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6月28日,被前一天雨水清洗過的天空格外的藍,溫度也破了入夏以來的記錄。青大附中18級19班的孩子們的熱情就像這一天的溫度,他們一大早來到位于青島市嶗山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參觀學習。</h3> <h3>海洋研究所的孫老師帶著他的三名碩士學生親自在門口迎接孩子們,并簡單介紹了研究所的基本情況。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現有職工500多人,其中院士4人,博士150人,碩士200多人。在國內幾千個研究所中擁有人才數量名列前茅。</h3> <h3>研究所的院子干凈整潔,花園的草坪上擺放著幾塊大石頭。孫所長從地質學的角度介紹了這些石頭的種類。在地質學界我們口中的石頭統稱巖石,巖石有三大類型: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這三種類型的石頭在研究所的大院都有樣本。</h3> <h3></h3><h3>火成巖也叫巖漿巖,是地幔中呈流動狀態的熾熱巖漿向地表上升冷凝結晶形成巖漿巖。</h3><h3><br></h3><h3>變質巖是由于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能使所有巖石變成變質巖。當巖石變成變質巖后,它的外形、構造、晶粒結構以及礦物組成都會發生變化。巖漿巖、沉積巖都可以變成變質巖,一種變質巖也可以變成另一種變質巖。</h3><h3><br></h3> <h3></h3><h3>這一塊石頭是采自臨沂的沉積巖。沉積巖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是將其他巖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br></h3> <h3>這是1999年南極科考站的工作人員用木棍等純人力方式采集的石頭樣本,在全中國也沒有幾塊。石頭中有多種礦物成分,其中紅色小點的成分同石榴石成分一致。如今《南極保護公約》已經開始實施,任何國家和個人不得將南極的資源搬運走,所以這塊石頭尤顯珍貴。</h3> <h3>這個大船錨是中國????最大的科考船向陽紅一號上面使用的,每當科考船要出發進行科考任務時再把船錨??重新裝回船上。</h3> <h3>這是一塊天然石頭,白色部分是漢白玉綠色部分屬于岫巖玉。工匠們利用石頭天然的成色雕刻成一棵大白菜的形狀,上面還有一棵人參和兩只小狗??。這個雕刻作品的寓意是人才(財)兩旺,孫所長說“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創造價值。”</h3> <h3>中國最先進的科考船向陽紅一號的模型,該船長100米,寬18米,高35.2米。可以分別向上、向下探測一萬米。</h3> <h3>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模型</h3><h3>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h3> <h3>這是研究所中兩塊比較珍貴的石頭。</h3><h3>左邊一塊是從海底2500多米深的地方采集的一段熱液煙囪或叫海底煙囪,是海底熱液活動的一種產物。在大洋中脊或弧后盆地擴張中心的熱液作用過程中,由于熱液與周圍冷的海水相互作用,使熱液噴出口附近形成幾米至幾十米高的羽狀固體-液體物質柱子,形似煙囪而得名,熱液煙囪中富含多種貴金屬。</h3><h3>右邊的石頭是地幔巖,大家都知道地球??的構造為地殼、地幔、地核,在陸地上地殼距離地幔有30—40公里的厚度,所以我們是很難見到地幔的,但是在海地地殼卻很薄,有的地方是0公里(也就是沒有地殼),而這一塊石頭就是在海底直接采集的地幔巖樣本。<br></h3> <h3>以下圖片是從海底采來的各種巖石樣本。有玄武石,有蛇紋橄欖石等,孫所長還為同學們講解巖石的化學成分、形成時間、采集地點等。在為孩子們講解的過程中,孫所長還和孩子們互動,剛好用到了七年級學到的地理知識,孩子們興趣十分高漲。</h3> <h3>孩子們在大洋館前合影留念</h3> <h3>陸地礦石樣本</h3> <h3>深海巖石樣本</h3> <h3>富鈷結核、深海稀土等樣本</h3> <h3>深海動物標本</h3> <h3>最后孫老師在一幅世界海疆圖前為同學們講解了中國的海洋戰略,海洋科考的目的,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將來有機會為中國拓海探極貢獻出自己的力量。</h3> <h3>在此特別感謝提供本次難得參觀機會的嘉彬媽媽!感謝全程講解的碩士生導師孫所長!</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剑河县|
诏安县|
南召县|
大丰市|
湟中县|
泰和县|
平顺县|
呼玛县|
乡城县|
西昌市|
抚松县|
舒城县|
邵武市|
安达市|
雅安市|
资中县|
永兴县|
天全县|
阿克陶县|
沈阳市|
东平县|
安乡县|
沁阳市|
资源县|
宁远县|
仙居县|
余江县|
平阳县|
秀山|
赤城县|
石棉县|
罗源县|
宁海县|
昭觉县|
台州市|
宝鸡市|
楚雄市|
天等县|
阿荣旗|
丘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