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騎行大運河

武少軍

<h3></h3><h3></h3><h3></h3><h3></h3><h3></h3><h1>  <font color="#ed2308">一、運河印象</font></h1> 一剪閑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 2019年,在煙花三月的季節(jié)里,五十四歲的我與其他三位騎友帶著滿滿的自信,也帶著一種朝圣般的向往,從天安門廣場出發(fā),踏上了追尋大運河的征程,用我們已經不再年輕的生命去感受大運河沿岸那令人心旌搖蕩的城市文化、傳統(tǒng)美食和歷史空間,讓歡快的車輪在她數千里風塵中旗幟般的飛揚……<br><h3></h3><h3></h3><h3></h3><h3></h3> <h3><font color="#ff8a00">京杭大運河北端遺址——北京通州</font><br></h3> <h3>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人工河道,也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萬里長城并稱為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運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全長約1794公里。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運河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成了了解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一把鑰匙,人們既可以興趣盎然地尋古訪勝,又能夠從沿河兩岸城鄉(xiāng)鮮明的變革中去把握當代中國前進的脈搏。</h3><h3> 我們沿著大運河流經的節(jié)點城市騎行,行程2100多公里(因為沿運河河畔并沒有道路,加上在各大城市落腳),歷時16天,途徑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滄州、衡水、邢臺,山東德州、臨清、聊城、濟寧、滕州、微山,江蘇徐州、宿遷、淮安、揚州、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浙江嘉興、湖州、杭州20個市區(qū)(返程游覽了紹興、寧波、宏村、黃山等),穿越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每駐足一個城市,我們總會站在大運河的角度去對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文化內涵、歷史名勝、風物淳美、魅惑風華…… 進行了必要的解讀。</h3> <h3>  騎進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煙樹人家便成了遠方的點綴,又值薄暮時分,四處萬籟俱寂,只有車輪碾壓在路面上的絮響,我突然想到,尋找運河歷史大抵就該是這種聲音吧,行行復行行,在散漫中透出莊嚴和執(zhí)著。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運河碼頭遺址,這里已經沒有了當年槽運的繁華,細細尋去,附近碼頭上還殘存著古老的石碑,只是字跡已漫漶難辨,如今,這碼頭上的石碑已成了孤獨的守望者,它們因守望而孤獨,因孤獨而矜持。曾相伴過秦時明月漢時關的長城卻就在一望之內,在運河碼頭遺址西南有一城樓,歷史告訴我,北京通州不應當有長城經過呀,那么為什么要在運河的源頭上新建一城樓呢?我猜應當是現代人希望作為中華民族最具文化生命和魅力的兩大工程靠得近一些,讓長城與運河幾乎一踮腳、一彎腰就可以牽手共舞。《話說運河》開場白中有這樣一句話:打開中國地圖,如果說萬里長城是陽剛的一撇,京杭大運河就是陰柔的一捺,一撇一捺在中華大地上寫成了一個“人”字。實際上,把大運河和長城硬拉在一起比較是件很尷尬的事,但如果一定要比較的話,我只能這樣說:長城是一尊僵硬的雕塑,而大運河則是一派靈動的生活;長城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征,而大運河則是實實在在的滋潤;長城保衛(wèi)了大漢民族的休養(yǎng)生息,而大運河則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強健和鮮活。<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這就是數千里運河最北端的源頭么?如今,這個運河遺址公園僅僅在古老的河道上用橡皮壩儲存了幾公里的游樂用水。那么,去何處尋覓那曾經維系了一代又一代王朝興衰的滄浪之水?又該去何處尋覓那艄公纖夫的歌謠和艨艟連翩的浩大景觀? 沿著運河一路騎行,發(fā)現運河受到的破壞比我想象嚴重的多,有些城市河道已成為排污溝,現代工業(yè)與房地產等各種破壞性地開發(fā)了沿河的歷史文化遺跡。在黃河以北,運河許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狀況相當普遍。查閱歷史,實際上從19世紀初期到中葉,由于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重臣都屬洋務派在朝中占優(yōu)勢,他們不主張“挽河歸故”,大運河漕糧全部改成海運,大運河漕運機構也隨之撤銷,大運河各段任其自行發(fā)展而被廢棄。自此,中國二千多年的大運河,由初創(chuàng)至鼎盛,由盛而衰,由衰而完全失修。<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畢竟運河的生命是離不開水的,沒有水,還說什么根深葉茂蓬勃亮麗?還說什么春風楊柳雨露滋潤?看著滄桑的運河,我只有徒添嘆息而已。在騎行到江蘇徐州后才又看到運河航運的生機勃勃,運河上依然呈現出兩千多年“桅墻林立,舳艫蔽水”的盛況。如今,我們中國的經濟增長迅速,難道就不能再建成兩岸草木茂盛的運河,并使其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嗎?為什么不可以再把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通過運河之水作甘霖,讓燕趙大地的慷慨、齊魯蒼原的古樸、還有那旖旎的淮揚風華和姑蘇煙水,為我們的子孫后代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呢?炎黃子孫是否應該重溫中國運河史,認識中國運河遺產,作一場現代運河夢呢?浮華如夢啊!為什么追求浮華的理想總是如影隨形呢?<br></h3> <h3>  悠悠千載運河水滋養(yǎng)了兩岸人民,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歷史遺存,催生了一座座運河名城,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可喜的是,隨著南水北調、一路一帶的推進,在中華民族不同凡響的重要關頭,大運河又將肩負起交通和輸水的雙重使命,泛起松柏青輝,古樸而充滿新意,猶如夕陽,又如旭日,富有詩意,魅力四射,再次以她濃釅的奶液,哺養(yǎng)出現代文明的芳香,迎來錦燦滿天的紅霞。<br></h3> <h1><font color="#ed2308">  二、騎行隨想</font></h1><h3> 都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而觀賞風景的方式有多種,徒步、騎行、自駕等,但徒步太慢,開車太快,因此最佳方式還是騎行。選擇單車騎行這種最自由最親近的旅行方式去探索大運河,勇敢地接受旅途中的艱辛與磨煉,這是強健的體能和堅定的毅力給我的恩賜。長途騎行能夠讓人返璞歸真,騎行時,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可以隨時隨地停下來去欣賞自認為美的風景,能夠細細地去體驗運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大運河穿越了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北方和南方,就是氣概與情致,質樸與浪漫,長城浩歌與月明畫舫,俊鶻盤云與小橋流水的最美風景。大運河就從這風景中流過,她孕育著風景,自己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一路感悟,風景就像是人生行途中的驛站,每一次放逐都會讓你從年輕走向成熟,從淺薄走向深沉,從浮躁走向淡定。大運河本身的性格、氣質,還有色調,溫情脈脈地濡染了沿河兩岸的風景,又無可爭議地界定了北方和南方的風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默默地騎行在路上,沒有人打擾,讓我能夠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煩惱和工作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被碾在了車轍之下,心靈猶如被大運河溫柔的水洗滌過一般清澈而又寧靜。大運河堤上的垂柳仍在婆娑弄姿,那是可以千年萬載地繁衍的生命。王朝代謝,人事滄桑,這些都是過眼煙云,只有大運河是不朽的,她已成了中華大地上永遠的風景,也成了歷代詩人筆下永遠的意象。<font color="#ed2308"><br></font></h3> <h3>  的確,沿著大運河從北往南騎行,這是一種跨越地理概念也跨越人文風景的旅行。北方和南方的樹木、土地、風和建筑物,還有陽光、河畔的野花,甚至人們臉上的神態(tài)都是如此不同。但這種不同,只有站在她的一端遙想另一端時才會強烈地感受到。而在行程中,那些微小的轉換幾乎很難覺察。這就如同季節(jié)的演變,總是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悄悄完成。騎行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看著緩緩流動的河水真的能讓生活節(jié)奏變慢,回歸最質樸的簡單與快樂,喜歡騎行在運河路上的自由,聽著耳邊輕柔飄過的風聲,自己猶如長了雙翅膀,翱翔在蔚藍的天空,大運河的水是柔軟的,但我騎行的腿是強健的,此時,心情是舒暢的,心靈是高遠的,身體是輕盈的,快樂與自由溢于言表。<br></h3> <h3>  大運河的沿途有許多極富盛名的寺廟和寶塔,我不知道當初建造時,除去佛教目的,有沒有導航的因素,想來也應該有的。佛教的一個大宗旨就是普度眾生,所謂的禪宗四大叢林,除寧波天童寺外,其余三座分別是鎮(zhèn)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揚州高旻寺皆坐落于大運河畔。那寺廟里的佛陀是不是默默告訴我們,用了千百年的時光來修行,歷盡萬千劫數,在大運河彼岸佛國,為大運河兩岸眾生遍植蓮花。佛度有緣人,我們這些騎行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這個過程,也許剎那,也許一生。只要我們參悟了佛性,在騎行的路上注定不會迷失,不會寂寞。穿過摩肩接踵的人流,許多錯失的機緣都成了收獲。“光彩射樓塔,丹碧浮云端。”“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大運河畔的塔影和鐘聲,縹縹緲緲,隔世經年,不僅給行吟詩人提供了靈感,對于我們騎行者而言,則是長途跋涉中的坐標和心靈深處的希冀。<br></h3> <h3>  在欣賞大運河沿途的美時,總會不由得會想起騎行西藏的沿途美景,反差極大。如果說,大運河水鄉(xiāng)的美,是精致的美,巧妙的美,溫柔的美,女人的美。那么青藏高原的美,就是粗獷的美,雄壯的美,陽剛的美,男人的美。只有領略了大運河的江南,才知道什么是溫柔賢淑,細雨、青石、小巷、油紙傘;才知道什么叫婀娜恬靜,萬般風韻,石橋、畫舫、煙幕、團扇。只有翻越了青藏高原,才知道觸目所及,是碩大無比的山,亙古聳立,卓然遺世,蒼蒼茫茫,鬼斧神工,峭壁、色彩、神秘、地平線;才知道是遼闊無垠的天,坦坦蕩蕩,橫無際涯,雪山、玉湖、白云、藍天。<br></h3> <h3></h3><h3></h3><h3>  不錯,騎車遠行,就是一種體驗、是一種挑戰(zhàn)、是一種心情、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種人生的追求。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大運河路上有溪流潺潺,也有白云依依,有繁花茂草,也有月明星稀。大運河的一生都在謙下,造化眾生,滋養(yǎng)萬物。大運河可以淘盡悲歡,亦可以洗盡鉛華。大運河流經日月,優(yōu)雅從容,寧靜怡然,無所欲求。 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放下那些本非生命主題卻強占了生命的東西,走近大運河,走近自然走近自己。<br></h3><h3></h3><h3></h3> <h3><font color="#ff8a00">京杭大運河南端遺址——杭州拱宸橋</font></h3> <h3></h3><h1>  <font color="#ed2308">三、千年古城</font></h1> 年輕時,曾多次出差江南,在我的印象中,杭州、蘇州、揚州、紹興等城市似乎只是一個休憩的所在,這里山溫水軟,有巧奪天工的園林和白如凝脂的美女,有講究的菜肴和小吃,更有那如幽如蘭的小巷,纏綿得令人銷魂。卻沒有深切感受到大運河以它恢弘博大、寬厚慈祥的姿態(tài)在默默地濡養(yǎng)著沿岸的這些歷史名城。如今的我已經從生命的早春走進了蕭瑟的秋景,大半輩子的風雨人生,使我懂得了寬厚、責任和淡然;也理解了知足和給予的快樂。而這些品格,千百年來就一直流淌在大運河的血脈里。情懷已然蒼老,卻有如秋容,那是夏日浮躁后的燦爛與寧靜,顯示出理性的飽滿。按照騎行攻略,我們決定在揚州、蘇州、杭州各停留一天,感受她們既深茂古老又生機盎然的風韻魅力。<br> <h3>  揚州,素有“竹西佳處,淮左名都”之稱。正如此,才有當年隋煬帝為了觀瓊花,開鑿了一條大運河,直達揚州,讓揚州的繁華旖旎,隨著瓊花的芬芳傳遍天下。才有乾隆皇帝數下江南,定要屢屢游歷揚州的傳奇佳話。而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更是讓這千古名城,增添了幾分文采,幾分情懷。來到揚州,必然要游覽絕景佳色的瘦西湖,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有詩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蜚聲中外。瘦西湖以“瘦”為特征,瘦在精致,瘦在秀氣,瘦在靈動。亭臺軒榭,花池水沼,玉帶小橋,扶疏花木,無不錯落有致,布局精妙,一處一景,步步皆畫。瘦西湖畔的楊柳綠意濃濃,垂然的姿態(tài)述說著揚州的悠閑與寧靜。那一池的湖水,也在我們突然邂逅的細雨菲菲籠罩中,蕩起淺淺的漣漪,讓瘦西湖隨著唐詩宋詞的典雅,在一幅潑墨的山水畫中,以清秀婉麗的風姿,將揚州的風韻,展現在我們面前。<br></h3> <h3></h3><h3></h3><h3></h3><h3>  蘇州的美,在水,在橋,在園,在樓。蘇州園林大多美于山石之趣、流水花香、亭臺樓榭,確實稱得上滋潤風雅的所在,在這里,山、石、林、泉,大自然中美的幾大要素一應俱全,連同那里的花花草草,還有小巷深處淡淡的斜陽,一切都是前朝遺物,千年不變的,卻又是不褪色的,想怎樣消受就怎樣消受。蘇州是真正的水鄉(xiāng),大運河穿城而過,那條承載了江南古韻的河流,洗凈了我煙云浮動的心境,拂去我身為過客的迷惘,給我一種歸人的暖意。古舊的風景封鎖了世間所有的華麗,在這個沒有雕琢、不見修飾,且處處流溢著自然風情的水鄉(xiāng),許多晦澀的人生,在剎那間便有了生動的靈魂。 沿著詩意盎然、清新含蓄的景致層層走進,由遠而近的靈氣如一縷微風撲面而來,從古至今的歷史也似一卷古書徐徐展開。不曾細致地度量水鄉(xiāng)的風物人情,已然跌進河流翻騰的歲月里,因為只有穿過幾千年的煙雨時光,才能徹底觸摸那些沉淀在蘇州水中的故事,而后緩緩滲透我的心靈。<br></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杭州,是一款柔柔吹來的唐風宋韻的情懷,是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的裊裊余音,是歷史深處五彩斑斕的江南記憶,是一個永遠說不盡的美麗的夢兒。西湖以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著稱于世,是造就柔美江南的精靈。從南宋開始,西湖十景就開始聲名遠播。蘇堤春曉、平湖秋月、曲院風荷、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雙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鐘。即使沒有來過西湖的人,也會因了這樣詩意的景點名稱而對西湖浮想聯(lián)翩,心馳神往。豐富的歷史文化,使西湖如醇厚的佳釀,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心迷神馳,回味無窮。 </h3><h3><br></h3><h3></h3><h3></h3> <h3></h3><h3>  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金錢的誘惑、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浮沉等,使我們的心態(tài)浮躁得宛若湯煮,所以,我們需要養(yǎng)一點靜氣,還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而在旅行中,總有些地方能讓我們的心寧靜下來,古寺廟堂便是絕佳之地。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置身于古寺廟堂,那莊嚴肅穆的佛像,都會讓人感到寧靜、祥和。杭州的古寺、祠堂眾多,且人文底蘊深厚,如被康熙皇帝賜名為“云林禪寺”的靈隱寺便是非去不可的圣地。我是第三次踏進靈隱寺的香客,每次前來都是帶著母親的囑托在佛前接受香火的浸洗,等候梵音的凈化。我這般跋山涉水、騎行千里地尋來,并不是因為看不清世間苦樂模糊的生活,也不是厭倦了紅塵濃郁的煙火,只想在蓮花盛開的地方,用靈魂作注,換取平和淡定的心境。 步入大雄寶殿,抬眉時就會與殿內的觀音菩薩對望,只是剎那,會讓我多情地以為,她如此執(zhí)著地端坐在蓮臺,是為了等待我的到來,這不曾約定卻相逢的緣分,更是經久銘心。東西兩壁更有不同形態(tài)的菩薩,是觀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縱算我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她也會給我同樣的慈愛與悲憫,讓佛光照耀我渺小的生命與靈魂。</h3><h3></h3> <h3>  揚州、蘇州、杭州,這三座千年古城恰恰體現了文化江南的典型神貌,又恰恰在大運河邊幾乎等距離地排列著。任何人一到這里,就會撕去平日里遮遮掩掩的面具,變得赤裸裸地真實起來,文人的放浪形骸,商人的揮霍無度,女人的風情萬種,一切都會走向極致,人性的覺醒和物欲的橫流共存共榮。<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1><font color="#ed2308"> 四、江南美食</font></h1> 大運河孕育出了中國四大菜系中的魯菜與淮揚菜,在旅行的過程中感受舌尖上的美味,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對于騎行的我們感受尤甚。每天平均騎行130多公里,燃燒熱能4、5千卡路里,一到飯點兒,味蕾大開,是平時飯量的兩倍。騎行在燕趙齊魯大地,我們以梁山好漢的灑脫笑看滄桑,大快朵頤大碗喝酒,燕趙齊魯兒女大鍋尺盤的厚道,讓我們每餐足味,心留余香。真誠的服務,親情的價格,也體現了魯菜的中正大氣、平和中庸的風格特點,那香、那味、那韻、那情、彌漫身旁,久久回蕩。讓我們留下了燦爛的笑容,感受到了伸手就能握住的暖意,讓騎行日子在鐵鍋燉家雞的火熱氣氛中升騰,讓騎行生活在粗茶淡飯中充滿激情。 在飲食審美與求樂的學問里,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魯菜與淮揚菜以上千年的生發(fā)理蘊,解味、知味,臂助人們在異彩紛呈的現代生活中,咀嚼品味著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雙重享受。越過魯菜,我們要去追趕另一場淮揚盛宴。<br><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 淮揚菜是中國傳統(tǒng)四大菜系之一,是長江中下游(揚子江)、淮河流域的代表風味。淮揚菜濫觴于揚州,輝煌于揚州,是揚州悠久文明瑰寶之一,揚州是淮揚菜系的核心區(qū)。 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蘇州菜系俗稱“蘇幫菜”,杭州菜系俗稱“杭幫菜”,均屬淮揚菜系。著名的八大菜肴有軟兜長魚、松鼠鱖魚、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淮安茶馓、水晶肴肉、三套鴨、碧螺手剝河蝦仁等。其菜品細致精美,格調高雅,以本味本色為上乘,以妙契眾口為追求。我們一路從淮安吃到了杭州。說幾道我映像最為深刻的佳肴吧。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肴,該菜色澤烏亮,軟嫩異常,純嫩爽口,香氣濃郁,鮮美絕倫,清鮮醇正,蒜香濃郁。有“軟兜長魚透骨鮮”之美譽。關于“軟兜”,據說古法汆制長魚,是將活長魚用藍布袱兜扎,放入帶有蔥、姜、鹽、醋的沸水鍋內,汆至魚身卷曲,魚口張開時撈出,取其脊肉烹制。成菜后魚肉十分純嫩,用筷子夾起,兩端下垂,猶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帶,食時,因其嫩滑異常,筷子夾起時還需以湯匙兜住送入口中,故名“軟兜長魚”。清光緒十年,兩江總督左宗棠駐節(jié)淮安城,淮安知府特意做了一道軟兜長魚,左宗棠食用后大為贊賞。在他的推薦下,軟兜長魚曾作為淮安府的貢品之一進京恭賀慈禧七十大壽。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夜,北京將要舉辦開國第一宴,軟兜長魚作為淮揚菜頭道菜,獲得共和國第一菜美譽。此菜成為我們在淮安、揚州、蘇州、杭州的必點菜,我的感覺是揚州最為風雅,蘇州尤為淳樸,淮安最接地氣。如果你在這些城市說吃鱔魚就露餡了,一定記住:吃軟兜,這才是資深老饕的切口,保證讓老板對你這個外地人刮目相看。<br></h3><h3></h3><h3></h3><h3></h3><h3></h3> <h3><font color="#ff8a00">揚州的老字號“怡園”——軟兜長魚名店</font><br></h3> <h3><font color="#ff8a00">蘇邦菜——軟兜長魚</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杭邦菜——軟兜長魚</font></h3> <h3>  到了蘇州一定要吃蘇幫菜排行老大的傳統(tǒng)名菜松鼠鱖魚。我們在一家專營花雕酒店買酒時詢問上哪兒能夠吃到最正宗的松鼠鱖魚,老板說:松鶴樓,300年的老店,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來過。當看到我們購買中檔偏下的酒時,他還是提醒我們去“小園樓”吧,人氣不亞于松鶴樓,那里可自帶酒水。店主以這種方式暗示了松鶴樓的價格又顧及我們面子的溫馨提示讓我倍感溫暖,這就是精致的蘇州人。為了能夠品嘗這道佳肴,我們放棄了游覽“拙政園”,找到“小園樓”果然賓客如云,從下午4點開始排隊等號,終于在6點半成了“小園樓”的上帝,靠墻的四人方桌,鋪著一張潔凈的壓紋綢布,那是美食的舞臺。“上松鼠鱖魚!”我還沒看菜單就像老食客一樣張口就點菜。待看到菜單上寫著138元時,心想剛才那一聲中氣太足,要是知道價格后再喊還有這樣的底氣么?接著又點了開胃牛蛙羹、東坡肉、金磚豆腐等,怎么說這一餐也得“乾隆”一下。盡管我多次吃過此菜,多少有點先入為主的概念,但當昂首翹尾的松鼠鱖魚端上桌時,其色彩鮮艷,造型美觀,別致新穎,生動逼真還是令我吃了一驚,真不愧是蘇幫菜的翹楚啊!且看他們是怎么將鱖魚變成松鼠的:先把鱖魚背上的肉剞出花紋,入油鍋一炸,魚肉豎立起來,猶如松鼠受驚,毛發(fā)直豎;魚肉燒好后再澆上以番茄醬為主的鹵汁,撒些蝦仁、松子、青豆于魚身之上。松鼠鱖魚邊上還放了一串淡綠色的葡萄,既是美麗的點綴,又可解甜膩,真是細心體貼。人們說蘇幫菜鮮甜,到底鮮甜到什么程度呢?這里得打個比方,將蘇幫菜比作蘇州話,軟糯甜潤得像甜言蜜語。甜言蜜語聽多了,會覺得肉麻;蘇幫菜吃多了,會覺得舌麻。松鼠鱖魚外松脆,內軟嫩,鹵汁酸甜適口,最后將我的舌尖吃麻了。開胃牛蛙羹是吃到舌麻的緩沖湯菜,與松鼠鱖魚是絕配,鮮嫩的牛蛙肉加臘肉丁、嫩筍片猶如暗流涌動,一簇碧綠的蔥花灑向人間。這樣的美味竟然是在一座僅開店29年小飯店里烹制出來的,更加令人嘖嘖稱奇。在排隊時看到這家店招牌寫著“始于1990年”,在一條千年古街上敢寫這么短的創(chuàng)業(yè)歷史,說明店主很誠實。一個小飯店經過29年的精益求精,也足以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了。在許多地方,我們見到的百年老店,其實都是斷代之后的再植,百年老店的招牌除了說明它輝煌過,并衰落過,再也說明不了什么。或許因為這兩道菜太突出的緣故,次日回憶時竟覺得自己沒有吃別的菜。后來翻了日志,才知道還吃了東坡肉、金磚豆腐等。<br></h3> <h3></h3><h3>  “大張烙饃村”是我們騎行至淮安穿城而過時偶遇的農家菜館,我進去偵查了一下,除了餐桌餐椅符合農家菜的土氣外,其裝修風格完全像星級酒店,實際上,每次進這樣設計感很強的所謂的農家菜館,我都高度緊張,要么好吃得一塌糊涂,讓我想餐餐在此度過;要么價格高的離譜一出門就發(fā)誓從此老死不相往來。大堂經理看出了這幫灰頭土臉的騎行客的猶豫后非常熱情,主動告訴我們飯菜的價格低廉及特色名菜“烙饃茶馓”,為了留住食客甚至允許我們把自行車推進飯店。 烙饃不是饃是大米面烙制的約1厘米厚巴掌大的薄餅,糯口而彈牙。淮安茶馓,又稱之為“細環(huán)餅’,是用上白精面,拉出像粗麻線一樣的面條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泡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將烙饃攤開把茶馓放在中間,再配上河蝦皮、當地秘制辣醬、小蔥、干豆絲、臘肉丁、芝麻等,用筷子打卷將茶馓卷碎烙饃卷緊(有點像荷葉餅卷烤鴨),立馬從下里巴人變成陽春白雪,吃一口香糯酥脆,河蝦鮮、臘肉香、醬味醇,真是滿嘴風光,滿腔豪氣,一派美景,齒頰留香啊!在飯店當天并不知道烙饃茶馓實際上是淮揚八大名菜之一,后來查資料得知,滿漢全席前六點中,淮安茶馓位第五,作為清朝貢品,淮安茶馓的聲名與地位非常顯赫。這一餐吃的我們完全忘記了下午還有騎行60公里的責任。端起酒杯,便覺快樂,低頭望菜,騎行的疲憊一掃而過,兩瓶口子酒已悄然潛入我們的胃里,騎行的友誼在酣暢的豪飲中更加厚重,此刻的時光,即便醉酒都是清爽的。“大張烙饃村”這個農家菜館雖然與我們只是短暫的邂逅,但回憶也可能是很久遠的。<br></h3><h3></h3> <h3>  沿途我們遍嘗當地美食,如蟹粉獅子頭、皮包水、西湖醋魚、叫化童雞、油爆蝦、火踵神仙鴨、太湖三白等,皆可口,皆爽美,滋味鮮香,余味繞梁。<br></h3> <h3></h3><h3></h3><h3></h3><h1><font color="#ed2308">  五、紹興記憶</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span style="font-size: 17px;">紹興的風情已經美麗了2000多年,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它就是中國最迷人的水鄉(xiāng)澤國。水脈阡陌、古橋如織、黃酒飄香是古人對它充滿親昵的描寫。“船前一壺酒,船尾一卷書,釣得紫鱖魚,旋洗白蓮藕。”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文人愜意得令人嫉妒的生活。1989年,我與律所主任出差紹興,這次與紹興短暫的邂逅,便再也無法忘卻,它像一幅遙掛在江南墻上的古畫,裝幀著我這個路人的夢想,任憑年輪留下多少痕跡,也不會更改我對它初時的模樣。30年后,故地重游時,與之有關的舊記憶還是不期然地紛至沓來,總是讓人感慨,因為在同一個空間內看到了不同時間的自己,還有不同體重的自己以及滄桑的自己。時光似一把鋒利的剪刀,它剪斷了我的青春的年華,同樣也可以剪斷我結痂的記憶,釋放出禁錮的思想。</span></h1> <br><h3></h3><h3></h3> <h3>  再次走進魯迅故居,一種歲月的陳香和書卷的靈氣撲面而來,古舊的桌椅,老式的花瓶,清涼的地板,雕花的窗格,分明刻滿時光的舊痕,卻又是這樣潔凈無塵。在這個連空氣都彌漫著繁華的年代,懷舊似乎成了一種清新的向往,若不是時光追逐,誰又舍得在這充滿溫情又古舊的夢中醒來。眼前的景致,就像是一張塵封在時光深處的老照片,抖落在我的眼前,讓我深深陷入懷舊的情結,已經不能自拔。 穿過廊道就是百草園,逼人的綠意將剛才舊色的心情浩然洗凈,生命里充盈著草木芬芳,鳥語蟲鳴。腦中浮現出幾個孩童在此玩耍的情景,泛白的記憶由遠而近,從模糊到清晰。學生時代在課本中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總是仿佛真切地聽到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魯迅的文筆是那么的優(yōu)美。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座百草園,在背井離鄉(xiāng)之前,將純樸的童真寄存于此,待到多年后再來回味,依舊散發(fā)著稚真的氣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只是走過一座石橋的距離,短暫的過程,已讓時光回流,往事重現。陽光可以將美麗過濾,卻不能將其蒸發(fā);清風可以將舊夢拂醒,卻不能將其湮沒。人生有百味,愛恨情仇、離合悲歡皆于百味之中,品過方知真意。書中有三味,則為經、史、諸子百家味,讀過方知深蘊。一入門檻,抬眉與堂前“三味書屋”的牌匾相遇,那古舊清涼的味道,似故友重逢,只在剎那間,便攝住你柔軟的心魄,想要逃離,已然太遲。這讓我明白,人生許多緣分,都是在不經意間覺察到的,看似平淡的凝眸,卻意味深長。 這是魯迅的三味書屋,還記得舊時私塾的古韻給了新時代孩童無盡幻想,還記得課桌上一個“早”字令莘莘學子相繼效仿。如今得以真切地守望夢中情景,看著猶存的舊跡,又增添了一份對先人的懷想。魯迅的長相有點酷,而且越老越酷,給人的印象是勇敢的斗士,一副“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模樣,一看就是極有風骨的人。魯迅以他剛烈、犀利、寓意深刻的雜文和小說成為英雄,而他滿腔的柔情和雅致的情懷,則悄然在他的散文里幽香著。<br></h3> <h3>  那家創(chuàng)建于1894年的咸亨酒店肯定是不能不去的。魯迅將堂叔開的餐館寫進《孔乙己》等多部作品中,應沒料到今天的咸亨酒店已經成了五星級文化主題酒店,成了紹興的城市客廳,文化旅游休閑的地標。好在它的“堂吃”部分還保留原貌,每個游客都可以買一碗黃酒、一碟茴香豆,在曲尺形柜臺前當一回孔乙己。記得當年“堂吃”門口掛著孔乙己的破舊長衫,游客可以借穿拍照,一次伍角,現在不見了,多了個孔乙己的塑像,游客可以與塑像合影。但是“孔乙己,欠十九錢,三月六日”的牌子依舊懸掛在“堂吃”原來的位置,每次看著這幾個字時,心情總是五味雜陳,是不是現代人不太厚道了,雖然這塊牌子是孔乙己欠下的債務成為世人追憶曾經的道具,但是為何要將一個窮酸之人一生無法還清的債務供來往路人觀賞?分明是在提醒什么,或是昭示什么,也許什么都不是,這樣的風景,看過的人都忘了,但是作為律師的我總感覺孔乙己雖然是魯迅塑造的人物,但仍然被黑上了“失信人”名單,這世間又是否會有一種沒有相欠的人生?如果每個人能夠明白在生命中應當做到不相欠,那就從簡單里悟出了深刻,于黑暗中看到明亮,這實際上就是人生的希望與價值所在。<br></h3> <h3></h3><h3>  從三味書屋沿東走300多米,就到了千古絕唱《釵頭鳳》的誕生地沈園。看沈園,說透了,就是去看那堵刻有《釵頭鳳》詩句的斷壁。當年我游沈園時24歲,我得承認那個年齡段的我是一個感情豐富而且流俗的人,如果當年有手機能給自己拍個照,想必那張青春的臉一定攜帶著對沈園主角悲情的色彩、傷懷的嘆息以及心存酸楚的失落。反正游完沈園后的我在咸亨酒店坐到月明之夜,喝到意興闌珊,醉的一塌糊涂,吐的稀里嘩啦,以至于讓我的領導照顧了我一夜,如今又站在沈園門口,不由得想起那個青春年華的晚上,醉過才知真味,醒來方覺意濃。 沈園本是一座紹興的沈氏園林,盡管浸潤了宋時明月,又流淌過明清水云,還漂染著今時煙雨,可這里的光陰卻始終停留在兩首叫《釵頭鳳》的詞中。“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我了解的陸游是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和抗金英雄,其詩風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一掃宋詞纖艷之風”的陸游竟寫出這樣纏綿悱惻的情詩,可見有一種心疼是可以改變人的思維習慣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據說,唐婉寫完這首《釵頭鳳》后,不久就辭世了。史料關于唐琬的介紹很吝嗇,只是記載了唐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對陸游《釵頭鳳》和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足見唐琬的才華橫溢,那么她的文靜靈秀究竟是什么模樣呢?她像西施那樣常常皺著眉頭嗎?像趙飛燕那樣纖巧且能作掌上舞嗎?像王昭君那樣明艷照人卻又一簾幽怨嗎?或者簡單地說,她是玉樹臨風還是梨花帶雨?是淡秀天然還是風情萬種?都不得而知,只是知道癡情憂傷的陸游卻是長壽的,活得牙齒都掉光了,他依然三番五次地重游沈園,每次都留下了情深意長的詩詞。75歲時寫《沈園》二首,得“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等妙句;81歲時猶有“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的無限憂傷;84歲時,也就是他離世前一年,依然不忘與沈園道個別,一句“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寫給唐婉也寫給自己。如今只剩兩闋瘦詞在寂寥的碑廊上深情對望,他們在塵世拭淚強歡,在詞中盡情傷嘆。看來,沈園只是陸游的沈園,陸游將所有的愛意和傷心都留給沈園了。那么,我與沈園經歷一次就足夠了,不必再感懷陸老爺子與唐婉那悠悠往事和千古的遺憾了,免得我重醉一回,就在沈園門口留個影吧,在濕潤的春風中淡淡離開,無須辭別,不要回眸,讓沉睡的繼續(xù)沉睡,讓清醒的依舊清醒。<br></h3><h3></h3> <h3></h3><h3>  來到安昌古鎮(zhèn),古舊的風景封鎖了世間所有的華麗,讓我在苔蘚攀附的痕跡里賞閱另一種雅致。在這個沒有雕琢、不見修飾,且處處流溢著自然風情的水鄉(xiāng),卻是浮華散去,云淡風清。那些縱橫相連、阡陌交錯的河道水巷依然輕靈地飄過烏篷船影。水氣著衣時依然能聞到淡淡的酒香,古鎮(zhèn)人每天都在快樂地灌臘腸、扯白糖、曬醬鴨、做米酒,要不然,五百年的風雨滄桑,安昌怎么可能還保持著“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鮮麗色韻! 古鎮(zhèn)最有名氣的是“紹興師爺館”。明清時期的師爺,用現代職業(yè)分類來看,類似于律師、秘書等專家型人才。以中國之大,為何只有紹興盛產師爺,甚至多到“無紹不成衙”的地步?原因無非有三:一是這里讀書人多,明清科舉很低的錄取率,讓紹興積累了不少落榜的知識分子;二是紹興出了不少有名的師爺,師爺的收入很高,示范作用大;三是出現了“師爺培訓班”,有的專攻法律條文,有的專攻文書案牘……凡是官衙里當差需要的一切知識和技能都得學。據說,明清時代每個師爺都有這么一個裝著回家盤纏的箱子,他們隨時準備著炒老板的魷魚。很難想象,在沒有民主可言的封建社會里,師爺還能自尊自強自由。如遇主官處事不公,經反復勸告依然無效,師爺可拂袖而去,另行再就業(yè)。師爺的職業(yè)操守大致可歸納為12個字:立心要正,盡心,盡言,不合則去。這樣的職業(yè)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適用于我們律師這個行業(yè),與現代的律師合伙制的管理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很欣慰。只是如今的公務員們恐怕連“不合則去”的勇氣都沒有,只能令人唏噓。安昌古鎮(zhèn)因為有了充滿傳奇色彩的師爺群落,千年流淌的街河才像一條靈秀、清澈、深厚的文脈,讓人尋訪時有了探秘的快感。<br></h3><h3></h3> <h3></h3><h1><font color="#ed2308">  六、禪茶凈心</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font><span style="font-size: 17px;">騎行大運河的前夜,我們下榻在北京福地凰城酒店,這里距離我們騎行出發(fā)點天安門廣場的直線距離僅1公里左右,當然最主要的是該酒店董事長是我20多年的好友,她長我半歲,讓我稱她李姐,多年在北京打拼的她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座國際大都市,經過了歲月的沉積,生活的歷練,使她在骨子里總是透出那份自信與優(yōu)雅,甚至還有點孤傲。凝視著典雅莊重,卓爾不群,盡顯歐陸風情,守望在紫禁城一側的酒店,不由得想起那首勵志歌曲: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每個人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是的,她不是在經驗管理她的酒店,她根本就是酒店里的靈魂。對工作的高度狂熱,使她的生活甚至她的整個生命都溢滿了斑斕的色彩,堅韌不拔和百折不撓是她一路走來的率真?zhèn)€性,她為創(chuàng)業(yè)敬業(yè)一詞做出了完美的詮釋。當然,在光怪陸離的人間,即使非常成功的李姐也不可能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她用最高規(guī)格為我們騎行大運河餞行,知道我喜歡喝茶,還將她收藏的釣魚臺“金磚”普洱茶送我們路上品味解乏。 </span></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愿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我曾經讀過余秋雨所著《極端之美》中《品鑒普洱茶》一文,他把書法、昆曲、普洱茶選為“文化極品”,他認為普洱茶屬于純粹“生態(tài)文化”而且對普洱茶的級別進行了排序,李姐送我的普洱茶屬于目前中國十級極品中的一級分支也屬尚品。當今中國,食物充裕,油膩過剩,現代科學檢測手段已經證明,普洱茶確實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的明顯功效,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普洱茶。我喜歡普洱茶口味的濃稠鮮爽、幽雅內斂,不僅如此,普洱茶還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喝了不影響睡眠。即使在夜間喝了,也能倒頭酣睡。這個好處,在各種茶品里幾乎絕無僅有,實在是解除了飲茶人的憂慮。試想,在大批繁忙的人群中,要想舒舒服服地擺開陣勢喝茶,總在夜間。其他茶,一到夜間總是很難被暢飲,因此,普洱茶就在夜色之中成了霸主。于是,幾乎在每個酒后微醉的夜晚,一盞普洱茶香里淺斟細品,韻味悠長,也就在陳釅、暖潤之中,包含著我與自然間的幽幽至義。<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 每次騎行欣賞沿途綺麗的風光,常常讓我心中生出巨大的感動;然而,讓我思想綻放亮光的,卻不是景,而是人。我們騎行的領隊是我的高中同學,他叫雷宏,在我們當地游泳圈、騎行圈名聲顯赫,參加戶外游泳30多年,冬泳泳齡22年,徒步穿越及長途騎行有20多年。他曾兩次騎行挑戰(zhàn)川藏線和滇藏線,在零下40度的漠河挑戰(zhàn)冬泳極限,他的探險經歷九死一生,可謂傳奇。他皈依佛門25年,法號悟能。年輕時的他也曾是一枚風華正茂頭發(fā)濃密的美男子,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如今,生活的歷練及皈依佛門后的潛心修煉使他的形象越來越有佛性。他看似不修邊幅,依著順便,但骨子里的佛家氣質不僅沒有隱藏起來,反而被勾勒的淋漓盡致。當然,隱藏也徒勞,他只要一開口說話,你就會明白高人就在眼前,友人們都叫他雷大師,絕對不是調侃,而是崇敬。只要與他談生命、佛學、旅行、自由、美食、易經八卦、文學……有時他淡然說出的一句話,其蘊含的人生哲理,會讓你咀嚼良久。 </h3><h3><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在騎行滇藏線和大運河每天的住宿之后,我們都是忙于洗凈塵埃與汗臭,而雷大師的第一要務就是盤腿如蓮,靜座床頭,濃濃地品半個小時茶。他對品茶有著獨到的見解,完全顛覆了我對品茶的認識。他認為,品茶不必追求什么牌子、什么價格(沿途中李姐的茶幾乎都讓他喝了),品茶最重要的是要品出意境品出禪意。品茶如人生,人生如品茶。茶在水中不浮即沉,時浮時沉是常態(tài),浮時安享飄逸,沉時靜享沉穩(wěn);人生不好即壞,時好時壞是常情,好時不驚不喜,壞時不懼不悲。持一顆安然平和之心從容面對生活的起起落落,才算是真正在享受人生。禪茶凈心,全憑品茶人的心境,心情郁結,茶一入嘴,苦味彌漫;心情悅愉,茶香飄逸,入嘴生香。酷夏品涼茶,不覺薄涼;寒冬品熱茶,暖香盈懷。禪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俗到雅也是一個持久修養(yǎng)的過程。 雷大師告誡我,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云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是喧囂紅塵,還是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克制欲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zhí)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h3><h3> 雷大師有句口頭禪:千秋大業(yè)一壺茶! 在雷大師的身上,我悟到了一個人唯有將鋒芒磨盡,才可以真正自在淡然,才可以懂得平靜地對待人生的聚散離合,接受歲月贈予的苦難與滄桑。曾經綽約的年華,如今看似寥落寡淡,卻有了幾分風骨,多了一種韻味。唯有這般,才能擁有一顆清醒的禪心,任憑煙云變幻,逝水滔滔,亦不改山河顏色。飲下這壺人生的禪茶,才能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騎行大運河的光陰,已隨日月悄然流逝,在騎行日子里的溫馨與感動,連同那段無法復制的生活點滴,已經完完整整地刻錄在流年的素箋里,典藏為一道獨一無二的最美印記。<br></h3> <h3></h3><h3></h3><h3></h3><h3> 有段話我很喜歡:“真正的愛自己,不是犧牲掉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去打拼,而是在當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讓自己的內心充盈著喜悅,讓現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愛的方式度過。” 一世浮生一剎那,一樹菩提一壺茶。 武少軍 2019年7月7日整理騎行大運河日志于大同<br></h3><h3><br></h3><h3><br></h3><h3>(注:個別照片來源網絡)</h3><h3></h3><h3></h3><h3></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称多县| 连南| 新化县| 横山县| 六盘水市| 井研县| 云阳县| 那坡县| 兴国县| 白玉县| 朔州市| 织金县| 河津市| 蒙山县| 花垣县| 六枝特区| 佛坪县| 黑河市| 盐亭县| 大化| 克山县| 焦作市| 仁寿县| 盐亭县| 库车县| 清苑县| 逊克县| 兴城市| 新野县| 德庆县| 双流县| 黄石市| 永兴县| 桃源县| 资阳市| 龙口市| 新干县| 虎林市| 密山市|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