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再次來到巴黎,在明媚的陽光下尋訪,在春天的細雨中漫步,只想靠近些,再靠近些,在她身邊多停留片刻,感受她貴族式的微笑和高傲的眼神背后、華麗浪漫又古老斑駁的表面之下那深藏著的靈魂……</p> <p> 塞納河是法國的母親河,法國的五大河流之一。認識巴黎,從塞納河開始。</p><p> 塞納河發源于勃艮第科多爾大區朗格勒高原,當流水緩緩流經山區時,她還是一條小溪,然而在流經凹地時,溪水慢慢匯聚,繼而奔騰,待到巴黎時,地勢又漸趨平緩,流速減慢,至此形成曲河。她見證了巴黎城市的發展、朝代的更迭轉換及兩岸巴黎人的喜、怒、哀、樂,河水伴隨著歲月流淌。</p> <h3> 巴黎市沿塞納河十多公里都是石砌碼頭和寬闊的堤岸,有三十六座精美的橋梁橫跨河上,其中最著名的橋為亞歷山大三世橋。</h3><h3> </h3><h3><br></h3> <p> 亞歷山大三世橋于1896 年10 月7日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當時的法國總統佛朗索瓦 - 薩利 - 福爾奠基,1900年巴黎世博會時完工。整個大橋雍容華貴,金碧輝煌。它是由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作為法俄親善的禮物,捐贈給法國的,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名字命名。</p> <p> 大橋全長107米,橋的兩端和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的鍍銅騎士群雕像是極佳的藝術品。</p> <p> 夜間的亞歷山大橋燈火輝煌,比白天更多了一分嫵媚和神秘。</p> <p> 塞納河孕育了巴黎,巴黎也從塞納河的兩岸開始逐漸繁華。河水滌蕩了城市的浮華與喧囂,也將寧靜與浪漫留給了這個城市。</p> <p class="ql-block"> 巴黎沒有海灘,浪漫而富有想像力的巴黎人將塞納河岸當作海灘,同樣可以享受日光浴的滋味。</p> <p> 在塞納河上蕩舟,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倚著窗口,閑坐在游艇中。兩岸風光旖旎,桌上美酒佳肴。法國美人地道的《玫瑰人生》,讓你忘了時間忘了年齡,恍惚間回到青春年少……</p> <p> 紅酒、甜品、巧克力,地道的法式浪漫。</p> <p> 誰沒有過對愛情的憧憬?情人們將鎖具鎖住橋欄,就鎖住了愛情,然后,將鑰匙丟下河,讓愛情不散。</p> <p> 塞納河兩岸風光無限,但在我的眼里,埃菲爾鐵塔無疑是塞納河畔的第一道風景。</p> <p> 說它是第一道風景,是由于它的高度。埃菲爾鐵塔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于1889年建成,高324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p> <p> 登埃菲爾鐵塔是我很久以前的向往,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當升向鐵塔高處的電梯門打開,呈現在我眼前的已是完全不一樣的巴黎。白云在藍天上游弋,太陽照著塔身也照著我,我不由抬頭看向塔頂,那穿透云層奮力射出的一道光,象利劍,更象希望。</p> <p>……在經過多年的夢想和憧憬后,今天,我終于登上了埃菲爾鐵塔。放眼望去,蒙馬特老城的圣心大教堂金頂熠熠生輝,仿佛在證明它不僅僅只有過往;塞納河穿城而過,留下一座座古老的橋梁和兩岸輝煌或曾經輝煌的建筑。站在塔頂觀景臺,繞著塔身緩緩地走,指尖輕撫著它的肌膚,一根根鋼梁一顆顆鉚釘,卻發現它竟是溫熱的,還帶著微微的顫動------我忽然明白,它是有生命的!陽光賦予了它體溫,而顫動就是它生命的律動,居斯塔夫.埃菲爾造就了它的生命與靈魂,它在日出日落中見證世事變遷,閱盡人間滄桑,一百二十年容顏不改,淡然依舊!</p><p> 越過千山萬水,我來到你的懷里,而你,已住進我的心里。</p><p> ------摘自筆者2011.4.23日的《巴黎日記》</p> <p class="ql-block"> 鐵塔底座為四方形,其基座的每一面都是一個鋼鐵的拱形,那美麗、細致的紋飾簡直讓我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如此巨大的鋼鐵建筑!</p> <p> 站在觀景臺往下看,塞納河似一條發亮的緞帶,由西南向東南,緩緩飄向遠處。</p> <p> 晚間的埃菲爾鐵塔更象昰一位盛裝的貴婦,渾身散發著不可抗拒的魅力。</p> <p> 巴黎圣母院是塞納河畔的第二道風景。這是我在2011年拍攝的巴黎圣母院。</p><p>2011年春天,有幸親臨巴黎圣母院,觀摩并拍攝下這座美麗并雄偉的建筑,正面、側面、背面外觀及內部大廳。</p><p>這是巴黎圣母院的背面,不朽的建筑,正對著優雅的塞納河。</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側立面,可清楚看到高達93米的尖塔聳立在塞納河畔。</p> <p class="ql-block"> 正門立面,雄偉又不失精致。自從遇見維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小說及電影中那座建筑、尖塔和卡西莫多的鐘樓,以及圣母院門前愛絲美拉達牽著山羊跳舞的廣場,就留在了我的腦海。</p> <p class="ql-block"> 正門門楣雕塑精美,圣經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從布道大廳內看到的大玫瑰窗,在陽光的照耀下,美侖美奐。</p> <p class="ql-block"> 每天,至少有三萬人,進入這座著名的建筑參觀或頌經。</p> <p> 而今,鐘樓被一場大火所焚毀。此刻,看著殘缺的建筑似一個老邁的長者,用信念堅守著雖然傷痕累累卻仍驕傲屹立的領地,心中祈禱著:讓美麗神圣的圣母院再現輝煌!</p><p><br></p> <p> 盧浮宮是塞納河上的第三道風景。</p><p>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p><p>盧浮宮門前的玻璃金字塔,由于是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先生的設計作品,而讓華人大為長臉。華人參觀盧浮宮博物館,或可說多半是奔著這個去的。</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金字塔(資料)</p> <p class="ql-block"> 斷臂維納斯原作,是作為‘’盧浮宮三寶‘’之一陳列在此。</p><p class="ql-block"> 在盧浮宮里,有三件價值連城的傳世之寶,分別是愛神維納斯雕像《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這三件寶貝被稱為“盧浮宮三寶”。只是參觀的人實在多,讓人無法駐足,更別談可以靜靜觀賞,慢慢品味。</p> <p> 展館的陳列廳之一。</p><p> 說實話,盧浮宮給我留下的印象,除了貝聿銘的金字塔、走不完的展廳看不盡的展品,余下就是因時間緊迫而快步的行走。雖然留有遺憾,但我安慰著自己:遺憾便預示著下一次。難道不是嗎?</p> <p> 來到巴黎,凡爾賽宮是必到的。</p><p>凡爾賽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凡爾賽宮作為法蘭西宮殿長達107年(1682-1789),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家具。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這是法國路易王朝后期帝王權力集中的地方,極盡榮耀,極盡奢華。</p> <p> 凡爾賽宮印象較深的是鏡廳,又稱鏡廊,被視為法國路易十四國王王宮中的一件“鎮宮之寶”,以17面由483塊鏡片組成的落地鏡得名。它是法國的凡爾賽宮最奢華、最輝煌的部分,鏡廳墻壁上鑲有17面巨大的鏡子,這些鏡子由483塊鏡片組成,反射著金碧輝煌的穹頂壁畫。鏡子相對視野極好的17扇拱形落地大窗,透過窗戶可以將凡爾賽宮后花園的美景盡收眼底。鏡廳一直以來被譽為法國王室的瑰寶,無數面巨大的銅鏡反射著從后花園映進的美景。這里是路易王朝接見各國使節時專用的宮殿。</p> <p> 凡爾賽宮的花園之大之美之豪華令人咋舌,身臨其境竟然有恍如隔世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花園水池邊的雕塑。</p> <p> 西方皇宮的花園有個共性,就是將樹木花草都修成幾何體,看起來規整無比,配上水池再點綴以雕塑及噴泉,以達到富麗氣派的效果。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中國式的園林,將山林野景援引微縮,山石雖經重整仍存原形,植物雖修剪還不失野性,讓人有中國畫式的想像空間。</p> <p> 凱旋門是紀念拿破侖將軍在1805年打敗俄奧聯軍后,為慶祝勝利而開始建造的,被視為法蘭西民族光榮和不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凱旋門前熊熊燃燒的火焰永不熄滅,象征著法蘭西民族永不放棄,永遠進取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晚間的凱旋門在夜空中燈光輝煌。較之白天,更顯雄偉壯觀。</p> <p> 通向凱旋門的路叫作香榭麗舍大道。用戰爭的勝利贏得戰后的享樂,說起來算是天經地義,加上法蘭西民族的浪漫主義想像力,使得香榭大道的奢侈繁華世界聞名。</p> <p class="ql-block"> 被中國人稱為“老佛爺”百貨店的購物中心,其穹頂之美之華麗之氣派在購物場所實屬少見。</p> <p class="ql-block"> 雖然已入夜,但香榭大道著名的街頭咖啡才剛剛開始。男的女的,有伴的無伴的,錢多的錢少的,都可以叫上一杯咖啡,對著這彩燈流影,靜靜坐上幾個小時,享受這免費的繁華。</p> <p class="ql-block"> 巴黎歌劇院。 據說,去巴黎不能錯過巴黎歌劇院。這里有歐式建筑的極致奢華,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和巴洛克等建筑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精美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p><p class="ql-block">歌劇院因為有著復雜的結構和長久的歷史,本身也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該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六英里長的地下暗道。整個歌劇院占地三公頃,有七層之高。而且,更驚人的是,在歌劇院的最低層,有一個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著名的歌劇《歌劇魅影》的故事就是以巴黎歌劇院為原型。</p><p class="ql-block">走近巴黎歌劇院,一呼一吸間,都能感受到那種經典流傳的悠遠、濃厚的藝術氣息。</p> <p class="ql-block"> 巴黎是藝術之城,音樂之城。多少經典作品,因為曾經在巴黎歌劇院上演,從而名揚天下。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巴黎歌劇院中發生的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大概莫過于瓦格納的一部部作品被相繼搬上舞臺,1891年演出了《羅恩格林》,1893年演出了《萊茵的黃金》和《女武神》,1897年演出了《紐倫堡名歌手》,1902年演出了《齊格弗里德》,1908年演出了《神界的黃昏》,1911年演出了《帕西法爾》。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是在1910年上演。</p> <p class="ql-block"> 因時間關系,無緣進入歌劇院內部參觀,那就坐一坐臺階,享受一下這里的氛圍,也算沒有白來吧。</p> <p> 現在,讓我們去到塞納河的左岸。</p><p> 說到巴黎左岸,心中莫名的涌起一股清流,曾經有多少偉人領袖,文人志士,于左岸的小小咖啡館中就著一杯清咖啡凝神思考、著書立論,聚會交流、放眼未來,為法蘭西民族甚至為人類留下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學、藝術作品。可以說,左岸是法蘭西民族的精神搖籃。</p> <p> 讓我們先去奧賽博物館。</p><p> 奧賽博物館是一家國立博物館,位于塞納河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館內主要陳列 1848 年至 1914 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p><p>奧賽博物館所在建筑原是被廢棄的奧塞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 1900年的奧賽火車站(資料)。</p><p class="ql-block"> 1900年,當奧賽火車站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時,它就已經很像一座藝術殿堂了。雄大的體量,莊重的柱廊,繁復的藻井及巨大的鍍金時鐘和精美的神像,都顯示出非凡的氣概。雖然隨著時光的流逝,奧賽車站被完全棄置不用,但它的歷史意義卻漸漸地顯示出來,并很快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而保護下來。</p> <p class="ql-block"> 1982年,當它被決定改作一座藝術博物館時,其建筑的保護工作無疑成為改建中的一項首要內容。</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2月9月,奧塞美術館的落成開幕典禮上法國總統密特朗特別致辭:“擁抱過往情懷,在自由的思想下盡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正體現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態度。</p> <p> 法國的美術史,是通過巴黎的三座美術館有序地展現出來的。古典部分是盧浮宮,現代部分是蓬皮杜藝術中心,中間的近代部分就是奧賽美術館。</p> <p class="ql-block"> 古典主義學院派安格爾《泉》,1856年。</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主義畫家雷諾阿《高草間的上坡道》1877年。</p> <h3>印象主義畫家塞尚《自謚者之家,瓦慈河畔》,1873年。</h3> <p class="ql-block"> 印象派畫家莫奈《干草垛》</p> <p class="ql-block"> 后印象主義梵高《奧維爾-蘇爾-瓦茲教堂,半圓形后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羅丹流派的卡蜜兒.克勞黛《成熟年代》青銅雕塑</p><p class="ql-block"> 見到這尊雕塑,我的心頓時抽搐起來,羅丹與卡蜜兒-克勞黛的無果的愛情曾讓我動容。不知卡蜜兒是在怎樣的心情之中完成這尊完美的作品,為卡蜜兒感到無限悲哀……這些著名的藝術作品,如今都被收藏在奧賽博物館。</p> <p> 先賢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圣殿。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3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主要為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科學家。</p><p>建筑外部門楣上刻著一行字:“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p> <p class="ql-block"> 先賢祠的建筑最初是教堂。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曾用來安葬故去的偉人,因此它就有了榮譽性的紀念意義。到了1885年,它被正式確定為安葬已故偉人的處所。</p> <p class="ql-block"> 一樓的大廳。</p> <p class="ql-block"> 先賢們的墓室在地下。長長的墓道走廊里,擺放著電子講解設備,供來訪者查詢先賢們生前事跡與所作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 伏爾泰居首,獨一無二的等人高漢白玉雕像,奠定了他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將伏爾泰和盧梭安葬此處,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這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都是思想大于形象。他們的巨大價值,是對法蘭西精神和思想方面做出的偉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伏爾泰的對面是盧梭。盧梭的棺槨雕刻非常精美,正面雕了一扇門,門兒微啟,從里伸出一只手,送出一支花來,這便是法國式的浪漫。</p><p class="ql-block"> 在墓道走廊里介紹盧梭的生平說明上寫道,法蘭西的“自由、平等、博愛”就是由他奠定的。</p> <p class="ql-block"> 雨果、大仲馬和左拉共居一室,想必,即使有如今日冷雨霏霏,他們三位在一起,也絕不會感到寂寥的。</p> <p class="ql-block"> 居里夫人與皮埃爾.居里同室,石棺上的鮮花則是探訪者獻上的,以表示來者的敬意。</p> <p> 先賢祠所敬奉的不一定是偉人,而是一種無上崇高的純粹的精神。先賢祠即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靈魂,在這里,可以真正觸摸到法蘭西的民族性,它的氣質,它的根本以及它內在的美。</p> <p> 出得祠來,瀟瀟春雨仍然下個不停,雨不大卻將城市道路統統洗刷了一遍,也將我原來對于法蘭西民族的泛泛表像之印記洗了個凈。古老的法蘭西是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有著寬廣胸懷和科學意識的民族,而先賢祠的先賢們就是法蘭西民族的精髓,先賢祠便是寄托著民族精神的所在。</p> <p> 巴黎的咖啡文化由來已久,左岸著名的咖啡店有很多,就我所知道的有雙叟咖啡館、花神咖啡館、和平咖啡館等等。</p><p>圣日爾曼大街的雙叟咖啡館。</p><p>雙叟咖啡館始建于1812年,咖啡館的名字來自于柱子上的兩個中國買辦的木制雕像。咖啡館位于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區,曾經是巴黎文學和知識精英聚集地,當年海明威等年輕作家及加繆和畢加索也是這里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 要了一杯咖啡,坐上一刻,也感覺一下百年咖啡的文化氛圍。再者遠道而來,也要借此看望立柱上的兩位中國老人。</p> <p class="ql-block"> 當走出咖啡館時,雨停了,但見地面已積水成洼,室外的桌面上也滿是雨水,遮陽傘還在往桌上滴著水,而喝咖啡的人,依舊有滋有味的慢慢品著他們的咖啡,似乎全沒注意到桌上的雨水和被濺濕的衣服。哦,他們不想讓別的瑣事來影響他們享受的樂趣,這就是法國人,以及他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浪漫。</p> <p> 花神咖啡館緊鄰于雙叟咖啡館。</p><p> 這座同樣立于巴黎左岸的咖啡館見證了歷史上很多重要的時刻——它是“存在主義”的啟蒙地,它是超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它還曾是徐志摩散文中的咖啡館。1964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卻拒絕受獎的薩特也是花神的常客。</p><p>花神咖啡館招待過不少知名的國家領袖或皇親國戚,像周恩來(1926)、鐵托(1936)、沙特阿拉伯的莎拉雅王妃(1965)、前越南國王保大(1965)。</p> <p class="ql-block"> 于巴黎人而言,花神咖啡館的傳奇在二戰期間達到巔峰。</p><p class="ql-block"> 1939年,花神咖啡館易主,新老板是布波,他在咖啡館內廳裝了巨大的炭爐。不久后,巴黎淪陷,花神咖啡館的溫暖火光不但撫慰了人心,也讓眾多反法西斯人士——尤其是作家們——聚在一起,捧著一杯熱巧克力,期盼或說等待著勝利。</p><p class="ql-block"> 在此后的四年時間里,薩特和波伏娃每日在此相聚,坐在同一張桌子上,寫作或暢談。薩特說:“花神之路我走了四年,那是一條自由之路”。</p> <p class="ql-block"> 讓·保羅·薩特和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上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作家。他們兩人的名字在今天早已遠播全球,而且成為那個時代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們二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更是人們談論的焦點。其中最有爭議、也最有獨創性的就是二人終生生活在一起,但絕不去履行結婚手續。他們的故事,使花神咖啡館更多了一重浪漫色彩。(照片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 <p> 咖啡館對面有座圣日耳曼老教堂,既然來了,就想進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是個古老的教堂,剛剛做過禮拜,寧靜肅穆的氣氛感染到我。</p> <p class="ql-block"> 靜靜坐下,讓浮躁的心也享受片刻的安寧。</p> <p> 教堂旁邊有塊空地,有個六人小樂隊在認真地演奏。細細看了一眼,樂手們年紀應該都在60歲以上了,可是當美妙流暢的旋律從他們手中流淌開來,“玫瑰人生”,我立刻就被吸引了。來到巴黎,似乎隨處都可聽到樂聲、見到現場演奏,其演奏水平都不俗。地鐵站,過街地道,街頭拐角,小塊空地及廣場上,都是樂手們施展才華的地方。真不愧是藝術之城!</p> <p> 這里是我在巴黎最留戀的地方,蒙馬特高地。蒙馬特高地歸屬于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可以說是巴黎最年輕的一個區。這里有風景秀麗的蜿蜒小徑,有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有畫家聚集的小丘廣場,有夜夜笙歌的紅磨坊,還有寫滿愛情的愛之墻。這是一個和諧包容了宗教、藝術、香艷和愛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蒙馬特人有著自己的文化。早年間,這里是窮人、罪犯、流浪者聚集的地方,但快樂其實并不只是有錢人和上等人的專利,平民也有自己的快樂,在這里,由于生活的艱辛,人們追求快樂的意愿會更強烈,方式也更多,所有對生活的夢想都轉化為想像力和動力,變成了豐富多樣的聚會和娛樂。</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紀末的著名畫家如保羅高更、亨利盧梭、雷諾瓦、畢加索都在這里的小丘廣場為生計作畫。畫中的風景和畫外的風景同樣宜人,讓人們分不清是畫如其景還是風景如畫。</p> <p> 我坐在人群中,等待著每日傍晚7點上演的高水準的街頭雜耍,體驗一把百年前蒙馬特人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入夜了,狹窄的古街比白天更為熱鬧。</p> <p class="ql-block"> 而最熱鬧最具有代表性的蒙馬特夜生活,莫過于去“紅磨坊”喝上一杯。</p> <p class="ql-block"> 而今紅磨坊的演員們早已不像百年前的舞女,為了生計而強作歡顏。他們把舞蹈演出作為一種藝術演出,一種傳播美的方式。演員們身姿優美,舞藝精湛,演出原始而高雅。</p> <p> 莫奈花園必須是本篇壓軸的一個內容。</p><p> 當初在挑選行程時,曾經為有莫奈花園而興奮不已,此番實地游覽,竟比想象中更令人陶醉。莫奈可能是我所知道的畫家中最懂得享受的一個。</p><p>莫奈花園位于法國巴黎以西70公里的吉維尼小鎮上,是法國著名畫家莫奈的故居。1883年4月底莫奈乘火車經過小鎮的時候,被那里的寧靜氛圍所深深吸引,于是決定在此定居,直至1926年逝世。</p>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在莫奈臥房陽臺上拍攝的。春天時節,一片綠蔭中點綴著各色花朵,空氣中隨風飄送著縷縷清香。</p> <p> 莫奈花園分為花園和水園兩部分,花園又名諾曼底園,位于房前,呈長方形,占地約一公頃。</p> <p> 水園是一個人工湖,里面種滿了睡蓮。莫奈在這里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睡蓮》系列和《日本橋》系列。</p> <p class="ql-block"> 這美景本就是一幅幅四季變幻無窮的畫面啊,難怪畫家才思無窮!</p> <p class="ql-block"> 莫奈筆下著名的日本橋。在這里留影,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一定要多留一會兒……</p> <h3> 1914年,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5米的大畫室,并在那里完成了大型裝飾畫《睡蓮》系列的創作。 在隱居于此的過程中,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不僅成為印象派之父,也成為現代繪畫的先驅。</h3><h3>圖為莫奈在吉維尼自己畫室中的照片(資料)</h3> <p class="ql-block"> 這是如今莫奈故居室內的布置。墻上掛滿了莫奈在此居住期間創作的畫,期中包括睡蓮題材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這幅畫就是莫奈以當時花園實景為題材而作。</p> <p class="ql-block"> 莫奈故居門前。</p> <p class="ql-block"> 篇幅已經夠長,但對于巴黎這樣一個西方文明國度的藝術之城來說,我的了解還是少之又少。巴黎去了兩次,但仍覺不夠,太不夠了,還有好多想去的地方和想看的展館。冒雨去莫奈橘園博物館遭當天警戒封閉;回頭去羅丹博物館又遇閉館;找王子路的“友豐”書店無果,結果又誤了去“莎士比亞”書店……又冷又累,癱坐在巴黎歌劇院門前的臺階上。但我的心在飛翔,快樂而充實。世界有多少新奇的東西在召喚,讓我活得如此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還想再去一次,除了補上之前的遺憾,還有許多想去的地方。想去巴爾扎克故居看看他的小書桌;想去北郊的奧維爾,看一眼凡高最后居住的那間房,和他畫過的奧維爾教堂;想去拉雪茲神父公墓,拜謁《歐也妮-葛朗臺》的巴爾扎克、《磨坊書簡》的都德,也許,將一片寫滿敬意并署上“一個中國人”的金黃色樹葉,放在他們的棺蓋上……</p><p class="ql-block"> 等我,巴黎。</p><p class="ql-block"> 本篇照片除指明出處外,其余均為本人拍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昌市|
昭觉县|
新巴尔虎左旗|
郁南县|
德昌县|
雅江县|
阜南县|
宁河县|
长寿区|
广丰县|
滦南县|
镇原县|
新乡县|
临桂县|
泾源县|
汝州市|
彰化县|
南阳市|
托克逊县|
曲靖市|
乌拉特前旗|
温宿县|
仙居县|
甘洛县|
皮山县|
明星|
栖霞市|
揭阳市|
库尔勒市|
曲阳县|
临沭县|
克山县|
郧西县|
定西市|
苗栗市|
民丰县|
广河县|
阿克苏市|
白城市|
越西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