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4月30日,我們乘高速火車從羅馬去威尼斯。</p> 三個多小時后火車到達威尼斯,下車后乘威尼斯水上巴士去圣馬可廣場。 總督宮,南側(cè)正對威尼斯瀉湖,西面為圣馬可廣場,北面挨著圣馬可大教堂。它在歷史上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官邸和共和國政府所在地,始建于9世紀,1309-1424年成為了現(xiàn)在的樣子,1574年的火災后,重建采用了原有的哥特式風格,并加入了些許古典主義元素。宮內(nèi)藏有丁托列托和委羅內(nèi)塞等人繪制的描繪威尼斯場景的繪畫。 世界上最長的布面油畫,由丁托列托工作室完成于1592年的《天堂》(Paradiso)。 委羅內(nèi)塞的油畫《擄走歐羅巴》(The Rape of Europe)。 軍械庫展區(qū),展出超過2000件14世紀至17世紀的武器裝備和刑具,包括鎧甲、劍、戟、弩和火器等。 十二星座時鐘。 帶有細緻雕刻的青銅蓄水井口。 圣馬可大教堂,矗立于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馬可廣場上。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藝術的經(jīng)典之作,它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圣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圣馬可大教堂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fā)地。威尼斯的榮耀,威尼斯的富足,當然,還有威尼斯的歷史和信仰,盡在于此。圣馬可教堂由于其中埋葬了耶穌門徒圣馬可而得名。圣馬可是圣經(jīng)《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為護城神。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圣馬可廣場是由總督宮、圣馬可教堂、圣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侖翼大樓、圣馬可教堂的鐘樓和圣馬可圖書館等建筑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cè)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筑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筑。 嘆息橋位于總督宮東側(cè),巴羅克風格。它的橋拱是密封的,從外面只能通過橋上的窗子隱約看到里面的影子。它將西側(cè)的法院(總督宮處)和東側(cè)的監(jiān)獄連接起來,死刑犯在行刑前通過這里,往往會嘆息感慨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這座橋由此得名。 <p>貢多拉(Gondola)是意大利威尼斯特有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劃船,船身全漆黑色,裝飾華美,兩頭高翹呈現(xiàn)月牙形。每條貢多拉由一名船夫駕駛,船夫站在船尾靠行駛方向的左側(cè)一邊,面向船頭,用單只船槳在船的右側(cè)水中推水。船身采用的是不對稱設計,停泊和航行時船身略微向右傾斜,航行時可以抵消站在左側(cè)船夫的體重和船槳的劃動,使得貢多拉能夠筆直前進,避免原地轉(zhuǎn)圈。貢多拉是威尼斯特有的,有十分悠久的歷史,11世紀是貢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shù)量超過了一萬只,但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只貢多拉。如今仍能夠在威尼斯的船廠看到威尼斯人在打造這種小船。貢多拉完全由手工制作,制造一艘貢多拉需要花費8種不同木材的共280多塊木頭。為了保持良好的外表狀態(tài),貢多拉還必須時常維修。如今威尼斯獨有的貢多拉制造業(yè),是威尼斯曾經(jīng)繁榮發(fā)達的造船業(yè)的縮影。 </p><p><br></p> 來了威尼斯,當然要坐貢多拉。 里亞托橋位于大運河中段,是威尼斯的著名景觀。它的前身是一座建于1181年的浮橋,名叫“錢幣橋”,后來在1255年改造成了木橋。現(xiàn)在的里亞托橋完工于1591年,設計者是安東尼奧?達?龐特,采用了文藝復興風格,下方保留一個拱門供船只通行。 威尼斯玻璃因其色彩豐富和手工而聞名。 威尼斯面具的特點是其華麗的設計,具有鮮艷的顏色,如金,銀和巴洛克風格,采用復雜的裝飾。威尼斯面具在歷史上主要包含兩種類型:狂歡節(jié)面具和即興藝術喜劇面具,包括十幾種式樣。 品嘗了威尼斯的墨魚面。威尼斯的餐館竟然還收座位費! 步行返回火車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来安县|
怀安县|
九台市|
巨野县|
广德县|
隆德县|
托克逊县|
南召县|
丰县|
和田市|
开原市|
安顺市|
普陀区|
古蔺县|
平阴县|
白水县|
右玉县|
伊吾县|
永年县|
高安市|
芦山县|
西贡区|
巴林左旗|
婺源县|
涟源市|
南华县|
吐鲁番市|
云林县|
瓦房店市|
逊克县|
灌云县|
抚松县|
安远县|
即墨市|
沛县|
顺义区|
高碑店市|
四子王旗|
济阳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