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寫 在 前 面</b></h3><h3> 把自己這兩年多來所拍到的各種鳥的照片集中整理一下,匯集成一個小小的圖冊,是今年春天萌生的想法。當時,把電腦中存儲的片子數(shù)了又數(shù),從鳥種上看,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百種。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幾乎每天都往河邊、海邊以及附近的小樹林中和濕地里跑,以期有所收獲,豐富自己的圖庫。到今天,這個愿望總算實現(xiàn)了。</h3><h3> 收入這個《百鳥圖》中的鳥,認真說來,基本上都是比較常見的,應(yīng)該屬于‘菜鳥’,能夠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也就三五種。這些鳥雖然早已被別人拍過無數(shù)遍了,好片子也不計其數(shù),以自己這兩把刷子和家伙什,很難拍出什么新意來,更說不上能有什么用處,不過,自己種的莊稼自己收,似也說的過去。再有以下幾點小因素搭配,也許可以成為它們集中‘出鏡’的理由:第一,它們都是純野生的、在純自然環(huán)境和純自然狀態(tài)下進入鏡頭的,沒有一絲一毫人為的設(shè)置和干擾;第二,它們都是集中出現(xiàn)在一個相對比較狹小的區(qū)域里的——山海關(guān)的海邊、石河兩岸及河中小島、潮河兩岸,還有就是與這些地方相鄰的樹林和濕地中的;第三,它們無論是遷徙、休息、駐足,還是覓食、筑巢、繁衍后代,都受到了應(yīng)有的尊重和保護。</h3><h3> 另外需要說明的有兩點。一是山海關(guān)地區(qū)的鳥類資源十分豐富,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到目前為止,觀察到、有記錄或有影像資料存證的鳥類達四百六十余種。山海關(guān)西接秦皇島和北戴河,而北戴河是聞名世界的觀鳥勝地,從大的自然區(qū)位上,或者對于各種鳥而言,山海關(guān)和北戴河應(yīng)是一個地方,所以,山海關(guān)鳥多不足為奇。有鑒于此,一百種鳥的影像集合是再普通不過的了。二是秦皇島和山海關(guān)愛鳥拍鳥的人士難以計數(shù),且他們長期堅持,傾心投入,其思維視野之寬,知鳥識鳥之見,器材技藝之精,遠非我所能及。從這個角度上看,我的這個《百鳥圖》充其量也就是一份小學生作業(yè)而已。當然,如果放在全國的范圍來看,就更不值得一提了。</h3><h3> 拍鳥的過程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尋找而不得,泄氣;見到未拍到,生氣;拍到不理想,怨氣;意外有所得,喜氣!最有意思的,是拍到了鳥卻不認識,不知名,不懂科,不明所屬,不辨雌雄。至于什么是候鳥,什么是留鳥,哪些是鳴禽,哪些是涉禽,旅鳥和迷鳥有什么區(qū)別,水鳥和林鳥各有哪些特性,這些都是需要認真學習的。再往深里去,鳥的眉紋啦,虹膜啦,幾級飛羽啦,等等,太過專業(yè),實非我等能弄明白的。幸虧有好哥們送了我兩本鳥書,有圖有字有解釋,解了我拍鳥識鳥中的許多疑惑,不然的話,這《百鳥圖》中的大部分鳥名非叫錯了不可。即使如此,限于拍攝環(huán)境和個人水平,有的鳥仍然難以準確判定種、名。比如本篇中的“小杓鷸”,看觜很像“中杓鷸”,還有一些“鶇科、鹟科、柳鶯”等鳥,定名如有錯謬之處,肯請方家予以指正,深表謝意。</h3><h3> 在地球上,鳥的存在歷史以億年記,遠比人類(數(shù)百萬年)要長,長到不可比擬。然而,人類卻是當今鳥類生存最大的危險源,沒有之一。盡管人類已經(jīng)認識到鳥的存在對自身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把鳥定義為人類的朋友,但是,傷鳥害鳥的行為(有意或無意的)幾乎天天發(fā)生。在2016年的時候,石河中還可見到東方白鸛等停留覓食的身影,這兩年見不到了。也正是從環(huán)境變化的角度考慮,這個《百鳥圖》中保留了幾張效果不怎么樣的圖片(如白天鵝),為的是說明,身邊的河流、樹林和海邊,的確曾經(jīng)是鳥的如意客棧或家園。</h3><h3> 在河邊靜坐,看鷗飛鷺舞;在海邊遠眺,望雁陣成行;在林中啼聽,鶯鳴婉轉(zhuǎn),雀語悠揚……大自然因鳥而不寂寞,人類因鳥而不孤獨。</h3><h3><br></h3><h3> 2019年6月27日于山海關(guān)</h3> <h3> 白鷺。白鷺分為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以及黃嘴白鷺等。我們?nèi)粘K姷亩酁榇蟀樅托“槨3抗庵械镍Q叫,充滿了渴望和希冀。</h3> <h3> 東方白鸛。</h3> <h3> 綠頭鴨群,飛翔之美。</h3> <h3> 這個黃色的小鴨雛不知是誰家的孩子。</h3> <h3> 斑嘴鴨。</h3> <h3> 赤麻鴨。</h3> <h3> 翹鼻麻鴨。</h3> <h3> 綠翅鴨。初見時誤以為是鴛鴦。</h3> <h3> 萌萌的鵲鴨。</h3> <h3> 小鷿鷈。名字怎么起的?</h3> <h3> 紅觜鷗,有好幾種形態(tài)。</h3> <h3> 黑尾鷗。</h3> <h3> 西伯利亞銀鷗。</h3> <h3> 紅嘴巨鷗。個頭不是很大。</h3> <h3> 白額燕鷗。</h3> <h3> 黑水雞,紅頂為雄鳥,下邊的是雌鳥。</h3> <h3> 白骨頂。單腿獨立打哈欠,看見舌頭了。</h3> <h3> 普通鸕鶿。</h3> <h3> 蒼鷺——別名老等。</h3> <h3> 夜鷺。</h3> <h3> 牛背鷺,名副其實。</h3> <h3> 黃斑葦鳽。</h3> <h3> 池鷺。</h3> <h3> 大麻鳽。</h3> <h3> 普通翠鳥。</h3> <h3> 白鹡鸰。下圖為黑背白鹡鸰,不是一種鳥。</h3> <h3> 灰鹡鸰</h3> <h3> 黑翅長腳鷸。</h3> <h3> 灰頭麥雞。</h3> <h3> 小杓鷸(也可能是中杓鷸)、中杓鷸、大杓鷸。估計是以嘴的長短為區(qū)別而命名的。當然,資料上介紹的區(qū)別很多,一般觀鳥者只能以嘴的長短來區(qū)分。</h3> <h3> 這張大杓鷸拍攝于北戴河。</h3> <h3> 某種沙錐?因片子原因,不好判定。最近河中也少見了。</h3> <h3> 翻石鷸,鳥很漂亮。</h3> <h3> 水鷚。不知該不該把它放在水鳥中。</h3> <h3> 磯鷸。</h3> <h3> 澤鷸。</h3> <h3> 紅頸濱鷸。</h3> <h3> 鶴鷸(最右側(cè)黑色的)與紅腳鷸。</h3> <h3> 金鸻。</h3> <h3> 澤鷸。</h3> <h3> 反嘴鷸。</h3> <h3> 環(huán)頸鸻。</h3> <h3> 金框鸻。</h3> <h3> 長嘴劍鸻</h3> <h3> 沒有識別出這種鳥是什么?只覺得它們飛起來帶一串水花很美。</h3> <h3> 灰雁,體形較大,只見過兩次。</h3> <h3> 石河中的白天鵝。據(jù)說這六只白天鵝在每年春天的遷徙過程中都在石河中落落腳,歇一下,當天或次日便飛走了。拍攝它們時,距離太遠,鏡頭又短,只能留下個影像而已。在春天,石河中還有雕類猛禽出沒,見到過,沒拍出好的影像,很遺憾。</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德钦县|
桂阳县|
铁岭县|
崇左市|
错那县|
板桥市|
东乌|
鄂托克前旗|
壶关县|
九台市|
通化市|
武城县|
长岛县|
云浮市|
罗山县|
永修县|
阿鲁科尔沁旗|
潞西市|
潮安县|
泗水县|
盘锦市|
白沙|
武定县|
田林县|
新余市|
古交市|
镇巴县|
伊川县|
凌海市|
拉萨市|
恩施市|
五大连池市|
宣武区|
年辖:市辖区|
洛扎县|
东明县|
景宁|
蓬溪县|
本溪市|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