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i> 曾經當過兵</i></font></h1> <h3> 紅旗招展東風浩蕩,革命青年志在四方。響應偉大時代召喚,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革命前程燦爛輝煌,我們革命的青年,前進在革命的大道上。</h3><h3> 朝氣蓬勃斗志昂揚,革命青年志在四方,沿著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在火熱的斗爭中鍛煉成長。共產主義是我們的理想,我們革命的青年,一生獻給偉大的黨!</h3> <h3> ↓1977年7月,我高中畢業了。畢業,就意味著我們要上山下鄉,畢業典禮上,我代表七五屆畢業生慷慨激昂:我們,革命青年,迎來了畢業盛典!啊,畢業,這個不平凡的字眼,千百年來,滲透著不同的階級意愿。資產階級當著做官的資本,勢利之人視為發財的敲門磚。今天,我們革命青年,用實際形動填寫著,千百年來沒有過的新答卷:笑迎階級斗爭風雪,鐵心務農志更堅!這就是我們的答卷,這就是我們內心的誓言。我們深深知道,未來的征途,處處有驚濤駭浪,雷鳴電閃,我們更懂得,階級斗爭這本書還沒有讀完。新的考試,還要我們寫出新的答卷。</h3> <h3> ↓那時我們除天天唱紅歌外,還唱許多催人奮進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歌曲,這就是其中一首歌詞(憑記憶寫出來共大家欣賞)。</h3> <h3> ↓這張照片是1972年照的,也是兒時唯一一張照片(很珍貴哦),剛12歲的我是不是太青澀?</h3> <h3><font color="#ed2308"> 1978年1月,我響應祖國號召應征入伍了,當時我們75(3)班就有余瑞文、向來信、向仲舉、王啟奎、胡長樹、陳正憲六位同學入伍當兵。</font></h3> <h3> ↓3月,我們10人(照片中差田明奎)來到河南省安陽市駐軍33990部隊60分隊,這是54軍162師番號,隸屬武漢軍區。師通信營為60分隊。也是當時的通信地址。</h3> <h3> 3個月新兵訓練,我們由一個老百姓脫變成一個軍人,達到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的軍姿。之后,分到師司機訓練教導隊學開汽車,簡稱司訓隊。</h3> <h3> ↓利川籍戰友在安陽殷墟博物館</h3> <h3> ↓這是我分到通信營三連時的指導員許代權同志,也是他派我到司訓隊學習的,對越自衛還擊時他調任師工兵營教導員。</h3> <h3><font color="#39b54a"> ↓這是我們司訓隊一班全體學員和班長買保民(回族)合影。就是這個班,七個學員,若干年后有一個大校,一個少將,其他人成長經歷就不清楚了。</font></h3> <h3> ↓程錦川大校,曾經與我上下鋪的戰友。</h3> <h3> ↓司訓隊一班李厚成戰友。</h3> <h3> ↓左起:副營長陳宗林,教導員許代權,營長嚴英柏,一連指導員焦欣堂。</h3> <h3> ↓1978年12月,我從司訓隊學成回到通信營,這是當時的副營長嚴英柏同志,后來在通信科長崗位上轉業到四川達州。</h3> <h3><font color="#ed2308"> 1979年2月17日凌晨,在祖國南疆1300公里的邊防線上,集結的60個火箭炮營,在同一時刻對越南境內進行毀滅性打擊。剎那間,炮火連天,彈痕遍地。各種重炮以排山倒海之勢,打得邊境地動山搖。一場震驚世界的"自衛還擊戰"拉開了幃幕!</font></h3> <h3> 54軍是野戰軍,162師又是整編師,擔負國家戰備值班的任務。1979年2月,部隊奉命調到廣西,隨之番號改為53468部隊,17日夜我們由龍州縣水口關進入越南復合縣。</h3> <h3> 當你離開生長的地方夢中回望</h3><h3> 可曾夢見河邊那棵亭亭的白楊</h3><h3> 每一棵寸草都忘不了日夜守望</h3><h3> 思念你的何止是那親爹親娘</h3><h3> 當你握別溫暖的手淚落幾行</h3><h3> 可曾感到背影凝聚著滾燙的目光</h3><h3> 每一顆赤誠的心靈都深深理解你</h3><h3> 每一個熱切的希望都充滿你的力量</h3> <h3> 你奔向遠方,帶著親人的希望</h3><h3> 你奔向遠方,帶著火熱的衷腸</h3><h3> 你和我們同在,把美好未來開創</h3><h3> 你是國魂是軍魂,你是中華鐵骨脊梁</h3> <h3> ↓這是在越南復合縣留影,也是我唯一一張越戰照片。</h3> <h3> 最艱苦的地方,總有著戰士的剛強</h3><h3> 勇士的肩頭肩負著多少人心中的崇仰</h3><h3> 誰不知道生命的可貴,誰沒有幸福渴望</h3><h3> 你默默無聞的足跡寫下不朽篇章</h3> <h3> ↓攻占高平省會的戰友</h3> <h3><font color="#ed2308"> ↓1979年3月16日,我們由中越邊境友誼關班師回國。高中時入伍的六位同學只回來四人,王啟奎、胡長樹兩位同學永遠留在了廣西龍州烈士陵園,他們的青春永遠定格在19歲。</font></h3> <h3> ↓162師奉命有序撤離越南,由友誼關回到廣西扶綏縣東門公社休整,一個月的自衛還擊作戰,在師長李九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下,162師五戰五捷,被中央軍委授予全師集體一等功,李師長受到華國鋒、鄧小平親切接見。</h3> <h3> 軍人有鐵血柔情的性格,什么是戰友?就是能用身體為你擋子彈的兄弟!胡長樹就詮釋了戰友,用自己的身體給班長擋住了罪惡的子彈,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h3> <h3> ↓1979年4月部隊駐廣西扶綏縣東門公社時留影。</h3> <h3> ↓當年中央慰問團發的毛巾。</h3> <h3> ↓當年中央慰問團發的瓷杯。</h3> <h3> ↓和戰友胡仁學(左)在無線連營區,旁邊黑板報就是胡仁學的杰作,標題《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自愿》。</h3> <h3> ↓1980年2月在湖北宜昌至萬州客輪上。</h3> <h3> ↓2017年8月,和師通信科陳宗林科長相聚湖北利川。</h3> <h3> 參戰老兵之歌———楓橋</h3><h3> 我們是當年參戰的老兵,我們沖鋒陷陣殺敵立功,南疆沙場我們叱咤風云,萬里邊境有我們矯健身影。</h3><h3> </h3> <h3> 我們是當年參戰的老兵,我們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硝煙遠去我們懷念戰友,木棉青松是戰友們的英靈。</h3> <h3> 老兵不老軍魂永恒,青春不再依然血性。不后悔歲月的匆匆,甘愿奉獻無悔今生!老兵不老軍魂永恒,錚錚鐵骨一世豪情。不埋怨今天的無名,只因祖國在我心中!</h3> <h3> ↓時間跨越40年后與當年無線連二臺報務主任田金友重逢湖北恩施。</h3> <h3> ↓2019年3月易萬家老戰友重游廣西龍州</h3> <h3> ↓當年的兩任指導員房修琦和鐘年發</h3> <h3> ↓四十年的跨越---鐘年發指導員</h3> <h3> ↓我們的接兵排長趙叔權營長</h3> <h3> ↓張偉嶺 陳守表</h3><h3> 李慶州 劉義軍</h3><h3><br></h3><h3> </h3><h3> </h3><h3> </h3> <h3> </h3> <h3> ↓2019年4月15日原無線連部分老戰友在分別四十年后相聚湖北恩施女兒城。</h3> <h3> ↓2018年5月1日利川柏楊籍戰友游覽福寶山</h3> <h3> ↓戰友左起:楊仁斗 胡仁學 杜三群 黃仕田 沈金遠 張中政</h3> <h3> ↓和老同學、戰友余瑞文在一起</h3> <h3> ↓四十年前那場血與火的洗禮,隨著戰爭硝煙的散去,離我們越來越遠,6千多名熱血男兒長眠在異國他鄉。</h3> <h3> ↓我們經歷了生死搏殺和熱血燃燒的歲月,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個個鮮活的戰友時時浮現在眼前,我們這一代人體現了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毫不猶豫挺身而出,維護祖國的和平和安寧,面不改色心不驚!</h3> <h3> ↓我們這一代"最可愛的人",永遠紀念1979年2月17日那震驚中外的自衛還擊作戰那一天,記住這段歷史!</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远县|
莆田市|
遂昌县|
柯坪县|
利辛县|
中西区|
松桃|
安义县|
沙坪坝区|
锡林郭勒盟|
白河县|
临西县|
绥棱县|
墨竹工卡县|
靖江市|
景德镇市|
佛山市|
新营市|
建平县|
桐庐县|
临安市|
桃园市|
伊宁市|
曲麻莱县|
南宫市|
外汇|
托克逊县|
万宁市|
沈丘县|
淅川县|
仙游县|
阿克陶县|
宁远县|
抚州市|
庆安县|
宣威市|
雷州市|
黎城县|
靖边县|
丰顺县|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