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2年8月8號,我們來到位于羅馬城內,一個“國中之國”的梵蒂岡,算是世界上最小的旅游圣地,僅0.44平方公里,卻每天接待著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與朝圣者,從早到晚成排的等著進入圣保羅大教堂一睹其風采,登頂俯瞰羅馬全景。</h3> <h3>站在圣保羅廣場旁梵蒂岡國境線欄桿旁留影</h3> <h3>教堂前面是能容納30萬人的圣彼得廣場,廣場長340米、寬240米,被兩個半圓形的長廊環繞,每個長廊由284根高大的圓石柱支撐著長廊的頂,頂上有142個教會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異、栩栩如生。廣場中間聳立著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豎起的,它是由一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方尖碑兩旁各有一座美麗的噴泉,涓涓的清泉象征著上帝賦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進圣彼得廣場的人無不為這宏大的場面而感慨。</h3> <h3>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總面積2.3萬平方米,主體建筑高45.4米,長約211米,可容納近6萬人同時祈禱,信徒和游客必須衣冠整齊并通過安檢才可以進入教堂。</h3> <h3>大教堂的外觀宏偉壯麗,正面寬115米,高45米,以中線為軸兩邊對稱,8根圓柱對稱立在中間,4根方柱排在兩側,柱間有5扇大門,2層樓上有3個陽臺,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臺,平日里陽臺的門關著,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臺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h3> <h3>教堂大門口站崗的皇家衛隊士兵,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品。</h3> <h3>圣伯多祿大殿,亦名圣伯多祿大教堂、梵蒂岡大殿、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征之一。作為最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被視為是天主教會最神圣的地點。</h3> <h3>殿堂的中央,貝爾尼尼的最偉大的杰作---青銅華蓋被置于宏偉的穹頂之下,閃爍著金色耀眼的光芒。羅馬天主教神學界把彼得確認為其教堂的第一任首領和羅馬第一任大主教。進門口的右邊走廊里,第三禮拜堂CappelladelSacramento里有貝尼尼所建的祭壇,只有祈禱的人才能進入,不是信徒禁止入內。正中央右邊有圣彼得的青銅像,由于來參觀的信徒的吻和手的觸摸,銅像閃耀著金色。左側以及與第二、第三禮拜堂相對的墻面上有波萊渥羅為伊諾欠茲奧八世建造的青銅紀念碑。</h3> <h3>圣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筑圣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h3> <h3>在大殿的右側最著名的是米開朗琪羅的圣母哀痛雕像《圣殤》被稱為教堂中最優雅的作品。</h3> <h3>耶穌躺在瑪利亞懷中,圣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至盡。</h3> <h3>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h3> <h3>主祭壇畫《洗禮祭壇》施洗約翰在約旦河邊為耶穌做洗禮,圣母坐著觀看,其他都是天使。這幅畫是馬拉塔1698年的作品,原作保存在天使圣母大教堂,這里看到的是鑲嵌畫,1722年被布置在這里。</h3> <h3>約翰二十三世祭臺上是鑲嵌畫《圣杰羅姆的最后圣餐》,這幅畫是多梅尼基諾的作品,表現的是圣杰羅姆最后一次圣餐的情形,他吃下了代表耶穌血和肉體的葡萄酒和 面包,天使已經出現,將迎接他上天堂。圣杰羅姆曾為一頭獅子拔出足底的荊棘,所以他的標志是獅子。</h3> <h3>庇護二世祭臺上是鑲嵌畫《圣塞巴斯蒂亞諾殉難》,公元3世紀,塞巴斯蒂亞諾是羅馬皇帝的衛隊長,長相俊美,皇帝愛他甚至許以一半江山,但虔誠基督徒的他不為所動,最后被綁在樹干上亂箭射死。</h3> <h3>氣勢恢宏的大教堂亭廊</h3> <h3>大教堂左邊的大門有皇家衛隊守衛,皇家衛隊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衛士們個個高大魁梧,他們身穿紅黃藍三色條紋的古代騎士服裝,手握長戟,威風凜凜。他們都是瑞士人,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神圣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于是決定世世代代雇傭瑞士衛兵保衛教堂。</h3> <h3>參觀后從大教堂出來,恰遇衛兵換崗儀式。</h3> <h3>教堂的平頂上正中間站立著耶穌的雕像,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的雕像一字排開,高大的圓頂上有很多精美的裝飾。</h3> <h3>夕陽映照下的大教堂和廣場中央的方碑上形成的光暈</h3> <h3>游客們從圣彼得大教堂廣場跨過國境線,回到羅馬。</h3> <h3>我們則在國境線外不遠處,乘坐大巴,前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h3> <h3>8月13號,我們乘大巴車從意大利沿著風光旖旎的阿爾卑斯山前往奧地利。</h3> <h3>山間的村落民居和教堂</h3> <h3>因斯布魯克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冰川峽谷之中,清冽的因河水從城中緩緩流過,古城的灰墻紅瓦與阿爾卑斯山上的積雪交相輝映。無論行走在因斯布魯克城中哪一條街上,都能見到積雪覆蓋的山峰,景色蔚為壯現秀麗。</h3> <h3>因斯布魯克(Innsbruck)是奧地利西南部城市、蒂羅爾州的首府,瀕臨因河(Inn),這座美麗的小城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谷之中,意為“因河”上的橋。</h3> <h3>因斯布魯克仍然保持著中世紀城市的容貌,在狹窄的小街上,哥特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巴洛克式的大門和文藝復興式的連拱廊展現出古城的風貌。</h3> <h3>黃金屋頂(Goldenes Dachl)在奧地利茵斯布魯克舊城區哈索費狄街盡頭,從前被人們稱為新王宮的建筑。黃金屋頂建于1500年,屬晚期哥特式風格的建筑,是為了紀念馬克西米連一世訂婚而建造的。</h3> <h3>立在街頭的一對狗熊雕塑</h3> <h3>這座小山城曾經于1964年和1976年兩次舉辦冬季奧運會,載入了體育史冊。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式于1976年2月4日隆重舉行,與其他會址不同的是,主體育場設有兩個火焰塔,一個是12年前所用的,另一個是新建的。開幕式上,首先點燃了新建塔上的火焰,然后再點燃舊的,兩個火焰塔同時日日夜夜燃燒,標志著這個蒂羅爾州首府是冬季奧運會兩次主辦地。</h3> <h3>奧運會體育場對面的綠地公園</h3> <h3>因斯布魯克是個迷人的小鎮,遠眺阿爾卑斯山下的市區,頓覺心曠神怡,來這里的觀光客居奧地利之冠。</h3> <h3>著名的水晶制品制造商施華洛世奇Swarovsk公司于1995年在城市郊區的總部建了這座多媒體聲光的水晶世界。在水晶世界可以欣賞到水晶世界獨特的韻味。</h3> <h3>水晶廠造型怪異的阿爾卑斯山巨人匍匐在一個山頭,兩只水晶大眼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一種奇異的光彩,從它的嘴巴里奔涌而出的噴泉落到了前面的湖中,發出了巨大的咆哮之聲。</h3> <h3>進入工廠展廳的鏡子亭廊,猶如走進了夢幻王國。</h3> <h3>陳列在廠房展廳前五彩繽紛的水晶原石</h3> <h3>施華洛士奇(SWAROVSKI)水晶制造廠就在阿爾卑斯山下,環境優雅清靜。</h3> <h3>游覽了因斯布魯克旖旎的風光和施華洛世奇迷人的水晶制品,留下一張愉悅的合影,再見了,因斯布魯克,再見了,奧地利。即將結束西歐九國之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美姑县|
隆回县|
虹口区|
新竹市|
浙江省|
靖远县|
辽中县|
永济市|
顺平县|
同德县|
方城县|
无棣县|
同心县|
社会|
江西省|
武宣县|
广汉市|
威信县|
从江县|
彭山县|
秦安县|
永善县|
丽江市|
田东县|
礼泉县|
徐州市|
东平县|
黑龙江省|
诸暨市|
洪泽县|
临安市|
遂昌县|
静安区|
恭城|
连州市|
昆明市|
寿宁县|
蓬莱市|
旺苍县|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