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幾天,在家的時候,愛人說,小浪底正在泄洪呢。我心里一動,這也正是我向往的地方呀。于是,在周六一早,就向小浪底進發了。</h3><h3> 還別說,這天早上羈絆的還真不少。先是滿天的朝霞,讓我改變了行車路線,等到了地兒,拿出相機,朝霞卻變成了白云,白白地誤了會時間;到了平陸,上了黃河大橋時,我又看到了三灣方向的云遮霧罩,這可是雨后的云霧,怎么也不能錯過,就又掉頭趕往觀景臺了。等真正走到小浪底時,已經十點多了。</h3> <h3> 經了解,愛人說的是小浪底每年一度的調水排沙。調水調沙是小浪底最為壯觀的時刻,調水調沙期間,黃白交織的激流從洞群中噴涌而出,如黃龍騰空而起,青龍從天而降,翻滾搏殺,掀起排排巨浪,咆哮著直向黃河下游沖去,大有滄海橫流,五岳崩摧之勢,世界上最壯觀的瀑布與之相比,都會顯得遜色。</h3> <h3> 進入景區道路,就進入了擁擠模式。人排著長長的隊伍,車擺著長蛇陣,一眼看不到頭,真的是人山車海了。這個景區為什么這么熱鬧,我想,首先應該是景區風光旖旎加上這幾天調水排沙,都想一睹為快;二是正值雙休日,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好不容易有個空閑時間,出來放松放松,也不失為一種安排;三是高考中考小考相繼結束了,籠子里的鳥兒終于重獲自由,出去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盡情跳幾下喊幾嗓子,除卻幾年的疲憊和辛勞;還有一些說走就走,常常寄情山水之間也的同志,比如我。</h3><h3><br></h3> <h3> 在景區道路上挪騰了半個多小時,路過了幾個已滿的停車區之后,才幾乎在道路盡頭的路邊上,找到了一個停車位,前移后到了幾次,才在剛剛好的空隙中放好車,前后車距僅幾厘米,連我都佩服自己的停車水平了。</h3> <h3> 明明聽見了洶涌澎湃的浪濤聲,我們卻還得沿著柵欄外的人行道往景區門口走。在烈日下背著相機,拿著三腳架,步行了近兩公里,才走到景區門口。收票處,進入的游客又排成了長龍,在欄桿隔成的通道中來回轉。這是誰的發明設計呀?</h3> <h3> 進入景區,我們隨著人流,往河邊走去。真的是熙熙攘攘,人如潮涌。河岸邊,大橋上,擠滿了人,拍照想支個三腳架都沒地方。我只好手持相機和手機,拍了幾張視頻和照片,把小浪底的美定格下來。</h3> <h3> 如果說人流就象河流,我們就是這浪濤中的一片樹葉,你不走也得走,不停也得停。隨著戰線的拉長,人流漸漸有點松動,偶爾可以停下來拍幾張照了。過了大橋,人流分兩路前行,情況又有些改善,可以找個遠點的地方,支個三腳架了。路邊,坐滿了休息的人,吃著涼皮,喝著飲料,打著手扇,聊著見聞。我沒有閑功夫,趕緊往前走去,看看美景,拍拍照片。</h3> <h3> 有一個現象,不知道你見過沒,凡攝影師拍照的地方,就有些許人等學著拍照。大家天然地認為,攝影師是專業的,他所站的位置,肯定是取景的好機位。當我找了個空地,支好三腳架后,邊上很快就圍過來了一些人。</h3> <h3> 終于到了排水口附近了。排水的轟鳴聲如雷貫耳。幾道白色的水柱噴礴而出,猶如白色的蛟龍。遠些地方,水柱漸漸變粗,進而霧化,向前方噴涌著,咆哮著,翻騰著;向兩側飄散著,飛舞著,滴落著。兩側觀景的人群里,遮陽傘變成了雨傘,五顏六色,形成了另一道別致的風景。</h3> <h3>水聲,人聲,聲聲入耳;</h3><h3>白龍,人龍,條條奪目。</h3><h3>美麗的小浪底,我還會再來看你的!</h3> <h3>悄悄的告訴你,這位是我家的領導。</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县|
无棣县|
定日县|
敖汉旗|
毕节市|
高淳县|
宕昌县|
清镇市|
乳源|
南通市|
衡水市|
汉寿县|
垫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信阳市|
綦江县|
固阳县|
辛集市|
陇南市|
湖北省|
东乡县|
铁岭市|
绿春县|
凤山市|
武宣县|
百色市|
乌拉特后旗|
东乡县|
平乐县|
井研县|
乌审旗|
定西市|
潼关县|
鹤庆县|
榕江县|
德安县|
开鲁县|
江城|
太保市|
射洪县|
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