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徽章??中國》,一、苦難的歲月,清.(1840~1910年)

蔡於良

<p class="ql-block">清王朝時期,從第一次、第二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以來,中國人民受西方列強的侵略、瓜分、壓迫下,領土不完整、國家主權遭受恣意破壞。使一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變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多災多難的國家,老百姓在過著悲慘苦難的生活。</p><p class="ql-block">1840至1842年,英國為了維護其鴉片走私利益而發動了侵華戰爭,從廣州十三行設商館到虎門銷煙。迫使廣東沿海一帶廣大軍民團結對侵略英軍進行了英勇抗擊。</p><p class="ql-block">1856至1880年英法兩國聯合進一步擴大侵華戰爭。北犯津沽,進犯京郊八里橋,侵占北京城頭,火燒圓明園。這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p><p class="ql-block">這二次鴉片戰爭由于清王朝政治腐敗,經濟,軍事落后,軍備廢馳,戰守缺策,導致戰敗。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悲慘苦難的程度,給國家、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但迫使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p><p class="ql-block">1894年春,朝鮮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清朝廷派清軍應邀入朝。日本乘亂出兵侵朝,借此機發動了侵華戰爭,時值農歷甲午年,稱中日甲午戰爭。日本陸軍接下又入侵遼東半島。1895年5月上旬又派軍入侵臺灣。</p><p class="ql-block">1900年,中國華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對以英國為首的英、德、沙俄、美、曰、法、意、奧八國聯軍侵略和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以保護駐華使舘及僑民為借口,向中國發動了大規模聯合侵略戰爭。不甘受傷害的愛國軍民不畏強敵,英勇奮戰,當時由于腐敗無能的清王朝財政拮據,餉銀槍械短絀,軍事落后,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入侵天津、北京,搶劫中國百姓財富,抓捕愛國抗士,斬殺義和團團員。導致戰敗結局。迫于清政府接受了辱國害民的《辛丑條約》。</p><p class="ql-block">1903年英國乘日、沙俄兩國激烈爭奪中國東北之機,丈派大批士兵入侵西藏,迫使西藏的愛國軍民與廣大僧侶紛紛拿起武器,英勇的抗敵,粉碎了英軍侵略者分割我國領土西藏。</p><p class="ql-block">西方列強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資本主義強國聯軍向一個落后中國發起軍事進攻,爭奪并劃分勢力范圍瓜分中國。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在中國他們任意屠殺劫掠,為所欲為。還強迫中國人家家戶戶還要懸掛他們的旗幟。這是多么大的災難和恥辱,使中國處于苦難深重的歲月,深深地刺痛中國人的心呀!</p><p class="ql-block">英、法、及八國聯軍在這幾次入侵中國的戰役中,每個聯軍的國家不知羞恥還頒發給這些搶劫殺人的魔鬼分等級的勛功章,當時西方的工業發達,制作的勛章,不論造型設計,主題內容,材質方面都很講究。</p><p class="ql-block">清朝廷在這時期也制做許多勛功牌、獎章。許多章在設計幫作基本上堅持中國傳統文化,民族主義,圖騰主題鮮明,材質方面也保持高品質。這此章清皇室都是頒發給那些對清王朝有貢獻的各界將官人士及對國家有貢獻的科學、文化人士。</p><p class="ql-block">現在 從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徽章穿越時空,回找到當年的信息。可回觀到當時的無能,沒落、腐敗的滿清朝廷。可回想起當年中國如何成為帝國主義瓜分成四分五裂的半封信半殖民地。是可體會到當時社會百姓的苦難歲月。</p> <p class="ql-block">勳章是中國最早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勳章,是洋務派借監西法的結果,1882年(光緒七年十二月)大清政府頒行勳章章程,雙龍寶星誕生(此前曾於1863年有過頒發)。該章分五等十一級。分別頒獎給各國之君至各國兵弁,工商人士,1908年起亦可頒發給國內外務部官員及使節。</p> <p class="ql-block">1、一級雙龍寶星勛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珍珠。</p><p class="ql-block">通高:8.8cm</p> <p class="ql-block">2、第二版四等雙龍寶星勳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鑲藍寶。</p><p class="ql-block">通高:5.6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兩廣總督張仁俊賞功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5cm</p> <p class="ql-block">4、清代新軍軍官服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清代新軍帽微.領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紅寶石。</p> <p class="ql-block">6、清代新軍帽微.領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清代警察帽微,</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3.8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大清“學”字帽微,</p><p class="ql-block">質:銀片。</p><p class="ql-block">直徑:3.2cm</p> <p class="ql-block">9、清代海軍帽微,</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3.7cm</p> <p class="ql-block">10、清代海關帽微,</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長:4.4cm</p> <p class="ql-block">11、清代新軍腰帶扣,</p><p class="ql-block">質:象牙。</p><p class="ql-block">通高:3.9cm</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第一次鴉片戰爭勛章 </p><p class="ql-block">有邊銘 英國皇家海軍版本</p><p class="ql-block">邊銘為“Charles Fleming. H.M.S. North Star” 質:925純銀</p><p class="ql-block">年代:1842年</p><p class="ql-block">1. 本勛章被授與者曾在鴉片戰爭期間服役于北極星號(H.M.S North Star),這艘船在官方記錄中于1841年9月參與鴉片戰爭,并運輸和護送過英國海軍總指揮官J.E.Home。</p><p class="ql-block">2. 北極星號于1842年7月21日進取了鎮江市,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最后一戰。彼時,英國率領路海軍共1萬2千人進攻鎮江市,而鎮江守軍只有2400人左右。守軍雖殊死抵抗,但礙于人數與裝備的巨大差距,最終落敗。而后,英軍依照地利優勢,準備進攻南京,此刻清政府才不得于8月29日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自此,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而鎮江之戰也就成為了此次戰爭的最后一戰。</p> <p class="ql-block">13、廣州三元里抗英斗爭紀念章,</p><p class="ql-block">銘文:不用官兵,不用國幣。自己出力,鏟除英夷。廣州各界民眾敬贈。</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p><p class="ql-block">通高:7c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p><p class="ql-block">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臺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隨后,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臺,并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后,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p><p class="ql-block">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臺,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后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p><p class="ql-block">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御外敵的愛國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鴉片戰爭勛章 1860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勛章 勿忘國恥,第二次鴉片戰爭勛章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描述:正面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背面為加農炮和不列顛紋章。銀條為 CANTON 1857(意思為勛章的所有者曾經參與過廣東省的侵略)。徽章為無邊銘版本,所以大概率是授予法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品相: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品相,正面的女王頭像可以清晰的看到發絲,反面的浮雕也保留了每個細節,即使是紋章上愛爾蘭風琴的女性和英格蘭的獅子的面孔都清晰可見。十分難得的品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歷史:1856年亞羅號事件爆發(中國扣押檢查英國商船),英國因此發文責難。但是時任兩江總督的葉名琛僅作出了釋放船員的舉動,而并未給予任何聲明。所以導致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同年10月英軍攻陷廣州,但因為人數不夠而退出廣州。葉名琛居然向朝廷報告廣州大捷,并且燒毀了各國商鋪。而后當英軍大舉入侵時,他卻奉行: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這樣愚蠢至極的做法,致使廣東淪陷。薛福成譏他為 六不總督。</p> <p class="ql-block">14、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入侵中國,</p><p class="ql-block">英國頒發的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2cm</p> <p class="ql-block">15、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入侵中國,</p><p class="ql-block">法國頒發的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4.6cm</p> <p class="ql-block">16、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入侵中國,</p><p class="ql-block">法國頒發的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2.8cm、1.2cm</p> <p class="ql-block">17、大清政府頒發的頭等功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5cm</p> <p class="ql-block">18、大清政府頒發的欽差大臣賞給功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4.2cm</p><p class="ql-block">此功牌為清末李鴻章訪問歐洲各國為回禮外國政要特殊定制 此版本為德國代工制造 存世稀少 。</p> <p class="ql-block">19、大清政府頒發的欽差南洋大臣奬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cm</p> <p class="ql-block">20、大清宣統二年,郡王銜多羅貝勒載賞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6cm</p><p class="ql-block">庚子事變(1900年)義和團運動後,《辛丑條約》中規定的列強各國在華的種種特權和各項賠款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內尤外患導致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政和預備立憲,為了加強皇權,挽救大清政府的統治,在新政方面,清政府多次派出王公大臣組成考察團赴美國及歐州、日本八國考察學習。</p><p class="ql-block">該賞牌是1910年載濤出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沙俄、日本八國的頒發的。</p> <p class="ql-block">21、大清郡王銜多羅貝勒載海軍帽徽,</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p> <p class="ql-block">22、督練公所發四川陸軍奉旨優待軍人牌</p><p class="ql-block">高:15公分。</p><p class="ql-block">質:銀鎏金,</p><p class="ql-block">此大型銅牌是四川督練公所發優待軍人家屬牌。奉旨明示新軍軍人家屬可得地方官保護,免差役,避興訟,土棍痞豪不待欺凌。</p> <p class="ql-block">23、清代兵部兵票,</p><p class="ql-block">質:紙。</p> <p class="ql-block">24、大清.欽命雲貴督練大臣李.優等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4.3cm</p><p class="ql-block">欽命雙龍紋云貴大都督練李賞優等銀章,云貴大都督練李,即李鴻章之弟李鶴章之子,李經羲(1909),最后一任云貴大都督練,是清朝末年最權勢的封疆大吏之一。辛亥革命后婉拒蔡鍔邀請任云南軍政府都督后離境。</p><p class="ql-block">此章龍紋清晰,浮雕生動形象,配原盒綬帶。十分罕見。</p> <p class="ql-block">25、大清.李鴻章像。</p> <p class="ql-block">26、大清皇室頒李鴻章七十五高壽壽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5.7cm,</p> <p class="ql-block">27、李鴻章訪美時的團員佩帶的微章,</p><p class="ql-block">質:鐵唐瓷。</p> <p class="ql-block">28、大清奉天萬國鼠疫研究會紀念章</p><p class="ql-block">大清帝國宣統三年三月,</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3.6cm</p><p class="ql-block">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東鐵路經滿洲里傳入哈爾濱,隨后一場大瘟疫席卷整個東北。這場大瘟疫持續了6個多月,席卷半個中國,造成了6萬多人死亡。</p><p class="ql-block">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為抗擊東北鼠疫做出重大貢獻。并創造了中國醫學史上的“第一次”: 親手實施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世界上第一個提出“肺鼠疫”概念、讓中國人第一次用口罩</p> <p class="ql-block">29、大清.兩廣總督張.頒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3.6cm</p> <p class="ql-block">30、大清御賜福州船政成功銀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8.8cm</p> <p class="ql-block">31、大清.廣東機器局工頭牌,</p><p class="ql-block">質:白銅。</p><p class="ql-block">徑:7.8cm</p> <p class="ql-block">32、1893年上海開埠五十周年紀念章,銀質琺瑯</p> <p class="ql-block">33、大清.京師巡警高等學堂褒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琺瑯。</p><p class="ql-block">直徑:4.2cm33</p><p class="ql-block">京師高等巡警學堂成立於1906年5月,它以“造就高等巡警人員為目的”,是清政府自主興辦的第一所高等警察教育院校。該學堂一直持續辦到1912年清帝退位,共計畢業一千六百余人,對於清末民初警察人員的培育,貢獻殊巨。</p><p class="ql-block">背銘文:右獎給學期考試最優等生。</p><p class="ql-block">北京工藝商局製造</p> <p class="ql-block">34、保皇會同志證章(美國版)</p><p class="ql-block">AREC</p><p class="ql-block">銅質,</p><p class="ql-block">通高:4.6cm</p><p class="ql-block">[ bǎo huáng huì ]</p><p class="ql-block">清 末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政治團體。戊戌政變后,康有為、梁啟超 等以保皇為宗旨,一八九九年倡設保皇會于 加拿大,在 美洲、南洋、日本 建立組織。宣傳君主立憲,反對革命。一九○七年 康有為 為響應 清 政府預備立憲的許諾,將各地保皇會改名為國民憲政會。</p><p class="ql-block">該章是保皇在美洲活動時在美國制作頒給參加會的同志佩帶的。監于與國內頒給的章文字有區別。</p> <p class="ql-block">35、保皇同志會證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徑:4.4cm</p><p class="ql-block">(國內版)</p> <p class="ql-block">36、大清,光緒皇帝像</p> <p class="ql-block">37、清.光緒皇帝像章,</p><p class="ql-block">中國啇務中心贈。</p><p class="ql-block">質:K金</p><p class="ql-block">通高:2、8cm</p><p class="ql-block">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年號“光緒”。</p><p class="ql-block">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后雖名義上歸政于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后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后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于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p><p class="ql-block">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謚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p><p class="ql-block">該章是光緒皇帝贈康有為珍貴禮物。</p> <p class="ql-block">37、康有為君證章</p><p class="ql-block">質:鉑金</p><p class="ql-block">通高:3、3cm</p><p class="ql-block">康有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借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后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p><p class="ql-block">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后,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于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后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康有為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p><p class="ql-block">該章是大清政府為康有為制做的</p> <p class="ql-block">38、康有為像</p> <p class="ql-block">39、開平鐵路公司帽微,銅質。</p><p class="ql-block">開平鐵路公司全稱:開平礦務局鐵路公司,成立於1886年,是屬於中國自己的第一家鐵路公司。</p> <p class="ql-block">40、詹天佑年輕時的像片</p> <p class="ql-block">41、詹天佑獲得北洋政府頒發的二等嘉禾勳章</p><p class="ql-block">銀質琺瑯。</p> <p class="ql-block">42、鐵路通車合影留念像片</p> <p class="ql-block">43、嘉禾飛雁郵政大徽志牌,</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通長:12、2cm</p><p class="ql-block">大清光緒皇帝批準開辦國家郵政,開辦時間為1887年2月20日,由於清政府的腐敗,郵政權都落在外國人手中。</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1日,孫中山推翻了封建腐敗淸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大清郵政”也改為“中華郵政”。1921年5月23日,中華郵政總局正式頒布“嘉禾飛雁”徽志。</p><p class="ql-block">這徽志是中國郵政最早的嘉禾飛雁徽志,有圓形與橢圓形兩款樣。</p> <p class="ql-block">44、大清郵政掛牌成立留念像片</p> <p class="ql-block">45、法國遠征東京紀念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中法戰爭)</p><p class="ql-block">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國侵略越南并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由于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法國遠征東京紀念獎章是于1885年9月6日設立,頒發給所有法國海陸軍參戰人員,總數為十萬枚,海軍、陸軍各五萬枚。展示這套授予維克多?路易?菲力?米舍爾,106步兵團軍士,1894年成為軍官并于同年退役,但是根據證書顯示他的中法戰爭獎章由海軍殖民部簽發,該獎章背面正中刻著東京戰役及中法戰爭期間發生重大戰役的地點。此枚為海軍版,背后的地點是“Cau-Gia(紙橋) Sontay(山西) Bac-Ninh(北寧) Fou-Tchéou(福州) Formose(臺灣) Tuyen-Quan(宣光) Pescadores(彭湖列島)”。而陸軍版的少了“Cau-Gia”。1883年5月19日的爆發的紙橋之戰是遠征東京中海軍僅有的一次獨立作戰,是役法軍慘敗,其指揮官海軍上校亨利?李維業陣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清廷避戰求和使得1884年馬江海戰時福建水師9艘戰艦被法軍艦隊在30分鐘內全部擊沉,此役清軍796人陣亡,傷者不計其數,法國方面僅重傷1艘魚雷艇輕傷兩艦死傷62人的輕微代價結束戰斗。但是,清軍士兵的英勇作戰還是給當時的時任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留下來深刻的印象:“真正的榮譽應當屬于戰敗的人們,他們奮戰到底并和焚燒的破碎戰艦一起沉沒。”故事講到這里就算結束了,但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不應該忘記國家民族所收到的屈辱,應當謹記教訓,銘記曾經為了今天而流血犧牲的人。</p> <p class="ql-block">46、德國入侵中國,占領青島大象勛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189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占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p><p class="ql-block">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占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p><p class="ql-block">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后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擴展資料</p><p class="ql-block">巨野教案過程</p><p class="ql-block">1897年11月1日夜,陰云密布。十多個手拿匕首,短刀的人,闖進磨盤張莊教堂,殺死了德國神甫能方濟和韓理迦略。</p><p class="ql-block">能、韓二人原本分別在陽谷和鄆城一帶傳教,因去兗州天主教總堂參加"諸圣瞻禮",路此天晚而宿。張莊教堂神甫薛田資,主讓客先,安頓能,韓二人成了替死鬼。薛田資聽到動靜后發現情況不妙,倉惶逃往濟寧,電告德國駐華大使并轉德國政府。</p><p class="ql-block">1897年11月13日,即教案發生后的第12天,德政府派軍艦多艘,強行占領膠州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懲辦了山東巡撫李秉衡、兗沂曹濟道錫良、曹州鎮臺萬德力、巨野知縣許廷瑞等近十名地方官;賠銀20萬兩,并在巨野、濟寧、曹州等地建造教堂及傳教士防護住所。</p><p class="ql-block">從此山東成了德國的勢力范圍,正如當時日本《外交時報》所稱:華政府于山東一舉一動,皆受德人指使,似滿洲之實權歸俄人掌握。彼山東之實權,亦將歸諸德人矣。</p> <p class="ql-block">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p><p class="ql-block">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大清帝國之實。</p><p class="ql-block">侵華軍隊總人數前后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其中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之后再遭劫掠,終成廢墟。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后來也承認,‘’所有大清帝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7、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英軍人帽徽,帶龍紋及英文《CHINA.中國》。</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2.9cm</p> <p class="ql-block">48、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相片</p> <p class="ql-block">49、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英國皇家伯克希爾軍團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p><p class="ql-block">通高:3.2cm</p> <p class="ql-block">5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英國皇家伯克希爾軍團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p><p class="ql-block">通高:3.2cm</p> <p class="ql-block">51、八國聯軍強迫大清政府簽署不平等條約相片</p> <p class="ql-block">52、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英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解救北京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3cm、1.6cm</p> <p class="ql-block">53、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英國政府頒發的運送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1.6cm</p> <p class="ql-block">54、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美國政府頒發參加過1900年庚子事變美國軍官組織者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鎏金。</p><p class="ql-block">直徑:1.9cm</p> <p class="ql-block">55、56、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美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陸軍戰役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1cm</p> <p class="ql-block">57、八國聯軍侵中國,美軍攻打天津.北京城的勳章</p><p class="ql-block">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指1900年(清光緒26年)在慈禧太后宣戰下,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奧匈帝國)等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為鎮壓中國北方義和團運動而進入中國所引發的戰爭。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陜西西安;最終清朝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11國簽訂《辛丑條約》,付出龐大的賠款,并喪失多項主權。華北大亂之際,東南各省督撫自行宣布中立,從此清中央政府權威低落,漢族權臣抬頭。戰爭也引起了列強在華勢力的變化,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東北及朝鮮利益而引發的日俄戰爭。</p> <p class="ql-block">58、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美國政府頒發給第9和第14步兵軍團軍人組織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3cm</p> <p class="ql-block">59、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法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政府頒發在中國服役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背文:紀念在中國服役所時光。</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cm</p><p class="ql-block">德國參加“三國干涉還遼”后,向中國指名索取膠州灣作為酬謝,遭清政府多次拒絕。1897年11月,德國借口“巨野教案,派兵艦強占膠州灣和青島。1898年3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膠澳租界條約,才攫取了在華利益。這枚紀念章那德國占領膠州灣后頒發。獎章周邊有“遵主圣佑,忠君報國”漢字,中心圖案為德皇威廉二世戌裝像。</p> <p class="ql-block">61、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庚子事變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4.8cm,</p><p class="ql-block">指揮官才能到此奬章</p> <p class="ql-block">62、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在國旗下優質服務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1cm</p> <p class="ql-block">63、德國皇帝簽名.頒發的1900年庚子事變特別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7cm</p> <p class="ql-block">64、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庚子事變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1.6cm</p> <p class="ql-block">65、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政府頒發的1900年庚子事變攻打大沽炮臺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4cm</p> <p class="ql-block">66、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德國政府頒發的獎章,大清欽命總理衙門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4.1cm</p><p class="ql-block">德國奬章,</p><p class="ql-block">徑:3.1cm</p> <p class="ql-block">67、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日本1900年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3.6cm,</p><p class="ql-block">指揮官才能獲得此章。</p> <p class="ql-block">68、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日本1900年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p> <p class="ql-block">69、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意大利1900年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p> <p class="ql-block">70、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奧匈帝國1900年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5cm。</p><p class="ql-block">當時奧匈帝國沒有另外制作1900庚子事變紀念章,而是沿用了1873年奧匈帝國戰役獎章。</p> <p class="ql-block">71、72、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沙俄政府頒發的1900庚子事變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2.7cm。</p> <p class="ql-block">73、英軍入侵中國西藏,英國政府頒發的1903年入侵中國西藏戰役獎章 ,</p><p class="ql-block">質:銅。</p><p class="ql-block">直徑:3.5cm。</p><p class="ql-block">1903年底,英軍榮赫鵬、麥克唐納率領3000人從亞東、帕里入侵藏區,由于雙方裝備懸殊,英軍長驅直入,1904年7月7日,江孜的門戶江孜宗山失陷。堅守到最后的500多藏兵全部跳崖犧牲。(江孜戰役以及相關戰爭在電影“紅河谷”中均得到充分的體現。)隨后英軍在8月3日占領拉薩</p><p class="ql-block">1914年底,西藏地方政府被迫與英方簽訂了《拉薩條約》,隨后英軍撤離。可以說,英國入侵所帶來的《拉薩條約》以及隨后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中英續訂藏印條約》為英國攫取了種種在藏特權,為英國后來在中國西南從事分裂活動提供了條件,同時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邊疆危機,為以后中印邊界糾紛埋下了禍根。 </p><p class="ql-block">戰爭結束后,英國政府設立“西藏獎章”,授予參與入侵行動的英國,軍人和后勤人員。分為銀,銅兩種,其中,銀制獎章頒發約3350枚,主要授予英國和印度的戰斗人員,銅制獎章發給后勤和本地招募的苦力,約發放2500多枚</p><p class="ql-block">獎章正面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頭像,背面是拉薩的代表建筑布達拉宮,下方1903-4代表著戰爭的時間,作為英國侵華的歷史以及罪證,務必要時刻牢記于心,勿忘國恥。</p> <p class="ql-block">74、美國大白艦隊1908年訪日歡迎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質琺瑯。</p><p class="ql-block">通高:2.4cm</p><p class="ql-block">美帝正是著名的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當政,為高調向世界示威,將艦隊刷成白色環球出訪,俗稱“大白艦隊”日本。日本在日俄戰場上贏了。但收益不多,心內既生壯志,亦生對美之恨(日俄戰爭,美國插手調停),海軍開始將美作為潛在對手。訪日后,美艦隊順訪福建馬尾,與清海軍交流,留下很多紀念品。</p><p class="ql-block">美威懾日本,聯清抑日的意思明顯。</p> <p class="ql-block">75、大清海軍軍士學校校微,</p><p class="ql-block">質:銅琺瑯。</p><p class="ql-block">直徑:2.9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6、大清.新軍奬章,</p><p class="ql-block">質:銀鎏金.琺瑯。</p><p class="ql-block">通高:4.3cm</p> <p class="ql-block">77、大清帝國立憲萬歲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黃金純手工製作。</p><p class="ql-block">徑:2.8cm。</p> <p class="ql-block">78、欽命校閱陸軍大臣賞牌,宣統庚戌(1910)年冬月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cm</p><p class="ql-block">大清政府為了更好的參加新軍秋季軍事操練,新軍各鎮紛紛先有行操練檢閱,並對表現優秀的兵士給予奬勵,頒發此奬牌。</p> <p class="ql-block">79、陸軍部尚書:湖廣總督部趙.獎牌,</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直徑:3.6cm。</p> <p class="ql-block">80、大清政府內務部尚禮司頒獎的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p><p class="ql-block">直徑:5.8cm</p> <p class="ql-block">81、庚午悅秋辰,鳳藻三秋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通高:3.8cm</p> <p class="ql-block">82、江南水師帽微,</p><p class="ql-block">質:銅。</p> <p class="ql-block">83、魯迅學生時代的像片</p> <p class="ql-block">84、江南水師學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5、江南水師學堂大清國第一間海軍學校的教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86、大清帝國頒二等黒龍勳章,</p><p class="ql-block">質:銀琺瑯。</p><p class="ql-block">末頒出樣章</p><p class="ql-block">通高:8.2cm,</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7、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政府頒發的華工勞工功勳章,</p><p class="ql-block">質:銀質。</p><p class="ql-block">直徑:3.2cm</p><p class="ql-block">1918</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戰爆發后,根據當時北洋政府“以工代兵”計劃,從1914年7月一戰爆發到1918年11月戰爭結束,英法等國從中國山東等地招募14萬華工赴歐,進行戰勤工作,他們中受雇于英國的多數人也獲得圖中銀版戰爭獎章。但戰后的巴黎和會,列強卻罔顧中國勞工的犧牲,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給日本,這也導致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也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獎章邊銘為23098. CHINESE L. C(laber crop)勞工軍團,一戰已經過去了百年,就連最后一名一戰老兵也早已成為了塵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應該成為永恒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88、當年的華工(相片3張)</p> <p class="ql-block">89、夏威夷華人槍支俱樂部雙十手槍錦標賽三等獎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3.2cm</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0、新民社員證章</p><p class="ql-block">背銘文:社訓.勤儉智仁義勇</p><p class="ql-block">編號:55</p><p class="ql-block">質:銅質琺瑯</p><p class="ql-block">1909</p><p class="ql-block">新民社</p><p class="ql-block">1909年冬天,瓊籍同盟會員馮齊民、馮熙周、陳得平等十八人發起組織的反清組織“新民社”,為了直接從事海南武裝起義的發動工作,從廣州遷回海南。“新民社”社址設于瓊山縣金墩市,以府城馮氏宗祠為聯絡處,積極擴充團體,其成員迅速發展至一百余人。</p><p class="ql-block">“新民社”以改良教育、振興實業為名,在各縣遍設分社,秘密聯系各地“三合會”,發展武裝反清力量。他們以瓊山縣道統村為活動中心,招收人員,籌措經費,策劃武裝起義。后因事泄,為瓊崖兵備道劉永滇所發覺。“新民社”被責令解散,其成員則分散加入“三合會”,繼續進行活動。海南反清武裝起義未發受挫,但其活動溝通和密切了同盟會成員與海南民間秘密反清組織的聯系,擴大了海南同盟會組織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91、北大成立壹周年紀念章,</p><p class="ql-block">質:銀。</p><p class="ql-block">徑:3.8c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紀念五四運動103周年——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愛國民主運動,它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頁。五四運動的發起者和學生運動的主力軍,就是北京大學。這所創建于戊戌維新之際的高等學府,到“五四”發生時已有21年的歷史了。在救亡圖存的時代命題下,在民族啟蒙與覺醒的一縷晨光中,新文化運動作為五四運動的思想先導,在北京大學孕育發展起來。北京大學教育改革帶來的學術自由、思想獨立、追求真理的新風,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五四精神也從此融入北京大學的文化之中,成為這所百年學府催發新生的力量源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阳县| 淅川县| 邓州市| 贞丰县| 呼伦贝尔市| 若羌县| 庆阳市| 双鸭山市| 九江县| 运城市| 北宁市| 湘阴县| 达孜县| 都兰县| 鹿泉市| 河曲县| 祁阳县| 锦州市| 乌鲁木齐县| 武隆县| 江口县| 台湾省| 陇南市| 东乡族自治县| 颍上县| 明溪县| 峡江县| 龙口市| 宿州市| 报价| 财经| 娱乐| 玛曲县| 龙口市| 鄂温| 柳江县| 荆门市| 鲁山县| 英吉沙县| 日喀则市|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