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國天眼</h3><h3><br></h3><h3>你聽說過天眼嗎?天眼其實是老百姓對中國最大的射電天文望遠鏡的俗稱。射電望遠鏡是近代天文學的一個重大突破,1931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第一次用無線電探測到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射電幅波,標志著人類打開了探測天空的一扇新的大門。隨后第一架拋物面碟形無線電望遠鏡于1937年問世,直徑只有9.5米,這是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先驅。隨后射電天文望遠鏡不斷發展完善,六十年代,在射電天文望遠鏡的幫助下,天文學獲得了四項巨大的發現:脈沖星、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際有機分子。隨著科技的發展射電望遠鏡越做越大,分辨率靈敏度越來越高。1994年我國決定建造一個高強度的射電望遠鏡,項目簡稱FAST,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負責。要建造高強度的射電望遠鏡,必須屏蔽一切外來的各種電子信號波,選址成了最大的問題。南仁東帶領科學家們跋山涉水,經過十幾年全國各地的艱苦考察,終于在貴州省的平塘縣找到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山谷,選址工作圓滿結束。FAST工程于2007年正式立項,2011年項目開始籌建,經過幾年的建設,2016年9月25號望遠鏡投入使用,中國進入了觀天的時代。然而為中國天眼作出巨大貢獻的南仁東卻在一年后因病去世。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直徑達500米。美國同類型的為350米,德國的只有100米。從2016年9月天眼開始運作,到2017年7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科學院宣布發現了兩顆新的脈沖星。</h3><h3>既然來到貴陽當然要去參觀這座世界之最,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龐然大物。一大早表弟駕著車從貴陽出發了,高速公路上車并不多,一路很好走。剛進入平塘縣立刻感覺到天文學的氛圍,到處可看見關于天眼的宣傳,就連公路旁的服務區也樹立著許多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的雕塑。順著公路繼續向前,距離園區還有一段路程,公路旁出現一個檢查站,檢查進出的車輛。檢查并不嚴格,簡單地詢問了兩句,看看表弟的駕照就放行了。又行駛了十多公里,天眼的紀念碑終于出現在眼前……</h3> <h3>接近平塘縣,我們在高速公路邊的服務區停下休息</h3> <h3>服務區里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但是非常干凈</h3> <h3>服務區周圍豎立著許多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的雕像</h3> <h3>終于路邊的標識表明我們已經進入天眼所在地區了</h3> <h3>進入景區,巨大的廣場上坐落著售票大廳、博物館等建筑。景區9月剛對外開放,有些建筑的腳手架還沒有拆除,景區建設正在最后的沖刺之中。</h3> <h3>售票大廳內以天空的藍色為基調,無數大大小小的燈從天花板上垂吊下來,像璀璨的星空呈現在眼前。</h3> <h3>大電視上播放著天眼修建過程的紀錄片,眼看著群山環繞的一片洼地上,從無到有一步步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br></h3> <h3>天眼并不在售票區,還需乘游覽車到達。一路風景秀麗,可是由于包括手機、相機在內的一切電子產品都不能攜帶,必須儲存在售票廳內,我們無法拍照。抵達天眼所在的山腳,一條階梯緩緩向上,延伸到看不見的地方。我們帶著老父親順著數不清的臺階,一步步慢慢向上爬。一路上所遇到的游人都在打聽老太爺的年齡,然后個個豎起大拇指,老爺子被夸獎得也有些飄飄然。</h3><h3>終于登上了頂峰,向下看一個巨大的鋼結構拋物形反射面坐落在群山間,由于其形狀,老百姓們戲稱它為"大鍋蓋"。5座山峰環繞在大鍋蓋周圍,并將它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使其與山峰結為一體,最大程度屏蔽了外來干擾。我們不禁贊嘆這個位置選擇的太好了!上天好像就是為了FAST而創造了五座山峰以及它們之間的谷地。站在山頂朝另一方向看去,群山聳立。與常見延綿起伏的群山不同,這里是喀斯特地貌,山峰是一座座獨立的,好像一個個巨大的窩頭立在地面,景色十分優美。只可惜沒有相機和手機不能拍照,美景也就只能自己看在眼里了。<br></h3> <h3>山頂有一個拍照點,趕緊拍照留念,這是我們唯一的一張天眼照片</h3> <h3>博物館里的照片更好地展示了天眼的全貌。天眼以喀斯特的洼坑為臺基,接收面積相當于足足三十個足球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口徑射電望遠鏡。</h3> <h3>放一張離開貴陽時飛機上所拍的照片充數。我們在山頂上看到的景色,比起這一張山峰更加密集蒼翠、更加美麗壯觀,令人不禁屏住了呼吸。</h3> <h3>參觀展覽</h3><h3><br></h3><h3>看完天眼回來,我們進入天文體驗館參觀。天文體驗館是普及天文知識的博物館,以介紹中國古代和現代天文學的發展為宗旨。大廳中間一個古裝老人仰望星空,代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觀察天象的國家。早在堯舜時代,中國就有了專門負責觀測天空的官職。中國古代的天文成就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天象觀測,制作儀器,編訂歷法。我國對于天象觀察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之前,對于太陽、月亮、行星、彗星、恒星、以及日食、月食、流星雨、太陽黑子等奇特天文景象都有詳細記載。世界上最早的關于哈雷彗星的記載就是出自我國《史記·秦始皇本記》之中。</h3> <h3>圭表和渾天儀,我國最古老的天文儀器是圭表,用以測量日影長度以確定時間和季節。東漢的張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利用水利作為動力的渾天儀,使得時間和季節的測定更加精確。</h3> <h3>歷法計算,元代的郭敬儀先后改進并創造了104種天文儀器,經過三年多兩百多次的測量與計算,編訂了《授時歷》。這個產生于1280年的歷法,確定365.2425日為一個回歸年,與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歷相同,比歐洲的《格里高利歷》早了三百多年。</h3> <h3>穿過大廳,我們進入各個場館參觀,首先是最感興趣的射電望遠鏡。射電天文學是天文學的一個分支,通過電磁波頻譜以無線電頻率研究天體。觀測對象包括近處的太陽系,以及銀河系的各星球,直至銀河系外及其遙遠的天體。</h3> <h3>展覽館介紹了射電望遠鏡的發展史:自從1931年美國貝爾實驗室通過無線電探測到來自銀河系中心的射電輻射,人類開啟了傳統光學波段外的觀測窗口。射電望遠鏡一步步發展起來,到2016年我國平塘的天眼建成投入使用,射電天文學有了突飛猛進的成果。</h3> <h3>我國的天眼利用貴州的喀斯特洼坑作為望遠鏡臺基,直徑達500米,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德國的波恩100米口徑望遠鏡,靈敏度提高了十倍;與美國的Arcibo300米口徑望遠鏡相比,綜合性能有2.5倍的增長。</h3> <h3>太陽系家族的模型讓人們對于太陽系有了直觀的認識</h3> <h3>這里展示的是天眼觀測到的來自天空的信息,只可惜沒有說明,看不懂什么意思,但好歹也拍張照片。</h3> <h3>體驗館里還有許多游戲設備,讓人體驗太空中的感覺</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江县|
长沙市|
凉城县|
滨海县|
邯郸县|
江达县|
闽清县|
贺兰县|
县级市|
沙湾县|
体育|
永昌县|
乐安县|
兰州市|
高密市|
梁河县|
新泰市|
常州市|
冷水江市|
天峨县|
福建省|
钟祥市|
盘锦市|
桂阳县|
汝州市|
和平县|
财经|
白河县|
方山县|
新安县|
禹城市|
同德县|
五莲县|
内黄县|
屯门区|
绍兴县|
克山县|
衡南县|
潞西市|
石狮市|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