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圖/文:姜宗祥</h3> <h3><br></h3><h3>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時候,國門初開,港澳與內(nèi)地來往驟密,親情融合的同時也帶來外面的生活方式,國人開始感受到先進科技的神奇。當年,人們最想擁有手表、自行車、半導體、縫紉機,最豪華的“四大件”是冰箱、電視機、洗衣機和錄音機。這些“四大件”,有相當一部分是走私貨,許多人用港澳及海外親友回鄉(xiāng)時的免稅指標購買。我家添置“四大件”,最初是從錄音機開始的。 家里顯要位置擺放一部錄音機,是當時人們對小康生活的具體詮釋,是一種富足與時尚的象征。錄音機興起之時,公共場所常有留著長發(fā)、穿著喇叭褲、拎著錄音機招搖過市的“新青年”,他們是當時的時尚先鋒,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最早的“追星族”,當年最流行的歌曲莫過于鄧麗君的歌。大概因為是“靡靡之音”,每當從那個銀白色的匣子傳出歌聲,總能俘獲我的心,令我發(fā)傻發(fā)呆,百聽不厭。 港臺歌曲流行之初,國內(nèi)原裝磁帶主要經(jīng)港人攜帶流入,數(shù)量稀缺。在那個版權意識空白而資源貧乏的時代,大家靠相互轉(zhuǎn)錄獲得音樂來源,于是代客拷貝磁帶便應運而生,這在特定的時期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對音樂的渴求。 從發(fā)展軌跡看,錄音機經(jīng)歷了從興起、普及到消退的過程。一開始唱主角的是類似“小三洋”的單聲道雙喇叭機,接著四喇叭立體聲成為主流機型,后來雙卡機取代了單卡機,更拓展了倍速拷貝等功能,當中最為經(jīng)典的要數(shù)個頭碩大的夏普777。然而隨著組合音響、CD、DVD、MP3的風靡,錄音機逐漸失去了優(yōu)勢。特別是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更是將錄音機逼上絕境。人們使用電腦上網(wǎng)下載素材,手機兼容了視聽的功能,錄音機完成了屬于它的歷史使命,帶著一代人的回憶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今天,科技日新月異,物質(zhì)供給豐富。對于生活,已無法用手指計數(shù)幸福的具體構成。盡管我們擁有了之前未曾想過的,但卻失去了原始的興奮與沖動。只有經(jīng)歷物質(zhì)的由貧趨豐、觀念的由閉到開、眼界的由窄變寬的時間拐點,才能體驗到巨變的精彩,真正讀懂幸福的涵義。</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五指山市|
钦州市|
漳浦县|
青河县|
芦山县|
枝江市|
宣恩县|
桃源县|
长寿区|
山阳县|
台湾省|
临猗县|
柳林县|
四平市|
凉城县|
大同市|
西乌珠穆沁旗|
楚雄市|
若羌县|
疏勒县|
福海县|
桐梓县|
烟台市|
霞浦县|
建瓯市|
栾城县|
岫岩|
白银市|
波密县|
通海县|
古丈县|
上犹县|
龙井市|
赤峰市|
筠连县|
德兴市|
梨树县|
蒲江县|
修水县|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