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本次旅行我們將要去探訪北歐五國中除冰島之外的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外加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北歐各國地處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其大部分國土在北極圈內,冬季漫長,氣候寒冷,同時人口密度較低。但北歐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其中丹麥和瑞典的人均GDP一直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一份“世界各國幸福指數報告”對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幸福指數排名,北歐五國統統位列前十,其中,芬蘭第一,挪威第二,丹麥第三,冰島第四,瑞典第九。北歐各國能夠得到如此漂亮的數據,優良的生存環境和有口皆碑的高福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對于我來說,此前對北歐國家的了解也就局限在電視、網絡等媒體所帶來的粗略印象中。這次12天的北歐之行,會讓我身臨其境地去感知這片樂土帶給人的快樂和幸福感。</h3><h3> 6月14日,我們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搭乘芬蘭航空的AY086航班,飛行7小時45分鐘,抵達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萬塔國際機場。抵達后馬不停蹄,開始了美妙的北歐觀光之旅。</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西貝柳斯公園</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西貝柳斯公園位于市中心西北面,園內綠樹掩映,芳草如茵,是為紀念芬蘭偉大的音樂家西貝柳斯而建。園內的紀念性雕塑有兩組,其一是西貝柳斯紀念碑,這是一組由600根銀色不銹鋼管組成的超寫實雕塑,一方面以它那粗細不同、長短不一、無序排列的方式象征著曾給予西貝柳斯無窮創作靈感的茂密森林,另一方面則以酷似一座大型管風琴來象征西貝柳斯音樂的永恒不朽。其二是旁邊巖石之上樹立著的不銹鋼材質的表情凝重的西貝柳斯頭像。</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600根銀色不銹鋼管組成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貝柳斯紀念碑</p> <h3> 西貝柳斯是芬蘭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他1865年出生,92歲去世,一生為芬蘭音樂的發展和音樂的民族性而執著奮斗。那首蜚聲世界樂壇的交響樂《芬蘭頌》創作完成于1899年,這一年正是芬蘭人民與沙皇俄國激烈斗爭的關鍵時期,作品反映出戰爭深淵中的民族苦難,以及芬蘭人民不屈不撓的戰斗意志和必勝信念,被認為是芬蘭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芬蘭的第二國歌。</h3><h3> 600根銀色不銹鋼管朝向藍天,那粗細不同、長短不一的根根鋼管所構成的夢幻組合,將作曲家內心流淌出來的熾熱的民族情感和美妙音符傳向蒼穹,作曲家的偉大精神和錦繡作品將在寰宇共鳴中得以永恒!</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芬蘭赫爾辛基聞名遐邇的巖石教堂</h3></font></h3> <h3>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是世界知名的設計之都,其建筑設計風格極致簡約、崇尚自然并與其功能和諧統一。這座巖石教堂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北歐人的這種建筑設計風格。其整個建造過程是在一塊巨大的巖石表面向下鑿挖,將教堂建造在天然的巖石中。教堂內壁和外墻均未經過任何修飾,完全是巖石的本來面貌。巨大的穹頂別具一格,直徑20多米的銅質圓頂被180根梁柱呈放射狀支撐著,梁柱之上鋪設玻璃,使教堂內部在北歐特有的長白天下,不用開啟照明依然通透明亮,在教堂建成的1969年代,彰顯出北歐人超前的環保意識。</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巖石教堂內的大型管風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舉辦音樂會所用的大型鋼琴</h3></font></h3> <h3> 巖石教堂屬基督教新教路德宗教堂,其正廳可容納約750人做禮拜。四周凹凸不平的天然巖壁,為音源的反射回響帶來了極佳的混響效果,這里也因此而經常舉辦音樂會,特別適合小型樂隊和無伴奏合唱團的演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烏斯別斯基大教堂</h3></font></h3> <h3> 烏斯別斯基大教堂始建于1862年,歷時6年,建成于1868年。這一時期的芬蘭仍處于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所以,這是一座具有濃郁沙俄風格的東正教大教堂。整座教堂建在山坡之上,紅磚主基調搭配淡綠色塔頂以及十分亮眼的鎏金“洋蔥頭”圓頂。中心最高的主塔象征主基督耶穌,周邊圍繞著12座副塔象征耶穌的十二門徒。</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烏斯別斯基大教堂內部主祭壇</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彰顯出意大利藝術影響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東正教拜占庭風格的裝飾</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烏斯別斯基大教堂富麗堂皇的穹頂</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華麗的飾畫和宗教典故雕飾</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體現出濃郁的傳統東正教教堂藝術風格</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赫爾辛基大教堂(白教堂)</h3></font></h3> <h3> 赫爾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是一座基督教新教路德宗教堂。它那希臘廊柱支撐的乳白色教堂主體和淡綠色青銅圓頂十分醒目,宏偉的氣勢和精美的結構使其成為芬蘭建筑史上的經典,也成為赫爾辛基市的地標性建筑。教堂前的參議院廣場中心,樹立著建于1894年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青銅像,以紀念他曾給予芬蘭廣泛的自治。</h3><h3> 這里是芬蘭非常受歡迎的結婚場所,為了能在這里舉行婚禮,新人們需要提前一年半預約,久而久之,乳白色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又有了一個有趣、形象且十分應景的別稱:“婚禮蛋糕”。</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h3></font></h3> <h3> 本次旅行的第二天,酒店用過早餐后,我們在赫爾辛基南碼頭登上渡輪,行駛近兩小時,橫渡芬蘭灣,抵達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一起,被稱之為“波羅的海三國”,都是隨著前蘇聯的解體而獨立出來,愛沙尼亞于1991年正式宣布獨立。我們首先游覽了這里著名的東正教教堂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這座教堂興建于1894年到1900年,當時的塔林正處于沙俄的統治之下,教堂也因此具有典型的俄羅斯風格。</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愛沙尼亞首都塔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托姆比亞山城堡的赫曼塔</p> <h3> 托姆比亞山上最早的城堡興建于公元11世紀。1219年,丹麥人占領了這座城堡,根據丹麥人的傳說,在柳丹尼斯戰役的關鍵時刻,在這座城堡附近,第一面丹麥國旗從天而降,于是,丹麥戰勝了愛沙尼亞,從此,托姆比亞山城堡被稱為“丹麥城堡”。之后的每一個外國統治者都把這座城堡作為掌控愛沙尼亞的基地,征服者總是把勝利的旗幟插在46米高的赫曼塔上?,F如今,每天日出之時,愛沙尼亞的國旗伴隨著國歌升起,飄揚在赫曼塔上。</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的托姆比亞山城堡建筑群</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觀景臺上俯瞰塔林老城</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觀景臺上俯瞰塔林老城</h3></font></h3> <h3> 塔林老城建于公元13世紀中葉,時至今日,是北歐唯一一座依然保持著中世紀風貌的老城。老城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上流社會和宗教階層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手工業者和平民的居住地。徜徉在老城中,那鵝卵石鋪就的蜿蜒小巷,古典式的金屬街燈,哥特式教堂的尖頂,中世紀的廣場,鱗次櫛比的橘紅色房頂,使人仿佛穿越回了中世紀而流連忘返。</h3><h3> 愛沙尼亞的塔林老城于1997年以“塔林歷史中心(老城)”為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老城內別致的店鋪大門</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老城內“長腿街”邊的民間畫家</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市政廳及廣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座帶高塔的哥特式建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塔林市政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座歷盡滄桑的古老建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從1530年起就一直屹立在這里</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市政廳廣場上的觀光馬車</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塔林老城最重要的中世紀城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維魯門</p> <h3> 至此,我們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游覽結束了,我們將搭乘五星級“詩麗雅游輪”前往下一個國家瑞典。我們在游輪上享用了豐盛的西式自助晚餐,并夜宿郵輪內倉(帶獨立洗手間的兩人間)。</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內海港叉風光</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旅行的第三天清晨,我們乘坐的詩麗雅游輪駛抵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我們在游輪上用過早餐后下船,開始了市區觀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瓦薩沉船博物館</h3></font></h3> <h3> 這座瓦薩沉船博物館獨具特色,專為展覽一艘從海底打撈上來的瓦薩號沉船而建造。瓦薩號戰艦號稱當年最豪華、火力最威猛的戰艦,1628年首航時,剛剛駛離港口僅兩公里即遭遇強風沉沒。在海底沉睡了333年之后的1961年,瓦薩號戰艦被整體打撈上來并成功進行了復原,為了長久保存和研究這艘承載著豐富歷史信息的古老沉船,在瓦薩號沉沒的遺址附近建造了這座博物館?,F如今,瓦薩號戰艦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紀船舶。</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薩沉船博物館內的瓦薩號戰艦模型</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置在6層樓高的巨大展館內的</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瓦薩號豪華戰艦</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兩側雙層總計64門艦炮 火力威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薩號豪華戰艦龐大的木質船體上</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數以百計的精美雕塑</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雖然顏色都已剝落但依然令人震撼</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館外 幸福滿滿一家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h3></font></h3> <h3>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是一座設計新穎,用紅磚砌筑的宏偉建筑,始建于1911年,歷時12年,建成于1923年。由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金頒發儀式之后的盛大晚宴在這里舉行,因而使這座市政廳享譽世界。市政廳周圍廣場寬闊,茵茵草坪、似錦繁花、噴泉雕塑點綴其間,加上梅拉倫湖波光粼粼的湖水映襯,景色秀美迷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宴會大廳(藍廳)</h3></font></h3> <h3> 每年的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一天,當諾貝爾獎金(除諾貝爾和平獎之外)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頒發后,瑞典國王和王后要在這個宴會大廳舉行隆重盛大的晚宴,以對獲獎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屆時,世界上眾多物理、化學、生物及醫學、文學及經濟學領域的科學家、作家和專家學者都會聚集于此參會祝賀。</h3><h3> 說是“藍廳”,但除了廊柱上的淡藍色外,整個空間反而是以磚紅色為主基調,這是因為,這座宴會大廳的原本設計是要將四周墻壁鋪貼上藍色的馬賽克,在施工中途,設計師發現這種紅磚基底的搭配反而能夠更好的顯現瑞典民族的傳統工藝,因此放棄了原先的設計,而“藍廳”的叫法卻一直延續至今。</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的議會大廳</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議會大廳主席臺</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德哥爾摩市政廳金碧輝煌的“金廳”</h3></font></h3> <h3>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晚宴后的舞會在這里舉行。大廳四壁采用一厘米見方的雙層玻璃夾金箔,鑲嵌出大面積的金色基底,再用一厘米見方的各種彩色玻璃鑲嵌出一幅幅精美壁畫。金廳正中間墻上,鑲嵌著梅拉倫湖女神的大幅壁畫,她是斯德哥爾摩的保護神。</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旁</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瀕臨梅拉倫湖的花園廣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梅拉倫湖風光(船游梅拉倫湖)</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王宮廣場上的禮炮</h3></font></h3> <h3> 本次旅行的第四天,酒店用過早餐后,我們乘車前往斯德哥爾摩阿蘭達國際機場,在那里乘坐芬蘭航空的AY0803航班,飛行1小時零5分鐘,抵達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說是第二大城市,但在我們中國人的眼里,它只能算是一座袖珍小城。卑爾根市位于挪威西海岸,瀕臨大西洋,周邊有七座小山圍繞,因此還有一個別稱:“七山之都”。</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搭乘北歐地區古老的纜車</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登上海拔320米的弗洛伊恩山</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展現在眼前的是群山與峽灣懷抱中的</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秀美小城卑爾根</font></h3> <h3> 這座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秀美小城,養育出了挪威最杰出的民族樂派音樂家愛德華?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他出生于這里。他的代表作首推《培爾金特組曲》,其中的那首《清晨》是一段長盛不衰的經典旋律,它那淳樸自然的牧歌風格和田園風味,又何嘗不是來自于敬畏大自然的圣潔小城所賦予他的創作靈感呢!</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弗洛伊恩山頂俯瞰卑爾根市區</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弗洛伊恩山頂俯瞰卑爾根市區</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彰顯出生活原本的自然狀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弗洛伊恩山頂俯瞰卑爾根市區</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吟誦著人與環境的別樣禮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卑爾根市的布呂根區</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其標志性建筑就是矗立在港口東岸的</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一排漢薩同盟的彩色木屋</font></h3> <h3> 布呂根區位于卑爾根市中心以西3公里處的海邊,這里的建筑大多是木結構的古老房屋,是著名古建筑集中的地方。最為著名的就是碼頭邊那一排漢薩同盟(14—15世紀北歐商業都市的政治與商業同盟)的彩色木屋。</h3><h3> 1979年,卑爾根市布呂根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呂根小鎮上依然在使用的古老房屋</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斑駁的墻壁上打著X形固定鋼釘</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歷盡滄桑的破舊房門還是那樣生機盎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卑爾根市的圣瑪麗教堂</h3></font></h3> <h3> 圣瑪麗教堂建成于公元1180年,是卑爾根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也是這座小城內三座中世紀教堂之一。它具有兩座塔樓,三個中殿,屬羅馬式教堂,其外觀依然秉承北歐人質樸簡潔的風格。<font color="#ed2308">這里沒有財富的炫耀,沒有為了仕途而刻意為之的政績宣示,更沒有以奢華浪費來滿足的浮夸虛榮。</font>對于一座建筑,他們所考慮的是經久耐用,哪怕多少年后它已斑駁破舊,但只要能用就不會拆除重建。至于建筑的規模,向來都是從實際出發,夠用就行。他們這種樸素而實際的設計與辦事理念令人欽佩。</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停泊在布呂根碼頭的古老帆船</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第二大峽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當厄爾峽灣邊上的農場</p> <h3> 本次旅行的第五天早上,酒店用過早餐后,我們乘車離開卑爾根,行駛150公里后,抵達挪威第二大峽灣哈當厄爾峽灣。</h3><h3> 所謂“峽灣”,是一種特殊的地質形態,它形成于地球地質年代的第四紀冰川期。在這一漫長的地質年代里,由于冰川流動對地表巖層的刨蝕作用(地球高緯度地區的冰川活動更加劇烈,因而這種刨蝕作用更甚),形成了曲折蜿蜒且最終通向大海的冗長寬大的溝壑,當第四紀冰川期結束時,地球表面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入溝壑中,峽灣最終得以形成。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海岸,亦即挪威西海岸上,有很多這樣的峽灣,但最為著名的有四大峽灣:松恩峽灣、哈當厄爾峽灣、蓋朗厄爾峽灣和呂瑟峽灣。峽灣風光是挪威自然風光中的精髓,來挪威而不去領略峽灣風光,那將是不可想象的事情。</h3><h3> 哈當厄爾峽灣全長179公里,最深處達800米,是挪威第二長的峽灣,也是兩側山體坡度最平緩的峽灣,因此,這里分布著很多私人農場。私人農場的屬地劃分,是在一定的橫向寬度上,從峽灣一側的山頂向下一直到水邊。在這塊山坡地上,可以栽樹、種植各種水果及農作物,還可以養蜂。</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當厄爾峽灣邊幽靜孤寂的農場主居所</h3></font></h3> <h3> 說是農場主,其實就是一家人,他們的家就在這美麗的峽灣邊上,一家人的生活顯得格外孤寂,但他們平靜祥和、知足快樂,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主人的熱情款待下,我們品嘗了他們自釀的水果酒,非常好喝!還品嘗了他們養蜂而收獲的蜂蜜以及自制的甜點。</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行車途中手機隔窗拍攝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當厄爾峽灣風光</p> <h3> 一路行車,一路風光,峽灣這一第四紀冰川期所帶來的地質奇觀,其壯美的自然風光無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峽灣里的水到底是海水還是淡水?導游的回答是:“峽灣里的水是咸的”。我想這個結論應該是對的,但需要說明的是,峽灣里的水雖然咸,但一定不會像海水那么咸。我是這樣推想的:峽灣內陸盡頭的水最接近淡水,峽灣入??诘乃罱咏K?,其中間段水的含鹽梯度從峽灣盡頭至入??跐u次抬升。夏季時,峽灣山體上的冰川以及積雪融化,致使大量淡水注入峽灣,海水倒灌效應減弱,此時峽灣水的含鹽梯度曲線會變得平緩,相反,冬季時,山體上的冰川及積雪融化速度減緩甚至停止,致使海水倒灌效應增強,此時峽灣水的含鹽梯度曲線的斜率會增大。雖然還沒有得到專業資料的驗證,但感覺我的這一推斷應該有道理吧!</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著名的沃爾令斯大瀑布</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位于距哈當厄爾峽灣18公里的毛博谷</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高約182米 垂直落差145米</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多條河流匯聚在一起從毛博谷的斷崖上</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飛流直下 激起巨大的水霧</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轟鳴聲在峽谷內回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向艾于蘭峽灣被三面大山懷抱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峽灣小鎮弗洛姆</h3></font></h3> <h3> 按照行程安排,本應第六天乘坐觀光小火車,但由于訂票的原因而提前到了今天。我們游覽了沃爾令斯大瀑布之后,便乘車來到了這座峽灣小鎮。弗洛姆小鎮面對的艾于蘭峽灣是挪威最長最深的松恩峽灣(全長204公里,最深處達1308米)的一部分,小鎮因高山鐵路而聲名遠揚。我們在這里先是乘坐了一段挪威國鐵,之后再乘坐觀光小火車,由于車速較快,又隔著車窗玻璃,所以沒有拍照,這反而可以盡情地欣賞這里的山谷、瀑布、懸崖和雪山所構成的一幅幅風景畫。</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恩峽灣的清晨</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我們入住的峽灣酒店就在旁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恩峽灣邊上的燈塔</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著名的布里克斯達爾冰川</h3></font></h3> <h3> 本次旅行的第六天早上,酒店用過早餐后,我們乘車離開松恩峽灣邊上的峽灣酒店,前往布里克斯達爾冰川。5個小時以后,我們抵達目的地,先是乘坐電瓶車向山上行駛一段之后下車,徒步走向冰川。</h3><h3> 布里克斯達爾冰川是挪威最大的冰川喬斯特達爾布林冰川的分支,海拔高度1200米,從我們能夠看到的部分可以看出,冰川因快速融化而形成的消退跡象明顯,據導游說,與他幾年前所看到的冰川相比,已經融化消退了許多。據科學家推斷,布里克斯達爾冰川將在5年內消失。聯想到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世界各地的冰川,甚至包括南、北極的永久冰層都在融化消退,這對地球地質、水文、氣象等都會產生巨大影響,其結果注定是災難性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快速消退中的布里克斯達爾冰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長焦拉近 仔細端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愿再來時還能看到它的身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里克斯達爾冰川融化形成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克雷瓦瀑布</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往蓋朗厄爾峽灣途中看到的高山冰湖</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蓋朗厄爾峽灣風景如畫的內陸盡頭</h3></font></h3> <h3> 蓋朗厄爾峽灣在挪威的四大峽灣中,是最為美麗和神秘的一個。峽灣全長16公里,兩岸聳立著海拔1500米以上的群山,山頂的融雪形成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瀑布。我們的目的地是蓋朗厄爾峽灣內陸盡頭附近的峽灣酒店,抵達后已是傍晚,看看天還亮,便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這里空氣清新,溫度宜人,青山綠水,風光秀美,身邊的小溪輕盈的流淌,傾瀉而下的瀑布歡快的奔流,置身其中,心曠神怡,飄飄欲仙。</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蓋朗厄爾峽灣邊上的房車基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蓋朗厄爾峽灣邊 一座簡樸的小教堂</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小教堂的周邊圍繞著一片墓地</font></h3> <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教堂周邊圍繞著墓地,這在北歐國家是很常見的,故去的人們希望在教堂這樣的圣潔之地安葬他們,讓靈魂得以安息和升華。對活著的人來說,開明豁達地看待生與死是很好的人生態度。</font></h3></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這里沒有尊貴與卑微,沒有富貴與貧賤,沒有榮耀與無聞,沒有偉大與平庸。這里有的是逝者的平等與尊嚴!是對死亡平靜與理性的詮釋!是對生與死的崇高禮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的冰雪融化形成的溪流</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源源不斷地注入蓋朗厄爾峽灣</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的冰雪融化形成的溪流匯聚成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斷崖處形成壯觀的瀑布</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蓋朗厄爾峽灣中的大型游輪準備啟航</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蓋朗厄爾峽灣邊的民居</h3></font></h3> <h3> 這里的人們每天呼吸著世界上最潔凈且含有豐富負氧離子的空氣,喝著世界上最潔凈的水,他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什么是霧霾,什么是污染,在這片山清水秀美如畫的地方,過著富足、悠閑、健康、快樂的生活。</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老鷹之路”上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鷹之翼”觀景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觀賞蓋朗厄爾峽灣的壯美風光</span></p> <h3> 本次旅行的第七天早餐后,我們乘車前往蓋朗厄爾峽灣邊上的一處觀景臺:“老鷹之翼觀景臺”,在那里眺望峽灣小鎮,眺望“老鷹之路”的曲折險峻,繼續觀賞壯美的峽灣風光。</h3><h3> 2004年,挪威的峽灣風光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未受破壞的自然美景之首”。</h3><h3> 2005年,蓋朗厄爾峽灣和松恩峽灣的一條分支納柔依峽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魯冰花</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而這里的魯冰花注定最幸運</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們慶幸這里鮮有人跡</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們慶幸人類自私霸道的生活方式</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所產生的連他們自己都不愿意</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多吸一口</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污</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濁霧霾 還不會飄到這里</span></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出于對大自然的感恩和回報</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它們爭奇斗艷</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為這里的青山綠水增添幾分艷麗的色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觀景臺上俯瞰托羅爾斯蒂根山道</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靈之路)</h3></font></h3> <h3> 在挪威西海岸的峽灣山區有一條63號公路,全長106公里,是一條蜿蜒曲折的景觀公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12條公路之一。其中的一段被稱為“老鷹之路”,我們在那里的“老鷹之翼觀景臺”上觀賞了蓋朗厄爾峽灣風光。還有一段被稱為“精靈之路”?!熬`之路”位于托羅爾斯蒂根山上,是在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監督下,歷時8年建成于1936年。由于路面狹窄,為了安全,于2005年進行了加寬改造工程。即便這樣,路面還是不夠寬,對于超過12米長的車輛仍然禁止駛入。錯車時,雙方要在較寬處相互禮讓方可順利錯車。在觀景臺上可以看到“精靈之路”上的11個發夾彎。下山時,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險峻的“精靈之路”上,拐過那11個發夾彎,前往我們要入住的利勒哈默爾小鎮。</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首都奧斯陸的維格蘭雕塑公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生命之柱”主題景區</span></p> <h3> 本次旅行的第八天早餐后,我們乘車離開利勒哈默爾小鎮,行駛180公里抵達挪威首都奧斯陸。我們首先游覽了位于奧斯陸西北部的維格蘭雕塑公園。這座公園是以挪威雕塑大師古斯塔夫?維格蘭的名字命名,整個園內有192組雕塑,650個裸體人物雕像,分別用銅、鐵或花崗巖材質耗費20多年精心雕塑而成。所有雕塑反映出的大主題就是“人生”,公園也因此而有了一個別稱:“人生旅途公園”。</h3><h3> 公園整體上是沿850米的中軸線分布著四個主題景區,分別為“生命之柱”主題景區、“生命之橋”主題景區、“生命之泉”主題景區和“生命之環”主題景區。</h3><h3> “生命之柱”主題景區位于公園的正中央,是整座公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維格蘭14年心血的結晶。高17米的石柱上雕刻了121個男女浮雕,從嬰兒、少年、青年到老人,反映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各種形象,也是對世間百態的生動詮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維格蘭雕塑公園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之橋”主題景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石橋的欄桿上裝飾著58座青銅塑像</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男女老少形象齊全</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體現了紛繁復雜的人生百態</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維格蘭雕塑公園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之泉”主題景區</p> <h3> 中間的噴泉是由6個體魄健壯的男人托舉著,噴泉連同四周的雕塑都是銅鑄而成。在水池四壁上采用浮雕形式描繪了人從出生嬰兒開始,經歷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直至死亡的全過程。四角的四座雕塑分別刻畫了天真活潑的兒童、充滿活力的青年、奔波勞苦的壯年和垂暮臨終的老年形象,代表了人生中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維格蘭雕塑公園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命之環”主題景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雕塑由四個男人和三個孩子頭腳相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組成環狀 寓意生命的生生不息</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首都奧斯陸的市政廳</h3></font></h3> <h3> 奧斯陸市政廳始建于1900年,建成后的50年里,經過歷代藝術家的潤色和裝飾,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規模。市政廳整體是用紅磚砌成,外觀呈現“凹”字形,正門前面有一座階梯式噴泉和花壇,周邊柱廊內的墻壁上分布著各種彩色浮雕。</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奧斯陸市政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每年在這里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享譽世界</p> <h3> 諾貝爾和平獎是諾貝爾獎項中唯一在挪威頒獎的獎項。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奧斯陸市政廳都會舉辦盛大的諾貝爾頒獎儀式,向這一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士頒發獎金和證書。</h3><h3> 本想入內參觀一下,由于正趕上里面舉行一場活動而無法入內,真是挺遺憾的!</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入口和衛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克斯胡斯城堡</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阿克斯胡斯城堡座落于艾克海角邊,始建于1300年,建成于1308年,是當時的挪威國王哈康五世為了守衛奧斯陸而建。此后的幾十年里,這里一直都是挪威國王的居所?,F如今,城堡經常用來招待外國貴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王宮和卡爾十四世國王騎馬雕像</h3></font></h3> <h3> 挪威王宮位于奧斯陸市內的一片高地上,正對著卡爾?約翰大街,是現任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王宮建成于1848年,是當時的挪威國王卡爾十四世下令修建的?,F如今,王宮前面的廣場上仍矗立著卡爾十四世的騎馬雕像。</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位于奧斯陸主干道卡爾?約翰大街上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挪威國會大廈</h3></font></h3> <h3> 一件似小實大的事情值得在此一提:在北歐國家過馬路,一旦遇到人行橫道燈為紅燈時,千萬不要闖,那樣會非常危險,因為主路上的機動車車速很快,一旦發生車禍,可不會去分誰是“強者”、誰是“弱者”,法律無情!誰觸犯了交通法,誰將為此付出代價!北歐人如此執法,個人表示贊賞。執法過程中,若摻雜情感因素是荒唐的,那勢必為司法腐敗和試圖凌駕于法律之上的人脈關系提供可乘之機,那將是對法律權威性的公然挑戰!是對法律嚴肅性的莫大嘲諷!要創建和維系高幸福指數的和諧社會,其權威性和嚴肅性不容挑戰和質疑且能夠高效執行的法律以及社會規矩不可或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城堡公園</h3></font></h3> <h3> 本次旅行的第九天早上,酒店用過早餐后,我們開始了一次長途拉車,行駛300公里,前往瑞典以現代化工業見長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抵達后我們游覽了這里的哥德堡城堡公園。這座城市公園占地面積很大,全年免費向游人開放,里面有瑞典最古老的動物園,圈養著不少種類的北歐動物。公園內綠樹掩映,草坪茵茵,人工湖點綴其間,還有各種游樂設施,是當地人特別是孩子們休閑游玩兒的好地方。</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德堡歌劇院</h3></font></h3> <h3> 哥德堡歌劇院位于哥塔河小博門碼頭旁,建于1994年,是世界上設備最先進的歌劇院之一,其粗獷的外形模仿停泊在水中的海盜船。其功能主要用于歌劇和芭蕾舞劇的演出。</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德堡的哥塔廣場</h3></font></h3> <h3> 哥塔廣場是哥德堡的文化藝術中心,廣場和周圍的建筑都是為了舉辦1923年的哥德堡世博會而建的,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和劇場等都是當年世博會的會場。廣場中央建造了一座噴泉,噴泉的中心矗立著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銅質塑像。</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德堡的小博門碼頭</h3></font></h3> <h3> 哥德堡的小博門碼頭是舊碼頭所在地,曾見證了大航海時期哥德堡的無限風光,如今已改建為觀光客運和游艇碼頭。碼頭上停泊著一艘古老的“維京號”帆船,這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一艘四桅帆船。碼頭邊矗立著一幢帶瞭望塔的紅白相間的大廈,因形狀和色彩搭配酷似口紅,而被稱之為“口紅大廈”。</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德堡市中心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廣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德堡市政廳廣場)</h3></font></h3> <h3> 廣場是以瑞典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名字命名的。古斯塔夫二世南征北戰,是哥德堡城的創建者。廣場中心矗立著高大的古斯塔夫二世青銅塑像,塑像中的古斯塔夫二世用手指向地面,大聲說道:“就在這里,我要建一座城!”這座城就是延續至今的哥德堡。塑像背對的就是哥德堡市政廳。</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丹麥的凡爾賽宮”美譽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p> <h3> 本次旅行的第十天,也是游覽景點的最后一天,一早酒店早餐后,我們乘車前往瑞典的西南沿海港口城市赫爾辛堡,在那里乘坐擺渡船和我們的大巴車一起,橫渡厄勒海峽,抵達對岸的丹麥港口城市赫爾辛格,再乘車前往位于西蘭島西北部的小城西勒洛德,那里有一座有著“丹麥的凡爾賽宮”美譽的腓特烈堡宮。</h3><h3> 1560年,當時的國王腓特烈二世在這里建起了一座狩獵行宮,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從1600年起,他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四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將這座自己出生長大的行宮擴建成了一座豪華的皇家宮殿。二百多年以后的1859年,一場大火使這座皇宮損失慘重,而這時的丹麥國力虛弱,皇室幾近放棄了這座皇宮。多虧了丹麥近代史上的偉大企業家嘉士伯啤酒創始人雅各布森的慷慨捐贈,才使得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皇家宮殿得以重建。在雅各布森的提議下,1878年4月5日,丹麥國家歷史博物館在腓特烈堡宮正式建立。</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外中央廣場上的海神噴泉</h3></font></h3> <h3> 噴泉中央的多層石塔柱頂端,是一座手握三叉戟的尼普頓海神青銅塑像。石塔柱下方和水池一周分布著多組海神雕像,形態各異,活靈活現,以各種方式噴涌水柱,設計精巧,非常漂亮。</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的禮賓大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曾經是克里斯蒂安四世的舞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周掛滿了大型掛毯和皇室成員肖像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繁復精細 華麗無比的天花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令人嘆為觀止</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的議事大廳</h3></font></h3> <h3> 腓特烈堡宮共有60個廳,收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表現丹麥歷史重大事件的油畫,以及皇室成員、著名人物的肖像畫等藝術珍品。</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的皇室餐廳</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奢華寢室</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的紅廳</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中柜子上擺放著精美的中國青花瓷器</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堡宮的藍廳</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溫度計大廈</h3></font></h3> <h3> 這座大廈把角處的大型溫度計設計的很有意思,中間是0攝氏度,紅色液柱指示著實時溫度,當時顯示的溫度是18攝氏度。溫度計的頂端有一個綠色轉盤,轉盤上有兩個小金人,一個騎自行車,一個打著雨傘。當晴天時,騎自行車的小金人會轉出來,天要下雨時,打雨傘的小金人會轉出來。</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本哈根市政廳</h3></font></h3> <h3> 哥本哈根市政廳位于最熱鬧的市中心,整體以紅磚砌成,始建于1892年,建成于1905年,整體風格體現出古代丹麥與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結合。正門上方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薩隆大主教的鎏金塑像。高105米的鐘樓是城市的制高點,鐘樓內有一座著名的天文鐘,制作非常精細,不僅能夠準確報時,還可以顯示一星期每天的名稱、公歷的年月和星座的運行等數據。市政廳前面的廣場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商業廣場,已有800多年歷史。</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政廳側面座落著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徒生的銅質塑像</h3></font></h3> <h3>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的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出生貧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但他把他的天賦和生命獻給了當今和未來的孩子們,直到去世的前三年,共創作了168篇童話和故事,為世界上千千萬萬個兒童的啟蒙教育,做出了積極而偉大的貢獻。</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市政廳廣場上建于1923年的</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神牛降龍噴泉</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龍”在歐洲神話故事中都是以“惡龍”的形象出現,比如口口相傳的歐洲神話故事“圣喬治屠龍”。這座噴泉的設計者出于別出心裁的創意,把圣喬治變成了神牛,因而有了這座神牛降龍噴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本哈根的新港</h3></font></h3> <h3> 哥本哈根新港的水道原本是一條人工運河,建于17世紀。當時建造這條運河是為了將海水直接引進城市,以方便交通運輸,促進經濟發展?,F如今,這條運河已不僅僅是用于交通運輸,也大大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游客們可以在這里乘坐游船駛出運河,進入厄勒海峽,一路觀賞鱗次櫛比、色彩斑斕的臨街房屋,以及熱鬧繁華的步行街和游艇港灣等諸多景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港邊上漂亮的彩色房屋和步行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曾經住過這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不少童話故事是在新港20號</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寫作完成的</span></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本哈根的腓特烈大教堂</h3></font></h3> <h3> 哥本哈根的腓特烈大教堂位于阿美琳堡王宮廣場西面,1749年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周年開始興建,由于經費問題,使得工程進展遲緩,直到百多年之后的1849年才竣工。由于建造過程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因此又有了一個別稱:“大理石教堂”。遠遠望去,教堂巨大的銅綠色圓頂非常醒目,給人一種沉穩厚重的感覺,據說這個號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教堂穹頂,在設計時參照了意大利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大教堂主祭壇</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大教堂精美華麗的大型管風琴</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麥阿美琳堡王宮</h3></font></h3> <h3> 18世紀中葉,腓特烈五世國王決定在這里建造一座新王宮,他要求當時丹麥的四大貴族在此處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1754年至1760年期間,四座宮殿相繼落成。四座宮殿圍成了一個八邊形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腓特烈五世騎馬青銅塑像。1794年之后,這里一直是丹麥王室的居所。現任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夫婦通常在冬季居住于此,其他王室成員多數時間也在這里度過。</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美琳堡王宮廣場上的</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腓特烈五世騎馬青銅塑像</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美琳堡王宮的宮廷衛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在進行換崗儀式</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美琳堡王宮宮廷衛隊中的美女衛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哥本哈根歌劇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哥本哈根歌劇院位于市中心的哈曼島上,建成于2005年1月,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歌劇院之一,其音響效果堪稱世界第一,自建成后就成為丹麥皇家歌劇團、芭蕾舞團和皇家交響樂團的演出主場和永久駐地。</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麥哥本哈根最大的噴泉雕塑群</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吉菲昂噴泉</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吉菲昂是北歐神話中的一位女神,傳說瑞典國王答應她可以從瑞典的國土上挖走一塊土地,但限時一晝夜。吉菲昂女神將她的四個兒子化作四頭牛,女神左手扶犁,右手執鞭,駕馭著四頭牛拼力耕犁,從瑞典的國土上挖走了一大塊土地并移到海上,形成了哥本哈根所在的西蘭島,在瑞典的國土上則形成了維納恩湖。</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吉菲昂噴泉是嘉士伯基金會出資完成設計和建造的,于嘉士伯啤酒公司成立50周年之際捐獻給了哥本哈根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麥的象征 哥本哈根的城市標志</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位于哥本哈根市的長堤公園內</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小美人魚銅像</font></h3> <h3> 本次旅行的景點游覽到此結束。</h3><h3> 第十一天(6月24日)早上,酒店早餐后我們乘車前往哥本哈根國際機場,在那里乘坐芬蘭航空的AY954航班再次飛抵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萬塔國際機場,在這里轉乘芬蘭航空的AY085航班于6月25日上午飛回北京。</h3><h3> 這次走訪的這幾個北歐國家,他們早已走完了從貧窮到富有的過渡階段,已成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時的人,對待物質財富的態度已變得理性,對精神財富的追求與積累變得不可或缺,讓經濟的發展伴隨著靈魂一起前行,進而使得社會的價值取向更趨于合理與積極,公平社會的特征更加明顯。這是形成高幸福指數的社會條件。</h3><h3> 小國寡民的天然條件不允許他們與那些大國爭當世界潮流的弄潮兒甚至是世界領袖,與其爭不到還不如不爭,這反而使他們用不著去承擔那么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更利于集中精力,沉穩心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以國民的福祉作為政府的最高追求,全力完善全民免費教育和免費醫療等國民福利待遇,這是形成高幸福指數的經濟條件。</h3><h3> 小國寡民的一個顯見好處就是,不會像那些人口大國那樣向大自然過度的索?。ㄟ@種過度索取往往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加之國民良好的環保意識,形成了極佳的生存環境且可以長久的保持下去,這是形成高幸福指數的環境條件。</h3><h3> 北歐國家幾乎都是信奉基督教,相互友善,樂于助人已蔚然成風,這是形成高幸福指數的人文條件。</h3><h3> 另外,其尊嚴不可挑戰的國家法律、其嚴肅性不容漠視的社會規矩,是維系高幸福指數社會的必要條件。</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片高幸福指數樂土上的人們</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幸福的微笑</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是源自內心世界的自然表露</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彰顯出光彩照人而又令人嘆羨的</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歐風情</h1><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市|
通州市|
滁州市|
梅河口市|
米脂县|
阳城县|
南雄市|
阿尔山市|
张掖市|
特克斯县|
左权县|
淮阳县|
黔西|
广安市|
右玉县|
通山县|
门头沟区|
龙口市|
工布江达县|
普陀区|
嘉峪关市|
苍南县|
赤壁市|
犍为县|
阿克陶县|
长子县|
丰城市|
通山县|
焦作市|
宜州市|
元谋县|
宽甸|
迁西县|
台安县|
慈溪市|
德化县|
德兴市|
巩义市|
烟台市|
林西县|
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