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鋼筆畫集萃》第十六期2019.7.10~8.9

(河北 劉長青)

本期亮點 <h1><b> 本期導讀</b></h1><h3><b><br></b></h3><h3> 1、“精品賞析”欄目,由鋼筆畫家吳志勇(雅士)老師為您介紹鋼筆畫新秀陳興云先生的鋼筆畫精品《雕梁畫棟》,以精細靜物詮釋鋼筆畫線條語言,給人耳目一新之感!</h3><h3> 2、“佳作欣賞”,由鋼筆畫家程慶拾(古生)老師跟您一起欣賞品讀吳志勇、徐新華、龔平、高勇等鋼筆好手的鋼畫佳作;</h3><h3> 3、“來稿選登”和“速寫掇英”,仍然是推薦以往期多見的鋼筆畫家的作品欣賞為主,特別請注意本期的速寫,劉長青、鄭昌輝、蘭寧生、周挺華、蘇發輝、蔡靚等畫家精品連連,不容錯過;</h3><h3> 4、“它山之石”,吳悅光、向曉華等老師的精彩作品有看頭,機會難得;</h3><h3> 5、“爭鳴天地”,a 鋼筆畫家張志安老師現身說法,闡述自己的力作《三星迷云》;b 青島畫家李強老師《每日一畫》選萃;c 鄧勇老師剃光頭畫峨眉,寄趣于猴、僧之間親密和諧之情,畫、文俱佳,感人至深!d 吳志勇(長沙,雅士)撰文探索繪畫之道《缺陷的完美和完美的缺陷》。</h3><h3> 6、“資訊快遞”,《筆尖生花》慶八一鋼筆畫聯展在青島開幕。</h3><h3> 接下來請一起見證精彩!</h3> 精品賞析 <h1>陳興雲</h1><h3><br></h3><h1><b> 興云廚陳繪新顏</b></h1><h3><b><br></b></h3><h3>——陳興云老師鋼筆畫《雕梁畫棟》賞析</h3><h3> 這幅精美古建筑結構,是照片?或是素描?你都猜錯了。這是一幅精細寫實鋼筆畫,它的作者是近年來聲名漸起的年輕畫家陳興云老師。</h3><h3> 所畫物件者何?我想多數人都見過,也會覺得很親切,但要準確說出它的名稱,我相信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它是在中國古代建筑中常見而且結構特殊的一種木質構件——撐拱,一般在屋檐下用一根木材上端支在撐枋下,下端與柱身連接,將屋檐的重量直接傳遞至柱身,這種構件在我國古代建筑中還有很多種叫法,例如“斗栱”、“牛腿”、“雀替”等。撐栱的用料很簡單,一根圓形或方形木材就可以使用,安裝及做法也相對于斗栱來說更簡單,所以許多建筑上都使用撐栱而不是斗栱。由于撐栱只是一根單一的木材,所以工匠將其加工美化,使其具有非常多的造型,讓整個建筑的藝術層次更高。</h3><h3> 古人非常智慧,很早就掌握了簡支梁受力規律的力學原理,根據力臂越長受力越大的規律,從屋檐底往下走,一直到受力最小的屋柱處,撐拱的用材是由寬至窄,側面看呈倒三角形分布,用材節約合理,又結構堅固,體現了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h3><h3> 這幅精細鋼筆畫作品,可不是依照描摹,而是嚴格按照透視關系,對拱件結構、雕花榫頭作了仔細觀察分析,不是看光畫光,看影畫影,而是弄清對象結構,從造型入手,光影也不是實際情況下的光影,而是人為設置的素描光源,嚴謹的按照素描五調子的要素設置。非常亮麗鮮明,這正是作者用心用意之處。</h3><h3> 因為根據實際情況下我們的觀察經驗知道,很多撐拱結構,由于日照角度及結構復雜性,很多具體的結構細節一般是隱于暗影處看不清楚的,而興云老師在畫這幅作品時,卻是進行了光影解構,讓觀者能夠全方位的看清整個物件的結構,立體感、空間感很強,主體與木質背墻形成黑白分明的對比,鋼筆線條的組織也很精致,黑白灰的層次恰到好處。帶給我們強烈的視覺沖擊。根本不會相信,這樣精美的作品,其作者竟然是畫鋼筆畫只有兩三年的畫家,筆者亦難以表達此刻的心境,只感覺驚為天人!不得了!了不得也!</h3><h3> 興云老師的主業是一名廚師,本質上說,廚藝也是藝術,并且與美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在酒席上常常能夠看到出自廚師巧手的飛龍彩鳳,花鳥魚蟲。興云老師自幼好畫,有著扎實的繪畫基礎,他的這一特長對他本人的廚業也是增益不淺,兩相互補,相得益彰。前年,在一個繪畫群里,偶然看見高勇老師發表的一幅鋼筆畫作品,被深深吸引,然后互加好友,向其討學。高勇老師算是陳興云鋼筆畫生涯的啟蒙恩師。但興云更加努力,天賦加勤奮,很快入門,進步神速。盡管畫面的線條處理仍有些許不太成熟的生硬,但他的作品卻給了我們一種老手的練達和超然之感。近年來,其作品更是登堂入室,越來越有范式,廣受業內資深人士好評!真乃是:</h3><h3> 聞道不問早與先,</h3><h3> 興云廚陳繪新顏。</h3><h3> 鋼線翩躚抒宏志,</h3><h3> 自古英雄出少年。</h3><h3><br></h3><h3> 執筆~吳志勇(雅士)</h3> 佳作點評 <h1>吳志勇</h1><h3><br></h3><h1><b> 吳志勇的《七一花正紅》</b></h1><h3><b><br></b></h3><h3> 老朋友吳志勇,玩了十年鋼筆畫,恒毅執著若此,故越畫越好,人所盡知。</h3><h3> 雅兄人也好,故好人好報,娶了個漂亮老婆。弟妹又有幾個好閨蜜,都知道姐夫擅畫,人物肖像頗為到位,因此雅兄常常以筆揚情宣誼,不但為夫人造像,也為夫人一干閨蜜寫真,此舉當然深受歡迎。</h3><h3> 這不,這幅《七一花正紅》,便是雅兄新作,更是他"好色"的佐證。</h3><h3> 先畫好黑白稿,再敷以水質色鉛,各有各的味道。</h3><h3> 他處理得相當小心,所得效果也比較理想。這是一位成熟畫家綜合素質的良好表現。</h3><h3>作品不但畫像,在我看來,其古色古香的感覺,可能是更讓人喜歡的亮點。</h3><h3> 畫中人靜立紈扇,面帶溫婉倩笑,雖不是那種所謂美女,但質樸而親切,初賞時我的感覺竟是"歲月靜好"四個字。</h3><h3> 這位閨蜜真名"七一",因為是建黨節所生,意義頗不一般。花者,像征也。紅者,自不必說。</h3><h3> 雅兄好色久矣,但彩色鋼筆畫作品不是太多。而這幅閨蜜,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吧!</h3> <h1>徐新華</h1><h3><br></h3><h1><b> 徐新華《坐寬》</b></h1><h3><b><br></b></h3><h3> "坐寬"者,徐新華此幅描繪一舊宅大門作品之署名,我干脆直接拿它做了這幅作品的畫題。</h3><h3> 鋼筆素描淡彩畫,雖非我們小畫種之主流,但也有朋友格外鐘愛,因而彩鋼作品過去所見頗多,不同的畫家也各有不同的玩法。</h3><h3>這幅《坐寬》,剛看到便喜歡上了。反復欣賞后,的確越看越見趣味。</h3><h3> 一是用色與線稿結合頗感和諧統一,如單有黑色線稿,此作一定會單調許多。</h3><h3> 二是用色古雅清淡,越發增加了舊宅院門的古樸與靜氣。</h3><h3> 三是作者有意讓院門"喝醉酒",一時間歪歪扭扭,搖搖擺擺起來,但靜中寓動,故顯得格外的不俗。這也是此作出彩之處吧。</h3><h3> 鋼筆畫我一直提倡百花齊放,黑白的要畫,出"彩"的同樣值得我們去探索。只有路子拓寬了,面目才會多樣。</h3><h3> 《坐寬》便可一證。</h3><h3> 此作之妙,我點到即止,大家還是自己去細細品玩吧!</h3> <h1>龔平</h1><h3><br></h3><h1><b> 龔平《劉文西》</b></h1><h3><b><br></b></h3><h3> 劉文西是真正的當代美術大師。他的畫,功夫之深,數量之多,境界之高,的確少人能企及,更是無人不喜歡,因為面值百元的紅色人民幣,上面毛主席的頭像,便出自此老之大手筆。</h3><h3> 可惜的是,劉老剛剛仙逝,令整個美術界深感惋惜。除大量的懷念文字外,也有人為他造像。龔平這幅《劉文西》,便是其中甚為精彩的作品。</h3><h3> 用線何其省略!</h3><h3> 造型何其準確!</h3><h3> 表情處理何其真切而生動!</h3><h3> 一代大師的笑貌音容,仿佛就這樣被很好地傳達了出來。</h3><h3> 一幅不大的人物肖像小品,雖如此簡潔,如此惜線如金,卻不難見出作者的高才與深功。</h3><h3> 此作以素描功夫作底,但又絕非僅僅是素描,而是已然上升為獨立的畫種。</h3><h3> 說實話,我對龔平兄這兩下子,佩服得五體投地呢!</h3><h3> 我甚至籍此小品,似乎一下明白了鋼筆人物畫的某些真諦……</h3> <h1>徐建哲</h1><h3><br></h3><h1><b> 徐劍哲《醉心手工》</b></h1><h3><b><br></b></h3><h3> 題目是我臨時給起的。</h3><h3> 此幅鋼筆速寫,描繪一位謝頂之老者,像個手工藝高手,正專心致志地砍削著一段木頭,準備將它做成自己拿手和滿意的什么物件。</h3><h3> 至于這物件是農具,是生活用品,抑或是一件工藝品,從畫面上尚看不出,其實也沒有必要去根究。但老者的專注與投入,那股特別的勁兒,說得高大上一點,即所謂"工匠精神",卻活脫脫被生動而精準地刻畫出來了。</h3><h3>這正是此幅速寫小品特別打動人的地方。</h3><h3> 徐劍哲兄為溫州人,年稍長于我,也非職業畫家,近年醉心于鋼筆畫,尤擅人物速寫和線描一路風格,足跡廣而勤奮甚,作品多多,令人佩服。</h3><h3> 他的速寫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運筆速度不一定"速",但在徐徐走線中,盡可能將鋼筆畫的線性特征發揮出來,這是值得贊賞與提倡的,將其升華一下,不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某種體現嗎?</h3><h3> 比較而言,此作更近于速寫,與他其它的線描作品拉開了一定距離。</h3><h3> 另外,適當的淡墨襯托,也使這幅作點增加了"看頭"。</h3><h3> 若說白璧微瑕,竊以為似乎地上的碎木屑顯得稍多?</h3> <h1>趙吳成</h1><h3><br></h3><h1><b> 趙吳成《泯滅》</b></h1><h3><b><br></b></h3><h3> 趙吳成是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位專業考古研究工作者,學術成就甚高,許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文物》這樣的國家級專業雜志上,甚至被翻譯成外文,可證他的學術地位。</h3><h3> 玩鋼筆畫,他說純粹是一項個人業余愛好。他的鋼筆人物肖像我見過一些,不了解的人,會誤以為他是學美術的,造型功底真好,神形兼備,令人佩服。這樣的"業余水平",我看其實遠在不少專業畫家之上呢。</h3><h3> 他的青銅系列作品,更是精妙叫絕,其價值與意義,可能又更在他的人物肖像之上吧。</h3><h3>首先,題材就顯得極為與眾不同。鐘愛這些古色古香、斑駁陸離的鐘鼎彝器,并用鋼筆畫來刻畫與再現之,據我所知,目前國內唯數人而已(如北京中央美院的王其鈞教授,也是此道高手)。這與他的主業有關,也有相應的獲取資料的條件。考古究其"質",鋼筆畫展 其"文",正好互為補充,相得益彰。</h3><h3> 其次,刻畫出所謂"破銅爛鐵"的質感量感,的確殊非易事,這是要見證高超而獨特的技法表達功夫的,而趙老師已然做到了。我曾問他用的什么彩色中性筆,他說抓到什么就用什么,并無特別講究。從他的一些照片資料上看,也的確如此。但表現青銅的銹斑與質地,他還用了金色中性筆,我也曾用過,表現這樣的題材,是得用金色、銀色來"提亮"。</h3><h3> 其三,他的這類作品都賦與了嶄新的思想文化內涵,是真正意義上的推陳出新,與藝術性再創造。比如此幅新作,光從《中國密碼——國祭的傳說-泯滅》的題目上看,便可略知一二。國祭用鼎,可惜這已是數千年前曾經的輝煌,而今早成舊事,皇皇燦燦之青銅器皿,已然捐毀與泯滅,已不復當年之神圣光彩( 這僅僅是我的妄讀 )。</h3><h3> 這個系列的作品,他自注為"彩色中性筆畫",尺寸是43X35Cm,畫幅不大,卻實在厚重沉郁得很,小品雖小,卻極寓深意,這就尤為難得與不俗了。</h3><h3> 我想,若看了原作,還不知道會有什么新的發現與特別驚喜呢!</h3><h3> 實在不敢過多妄評,諸位還是看看作品去……</h3> <h1>高勇</h1><h3><br></h3><h1><b> 高勇《草原情》</b></h1><h3><b><br></b></h3><h3> 題目也是我擅取的。</h3><h3> 此作描繪離離荒草間,兩匹俊馬正互相致意傳情,互動性濃。作品比較寫實,馬的結構與特征,包括動態,甚至神情,均刻畫得比較到位。這樣的作品,不可能閉門造車(像我這樣的畫法),應有所參考吧。</h3><h3> 參考當然可以,也值得提倡。但二度創作一定要勝過原作,否則就沒什么意義了。</h3><h3> 我寧愿相信,他這幅新作,所畫之馬為一雙情侶,正在廣遠而蒼茫的草原上談情說愛,互至戀意。這有何不可呢! 有些馬兒,可能比某些人更加可愛,更值得尊敬。人有"人渣",還不少,但從未聽說馬有"馬渣",對吧?</h3><h3> 草原是靜的,馬兒是動的,仿佛還能聽見它們的長嘯與嘶鳴。</h3><h3> 構圖上,調子上,氛圍上,意境上,此作功夫都下得很足。下了功夫的畫,往往是好作品。</h3><h3> 高勇兄勤奮,時見新作,且題材多樣。因為作品好,我與雅兄不知點評過幾次了。在當下鋼筆畫界,他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我甚至更看好他未來的發展。</h3> 來稿選登 <h1>吳志勇(湖南長沙)</h1> <h1>吳志勇</h1> <h1>程慶拾(新疆烏魯木齊)</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程慶拾</h1> <h1>車明霞</h1> <h1>劉洪江</h1> <h1>王國寶</h1> <h1>王國寶</h1> <h1>王駿</h1> <h1>王駿</h1> <h1>王駿</h1> <h1>任寶海</h1> <h1>任保海</h1> <h1>任保海</h1> <h1>任保海</h1> <h1>郭貴明</h1> <h1>龔小剛</h1> <h1>龔小剛</h1> <h1>龔小剛</h1> <h1>龔小剛</h1> <h1>王朝榮</h1> <h1>劉子丹</h1> <h1>劉子丹</h1> <h1>秋添</h1> <h1>秋添</h1> <h1>秋添</h1> <h1>向以樺</h1> <h1>向以樺</h1> <h1>向以樺</h1> <h1>李正強</h1> <h1>李正強</h1> <h1>蔡靚</h1> <h1>蔡靚</h1> <h1>韓鈺</h1> <h1>劉軍吉</h1> <h1>蘇發輝</h1> <h1>蘇發輝</h1> <h1>蘇發輝</h1> <h1>蘇發輝</h1> <h1>吳天</h1> <h1>吳天</h1> <h1>謝躍榮</h1> <h1>鄭昌輝</h1> <h1>鄭昌輝</h1> <h1>鄭昌輝</h1> <h1>龔平</h1> <h1>龔平</h1> <h1>龔平</h1> <h1>王恩貺(浙江蘭溪)</h1> <h1>張彪(河南鄭州)</h1> <h1>張彪</h1> <h1>張彪</h1> <h1>張彪</h1> <h1>萬丙理</h1> <h1>萬丙理</h1> <h1>蘭寧生(江蘇無錫)</h1> <h1>蘭寧生</h1> <h1>蘭寧生</h1> <h1>興雲</h1> <h1>興雲</h1> <h1>葉志軍</h1> <h1>葉志軍</h1> <h1>葉志軍</h1> 速寫掇英 <h1>劉長青(河北廊坊)</h1> <h1>劉長青</h1> <h1>劉長青</h1> <h1>劉長青</h1> <h1>周挺華</h1> <h1>周挺華</h1> <h1>周挺華</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王子江</h1> <h1>汪偉明</h1> <h1>汪偉明</h1> <h1>汪偉明</h1> <h1>陳國浩</h1> <h1>陳國浩</h1> <h1>吳悅光</h1> <h1>吳悅光</h1> 它山之石 <h1>吳悅光</h1> <h1>向曉華</h1> <h1>向曉華</h1> 資訊快遞 <h3>《筆尖生花》慶祝八一建軍節鋼筆畫聯展開幕</h3><h3>慶祝八一建軍節“筆尖生花”鋼筆畫聯展于7月31日上午10:30分在青島寶龍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將展出青島鋼筆畫家王煒、于慶勝、王振華、劉哲學、徐光亮、孫鈞銘、萬里雒、王連興、梁鈞、王作勇、胡選生、陳中華、左云秀(排名不分先后)十三位鋼筆畫畫家的120余幅新作。展覽將展出至8月30日。</h3><h3>鋼筆畫藝術博大精深,縱觀古今中外,鋼筆在藝術家手中可謂妙筆生花,神奇無比。此畫種傳入中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經三十年代創作熱潮后逐漸衰退,近代仍有部分畫家致力于鋼筆畫。他們在各自層面上,展示了辛勤筆耕的結晶,他們在中國文化大背景下顯示出不同的審美追求,讓人感受到一種高層次的主觀精神狀態、精神視野與境界的追求。</h3><h3>本次展覽作品中,畫家筆下的景象生機勃勃、各有其輝。作品線條分明,黑白間、七彩間、技法中、靈性育果;鋼筆潤花,體裁多樣,充滿活力。畫家們的作品沒有一味追求一樹一木的所謂“真”,而是注重自然景色的韻致與筆下的情感互通,這種神質的交流加之中西文化、地理位置為創作增添了內涵,蘊含著畫家們對自然的敬畏、人性的贊美、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真善美的謳歌。</h3><h3>值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舉辦此次畫展,青島寶龍美術館旨在通過文化引領,以畫家手中的筆繪制美的作品向建軍節獻禮。同時,向大眾展示新時代別具一格的新鋼筆畫繪畫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鋼筆畫藝術表現形式。畫家間通過展覽相互學習、加強彼此間交流,促進創作。</h3><h3> </h3> <h3> </h3><h3>*2019年8月8日,第一屆中國義烏畫框行業新品訂貨會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隆重舉行!以“整合資源,抱團發展”為主題,由400多家廠商,近千種新品,3000多采購商聯合打造的裝飾畫、畫框、油畫、國畫、家居軟裝、酒店軟裝飾品盛會,同期舉行全球畫框業頒獎盛典。</h3><h3>*2019“記憶·榮光·夢想”中國鋼筆畫邀請展入選工作于7月29日結束,約15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鋼筆畫畫家的作品將入展九月份在沈陽舉辦的邀請畫展。</h3> 爭鳴天地 <h1>張志安</h1> <h1><b> 《三星謎云》的創作</b></h1><h3><b><br></b></h3><h3> 張志安</h3><h3><br></h3><h3> 幾過月過去了,我以三星堆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創作終于結束。在創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要怎樣才能把三星堆文化價值內在的東西挖掘出來,這樣的創作的確"太難了"。</h3><h3> 第一稿,我斗膽發與程慶拾老師,請求指導。他建議我再深入想一想,畫面上倒底用一些什么三星堆的文物元素更好?</h3><h3> 程老師還建議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圖式處理要再大膽些,朝神秘與厚重方向努力。圖式感,太重要啊!"</h3><h3> 接著又深入一層開導說, "圖式的背后,是文化,是歷史,是美感,是思考! 還有,是創作個性!也就是你自己的全部!"</h3><h3> 在程老師這番率直"重話"的震動、感染下,我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也大致明確了此作改進與提升的大方向。</h3><h3> 經過長時間的辛苦勞作,新作終于殺青。這里不妨將我的思考、設計和創作情況概述如下:</h3><h3> 命題:《三星謎云》。</h3><h3> 材料: 300克對開白卡紙,針管筆。</h3><h3> 構圖及素材: 構圖以三角形猶如金子塔型的表達方式來處理,畫面以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出土的幾件鎮館之寶,來承載與表達三星堆遺的神秘文化,它們包括:</h3><h3>(1)大型青銅蠶叢縱目面具,出土于二號祭祀坑,高65厘米、寬138厘米,大嘴、鷹鉤鼻、雙耳碩大,向上方挑出,眼球做得更為離奇:直徑13.5厘米,凸出眼眶16.5厘米,而這,正與《華陽國志》記載的蜀人古史傳說時代的祖先神的形象相似,這一形象,是古蜀人對自身認識尚處于原始水平時,對所景仰的遠祖的一種神話性質的加工。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h3><h3>(2)青銅立人像,青銅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1厘米。</h3><h3>其雙手極為夸張,呈抱握狀。他代表的應該是國王兼巫師一類人物,在下民眼中,他同時也是“神”,是集神、巫、王于一身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的象征。它是中國,也是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代文物群中最早、最大、最奇特、最神秘、最為宏偉壯觀的青銅立人雕像,被譽為“銅像之王”。</h3><h3>(3)神樹上的太陽神鳥,其中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只鳥,鳥共九只(即太陽神鳥)。</h3><h3>(4)青銅太陽,在學術界一般認為這是古人表現太陽崇拜觀念的一種裝飾器物。因為在古代對于太陽和太陽神的崇拜,是人類早期文化的一種共同心理,并且太陽輪上都有小孔,或許是要將它們掛起來,作為太陽的象征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在農耕部落中,太陽崇拜是一種早期宗教文化現象,因此上述看法有其合理性。但是三星堆青銅太陽輪究竟用于什么用途,至今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等待人們前去揭開其神秘面紗。</h3><h3>(5)靑銅金面具和青銅面具。</h3><h3>(6)文物上出現神秘的少量符號。</h3><h3>(7)三星堆是"南方絲綢之路"的0公里起點,故此作構圖以駱駝隊用留白的方式來表達南方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并將其巧妙地融合于三星堆文化元素之中。</h3><h3> 此作的整個畫面背景以銀河系的圖像出現,表現出宇宙的無限奧秘,再以此襯托出畫面文物形貌的對比性效果。而文物上神秘的符號,則以七星北斗圖的方式來排列,旨在體現宇宙的一種內在精神觀,是一種古拙而發端狀態的空靈境界。</h3><h3> 左上角為了調節畫面重心均衡,加上了青銅太陽圖形,希望能更好地體現作品的創作主題和內在文化價值。畫面下方的駝隊,表達三星堆為南方絲綢之路的始發站,也使畫面產生了動感。</h3><h3> 總之,整個作品以三星堆遺址的神秘色彩來反映出古蜀國獨特的文化底蘊及地域特色,希望能給讀者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h3><h3> 的確,古蜀人來自何方?如何進入成都平原?何時建都立國?他與包括中原殷人在內的四鄰關系如何?這一串串歷史文化之謎,在舊時人們眼里,同直上高天、云遮霧繞的古蜀道一樣,同樣是神異詭譎而不可捉摸,更令后人思古追懷與無限神往的。</h3><h3> 用鋼筆畫來表現這樣的宏大主題,目前尚少人涉獵,但我以為可以一試,也希望籍此挑戰一下自己的綜合能力。不管怎樣說,這都是很有意義的吧。</h3><h3> 拙作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直言賜教與斧正!</h3><h3> 2019年7月18日</h3> <h1> 青島鋼筆畫家李強</h1><h1> 【每日一畫】作品選萃</h1><h3><br></h3><h3>30人遭遇火山轟燃犧牲 四川涼山森林大火滅火救援難度仍很大</h3><h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3月30日下午5點,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開撲救。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在現場的撲火人員緊急避險,但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h3><h3>經全力搜救,昨天晚上6點半,這30名失聯撲火人員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干部群眾犧牲,包括木里縣林業局局長楊達瓦與該局另一名工作人員。昨晚,應急管理部官方網站頁面變為黑白色,以示哀悼。我們也向這些犧牲的英雄致敬!英雄一路走好!</h3> <h1>李強</h1> <h1> 李強【每日一畫】</h1><h1> 選萃之二</h1><h3><br></h3><h3>iDaily · 每日環球視野</h3><h3>May 9, 2019</h3><h3>PEOPLE · 人物</h3><h3>英國女王探望新曾孫</h3><h3>英國白金漢宮公布一張新照片,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一同探望新出生的曾孫 Archie,倫敦溫莎城堡。這是女王的第8個曾孫,也是英國王位第7順位繼承人。哈里王子夫婦為新生兒取名阿爾奇(Archie),意為「真誠而勇敢」。由于梅根王妃擁有美國國籍,新出生的王室寶寶將自動獲得英國和美國國籍,成為英國王室第一個雙國籍成員。</h3><h3>攝影師:Chris Allerton</h3><h3>( 根據此幅新聞照片創作 )</h3> <h1>李強</h1> <h1><b> 完美的缺陷與缺陷的完美</b></h1><h3><b><br></b></h3><h3> 畫者老吳</h3><h3><br></h3><h3> 大道至簡,這是勿庸置疑的。這種簡,是極度的繁的濃縮,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在鋼筆畫的畫家群體中,見到太多的繁復精細力作,得到最多的美評莫過于“像照片一樣逼真”!或許是“這不是照片,是畫的”,諸如此類的驚嘆!我無意對這種評價論長議短,只是覺得繪畫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為了逼真得與照片真假難辨,未免俗套,更有失風雅。</h3><h3> 未經思考編排的照片式效果,畫面是“完美”的,但給我的感覺往往是若有所失,總覺得畫面缺失了某種東西,是什么呢?我個人認為就是手繪的雅趣!那種經過無窮想象才能產生的“美”。</h3><h3> 但也有不少畫寫實的鋼筆畫者,他們的構圖、造型也是非常精準、符合素描規律,但卻并未追求前述那種近乎全面、完美的超精,而是仿佛刻意的“偷懶”,留下一些地方不畫。國畫中叫留白,西洋畫中應該就是叫虛實了。這種似乎有“缺陷”的畫面反而給人一種意趣之美,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就像是文學作品中的的“賣關子”,留些結果不說,讓讀者去猜去想,在下回分解中去享受閱讀的樂趣。這就是文學和藝術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反而,一幅畫,詳詳盡盡,什么都一覽無余,觀者在對畫技短暫的震驚之后,我估計大多數人都會很快遺忘這幅作品。因為如此“完美”之作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人們不會再去留連于它,不會再去審視和挖掘它其中更深的內涵和境界。這無異于是一種“缺陷”。</h3><h3> 說到這里,又不免想到世界名作,雕塑斷臂維納斯。她的藝術魅力恰恰就是“斷臂”的所謂缺陷美。這個斷臂還引發了無數的猜測和考研。有人試圖找到“遺失”的斷臂,有人設想了無數的修復方案,卻就是比不過現在斷臂造型之美。我個人覺得,說不定當初雕塑家也是經過了無數造型方案,“折斷”重來N回,干脆就保持了現在這般模樣,沒想到無心插柳,成為流傳后世的千古名作。</h3><h3> 我無意批評畫滿畫紙的精細作品的藝術價值,只是看到不少人,因為素描造型基礎不扎實,取舍創作能力不強,就在“逼真”上作文章,畫得比照片還照片,用超絕的手藝震驚觀眾。但即使這樣,我也不認為這是繪畫之美,而是一種工藝制作之美。</h3><h3> 由此可見,畫作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有“缺陷”的完美。“缺陷”美并不拒絕精致和細節,但即使畫得精致圓滿周到,也切莫忘記畫作的虛實之美,該虛該省的地方一定要虛要省,這個“懶”絕對是值得一偷。否則,作品難免流于“完美”的缺陷之列,我以為。</h3> <h1><b> 我剃光頭畫峨眉</b></h1><h3><b><br></b></h3><h3> 作者:鄧勇</h3><h3><br></h3><h3> 我的繪畫習慣,是先弄清模特的文化背景。故,從立意到完成耗時較長。這過程用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來比喻是比較恰當的。</h3><h3> 然而,表現峨眉山風景的這組畫作,其過程就不止是十月懷胎這么簡單了。</h3><h3> 早在讀初中、剛學素描時,就因電影《東方紅》里一句臺詞,對峨眉山發生了興趣。這臺詞就是“抗戰八年,蔣介石躲在峨眉山。”</h3><h3> 當時就想,能讓蔣委員長一呆就是八年的地方一定非常美。</h3><h3> 雖然很向往,但沒有條件到峨眉山一睹神韻,想畫的心只得放下。</h3><h3> 后來知道,蔣介石也不總是呆在峨眉山上,他還要到別處去辦別的事;知道蔣介石也不是抗戰時期才到峨眉山,這之前就去過,并且還有段離奇的經歷。</h3><h3> 1936年,蔣在峨嵋山舉辦軍官訓練團,把四川境內大小軍閥都弄到山上集訓。因聽說有獼猴會攔路乞討,如不丟下‘買路錢’猴賊即會發動襲擊、實施搶劫。蔣便指示:多備些好吃的,到時投放便是。</h3><h3> 路過洪椿坪夾道,果然被一群猴賊攔住了去路。衛兵便向猴群投擲了大量罐頭。猴們張嘴一咬,發覺啃求不動,以為受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攻擊,便齜牙咧嘴地發起怒來,猴王更是徑直跳到老蔣面前,預備實施斬首行動。老蔣大怒摘下帽子朝上一揮,罵了句:娘希匹。話音剛落奇跡出現了,猴們立馬散開,揖禮為其送行。</h3><h3> 雖然講述者說得有鼻子有眼,但我卻不大相信,以為是馬屁精所杜撰。因為我知道,再聰明的猴子也不會認得蔣介石。然而,據中央通訊社記者徐怨宇多年查證,蔣與猴王這離奇的邂逅又的確真實發生過。</h3><h3> 峨眉山到底有什么神奇的東西,竟至于猴們會對蔣委員長揖禮恭送。雖然這故事進一步激起了我對此山的興趣,但因種種原因仍然無緣親睹峨眉芳容。</h3><h3> 直到前年,才有機會登上峨眉,對其歷史文化進行了深入了解。知道它不僅有“金頂祥光”、“象池月夜”等壯麗美景。還是廟宇眾多,寶藏豐富的巨大佛國。</h3><h3> 因佛教不許殺生,為追求安全,周邊動物早就匯聚于此。其中,出沒于清音閣、一線天至洪椿坪一帶的短尾猴已通人性。早先食物缺乏,這些頑皮的家伙常偷食供果。后來僧人決定常年為其投食。天長日久猴們不僅對僧人產生了信賴不再偷食貢果,而且還學著香客,見到僧人就頂禮膜拜。</h3><h3> 當年,蔣介石一行遭到眾猴圍攻之際,當他脫帽揮舞現出光頭之時,猴們誤以為他是佛家弟子,便習慣性地做出輯禮恭送的樣子退到一邊。這才結束對峙,避免了一場雖由蔣委員長親自指揮、但勝負實在難料的人猴大戰。</h3><h3> 有鑒于此,我在峨眉山采風之時,為避免遭到猴們攻擊便特意剃了光頭。</h3> <h1>鄧勇</h1> <h1>鄧勇</h1> <h1>鄧勇</h1> 編輯部通告 <h3>(1)作者把稿件投給劉長青、吳志勇、程慶拾或者發到群里即可。</h3><h3>涉鋼文稿投給吳、程二位老師。</h3><h3>(2)作品像素不低于500kb。</h3><h3>(3)投稿作品一定要屬實名。否則不予采納。</h3><h3>(4)本刊改為月刊,請大家周知。</h3><h3> 鋼筆畫集萃編輯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阳市| 库车县| 柞水县| 资源县| 恩平市| 股票| 会同县| 滁州市| 舞钢市| 江川县| 金平| 大田县| 甘洛县| 石景山区| 蓬莱市| 思茅市| 北辰区| 盘山县| 苍山县| 阳西县| 建水县| 伊吾县| 宝坻区| 黄浦区| 建阳市| 石景山区| 阿拉尔市| 寿阳县| 黄骅市| 涞源县| 冀州市| 云浮市| 长兴县| 双峰县| 亳州市| 本溪市| 密云县| 文化| 青铜峡市| 贵港市| 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