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紀念天山獨庫公路通車45周年</b></h1><p><br></p><p> 1969年,中蘇邊界戰爭爆發,前蘇聯在珍寶島沒占到便宜后,就向我西北發動進攻。為了戰備需要,1974年,毛主席做出“搞活天山”的批示,修筑天山國防公路,組建十萬基本建設工程兵指戰員陸續進疆挺進天山深處,拉開了筑路的序幕。歷經十年浴血奮戰,于1983年9月基本通車,作為國防戰備公路,當時不對民用開放,1991年,蘇聯解體,獨庫公路移交地方,改革開放四十年新疆南北疆的經濟建設、旅游業快速發展與這條“英雄路”是密不可分的,堪稱中國公路史上的一座豐碑。</p> <h3> </h3><h3> 喬爾瑪烈士陵園紀念碑,建于1984年1月,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新疆軍區為紀念武警交通二總隊在修筑天山獨庫公路中光榮犧牲的官兵修建。</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0, 251, 252); 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草木蔥蘢,松柏掩映。陵園內,</span>紀念碑坐落在翠綠的松柏懷抱中,顯得格外的莊嚴而肅穆,紀念碑正面:刻著“為獨庫公路工程獻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背面:用漢、維吾爾兩種文字刻寫著碑文和168位烈士的英名,張明山和曾雙清烈士包括其中。</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明山同志生前照</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明山同志榮獲軍功章留影</b></h1> <h1><b> 張明山烈士與妻子和兩歲女兒唯一的一張全家福。</b></h1><h3><b><br></b></h3><h3>碧血灑滿天山,捐軀為誰?為國威軍威振奮!<br></h3><h3>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萬戶團圓!</h3> <h3><font color="#01010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明山“烈士證明書”。</b></h1></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碑前為你花一束,片片都是我情懷。</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喬爾瑪烈士陵園張明山烈士墓碑</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為張明山烈士制作的墓碑</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張明山:十二支隊一一一團三營七連一排長,山西省應縣人,1968年4月入伍,1969年8月入黨。1976年6月24日,在施工轉場途中,汽車壓斷便橋掉入河中犧牲,時年28歲。</b></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曾雙清:革命烈士證明書</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喬爾瑪烈士陵園曾雙清烈士墓碑</b></h1><h3><b><br></b></h3><h3><b>需要說明一下:曾雙清烈士是一一一團三營七連戰士。喬爾瑪烈士陵園的碑文是(一一三團)有誤。</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為曾雙清烈士制作的墓碑</b></h1><h3><b><br></b></h3><h3><b> 曾雙清:十二支隊一一一團三營七連戰士,湖北省安陸縣人,1976年3月入伍,1976年6月24日,在施工轉場中汽車壓斷便橋,掉入河中犧牲,時年19歲。</b></h3><h3><b><br></b></h3><h3><b> 1976年6月24日,138團三營七連施工轉場途中汽車壓斷便橋墜入河中,一排長:張明山和剛入伍3個多月的戰士:曾雙清一起掉入河中,一排長順手抓住了河邊的一棵小樹,一手去抓新戰士曾雙清,當張明山一排長抓住曾雙清衣服時因河水流速太急,瞬間將小樹連根拔起,是兩人一起被河水沖走,一排長:張明山,戰士:曾雙清光榮犧牲。</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尼勒克縣喬爾瑪烈士陵園全景。</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喬爾瑪烈士陵園。</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時隔四十三年的思念與痛此刻交匯,撕心裂肺的場景無法用華麗的語言來描述了,哭喊親人的聲音在喬爾瑪烈士陵園上空久久回蕩。</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明山烈士的女兒:張海霞。</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張明山烈士的妹妹:張桂梅和烈士的女兒:張海霞。</b></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左起:張明山弟弟:張義山,申銳,張明山女兒:張海霞,張明山妹妹:張桂梅,陳俊貴臨別時合影。</b></h1><h3><b><br></b></h3><h3><b><br></b></h3><h3><b> 2019年8月9日抵達喬爾瑪烈士陵園,張桂梅攜帶著父母的遺像、帶著父母臨終的囑托來啦!43年的期盼終于瞬間變為了實現,哭聲在烈士陵園山脈上空回蕩,淚水與親人的墓碑交匯!那撕心裂肺的痛感動了天!張明山烈士是想挽留女兒、挽留弟弟和妹妹再陪陪他嗎?她們剛離開了喬爾瑪烈士陵園就開始起霧,隨后下起了雨,能見度不足兩米,驅車長達十一個多小時,到達烏魯木齊已經是深夜,她們來的艱難,走的不舍,或許張明山烈士跟隨女兒和弟弟妹妹一起回家了……。</b></h3> <h3><font color="#01010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山埋忠骨,精神照后人。</b></h1></font></h3> <h1><b> 張明山烈士,在1976年6月24日,犧牲前為親人寄出的最后一封家信。</b></h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left;"> </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2018年9月30日,《朔州晚報》對張明山烈士的英雄事跡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是開路先鋒,他是應縣的英雄,是家鄉人民學習的楷模!熱血鑄就天山路,生命奉獻行路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天上山途中。</h3></font></h3> <h3> </h3><h3> 春天上山途中,天山的雪未融化,解放牌車隊輪胎打滑需要前面人拉,后面人推,再不行就在輪胎下墊上皮大衣。人和車隊一起上山,沒有專拉人的車,都是“飄大廂”,危險無處不在,每年上山下山官兵們都已經習慣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會戰施工現場。</b></h1> <h3><br></h3><h3> 大會戰,拼命干,天天工地吃涼飯。簡陋的工具:小推車、鐵鍬、十字鎬、鋼釬、鐵錘、木杠子、鐵絲籠,施工路段距離營房(帳篷)遠,上班車送,下班車接,沒車了就徒步回營房,每天施工都超過12小時。回到營房抓緊時間洗洗涮涮端盆打飯,飯后召開班務會,總結一天施工表現,干得好的同志班長表揚,施工偷懶的同志挨批評,思想開小差的同志班長或老兵帶你出去談心,熄燈哨一吹,睡覺,還要到連部領搶排班站崗。</h3><h3><br></h3><h3> 時間緊,任務重,海拔高,呼吸困難,嘔吐頭暈是常事,施工條件非常艱苦,官兵們的軍裝根本不夠穿,摸爬滾打,扛物資,抬石頭,背石頭,抱石頭,棉衣的棉花漏在外面,軍裝不是磨破就是掛破,不夸張的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有的老兵年底退伍時將自己的舊軍裝留給了繼續施工的戰友們。</h3><h3><br></h3><h3> 炊事班的生活老三樣,土豆、蘿卜、白菜,早餐咸菜,豆腐乳,葷菜少,素菜多,面食是70%的白面,30%的玉米面,玉米面發糕里放上糖精,連隊為了改善官兵的生活,有時用半自動步槍打盤羊,有人說是黃羊,我記得有一次我們連為了給全連戰士改善生活買了牧民的一頭牦牛,特殊的年代,練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又耐得住寂寞的一支鐵骨部隊。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再續“天山精神”新篇章。</h3> <h3><br></h3><h3> 虎口拔牙,飛線探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清晨走出帳篷,晚上能否再回到帳篷都不清楚,氣候惡劣,環境嚴峻,一不留神隨時都有可能犧牲,每月津貼6-7元錢,買點信簽紙信封、肥皂、洗衣粉、牙膏毛巾,會抽煙就不夠用,有的戰士還向家里要救濟,只要是參加修筑天山獨庫公路的官兵都懂,不論入伍時間長短筑路經歷你將終生難忘。</h3> <h3><br></h3><h3> 打導洞需要放炮炸,導洞的直徑和深度決定裝藥移山爆破的效果,煤油燈在導洞里照亮,炮炸的石渣用木制的木箱綁上繩子人拉向外運輸,國民經濟落后,機械匱乏的年代,官兵們沒有懈怠,積極的想辦法用簡陋的工具進行施工,天山獨庫公路全長562公里,168名官兵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h3> <h3> 打隧道由空壓機帶動風鉆進行施工作業,分干打眼和注水打眼兩種,干打眼粉塵濃度特別高,佩戴防護用具(防塵口罩),但是,戴上防塵口罩缺氧,人呼吸困難,所以,不得不去掉防塵口罩,日復一日,患矽肺病幾率非常高,隧道里滲水也是常有的事,官兵們的棉衣濕透了堅持施工作業,沒有因為環境條件艱苦而削弱官兵們的斗志,口號:“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進醫院”,保質保量努力完成當天下達的施工任務。</h3><h3><br></h3><h3> 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曾到天山公路施工現場視察工作,看到官兵們施工的場景心里非常難受,問施工的官兵們有什么困難?官兵們商量的語氣說:“能不能再給我們發一件棉衣”,楊勇司令員請示特批為大家每人發了一件棉衣,官兵們非常的高興。當年的干部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山精神”。</h3> <h1><b><font color="#ed2308">寫作能力有限,不足之處,敬請諒解!</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姜堰市|
偃师市|
廊坊市|
抚州市|
施甸县|
长丰县|
宜阳县|
西城区|
武威市|
高阳县|
阜康市|
鄱阳县|
中阳县|
北票市|
延寿县|
盐边县|
普宁市|
济阳县|
阳西县|
都安|
天门市|
新余市|
灵丘县|
共和县|
分宜县|
义乌市|
阳春市|
三原县|
中方县|
乌兰察布市|
木里|
江口县|
红河县|
罗源县|
英吉沙县|
凤凰县|
丹阳市|
常宁市|
桦川县|
武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