹,讓我們更了解了雄村,非常感謝曹總的熱情接待!也感謝曹總贈送的好茶葉!</h3> <h3>  徽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讀書做官,光宗耀祖根深蒂固。哪怕無法做官而從商,也做儒商。只要有功名或賺了錢,一定要在家鄉祖宗前留下印記,以讓后人歌功頌德。</h3> <h3>  四世一品坊” 屹立于歙縣雄村西面村口曹氏宗祠前,是一座三間三樓,四柱沖天式功名牌坊,乾隆年間專為褒獎戶部尚書曹文埴及其祖上三代而敕建的。</h3><h3>?該坊雄偉壯觀,三樓額枋上刻有“四世一品”四個大字;二樓額枋上刻有曹文埴和其父親、伯父、祖父、曾祖父的姓名和官銜。特別罕見的是“四世一品”上面刻寫的不是“圣旨”,也不是“恩榮”,而是“覃恩”二字,潭即深也,說明雄村曹氏早與皇上有著很深的關系,同時有功于國,故以“覃恩”二字撥款建造“四世一品坊”。這在徽州牌坊中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也沒有的。</h3> <h3>  我聽外村人講:其實曹家這個“四世一品”是摻有水分的。曹文埴的祖上都是鹽商,從未當過一品官,但由于曹文埴深得乾隆歡心,且乾隆六下江南均得到徽商贊助,皇帝一高興,曹文埴的父親、祖父和曾祖父皆“突擊提干”,一概加封了個一品虛銜,于是這座全國罕見的“四世一品”功名坊就名正言順地勝利誕生了,成為曹家歷史上登峰造極的豐碑。</h3> <h3>  美食家常說:無夢到徽州。那是因為徽州太美,美的叫你魂牽夢縈!真的。就連品嘗徽州的土菜,也會讓您吃出文化,吃出品味,吃出無盡的遐想來…… </h3><h3> 在徽州還有許多美食纏著你,如石頭馃、徽州馃、苞蘆馃、苞蘆松、秤管精、豆腐老鼠、豆豉、冬瓜餃、凍米糟、“杜”字蝦米豆腐干、芙蓉糕、伏嶺玫魂酥、葛粉圓子等等。</h3><h3> 不管是什么美食,我認為最主要的食材要好,有天早上,我和德榮夫婦和平生兄到當地的農貿市場看了下,他們賣的豬肉都是養了一年半以上的土豬,這是我隨手在肉攤拍下的豬肉,厚度在30公分以上,肉有雪花狀,估計很好吃。</h3> <h3>  離開雄村后,下午準備去鮑家花園景區棠樾牌坊群參觀,臨近中午,在路邊找了間干凈的農家小院美美地吃了一頓飯,我們一行九人,點了約10個菜,有雞有魚有肉,共消費了386元,真是物美價廉,每個菜都非常好吃,我覺得比五星級酒店吃的都舒服。</h3> <h3>  今天中午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以歙縣火腿為材料制作的幾個家常菜,在當地火腿菜是遍及徽州普通人家的傳統菜肴。“火腿蒸豆腐”、“火腿炒絲瓜”、“火腿炒青豆”、“火腿蒸蛋糕”等,這些家常的火腿菜成本不高,制作簡便,美味可口,令人回味。</h3> <h3>  中午的問政山筍也給我留下美食的記憶,筍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問政山筍在所有的筍味中最為鮮嫩。但不夠香,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則彌補了不足,將筍加火腿骨、鮮豬肉骨燒燜,中途加進香腸、香菇。熟后去骨裝盤。筍經燒燜則入味透、質脆嫩,有香腸、香菇等混合芳香。徽州的問政山筍屬毛竹筍,是山菜珍品。因出產于歙縣問政山而得名。在歷史上曾被列為貢品。</h3> <h3>  棠樾牌坊群,位于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筑藝術的代表作。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見證。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里,袞繡江南第一鄉”。</h3> <h3>  棠樾為鮑氏家族的聚居地。該家族自南宋建炎年間遷此定居,綿延了800余年。以“忠、孝、節、義”核心的石牌坊,由兩頭向中間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開,自西向東依次為鮑燦孝行坊、慈孝里坊、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妻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七座牌坊莊重威嚴,連成一線,魚貫而立。</h3> <h3> 鮑氏家族祠堂設為男祠和女祠,男祠叫敦本堂,俗稱男祠,坐北朝南,三進五開間,五鳳樓門廳,整個祠堂的結構簡潔明了,銀杏為柱,樟木作梁,磚、木、石雕洗練不繁,處處透露出儒家人生哲理和文化內涵,顯示著不偏不倚的“中和之美”。</h3> <h3>  獨一無二的清懿堂,俗稱女祠,坐南朝北,五開間,三進,馬頭墻,整個祠堂結構緊湊,造型流暢,內秀而外樸,端莊而不刻板。雕鐫典雅瑰麗,尤以門廳外之八字墻,滿飾磚雕,玲瓏剔透,華采紛呈,被譽為徽地祠宇磚雕之最。</h3> <h3>  葉善祝,號披云,生于1943年,安徽歙縣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美術家,中國藝術名家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美協、書協會員、新安畫派研究會副會長、我國著名畫家。</h3><h3> 這次到歙縣,得到了葉善祝老前輩、新安畫協汪靖,程長青秘書長等書畫界精英的熱情接待,他們在百忙之中專門為我們一行安排了一場筆會,筆會上各位大師潑墨揮毫,賜書賜畫。</h3> <h3>  著名畫家葉善祝老前輩大作一人行明鏡中</h3><h3>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葉善祝先生拜硯雕名家張景安為師,成為陳瑞友大師的再傳弟子。同時拜唐云、陸儼少書畫名家研習書畫。葉善祝先生作品多次被《安徽日報》、《文匯報》等10多家報刊發表,并被中央電視臺等收藏。1966年為毛主席制作歙硯一方并受其喜愛、使用,現為“毛主席紀念堂”收藏。 </h3> <h3>  葉善祝老前輩、書法家胡兆安老師在筆會上揮毫賜墨。</h3> <h3>  令我特別感動的是杭州書法家、畫家、油畫家唐宏教授,在舟山采風,聞知筆會后,親自驅車幾百公里趕來參加筆會,</h3><h3> 唐宏教授不顧旅途勞累,在筆會上創作。</h3> <h3>  在筆會上,我有幸識識了黃山和合畫院常務院長、新安書畫家協會秘書長、徽州師院客座教授程長青老師。程教授作品在創作中注重意境,建立在飛舞靈動的線條之上,講筆墨,貴氣勢,重靈感,求變形,注重提練,夸張,時空錯位,文野結合,雅俗結合。長青老師目前專攻蘭竹,其風格清秀典雅,功力日漸深厚。作品多次在國家級大賽上獲獎。<br></h3><h3>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程長青老師2014年錄制的徽文化專題紀錄片(左手火腿右手畫),在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多次播放。真是位藝術達人。<br></h3> <p>  “左手火腿右手畫”,程教授不但書法、國畫寫得好,其親手制作的歙縣火腿在徽州也是最出名的美食。</p> <h3>  新安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汪夢白老師不辭勞累,專程從績溪起來參加筆會,并當場賜墨,讓我也挺感激,感恩!</h3><h3> 汪主席自幼就篤好繪畫藝術,尤其對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之畫風更是心摹手追。近年,則對新安畫派巨臂黃賓虹先生的筆墨情趣情有獨鐘,于荒率渾厚之中直抒胸臆,力求本真。</h3> <h3>  上莊村,襟山帶水,是群山環抱著的一塊大盆地。1000多米高的竹竿尖山峰聳立在村北,清碧的常溪水流向村南,穿過楊林橋,婉蜒東去,匯入新安江。其山清以曠,其水環以幽,是上莊的神韻所在,村內蒼深曲折,石板道婉蜒,古民居錯落有致。白墻黛瓦在蒼松翠竹的映襯下,引人入勝。</h3> <h3>  胡適故居掩映在一片翠綠之中。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小青瓦,馬頭墻,三開間,兩層樓,門窗上鏤刻的這一組組木雕蘭花出自同村同族的制墨名家胡國賓之手。蘭為王者香,不與眾草伍。”曾幾何時,臺灣校園歌曲《蘭花草》風靡海峽兩岸,而其歌詞正是從胡適青年時代所寫的一首名為《希望》的小詩改編而來。</h3> <h3>  胡適,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h3> <h3>  胡適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校長。學識淵博,曾擁有三十多個博士頭銜。抗戰期間曾出使過美國,代表蔣介石簽訂《中美互助條約》。政治上追隨國民黨,學術上是一代宗師,著述甚豐,治學方法上具徽派樸學遺風。</h3><h3><br></h3> <h3>  制墨大師胡開文故居留影</h3><h3> 徽墨是我國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其歷史悠久,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故徽墨在海外亦稱"唐墨"。歷代徽墨工藝,源遠流長,名揚天下。胡開文於乾隆四十七年創業,始創人胡天柱是徽州績溪上莊人,是績溪制墨世家中的杰出墨師,胡開文是清代四大制墨名師之一,曾為清朝廷監造御用貢墨,因而譽滿京都。</h3> <h3>  石家村建筑群</h3><h3> 開車從上莊村回縣城的途中,離上莊不遠處,見路旁河對岸有一古村落,成片的老式徽派建筑錯落有致,感覺很漂亮的一個村子。特地拐過去看看,只見村口一大宅門口豎立文保牌,是安徽省級的文保單位——石家村建筑群。進村走走,感覺很不錯,整個村落老建筑保存良好,破壞程度較輕,相比上莊村更加漂亮,古樸。</h3> <h3>  石家村 魁星閣,建于1715年。該閣布局獨具匠心,蘊含反清復明的深意。閣樓基高0.7米,閣高2.5米,寓明在上,清在下,明強清弱之意。樓頂采用七分水法,四面落檐,顯示明朝最盛時期。落地檐水17尺,象征明代17朝皇權。樓臺四角離地19尺,每方用椽50根,加起來正合明朝270年之數。閣正面上方,原有一塊橫匾,上題魁星閣三字。匾的上方還有一尊魁星像。閣左側有一長6.6米,寬、高3.3米的土石平臺,傳說象征石家村始祖,北宋。開國元勛石守鈉帥印。平臺中間栽一楓樹,猶如印柄。</h3> <h3>  石家村是一個石姓聚居村落,為北宋開國功臣石守信后裔石榮祿于元末遷此建村,聚族而居。村落地處皖南徽嶺以北的旺川盆地,坐南朝北,南依旺山,北臨桃花溪,總面積近百畝。其布局整齊方正,巷路縱橫,呈棋盤形,有棋盤村之稱。</h3> <h3>  石家莊古建筑群,由幾十條這樣的巷子組成,整個村子看起像個棋盤,每條巷子盡頭都有門關住,到了晚上全部巷子門關上,整個村子就像一個嚴實的大庭子,巷子里的石板路,故意裝了幾塊踩上去會發出響聲石板,晚上小偷如進村,不小心踩上會響的石板,就會引起狗叫,村里人就知道進小偷了,古人真聰明。</h3> <h3>  徽州一品鍋,是徽菜的代表菜品。梁實秋先生品嘗了“一品鍋”之后,對此菜大加稱贊,曾撰文做了詳盡描述:“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里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卜、青菜,味道好極”。我們在這山青水秀的閣樓,品嘗地道的一品鍋確實回味無窮,謝謝汪夢白大師和夫人的盛情款待!</h3> <h3> 中午我們在紫園閣除了品嘗績溪傳統的,民間檔次最高的而又最具代表性的一品鍋外,汪夢白主席夫婦又及其熱情好客,把當地有名的美食都搬上餐桌,讓我們大飽口福,至今回味無窮。</h3> <h3> 近代學者胡適先生是績溪上莊人,對“一品鍋”情有獨鐘。據說,每到工作壓力大,情緒壓抑之時,胡適先生便會到廚房去,烹制這道家鄉名菜。 胡適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常在家中設宴款待客人,當家菜必是這“一品鍋”。當菜端上來的時候,胡先生嘴上總是念念有詞:“此菜是家鄉名肴,務請諸君賞光,品嘗一下,地道的‘家鄉味’”,連食神梁實秋先生品嘗了“一品鍋”之后,對此菜大加稱贊。</h3> <h3>  中午吃飯的紫園山莊,濃縮了徽州民居構建的各種風格,將徽州明清時期民居建筑的精華匯聚于一園,是一座園林式的建筑群。園中四面環山,一池碧水,山上松楓掩映,山下房舍櫛比。整座園中由五鳳樓、待云閣、環翠橋、葫蘆池、松鳳堂、高云堂和閨樓等組成,集中了亭臺、樓閣、民居、祠堂等徽州建筑的元素。</h3> <h3>  紫園是人造仿古民居,開發建設者叫朱紫榮,是他走遍徽州,搜珍覓奇。將牌樓、房梁、雕刻、通石碑,一磚一瓦買回,以古還古組裝而建的。</h3> <h3>園子以古徽派建筑為主體、以黛瓦、粉墻、馬頭墻為特征,以磚雕、木雕、石雕為裝飾特色,講究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彰顯古雅、簡潔、富麗于一體的藝術風格。</h3> <h3>  飯后用半個小時在山莊參觀和散步也是挺享受的事。</h3> <h3>  官廳,門樓為清水墻龕座式,是清中期建筑物。這是朱家建的一座專門接待達官貴客的廳所。</h3> <h3>  我在有個庭堂看見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吃飯的大圓桌,南、北各放了一半,就很好奇地問汪夢白主席,他告訴我說:如果家中的圓桌分成二半分別放在廳堂兩邊,說明男主人出門在外,男人是不能走進屋內的。</h3> <h3>  胡錦濤主席故居留影</h3> <h3>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間胡宗憲倡導捐資修建,總面積1564平方米。集徽派磚、木、石三雕和彩繪為一體,尤以600多件木雕部件最為精湛。宗祠和諧廳的荷花圖揭示的和合文化:社會要和諧,家庭要和美,人與人要和順,世間萬物奏出和鳴之聲。</h3> <h3>  胡錦濤故鄉的都憲坊,</h3><h3> 這座牌坊是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官職相當最高檢副檢察長),都憲坊最上方是“圣旨”二字,在牌坊等級中屬于第三等。以前建造牌坊必須得到皇帝恩準才可以,根椐不同等級牌坊一般分為三等。一等牌坊是“御賜”,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國庫出錢建造;二等牌坊是“恩榮”,是皇帝同意以后由地方財政支持建造;三等牌坊是“圣旨”,是家族出了人物,向皇帝申請,皇帝恩準后由自已或家族出錢為其建造。</h3> <h3> 績溪朋友家中收藏的部分歙硯。</h3><h3> 歙硯別名龍尾硯,用歙州婺源龍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硯之中,羅紋硯最易發墨,最 宜筆鋒。盡管羅紋歇硯實用價值很高,但名氣并不是最大,歙硯中名氣最大的是金星硯。從唐代開采歇石以來,金星硯的名氣一直高居首位,被人們認為是歙硯的代表。金星硯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沖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硯中之上等佳品。</h3> <h3>  早上從歙縣出發,準備前往杭州千島湖游玩,可能手機導航許久未更新了,離開歙縣后,導航竟然帶我們走了一條只能容一輛車通過的林區公路,一路上坡、下坡、急轉彎地走了三個多小時,現終于開到比較寬的縣道了,原本不到二個小時的路程,上午整整開了四個小時。</h3> <h3>  徽州新安江。</h3><h3> 進入12世紀以后,一個愈發嚴峻的現實問題擺在了徽州人的面前,那就是人滿為患,食不糊口。移民的不斷涌入、人口的急劇繁衍,讓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的徽州日益不堪重負,這個時代的徽州人不甘宿命,不是固守在土地上,而是毅然走出徽州,沿著新安江水路要道外出務工經商。一代徽商、鹽商由此而誕生。</h3> <h3>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于杭州市淳安縣境內,1957年破土動工,1959年9月水庫建成開始蓄水。新安江是錢塘江的正源。1984年12月,千島湖為新安江水庫的風景區名。從此,千島湖就以“天下第一秀水”的優美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而成為天下游人“寵愛”之一。千島湖湖形呈樹枝型,湖中大小島嶼1078個,千島湖中大小島嶼形態各異,群島分布有疏有密,羅列有致。</h3><h3><br></h3> <h3><br></h3><h3> </h3><h3> </h3><h3> </h3> <h3>  來到了千島湖肯定是要喝魚頭湯的,我也是點了這個主打菜,因為就是奔著魚湯來的,該魚頭濃湯是慢火熬制而成,特別濃郁,送上來的時候會再加熱,可以再燒一會開喝,確實太鮮了,里面的魚肉也很嫩有彈性。另外還點了幾個菜,味道就不敢恭維了。</h3><h3> 建議以后去千島湖的朋友,找個干凈的小店,點條最大的魚,一魚兩吃,再炒個青菜就很完美了。</h3> <h3>  今晚入住浙江省衢州市東方大酒店,明天就要返回福建了,衢州,為浙江省地級市。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旅游資源豐富,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稱。境內江郎山、爛柯山、龍游石窟等150多處景點。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h3><h3> 傍晚開車到市區轉了一個多小時,沒發現有什么好吃的東西,隨便找了家小店,點了10個小菜,喝了半斤小酒,湊合了一餐,不過,以后我再也不會想去衢州了。</h3> <h3>  此次歙縣行得到了葉善祝老前輩等老師的熱情接待和盛情款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他們在百忙當中,抽出許多寶貴的時間來接待我們,不僅花費了大量精為,還破費了許多財力和物力。你們的為人處世和和待人的熱枕,我們無法用言語表達,只好把它記在心中……</h3><h3> 在這里特別還要感謝新安書畫家協會秘書長汪靖老師!對我們的到來,作了精心準備和細心安排,并且在百忙當中,至始至終接待陪伴我們,并組織好筆會,安排好生活起居,對你和夫人的付出,我們只能在此再一次表示感謝和感恩!</h3><h3> </h3><h3> </h3><h3> </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平县| 长泰县| 葫芦岛市| 镇巴县| 綦江县| 北安市| 吴桥县| 巴林左旗| 揭阳市| 廊坊市| 涿鹿县| 永丰县| 浮梁县| 保亭| 炉霍县| 民和| 卓资县| 盘锦市| 临海市| 保靖县| 松潘县| 云浮市| 闽侯县| 莱阳市| 科技| 额敏县| 共和县| 桐乡市| 西贡区| 奉节县| 延边| 临夏县| 宜宾市| 乐陵市| 越西县| 靖安县| 海门市| 平顺县| 保山市| 大余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