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2日到4日來自全國各地400余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的后代來到安徽省合肥市參加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h3> <h3> 渡江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為而后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h3> <h3> 渡江戰役標志蔣家王朝在大陸統治的結束,也打破了蘇聯想要國共兩黨分江而治的構想,為大陸的統—墊定了基礎。</h3> <p class="ql-block"> 這次活動以當年渡江戰役參戰部隊的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將士后代發起舉辦,參加活動的后代來自全國各地,重返70年前父輩們并肩浴血奮戰的戰場,重溫父輩們的光輝歷史,追思先烈的英雄事跡,弘揚和傳承紅色精神</p> <h3> 參加紀念活動的后代們合影留念</h3> <h3>參加本次活動的第三野戰軍后代合影</h3> <h3>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h3><h3>渡江參戰部隊后代 紀念徽章</h3> <h3> 7月3日在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南廣場舉行了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儀式,儀式由本次活動的總指揮開國上將陳士榘之子陳人康主持并講話。</h3> <h3> 二野后代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三野后代粟裕大將之女粟惠寧,陳士榘上將之子陳人康,四野后代劉亞樓上將之子劉煜濱,梁興初中將之子梁曉源分別代表各野戰軍后代們向渡江戰役犧牲的烈士們敬獻花籃并整理鍛帶。</h3> <h3> 粟裕大將之女粟惠寧頌詩《紀念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陳毅之子陳昊蘇作)。</h3> <h3>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少將在紀念儀式上講話</h3> <h3> 朱德的外孫、劉伯承、粟裕、陳賡、陳士榘、蘇振華、宋時輪、秦基偉等的子女參加了這個光榮的紀念活動!</h3> <h3>紀念會會場</h3> <h3> 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少將等后代向渡江戰役紀念館捐贈書畫,程紅館長代表紀念館接受捐贈。</h3> <h3> 紀念儀式后參加活動的后代依次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館內詳實的史料,又給我們上了一堂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4日上午參觀了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h3> <h3> 3日晚舉辦了《渡江頌》紀念晚會,各野戰軍后代奉獻了一臺精彩的節目,還有自編自演的渡江戰役情景的節目。</h3> <h3> 會后三個野戰軍的后代將簽名軍旗捐贈給渡江戰役紀念館</h3> <h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軍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該縱隊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主力部隊發展而來的,是由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徂俫山起義、牛頭鎮起義組建而成。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屢立戰功。</h3><h3> 渡江戰役時26軍屬東集團第八兵團,4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天王寺、上沛地區追殲國民黨第312師4000余人。5月,26軍參加上海戰役,連續攻克昆山、嘉定、唐橋國際電臺、真如火車站、大場飛機場、江灣鎮等堅固筑壘地域,控制蘇州河北側市區,殲敵4.2萬人(整個上海戰役殲敵15萬)。后擔任上海警備任務。</h3> <h3> 參加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26軍后代合影</h3><h3><br></h3> <h3> 來自北京的張曉軍是我們本次26軍后代的召集和組織人,她還是本次活動的工作人員,又是我們3號車的車長,年近70歲的人又冒著高溫和身體不適,工作非常的負責任。</h3> <h3>來自上海的張寧(下圖右)</h3> <h3>來自北京的鐘學柱 郭敏華夫妻</h3> <h3> 我是鐘學柱,是26軍后勤部長鐘羽一之子,這次有幸和妹妹鐘笑梅,妻子郭敏華一同參加渡江70周年紀念活動,感到非常激動!緬懷革命老前輩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赴湯蹈火不怕流血犧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h3> <h3> 來自北京的鐘笑梅,她和鐘學柱是兄妹</h3> <h3> </h3> <h3> 今天參觀總前委舊址,遇到當地的工作人員引路,一路上他告訴說:你們這次來這里參觀我們縣里非常重視,除了疏導交通還派出大量工作人員保障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接待你們和普通游客不同,你們是老首長、作戰老部隊的后代,你們的到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能迎接你們非常高興!</h3><h3> 這是我們父輩的榮譽,做為后人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是我輩的本分和責任,此時此地懷念父輩們創造的不朽偉業,緬懷他們為新中國解放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讓先輩的革命精神在你我血液里永遠傳承!</h3><h3> 這是鐘笑梅在參觀總前委舊址時發出的感想!</h3> <h3> 來自青島的劉軍 孫鸞夫妻,劉軍的父親渡江戰役時是26軍76師227團團長劉佐</h3> <h3> </h3> <h3> 這是劉軍在接受記者的采訪</h3> <h3> 劉軍參加完紀念活動后發自內心的說:后代子女們怎樣繼承好、傳承好、發揚好先輩們對黨忠誠,熱愛人民的堅定理想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通過這次在合肥隆重紀念渡江戰役勝利70年活動,二野、三野、四野400余名后代子女們齊聚合肥,向先輩們鞠躬致敬,緬懷先輩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及人民安居樂業貢獻出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乃至生命。我們這些參加紀念活動的部分后代子女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先輩們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敢打必勝,永往直前的戰斗作風。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這支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革命英雄氣概,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參加紀念大會的全體后代子們站在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的南廣場上再一次齊聲高呼:“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響徹云霄!祖國只要需要,召必回!</h3> <h3> 來自濟南的褚來生(左)</h3> <h3> 來自上海的程建京</h3> <h3> </h3> <h3> 來自北京的朱松岳</h3> <h3> 來自南京的張新生 張美蘭夫婦</h3> <h3> 來自山東蓬萊的曲樹克</h3> <h3> </h3> <h3> 來自濟南的王云波</h3> <h3>來自山東蓬萊的唐玲</h3> <h3> </h3> <h3>我應海萍來自山東煙臺</h3> <h3> </h3> <h3> 代表26軍后代參加了《渡江頌》慶祝晚會的演出</h3> <h3> 我參加此類大型紅色之旅的活動已經是第2次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小時候被教育為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要繼承革命遺志,今天我們追求父輩的戰斗足跡,親自踏上父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戰斗過的地方,當年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犧牲在這片戰場,他們用生命檢驗和踐行了紅色信仰,并且在一代代不懈努力下,成為我們世代相承的意志,將之融入血脈中隨著生命的延續而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參加這些活動的意義。</h3><h3> 參加本次活動的從2代到4代,歲數最大的93歲,最小的4代一對雙胞胎不滿周歲,所以每一次這樣的活動我們都是不能錯過的,而且像這次三大野戰軍后代共同舉辦的活動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特別寶貴,以后有類似的活動我還會參加。</h3> <h3>這是那對不滿周歲的雙胞胎</h3> <h3> 26軍后代在活動中</h3> <h3>在晚會上演出的舞蹈《誰不說俺家鄉好》</h3> <h3> 26軍后代的兄弟姐妹們下次活動我們再相聚!也希望更多的兄弟姐妹加入我們的行列,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不忘初心、擔當使命!</h3> <h3> 應海萍7月8日完稿于返回煙臺的高鐵列車上。</h3> <h3> 《在這里向文中照片原創攝影者表示感謝,謝謝無私提供!》</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区。|
高平市|
尼玛县|
林周县|
江陵县|
古交市|
崇义县|
广安市|
伊宁市|
卓资县|
浦东新区|
泰和县|
湖口县|
嘉祥县|
枞阳县|
洛阳市|
井冈山市|
新野县|
松滋市|
柘城县|
建始县|
修水县|
奈曼旗|
肇州县|
西乌珠穆沁旗|
陇南市|
越西县|
邵东县|
东乌珠穆沁旗|
肃南|
嵩明县|
罗定市|
太和县|
昌黎县|
九台市|
元江|
富宁县|
九江县|
长子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