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渡江戰役紀念活動組委會</h1><h1>活 動 總 指 揮: 陳人康</h1><h1>第二野戰軍副指揮:杜 偉</h1><h1>第三野戰軍副指揮:李捍東</h1><h1>第四野戰軍副指揮:梁曉源、梁曉東</h1><h1>外 地 后代副 指 揮:姜世平</h1><h1>會 務 組 成 員:田 偉、王見剛</h1><h1> 胡文波、張雁之</h1><h1> 牟獻獻、孟江偉</h1><p><b> 組委會工作組成員你們辛苦了!</b></p><p><b> 向你們的辛勤付出表示誠摯的感謝!</b></p><p> </p><p><br></p><p> (下圖為此次活動特制紀念章)↗</p> <h1> 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h1><h1> 熱烈慶祝渡江戰役勝利</h1><h1> 七十周年</h1><h1>巨幅宣傳版畫屹立在“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活動入住酒店的大堂中央。</h1><p><br></p> <h1> 解放戰爭時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千里戰線上,以百萬雄師,強渡長江,這是一次偉大的戰役。</h1><h1></h1><h1>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最后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上簽字。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國民黨軍以70萬兵力組織長江防御,依托長江以南半壁江河重整軍力,等待時機卷土重來,渡江戰役是由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聯合組成的一次規模達百萬的大兵團作戰,同時動員了332萬民工運糧、修路,還有7700名民工、16個地方部隊隨軍參戰。這是一次黨、政、軍、民共同奮斗的戰役。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歷時42天奮戰,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為而后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是我軍徹底消滅蔣家王朝,由局部勝利轉向全面勝利的轉折點,是全國解放的前奏,是新中國成立的序曲。</h1><h1> 渡江戰役已過去70周年,為緬懷我們先輩,追思他們的功績,重走他們的征程,以當年參戰部隊的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將士后代發起舉辦“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主題活動,旨在傳承紅色基因,繼承與發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h1><h3> </h3><h1> 一一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組委會</h1><h1> 2019年7月2日</h1> <h1> 慶祝渡江戰役勝利七十周年紅色之旅活動總指揮:陳人康(開國上將陳士榘將軍之子)。</h1><p><br></p> <h1> 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活動,第三野戰軍副指揮:李捍東</h1> <h1>圖中左起: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活動,第四野戰軍副指揮:梁曉東、梁曉源</h1><h3><br></h3><h3>(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未能采集完整各野戰軍指揮的照片,請見諒!)</h3> <h3>圖中左一:梁曉東</h3><h3>圖中右一:鐘戈輝</h3><h3><br></h3> <h1> 圖中左起:陳人康、徐安琴。</h1><h3><br></h3> <h1>圖中左起:徐安琴、李捍東。</h1> <h1>圖中左起:劉煜濱、王小羲</h1> <h1>圖中左起:晁振廣、徐安琴</h1> <h1>圖中左起:梁曉東、姜淑芬。</h1> <h1>圖中左起:步鋼、徐安琴。</h1> <h1>圖中左起:徐安琴、劉進(朱德元帥外孫)</h1> <h1>圖中左起:劉進(朱德元帥外孫)、陳紅潔。</h1> <h1> 圖中左起:楊存岡(安徽電視臺記者)、劉進、陳紅潔。</h1> <h1>圖中左起:陳紅潔、梁曉東。</h1> <h1>圖中左起:姜淑芬、王宇。</h1> <h1>圖中左起:徐安琴、盛承江。</h1> <h1>圖中左起:張冬梅、粟惠寧(開國大將粟裕之女)</h1> <h1>圖中左起:張冬梅、徐安琴。</h1> <h1> 廣西第四野戰軍、老紅軍后代徐安琴在軍旗上莊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并代部份未能參加活動的后代們簽了名,完成了他們的心愿。</h1> <h1> 野戰軍后代們,在軍旗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h1> <h1> 廣西、江西野戰軍后代(右起)徐安琴、陳紅潔到達活動簽到處。</h1><h1> 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活動,于2019年7月2日在安徽合肥世紀金源大酒店簽到,至此,紅色之旅活動拉開序幕。</h1><p><br></p> <h1> 2019年7月3日上午8時,八輛大客車承載著400多名第二、三、四野戰軍后代,向合肥渡江戰役紀念地進發,展開紀念渡江戰役勝利七十周年活動。</h1><h1> 七十載春秋,彈指一揮間。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人民解放軍大無畏的“渡江精神”一直激蕩在我們胸中。70年后的今天,我們通過鏡頭、畫面、實物及文獻,追憶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見證變化和發展。</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h1> <h1> 我們懷著急切而崇敬的心情,來到了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前。</h1> <h1> 7月3日9時我們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廣場。</h1><h1> 紀念館自南向北由五角星勝利塔、總前委群像和紀念館組成。</h1><h1>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h1><h1> 勝利塔高達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著“八一”軍隊的勝利,從空中俯瞰整體建設呈五角星的形狀。</h1><h1> 高大的渡江戰役總前委群雕為全銅鑄制,從東向西分別為粟裕、陳毅、劉伯承、鄧小平和譚震林五位總前委成員。雕像表現出了五位領導人在合肥瑤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的雄才大略與宏偉氣度。</h1><h1> 渡江戰役紀念館體現的是水與戰艦的主題,巨大的館身猶如兩艘雄偉戰艦并排行駛在浩瀚的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長江。艦首跨度35米、懸挑高度44米,紀念館整個館體地面長度南北長107米,寬39米。館身以49°角向前傾斜,象征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紀念館主館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館內基本陳列《百萬雄師過大江》全面展示了聞名中外的渡江戰役。</h1><h1> 館內亮點紛呈,有國內最大的室內藝術群雕“勝利之師”、最新采用的幻影成像、藍幕摳像技術、最新攝制的紀錄片《八百將士憶渡江》、一千余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反映驚心動魄的渡江場景的半景畫館和超寫真的4D電影等,能讓每位觀眾體驗到最真實的渡江戰役的全過程。</h1><h1> </h1><p><br></p> <h1> 勝利塔高達99米,九九八十一,代表著“八一”軍隊的勝利,從空中俯瞰整體建設呈五角星的形狀。</h1> <h1> 高大的渡江戰役總前委群雕為全銅鑄制,從東向西分別為粟裕、陳毅、劉伯承、鄧小平和譚震林五位總前委成員。雕像表現出了五位領導人在合肥瑤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指揮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天塹的雄才大略與宏偉氣度。</h1><h1> 仰望著五位總前委領導者、指揮者塑像,敬仰和崇敬之情不禁從心底油然而生。</h1><h3></h3> <h1> 百萬雄師過大江,指的是渡江戰役,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戰役,也是向全國進軍作戰的戰役。</h1><h1> 1949年 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對中國22年的統治被推翻。</h1><h1> 毛澤東在北平雙清別墅聞訊后,欣然命筆,寫下了光輝的史詩:</h1><h1>鐘山風雨起蒼黃,</h1><h1></h1><h1>百萬雄師過大江。</h1><h1>虎踞龍盤今勝昔,</h1><h1>天翻地覆慨而慷。</h1><h1>宜將剩勇追窮寇,</h1><h1>不可沽名學霸王。</h1><h1>天若有情天亦老,</h1><h1>人間正道是滄桑。</h1><h1> </h1> <h1> 7月3日上午9點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三、四野戰軍后代400余名,齊聚在渡江戰役紀念廣場合影留念。我們見證這一盛大的時刻。</h1> <h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后代,參加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活動全體成員合影留念。</h1> <h1> 敬禮。</h1><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向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獻出青春和生命的前輩們致以崇高的敬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參加慶祝渡江勝利70周年活動的全體野戰軍后代們,莊重的舉起右手向無數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禮!</span></p> <h1>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后代,參加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活動全體成員合影留念。</h1> <h1>敬獻花籃</h1> <h1>向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敬禮</h1> <h1>開國大將粟裕之女粟惠寧講活。</h1> <h1> 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少將講話。</h1><h3><br></h3> <h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旗幟。</h1> <h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旗幟。</h1> <h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旗幟。</h1> <h1>9點45分,向渡江戰役紀念館捐獻書畫。</h1> <h1> 9點55分,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h1><h1><b> 百萬雄師過大江</b></h1> <h1> 當我們步入渡江戰役紀念館時,眼前一片鮮紅,整個大廳呈現著血紅色,鮮艷的黨旗,在鮮花的簇擁下,顯得格外的莊重、肅穆,入黨誓詞鐫刻在黨旗下。</h1><h1>圖中,江西第四野戰軍代表:陳紅潔</h1> <h1> <b>入黨誓詞</b></h1><h1><b>我宣誓:</b></h1><h1><b>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b></h1><h1><b>擁護黨的綱領,</b></h1><h1><b>遵守黨的章程,</b></h1><h1><b>履行黨員義務,</b></h1><h1><b>執行黨的決定,</b></h1><h1><b>嚴守黨的紀律,</b></h1><h1><b>保守黨的秘密,</b></h1><h1><b>對黨忠誠,</b></h1><h1><b>積極工作,</b></h1><h1><b>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b></h1><h1><b>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b></h1><h1><b>永不叛黨。</b></h1><h1><b> 宣誓人:徐安琴</b></h1><h3>(徐安琴:共和國第一代老軍人后代,老紅軍后代。黨齡42年。)</h3><h3><b><br></b></h3> <h1>戰前形勢,國際形勢。</h1> <h1>國內形勢</h1> <h1>政治形勢</h1> <h1>軍事形勢</h1> <h1>經濟形勢</h1> <h1>渡江戰役的提出</h1> <h1>戰役準備</h1> <h1>中共中央及渡江前線領導人</h1> <h1>京滬杭戰役實施鋼要</h1> <h1>運籌帷幄。</h1> <h1>擬定鋼要</h1> <h1>渡江戰役總前指</h1> <h1>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和布署</h1> <h1>第三野戰軍部署。</h1> <h1>實物</h1> <h1>情報工作</h1> <h3>江南策應與瓦解策反。</h3> <h1>突破江防</h1> <h1>渡江戰役大型雕塑。</h1> <h1>人民的力量。</h1> <h3>東中西集團萬船競渡</h3> <h1>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h1> <h1>解放杭州。</h1> <h1>解放武漢,會師南昌。</h1> <h1>鉗擊吳淞,功占上海</h1> <h3>上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序列。</h3> <h1>戰役勝利</h1> <h1>渡江戰役解放軍戰績統計表。</h1> <h1>人民支前</h1> <h1>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70年前,歷史選擇了靖江,人民創造了歷史。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4個軍20余萬人,從靖江飛渡長江,吹響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勝利號角。軍民同舟,千帆競發,靖江成為渡江戰役千里戰線的東線起點,被譽為“東線第一帆”。</h1> <h1><b> 英烈業績</b></h1><h3><b> 渡江戰役中,先后有2.5萬余名解放軍干部戰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群體、英模和功臣。一些地方的武裝指戰員、地方黨政干部和之前人民群眾也會戰役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b></h3> <h1><b> 人 民 的 勝 利</b></h1><h1><b> 毛澤東</b></h1> <h1>烈士業績,輝耀千秋</h1> <h1> 向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禮!</h1> <h1> 渡江戰役烈士名錄</h1> <h1>渡江戰役烈士名錄。</h1> <h1>渡江戰役烈士名錄。</h1><h1> 有姓名的烈士8000余名。渡江戰役犧牲的烈士2.5萬余名。</h1><h3><br></h3> <h1>7月3日下午,我們參觀了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h1><h3></h3><h1>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共分九個部分:總前委舊址、中共中央華東局舊址、總前委參謀處舊址、機要處舊址、秘書處舊址、后勤處舊址、警衛營舊址、醫院舊址和《渡江頌》書畫展廳。紀念館現有實物、圖片(表)700余件,以及將帥題詞、書畫作品108幅,黨政領導題詞36幅??偳拔f址原是清末五品頂戴中書科中書銜太學生王景賢的宅第,三進四廂兩座四合院。房子屏門格扇,地板房間,雕梁畫棟,古樸典雅。一進正屋東房為陳毅臥室,西邊一間是時任華東局常委、宣傳部長、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的臥室,最西邊一間是劉伯承的臥室,兩側廂房是警衛人員的居室。</h1><h1> </h1><h1></h1> <h1><h1>轉發:今天參觀總前委舊址,遇到當地的工作人員引路,一路上他告訴說:你們這次來這里參觀我們縣里非常重視,除了疏導交通還派出大量工作人員保障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接待你們和普通游客不同,你們是老首長、作戰老部隊的后代,你們的到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能迎接你們非常高興!</h1></h1><h1> 這是我們父輩的榮譽,做為后人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是我輩的本分和責任,此時此地懷念父輩們創造的不朽偉業,緬懷他們為新中國解放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讓先輩的革命精神在你我血液里永遠傳承!</h1><h1> 偉大的渡江戰役!偉大的人民!偉大的人民軍隊!我們敬仰的父輩們!我們能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倍感榮幸和驕傲!</h1> <h1>7月2日晚,為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舉行《渡江領》紀念晚會。</h1> <h1>晚會上,第四野戰軍第47軍后代演出的集體詩朗誦《我看見,我多想》。</h1> <h1>江上有面不落的帆。</h1> <h1> 劉煜濱大哥在《渡江領》紀念晚會上說“人民空軍是集中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華野各個野戰軍精莢。再次感謝陳人康會長”。步鋼大校主持演唱《我爰祖國的蘭天》,此時此刻《渡江頌》紀念晚會。達到了最高潮。全場高唱《我愛祖國的藍天》。</h1> <h1>我有幸參加了2019年7月3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后代共同舉辦的“慶祝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紅色之旅主題活動”,讓我再次經歷了心靈的洗禮和震撼。</h1> <h1> 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振蕩著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更進一步深刻地了解父輩們,為了理想與抱負、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讓我們更充分了解了父輩們可歌可泣的英勇業績。<br></h1><h1> 渡江戰役的勝利昭示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我們黨永葆生機活力的重要源泉。</h1><h1> “人民英雄青史頌,渡江精神新輩弘!”。渡江戰役勝利70周年慶典活動,讓我們重溫了新中國成立之前那段血雨腥風、驚天動地的戰爭史實。渡江戰役的勝利,是父輩們在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史上氣吞山河、彪炳千秋的偉大篇章,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人民當家作主新時代的到來。渡江戰役的勝利,不僅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更重要的是,父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渡江戰役精神,也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代兒女奮斗前進。</h1><h1> 傳承和發揚父輩的革命精神,艱苦奮斗精神,是我們一一新中國第一代軍人后代的責任和義務,讓紅色血脈生生不息世代相傳。</h1><h1> </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头市|
五常市|
虹口区|
青河县|
扎鲁特旗|
汾西县|
阜平县|
西丰县|
红桥区|
富平县|
临泽县|
韶山市|
岳阳县|
上虞市|
垣曲县|
汶川县|
长乐市|
林州市|
柘城县|
化德县|
宝兴县|
诸暨市|
叙永县|
邳州市|
闽清县|
云浮市|
清徐县|
射洪县|
昌吉市|
海晏县|
玉树县|
高安市|
右玉县|
定结县|
普安县|
庆云县|
长宁区|
金湖县|
郎溪县|
宁德市|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