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父親離開我們己整整十年了,但是他慈祥的音容笑貌還都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h3><h3> 今年的七月二十一日是慈父百年誕辰日。慈父的一生是勤懇奉獻的一生,他年少時家境貧困,很小便外出打工,憑勤奮好學自學成才。他僅有初中學歷(是靠其二舅接濟才得已完成),由于其工作十分出色,五十年代初即在當時中國科技最發達的上海市,被評為二級也就是現在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h3><h3> 為建設新中國,他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報名離開繁華的大上海,到寒冷落后的北方哈爾濱,去支援祖國東北建設,為中國第一個大型的精密量儀量具刃具廠,當時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重點骨干企業~哈爾濱量具刃具廠的投產和發展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他在56年~68年這12年,一直是該擁有六千職工的大廠的技術一把手總工程師。他帶領幾百人的哈量技術隊伍,艱苦奮斗克服迷信,硬是在落后國際水平相當大的條件下,制造出多種填補國家空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密量具量儀,為國爭了光。如他領軍研制的精密量塊,品質超過當年蘇聯老大哥,與世界一流瑞士量塊平起平坐。</h3><h3> 文革后,為支援國家三線建設,又不遠萬里,來到廣西桂林籌建桂林量具刃具廠,為桂量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幾年就成為廣西一流的機械企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國家和人民沒有忘記這些建設新中國的功臣,九三年國務院授予他為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享受者。</h3><h3> 慈父在品德上,稱的上是一個高尚的人。他從不和組織計較個人得失。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間,他被打成哈量廠最大的反動技術權威,在“牛棚"里被關了近兩年,失去自由受到極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一被“解放",即把補發來的隔離審查期間扣發的幾千元工資,一次性全交給黨組織作為黨費,可見他對黨的忠誠,與寬闊的胸懷和磊落的金錢觀。慈父一生,雖然工資很高,當年在哈量廠排行第一,七十年代在桂林,他的工資水平比市長都高。但是生活十分簡樸,從不揮霍浪費。退休后生活雖不寬裕,但還是省下錢來捐獻救災扶貧。七八十年代曾資助本廠困難家庭子女讀大學,做了不少善事。</h3><h3> 慈父的高尚品德,永遠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h3><h3> 安息吧,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h3> <h1> </h1><h1> 錢曾興 年表</h1><h3><ul><li> </li><li>錢曾興 浙江省 嵊縣 長樂鎮人</li><li>父錢高粹 原籍 嵊縣 長樂 漢族</li><li>母支雅云 原籍 嵊縣 支鑒路漢族</li><li><br></li><li><br></li><li>1919年7月21日出生</li><li>生于 浙江省 嵊縣 長樂鎮一村 王虎路口</li><li>1919年~1924年 幼年</li><li>1925年~1931年 小學求學</li><li>1931年~1934年 上海初中</li><li>1935年6月~1937年10月 江蘇常熟縣電廠 練習生 工務員</li><li>1937年10月~1938年4月 抗戰影響 家居</li><li>1938年4月~1944年11月 湖南長沙祁陽 新中工程公司 車間管理員 技術員</li><li>1944年11月~1945年10月 重慶 新中工程公司 技術員</li><li>1945年10月~1952年12月 上海 新中工程公司制造廠 技術員 車間管理員</li><li>1953年1月~1954年9月 上海 一機部第二設計局 工程師</li><li>1954年10月~1971年8月 哈爾濱量具刃具廠 副總工程師</li><li>1971年8月~1979年8月 桂林量具刃具廠 總工程師</li><li>1979年8月~2009年6月 桂林退休生活</li><li>2009年6月11日 病逝</li><li><br></li><li>注:1962年在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加入中國共產黨。</li><li><br></li><li> </li><li> <br></li></ul></h3><h3><br></h3> <h3>慈父錢曾興一生為人低調,從不張揚,多種原因使他在各個時期留影很少,尤其解放前時期,幾乎未見一張,所以有關他的影象編輯,只能這樣,請各位親人諒解。</h3> <h3>這是慈父錢曾興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成長的地方~浙江省紹興市嵊州長樂一村王虎路8號。2002年二姐錢軍和我們夫婦到此留影。</h3> <h3>這是湖南省祁陽縣,慈父于1938年~1944年在此地工作過。這里也是我們父母成親,建立家庭的地方。當年在上海的十幾家中國的民族工業,為躲避日本侵略,搬遷至這里。慈父所在的新中工程公司,就是這批企業之一。父親對一生中這段經歷,非常懷念,退休后只想到這里舊地重游,對別地都不想去了。但因缺乏果斷,推遲多次機會,最后也未能如愿。2018年年底,我們夫婦為還父親遺愿,自駕車到祁陽,終于依靠祁陽政協收藏的老縣志,找到了父親曾經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緬懷了他那段歷史。</h3> <h3>這是祁陽老縣志,和其中對慈父所在的上海新中工程公司的描述介紹。</h3> <h3>這是祁陽新中工程公司當年的廠址地,1944年,日軍占領此地前,它搬遷至重慶。解放后,該廠址由氮肥廠繼用。前幾年氮肥廠倒閉,該廠址被用作房地產開發,這高樓林立的小區,便是以前的新中公司的舊址。</h3> <h3>這是祁陽新中工程公司附近的湘江,慈父曾經多次和我們說起,當年和兩位同事好友在這里游水遇險,他雖拼盡全力,也沒能救起他們……。他到晚年想起他們還是那么難過內疚,非常想到此地,看看江岸葬著他倆的墳墓,寄托他深深的哀思。</h3> <h3>這里是在上海提籃橋的原上海新中動力公司舊址,1945年抗戰勝利,新中公司從重慶遷回上海,慈父在此工作七年,直至1952年調入上海機電設計院。在這段時間里,慈父的工作應該是很出色的,他在車間不光做技術管理,還攻關制作出精密量塊和計算尺。</h3> <h3>這里上圖是上海提藍橋霍山路,我們一家在抗戰勝利后~五十年代初期曾在這里居住。當時除父母和我們姐弟四人外,奶奶支雅云和笑蘭姑姑也同住在此。下圖是霍山路附近原上海勞工醫院現今虹口公共衛生大樓,1953年1月我在這里出生。</h3> <h3>這張1952年在上海照的全家福,左1二姐錢安娜,左2慈母邢卓琴,左3三姐錢如蕙,左4奶奶支雅云,左5大姐錢如眉,左6慈父錢曾興,左7小叔錢曾揚,左8小姑錢笑蘭。全家福怎么沒有我呢?有,我當時也在照片里,只不過在慈母的肚子里呢哈哈!</h3> <h3>這是五十年代一機部骨干企業哈爾濱量具刃具廠,它座落在五六十年代哈爾濱最美的街道~和平路旁。慈父響應國家的號召,支援東北建設,1954年10月從繁華的大上海來到冰城哈爾濱,就在這座工廠工作到1971年。為這座工廠投產和發展做出不朽的貢獻。</h3> <h3>慈父1956年被任命為該廠的副總工程師(該廠無總工程師)直至文革1968年,一直是這擁有六千職工四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國家重點企業的技術領軍人物。為我國精密量具量儀趕超世界一流水平,做出了卓越的成就。</h3> <h3>這是我們五十年代在哈爾濱生活幸福的一家人。</h3> <h3>1965年,小叔錢曾揚和小嬸孫竺賢旅行結婚到哈市,和我們全家合影。右1是小叔,左1是小嬸,前排居中是奶奶支雅云,后排左2是小姑錢笑蘭。五六十年代,奶奶和小姑無論在上海還是哈爾濱,都一直是我們大家庭成員。</h3> <h3>十年浩劫文革1968年7月,慈父被打成哈量最大的反動技術權威,關進“牛棚"失去人身自由近兩年,受到了和勞改犯一樣的極不公正的待遇。1969年底剛獲“解放”的他和在家的慈母、二姐及正巧回家探親的下鄉知青大姐、三姐和我,照了一張文革中的全家照。</h3> <h3>1970年底,哈量廠接到國家任務,要該廠組織一批技術人才支援國家三線建設,搬遷至廣西桂林,建設一個基本和它生產同樣產品的量具刃具廠,以適合戰備需要。慈父被選中,成為搬遷領導小組成員。當時國家為調動職工到三線工作的積極性,下發國務院文件,凡去三線工作的職工,可攜帶其下鄉在兵團和農場的子弟同往落戶就業。慈父利用這個機遇,通過組織將大姐、三姐和我三個下鄉知青,調到桂林,為我們后來的命運帶來了非常難得的轉機。雖然一家到桂林后,還遇到不少磨難,我們姐弟三人戶口在遷到桂林一年后才落上,沒上戶的一年,我們三人無戶口無糧食無工作無收入,六口之家吃三人定量糧油,非常艱難。慈父沒因此對組織不滿,仍滿腔熱情,沒日沒夜地奮戰在新廠建設一線,為桂林量具刃具廠,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貢獻卓著。上圖是桂林量具刃具廠大門。</h3> <h3>1971~1979年,慈父工作生涯的最后九年都在桂林量具刃具廠。負責全廠生產技術工作,任廠總工程師。這段時間,他的身體狀況較差,文革中,在“牛棚"遭受非人折磨,讓他患上了嚴重的哮喘病,到南方桂林雖然氣候比北方好,但這病還是反復發作,經常嚴重的要住院治療。雖然他的身體這么不好,但對待工作還是一絲不茍滿腔熱情,經常早出晚歸,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桂量廠在他們這批有忘我工作精神的老同志帶領下,建廠兩三年便躍居全市機械工業一流企業,乃至廣西自治區骨干企業。</h3><h3> 1979年慈父60歲退休,在工作期間他十分重視培養接班人,他覺得是應該放手讓年富力強的同事干的時候了,再則,自己讓哮喘病纏身,己力不從心,故果斷選擇退休。</h3><h3> 退休后,他以超出凡人的頑強毅力,天天早晚數小時在南溪山景區慢跑徒步鍛煉,風雨不誤。苦練近三年,硬是趕走了嚴重哮喘病,創造了中西醫均認為不可能的奇跡。</h3> <h3> 慈父的退休生活可以用簡樸兩字概括。退休三十年沒離開過桂林。他曾經工作過的上海新中動力機械廠,上海機電設計院,哈爾濱量具刃具廠,請他這位老領導去參加廠慶院慶,他都一一謝絕。他最討厭公款吃喝,凡公款宴請一律謝絕,連桂林量具刃具廠每年宴請廠級老領導這樣的活動都不參加。他為人謙和,和周圍鄰居相處很好,他不打牌不下棋,更不搓麻將。每天除鍛煉身體到南溪山散步,有時還喜歡聽點音樂。電視只看新聞聯播,平時愛看參考消息,比較關心世界與國家大事。早起早睡,早六晚九,作息時間很嚴謹。每天和慈母一起操勞家務,買菜做飯,還能動手修修補補,有時還擺弄點雕刻。生活非常節約樸素,每天花費均認真計賬,堅持幾十年一絲不茍。慈父慈母只要身體勉強可以,什么都自已干,不靠別人。他們這輩子基本沒請過傭人保姆。慈父對已節約,對社會對困難群眾卻是十分慷慨,黨號召的對災區捐款,他總是積極參加,并且數額對比他的工資收入相當可觀。他還資助廠里經濟困難職工子弟讀大學,非常感人!這些優秀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后輩學習!</h3> <h3> 這是我們一大家八十年代的全家福合影。</h3><h3>上排右一大姐夫黃念慈,右二二姐夫彭康來,右四三姐夫畢可觀,左三是我夫人楊美娜。</h3><h3> 下排小姑娘依次為錢康玥、彭敏燕、畢舒華。</h3> <h3> 這張也是八十年代全家合影。</h3> <h3> 這是八十年代彩照全家福。</h3> <h3> 這三張全家福照片,均是九十年代的。</h3> <h3>慈父母在二十一世紀留影很少,目前只有這三張。</h3> <h3> 慈父對自己享受非常看淡,覺得能安貧即可。這是他親手寫的安貧!</h3> <h3>慈父慈母對后事辦理看的很淡,生前多次要求從簡不修墳。我們遵照他們的遺愿,將他們的骨灰撒在他們生前最喜歡去的南溪山公園銀杏樹下,每年清明我們后輩們都前往祭拜,寄托我們的哀思,將他們優秀品質永記心中!</h3> <h3> 這是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桂英才譜》中,區黨委政府對慈父的評價。我們用它作為紀念篇的結尾,慈父永遠活在我們心中!</h3> <h3> 2019年7月21日,慈父錢曾興在桂林的后代聚會,紀念錢曾興百年誕辰,這是參加緬懷活動全體人員合影。</h3><h3> 前排左起大女婿黃念慈,大女兒錢如眉,曾外孫路洋鋮,二女兒錢軍,曾外孫女時清揚,三女兒錢如蕙,兒錢尚志。</h3><h3> 后排左起孫女婿路箐,孫女錢康玥,外孫女畢舒華,外孫女婿時煒,三女婿畢可觀,兒媳楊美娜。</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康保县|
叶城县|
庐江县|
林周县|
连云港市|
封丘县|
治多县|
鸡泽县|
高淳县|
固镇县|
乐清市|
安徽省|
甘南县|
方山县|
杨浦区|
汝城县|
钟祥市|
吉安县|
临泉县|
丹东市|
安多县|
安康市|
白朗县|
浪卡子县|
涟源市|
潢川县|
临安市|
台中县|
平昌县|
东平县|
五台县|
竹北市|
万源市|
厦门市|
阳高县|
炉霍县|
东台市|
通渭县|
祁东县|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