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道北</p><p>趙小梅</p><p> </p><p><br></p><p>白駒過隙不留情 ,歲月飛逝不待人。</p><p> </p><p><br></p><p>大明宮含元殿,從搬家到拆遷十四年了,猶如昨日。十四年,呱呱墜地的嬰兒,也將步入風華正茂的青春期。</p><p> </p><p><br></p><p>夏至微風拂面,端午粽香撲鼻。 夕陽西下,一人突發奇想,坐車倒二路公交車,來到自強東路童家巷。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了,南邊被拆遷成一片廢墟,童家巷那個通往火車站的小路至地下通道,還在行駛它半個多世紀的使命,巷子口童家巷三個字的牌子還立在哪兒。因為火車站的原因,火車站以北通稱道北。</p><p> </p><p><br></p><p>順著丹鳳門往北走,修繕成泛舊的大唐盛景,古風古韻。這條路原叫革新街,幾分鐘后,迎面一條東西走向不寬的小馬路,這就是聞名古城道北二馬路。 </p><p> </p><p><br></p><p>路西北是原市29中學地址,收的學生都是自強東路以北,二馬路,張家巷,生產村一帶地方上的孩子。</p><p> </p><p><br></p><p>再往北走幾步,一條馬路隔開東西,鐵路東村,鐵路西村。西村就是我的家,從出生到搬走,我在這里生活了四十年。</p><p> </p><p><br></p><p>一切都面目全非。</p><p> </p><p><br></p><p>我的眼睛不夠用,努力尋找,回憶, 東村東北方向,是前蘇聯援建我們的學校,鐵三小學。</p><p> </p><p><br></p><p>鐵三小學,承擔著二馬路以北,東西鐵路工房,黃家窯每個家庭,兄弟姐妹學習識字的啟蒙教育。</p><p> </p><p><br></p><p>年過半百的我們和同學們聚會時,逢年過節滿頭白發的兄弟姊妹團圓時,都會憶起在鐵三小學時的學生時代,鐵三小學的老師們。憶起某個老師對自己一生的影響,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憶起鐵三小學的運動會開幕式,何彩霞老師,王凱生老師,慷慨激昂的宣誓詞。開幕式運動員入場時,伴隨著《運動員進行曲》,王凱生老師吹著哨子在大操場上滿場飛,指揮的瀟灑霸氣,至今難忘。憶起文藝匯演,學哥學姐演出的京劇《紅燈記》,《沙家浜》的精彩片段。扮演李奶奶,和阿慶嫂的是我的發小同學的姐姐。女聲獨唱《繡金匾》,《南泥灣》,頗有郭蘭英的風韻。憶起王藍老師指揮大合唱時的風彩風姿,令人熱血沸騰。憶起戴著大框眼鏡,長相洋氣的楊秋香老師悅耳動聽的普通話,現在說就是磁性。憶起教音樂的于亞男老師白嫩的手腕上,精致的方形小手表,腳上白色的小跟羊皮鞋,常換流行衣服的新鮮。</p><p> </p><p><br></p><p>鐵路東西村,父母都是鐵路職工,善良質樸,文化不高。家家都是多子女,父母為了生活奔波,沒有人顧忌孩子的感受,大的帶小的,能讓孩子吃飽穿暖就不錯了。沒有條件,也沒有人指導你,教授你怎樣的穿衣打扮。</p><p> </p><p><br></p><p>也許,鐵三小學的幾位老師是我最早看到的男神,女神。最早接觸到美的教育,直到今天我對皮鞋的喜愛不減。她們有團支部書記王慧琴老師,張珍貴老師,王新華老師。這幾位老師都沒有當過我的班主任,卻給我留下很深影響。</p><p> </p><p><br></p><p>商店在這里,是要我們拿著票卷買東西地方,商店售貨員的名字現在還能說出幾位。商店的東后面,是我們要東找西借架子車買煤的煤店。</p><p> </p><p><br></p><p>我的家在鐵路西村最后一排,14排。</p><p> </p><p><br></p><p>最后一排房屋的窗戶后,一片農田,在農田的北面,一座山東西坐立。東西各有一山頭,這就是曾經輝煌過的唐大明宮遺址,現在修繕后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中心,和大雁塔南北廣場遙相呼應。那座不高的山所在地,我們叫北地,山我們叫北嶺山。在物質貧困的七十年代,北嶺山是道北孩子們的娛樂場所。那個年代,沒有高樓的林立,沒有霧霾的朦朧,站在山的最高點,看到大雁塔的塔影,都能讓孩子們歡呼雀躍,幸福快樂。在山上的西邊空地上有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石頭,被孩子們當滑板滑的光亮亮。</p><p> </p><p><br></p><p>在往北走是含元殿村。</p><p> </p><p><br></p><p> 含元殿,是唐大明宮里的宮殿,其遺址上建了含元殿村。含元殿村的村民進城必須要經過鐵路東西公房中間的馬路。</p><p> </p><p><br></p><p>我的記憶中,每年五月底六月初麥子黃了。</p><p> </p><p><br></p><p>“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p><p> </p><p><br></p><p>麥子黃,夏收到,就要割麥子了。那個年代,沒有收割機,靠天吃飯,虎口奪食。為了趕時間,周圍工廠組織自己的工人們,協助含元殿村的村民們趕場割麥。那氣勢可以說恢宏壯觀。在我們家隔窗就能看到,麥田地里,各單位的紅旗招展,高音喇叭里戰天斗地,語錄高亢,鼓舞士氣。</p><p> </p><p><br></p><p>在夜幕降臨時,我看見過三五成群結隊,匆匆而過的身影。當時我年幼,不知道這隊人馬是干嘛的。他們身形高大,著布衣,布鞋,頭戴草帽,手握廉刀,步履不停。聽長輩說,他們是西部來的麥客,趕赴下一家麥田。</p><p> </p><p><br></p><p>麥客,由于各地麥子成熟時間的不等,一些以收割麥子為職業的人,出遠門趕麥場,掙得收入。1984年,在《小說月報》上我讀到邵震國獲得全國短篇小說獎的《麥客》,對麥客一詞理解更深刻。</p><p> </p><p><br></p><p>時光飛逝,日新月異,城市在發展,擴大。城市包圍農村,不見了黃色土地,不見了金色麥浪,不見了成熟谷穗。我們聽不到麥子黃了,夏收到了,要收麥了。</p><p> </p><p><br></p><p>記憶里沒有空調的日子,盛夏的夜晚,繁星點點,月牙高掛,那是一個最純潔干凈的年代,沒有碳酸飲料,沒有大棚菜,沒有轉基因,沒有微信朋友圈,街上少有小汽車,一切都追尋自然規律。</p><p> </p><p><br></p><p>天湛藍,草碧綠,花又香,鳥兒鳴。炎炎中午知了立在樹梢歌唱,夜晚鄰家大孩子領著小孩子們捉蛐蛐兒,樂趣猶在。</p><p> </p><p><br></p><p>孩子們玩到肚子餓時才想起歸家。</p><p> </p><p><br></p><p>傍晚 ,山坡上,滿山納涼人。小板凳,竹涼席,大蒲扇,白色糖瓷杯里,盛滿家長發的降溫白糖沖的水。小孩子們嘻戲追跑,站在東西山頭上,能望著城墻里的燈光。那個年代,還沒有感到學業,就業的壓力,大人拿著竹扇,面對面坐在小板凳上談天喝茶聽廣播。沒有現在人的應酬不歸家,沒有人家外還有家。滿街都是鄰居,誰家的孩子,孩子的爹媽都是認識的熟人,隔幾條街都不陌生。人際的相處,生活的簡單,純粹純真,一片凈土。沒有人聽說過抑郁癥,潔癖。沒有人談什么成功。沒有人比誰更有錢。人都很快樂,知足,臉上有笑容。</p><p> </p><p><br></p><p>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環境,社會在進步,前進。文明禮貌,注重隱私。搬進高樓,樓梯相遇,互看一眼,沒有表情,沒有笑容,沒有語言,把冷漠當成教養,熟悉的陌生人。</p><p> </p><p><br></p><p>帶著回憶,帶著尋找,一邊走,一邊看,每一個熟悉的角落。不知不覺來到含元殿,拆遷前含元殿村變成大的自由市場,買菜,早鍛煉的好去處,現在是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的東大門。</p><p> </p><p><br></p><p>都市里沒有了村莊。</p><p> </p><p><br></p><p>太華南路,從南到北地鐵四號線從門前通過。</p><p> </p><p><br></p><p>回憶是美好的,說明你的思考,你的年齡,你的閱歷,你的過往,你沉淀下的深刻。</p><p> </p><p><br></p><p>尋找回憶,永遠消逝的日子里總有值得記憶的人和事。</p><p>2019/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趙小梅,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晚霞似火,不忘初心。賞花戲草,碼字深情。</span></p> <p> </p><p><br></p><p>當我寫不出東西時,恨自己不勤奮,怨自己筆拙。</p><p> </p><p><br></p><p>這時,我就愛在傍晚走出家門去,看看街道,看看川流不息的人和車,都去向那里。</p><p> </p><p><br></p><p>我也會坐上公交車,任由車載著我,駛向城市的任何地方。</p><p> </p><p><br></p><p>《道北》就是這樣寫出來的。幾個好友說,最近不見你的美篇,你在干嘛?我急切拿出這篇不成功的小作品,來顯擺。我發到我的幾個小群里,想著在加點內容,再發朋友圈。沒想到點擊率不停上升。我看到我大哥,二哥的同學,我的鄰居,東西兩院玩大的小伙伴們的點贊,令我喜憂參半。</p><p> </p><p><br></p><p> 遠方的游子有回不去的家鄉,城里的孩子也有找不回的地方。</p><p> </p><p><br></p><p>那個地方,魂牽夢繞。那個地方,兩小無猜。那個地方,青春萌芽。那個地方,根深蒂固。那個地方,隨著你年齡的增加,常常在夢里和你相逢。那個地方,你會給小輩講,你會對遠方來的友人說,那個地方,原先叫道北,我在那里出生成長,我的家原先在那里!</p><p>2019/6/15 /15:56</p> <p class="ql-block">《道北》后小語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位老師發給我一張成熟了的麥穗圖,問我認識嗎?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寫了幾句夏收割麥子的話。這位老師回復我說,加點內容,擴展開寫,就是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遠方文友問我,最近咋看不到你的美篇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急于想寫出東西,我沒有認真考察道北的街道,地名的源頭。而是實地去了一趟道北,走馬觀花,也就是現在的《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憑著記憶里的過往,寫出了《道北》。我只想發幾個小群,想著再修改,再加點內容,再往大群和朋友圈里發。 沒想到,熱情擋不住,點贊擋不住,閱讀量擋不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天點擊量突破上萬,轉發量幾百多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濃濃的鄰居情,發小情,火焰般撲面而來,溫暖包圍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四,五十年前的記憶。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兩小無猜的小伙伴 ,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青春初綻時的柔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同學聯系上后。我看到未聯系前她發的朋友圈,附上的話是“這文章是我同學寫的”,很自豪,連發了兩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鄰居大哥大姐指出那里沒有講清楚,那里稱呼有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敬仰一位我從不打擾的老師,給我留言說文章不是你一人看,要說清楚含元殿,和含元殿村的關系。主題要鮮明,表達出來是,現在的生活一定是好與過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鄰家一大哥,給我猜謎語,讓我猜他是誰,說再寫《道北》他是合伙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點擊量,看到轉發數,看到留言溢美之詞,我心惴惴不安,不是我的筆下生花,而是道北兩字添彩增輝。我為自己淺薄筆拙而心虛,我為自己能力有限而自責。提筆重千金,語輕不動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開花謝,人生多別。歲月如梭,人生常態。青絲已暮, 淡看云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d0lrl4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主持》點擊分享</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3bl3v51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墓園里的哭聲》點擊分享</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2x1z2vsn?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除夕前夜》點擊分享</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14ftcxd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八十年代我的青春歲月》點擊分享</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1xbocxp6?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采訪》點擊分享</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雅安市|
舒城县|
济宁市|
阳信县|
郴州市|
安国市|
资源县|
赞皇县|
阳西县|
高平市|
荥阳市|
定结县|
东宁县|
玉林市|
托克逊县|
黎平县|
通州区|
漳州市|
怀集县|
肃南|
蒲江县|
连江县|
陆河县|
宁乡县|
清镇市|
黄龙县|
龙川县|
南阳市|
石嘴山市|
辽宁省|
兴业县|
宁德市|
诸城市|
兴山县|
沅陵县|
徐闻县|
灵川县|
伊春市|
葫芦岛市|
拜泉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