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p><p> 我們一起有著年少的青春浪漫,有著青年的朝氣蓬勃。</p><p>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再回首,我們己相識了五十個春夏秋冬。如歌的歲月,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沉浮和歷練,都品嘗過人生的甜酸苦辣。</p><p> 但無論走到人生的那個階段,在我們心頭,時不時地微微顫動著的是那份難舍的同學情。</p><p> 這是一份記憶,一份親切,也是一份美好。它是我們一生所擁有的財富,值得我們一生去珍惜的。</p><p><br></p><p> 辛珠</p> <h3>許老師與八班部分女生</h3> <h3>丁老師與八班部分男生</h3> <h3>呂同學參軍前合影</h3> <h3>任同學參軍前合影</h3> <h3>經常相聚在柴同學家</h3> <h3>畢業留影</h3> <h3>1995年10月四十年校慶</h3> <h3>2007.1.2.</h3> <h3>2007.1.2.</h3> <h3>第一次組隊去南通探訪丁老師</h3> <h3>2007.2.10.江蘇南通</h3> <h3>敬愛的丁良杰老師:</h3><h3> 您是我們“敬愛的丁良杰老師:您是我們青春記憶中最重要的坐標,在此請接受我們真誠的祝福——祝您健康長壽!快樂平安!”</h3><h3><br></h3><h3>簽 名:張旭平、陸 明、柴敬軍、孫建民、王兆康、徐順寶、席德偉、晉澤芳、江根娣、姚麗麗、畢秀春、吳建萍、陳 治、陸建新、呂富強、潘伯平、方明杰、范靜菊、侯國珍、任美玉、梁玉蘭、鄧惠娟、邵蘊珍、周婉倩、馬國蘭、聞保國、施一強、馮永業、俞小駿、董榮花、李明萍、洪霏霏、柳青。我們是上海第五十四中學七三屆八班的部分同學。</h3><h3>柳青執筆</h3><h3><br></h3> <h3>2007.2.10.江蘇南通</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8班的同學,兩個兩個排好臉朝我——”</h3><p style="text-align: right;">——2007年2月10日南通探師記 </h3><h3> 三十三年前當我們跨出中學校門的時候也許沒有人相信,三十三年以后我們會重新聚在一起,坐在一輛大巴上,去南通探望中學時與我們朝夕相處了四年整的班主任——丁良杰老師!在人生的歷程里,四年只是很短的一瞬間;在歲月的旅途中,更令我們敬佩的師表也許大有人在。但是丁良杰老師是一個特例,他與我們相逢的那個時代,正是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的時代,是口誅筆伐“師道尊嚴”的時代!而剛進中學的我們又恰逢青春叛逆的非常時期,再加上滿腦子的“讀書無用論”流毒——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時候來給我們當班主任,是件難以想象的苦差事,因而丁良杰老師與我們有的是一段非同一般的交往。回想在中學讀書的四年里,“老回想在中學讀書的四年里,“老師”我們是從來不肯叫的,對老師連名帶姓直呼其名那還算是客氣的。老師姓丁,于是就起了綽號叫他“丁香脖子”(不知何意,也許是“丁香梅子”的演繹?),有時正上著課,個別調皮男生一領頭,十幾條嗓子就會齊聲大叫:丁香脖——子,壞——拖鞋修(改編自弄堂童謠)。背后提到老師,干脆簡稱其“脖子”。說起來令人慚愧,直到今天我們說到丁老師時,都還是習慣直呼其名,似乎那樣更自然順口。就像老百姓中有人至今稱毛澤東、周恩來還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毛主席、周總理”一樣。在今天,有同學推算了丁老師當年的年紀時感慨說:其實丁老師做我們班主任的時候,比我們現在的年紀輕多了,不過就是四十五六歲。丁老師生性比較文弱,所學的專業又是美術,完全不諳班主任之道,當年身任非常時期的中學班主任,實在是有點為難他了。丁老師家在南通,工作在上海,平時就住在學校的宿舍里。放學以后百無聊賴,他常常會順腳彎到住在學校附近的女同學江根娣家里去坐坐,和她的父母拉拉家常,以解單身在外獨自一人的寂寞。這事讓班上的調皮男生知道了,于是江根娣就成了他們打趣、奚落、甚至欺負的對象——他們給她編了不少無中生有的緋聞段子,沒事就在班上大肆念叨;冷不丁朝江根娣射個彈皮弓、丟個粉筆頭;或前后排男生一起發力,把江根娣的座位頂得小到根本坐不進去,等等。女生雖然一般不對老師公開不敬,但是對老師不理不睬是家常便飯。要是老師為了什么事對她們管得稍微緊了一些,她們也會說翻臉就翻臉,講出來的話尖酸刻薄,比男生也好聽不到哪里去。今天我們聚會的時候,女生晉澤芳學了一句當年丁老師在晨操列隊時口里常喊的、頗為經典的話:——八班的同學,兩個兩個排好臉朝我——畢肖的口音令我們聞之放聲大笑。想當年丁老師這樣喊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照他的口令去做,而是充耳不聞地自顧自三五成群聊天的聊天,打鬧的打鬧,就算丁老師喊破了嗓子,我們也無動于衷。今天當我們已人到中年,又重新聚攏到一起時,不約而同地想到班主任丁老師,回憶起當年的頑皮“劣跡”,愧悔交集。不知是誰提議:丁老師今年應該有八十歲了,讓我們去一次南通,給他做壽吧。全體轟然復議,隨即成行。據說丁老師在電話里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激動。春節前夕、在一個濃霧散去后晴朗而溫暖的午后,在南通市中心錦江飯店的包間里,人到中年的我們與老態龍鐘的丁老師見面了!流水歲月帶走了我們的青春年華,也使丁老師變成了風燭殘年之人。我們眼前這位瘦小的老人只有眉眼輪廓還依稀認得出一點當年的模樣。輕輕的聲音、淡淡的笑意,丁老師對我們報上的名字,尚能做出基本準確的反應。不過在聽我們說話時,他已經需要側過臉來,把手擋在耳朵后面聽,而我們則要湊近他大聲地嚷了。聚會接近尾聲時,近三十位男生女生圍攏在一個巨大的生日蛋糕旁與丁老師合影。這時候張旭平同學大聲說了句:八班的同學,兩個兩個排好臉朝我——包房里頓時爆發出一片會意的笑聲。而丁老師的臉上卻很漠然,不知是記不得這句話的出處了,還是根本就沒聽清張旭平在說什么。這個時候,與老師相見甚歡的氣氛里滲進一點點無名的感傷……其實這種感覺在一見到丁老師的時候就有了。我們不愿意承認,不想去細想。而此時,這種感覺是擋也擋不住了……“敬愛的丁良杰老師:您是我們“敬愛的丁良杰老師:您是我們青春記憶中最重要的坐標,在此請接受我們真誠的祝福——祝您健康長壽!快樂平安!”這是我們送給丁老師的一張紀念卡里寫著的話,它是我們的心聲。卡片上簽有我們每一個人的名字——張旭平、陸明、柴敬軍、孫建民、王兆康、徐順寶、席德偉、晉澤芳、江根娣、姚麗麗、畢秀春、吳建萍、陳治、陸建新、 呂富強、潘伯平、方明杰、范靜菊、侯國珍、任美玉、梁玉蘭、鄧惠娟、邵蘊珍、周婉倩、馬國蘭、聞保國、施一強、馮永業、俞小駿、董榮花、李明萍、洪霏霏、柳青。我們是上海第五十四中學七三屆八班的部分同學。——“八班的同學,兩個兩個排好——臉朝我”…… </h3><h3>柳青寫于2007年2月11日</h3> <h3>2007.5.6.</h3> <h3>2007.5.6.</h3> <h3>2007.9.1.江蘇南通</h3> <h3>2007.9.16.</h3> <h3>2007.9.16.</h3> <h3>2007.10.1.浙江仙華山</h3> <h3>2007.10.18.泰山</h3> <h3>2008.4.13.江西三清山</h3> <h3>2009.8.22.</h3> <h3>2009.8.22.</h3> <h3>2009.8.29.江蘇南通</h3> <h3>2009.8.29.江蘇南通</h3> <h3>2010.4.17.江蘇南通</h3> <h3>2015.1.5.</h3> <h3>2015.1.5.共慶“美好人生一甲子”</h3> <h3>2015.8.30.洋山港</h3> <h3>2015.9.1.浙江嵊泗</h3> <h3>2015.9.1.浙江嵊泗</h3> <h3>2015.12.5.六十周年校慶</h3> <h3>2016.7.22.</h3> <h3>2016.7.22.</h3> <h3>2016.8.11.</h3> <h3>2016.8.16.浙江西塘</h3> <h3>2016.8.16.</h3> <h3>2016.10.3.</h3> <h3>2016.10.3.</h3> <h3>2016.11.22.江西宜春</h3> <h3>2016.11.22.江西宜春</h3> <h3>2016.11.24.江西明月山</h3> <h3>2016.12.6.廣東深圳</h3> <h3>2016.12.6.廣東深圳探望許老師</h3> <h3>2017.6.15.廣東深圳</h3> <h3>2017.6.15.廣東深圳探望許老師</h3> <h3>2018.5.6.</h3> <h3>2018.5.14.</h3> <h3>2018.5.14</h3> <h3>2018.6.9.英國倫敦</h3> <h3>2018.6.11.英國倫敦</h3> <h3>2018.6.15.英國愛丁堡</h3> <h3>2018.6.15.</h3> <h3>2018.8.10.徐匯濱江</h3> <h3>2018.8.10.徐匯濱江</h3> <h3>部分照片有同班同學提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謝謝觀賞</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乐山市|
湖北省|
彭山县|
四子王旗|
龙胜|
龙山县|
庆城县|
固安县|
东源县|
瑞丽市|
班玛县|
祁阳县|
泸州市|
西畴县|
碌曲县|
达日县|
六盘水市|
盐池县|
东乡族自治县|
湖北省|
宜黄县|
界首市|
泾川县|
禄丰县|
从江县|
开江县|
孝感市|
德兴市|
航空|
延长县|
炉霍县|
泉州市|
凤城市|
秀山|
西乡县|
德安县|
抚顺市|
同心县|
建始县|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