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見過鳥的人幾乎都見過伯勞,有遷徙歷史印記的人都知道勞燕分飛典故,這應該是常識。據說伯勞有15個品種,分布全球各地隨處可見,屬體型最小的猛禽,它會將捕獲的獵物穿在帶刺的枝頭上,營造出一幅很恐怖的獵物墳場畫面。最早有關伯勞記載的故事遠在周朝,以后歷代文人騷客對它有很多的褒貶,典故頗多。</h3><h3> 但有一種伯勞,分布地域很小,極為罕見,但名氣不小,名曰:紅背伯勞。</h3> <h3>紅背伯勞亞種偶見于中國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海拔1000米左右地區。<br></h3><h3>鑒別特征:羽色似荒漠伯勞|丨但背羽栗紅色;中央尾羽黑色,外側尾羽黑、白二色。</h3> <h3> 阿勒泰在古代是中國少數民族的牧居地。歷史悠久,秦代就有部落遷入。從西漢開始,歷代中央政府就在此設行政管理機構。“阿勒泰”是突厥語,意為“金山”,因山中蘊藏黃金而得名,有“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之說,紅背伯勞選擇這里為繁殖地,也是頗具慧眼。</h3> <h3> 行走阿勒泰地區的游人記得的是喀納斯湖,而鳥人向往的是紅背伯勞,多少人千里迢迢來到阿勒泰地區?為的只是一睹它的芳容 ,一些鳥是以漂亮著稱,而有些鳥因稀少而聞名,紅背伯勞正是如此,如果不是專家介紹認真分辯你確實不識廬山真面目。</h3><h3> 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有人品頭論足,無論什么事情都要點評一番,仿佛是上天放下來的專職評論員;有些仿佛與生俱來就是一個天才,上天的知道一半,地下全曉得,誓死捍衛存在感,就像毛主席批評的那樣,半桶水偏要趟得很。而有些定力的人,沒有那么花哨輕薄,就像紅背伯勞一樣,傲立枝頭,不鳴即已一鳴驚人,故有:伯勞鳴高枝,傍若無人。你不來看它,它依然存在,但卻因為它的存在,你會不遠萬里翻越天山,去結識一只鳥朋友,對它頂禮膜拜,這就是鳥格的魔力,名氣的魅力!</h3> <h3> 人間的感慨,暫且拋去一邊盡情的投入到拍攝之中,你是否會覺得所有適合拍鳥的地點,基本上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好地方,山高林密,溝壑縱橫,風景優美,氣候宜人,能不能拍到鳥是次要的,守在氧氣沁人心肺,負離子爆棚的地方,已經令人心曠神怡,悠然若仙了,阿勒泰就是這樣一個好地方,在景乎!在鳥乎!在拍乎……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外乎如此是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万年县|
京山县|
德安县|
广昌县|
苏尼特右旗|
阿拉善右旗|
云安县|
龙山县|
巍山|
榆林市|
浦城县|
灵武市|
亚东县|
霍林郭勒市|
平果县|
固始县|
綦江县|
温宿县|
星子县|
安顺市|
额敏县|
商丘市|
什邡市|
山阳县|
宁强县|
玉溪市|
仪陇县|
油尖旺区|
宁波市|
平顶山市|
松溪县|
介休市|
阳高县|
佛学|
丰台区|
达日县|
榆中县|
华容县|
离岛区|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