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后山剪刀制作技藝,2015年8月獲批列入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h3><h3>本篇主人公張尚志為“后山剪刀制作技藝”傳承人俞宋桃的師傅。</h3> <h3>時間:2017年9月16日</h3><h3>地點:安徽省 涇縣 丁橋村</h3><h3>攝影:村夫(何宣東)</h3><h3>器材:華為P9手機</h3><h3>后期:snapseed</h3><h3><br></h3><h3>說起剪刀,或許你只會想到知名品牌——張小泉剪刀。然而,在皖南這一帶,“涇縣剪子”卻非常有名。</h3><h3>我清楚地記得,在我兒時,“涇縣剪子”就以它鋼火好、刃口快、咬合緊的高品質,一直深得老太太小媳婦們的青睞。至今,我們家也還在用著后來被打上“后山剪刀”商標的涇縣剪子。</h3> <h3>張尚志,與共和國同齡。</h3><h3>安徽涇縣“后山剪刀”的傳人,安徽省非遺“后山剪刀制作技藝”傳承人俞宋桃的師傅。</h3><div>張尚志16歲開始跟父親張必昌學手藝,從事手工打造剪刀五十余年。</div><div>采訪中得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涇縣后山剪刀就很有名氣,當時剪刀鋪子有近十家。1964年,這些剪刀鋪聯營成立了鄉鎮企業——后山剪刀社。社址遷至現在的丁橋村。</div><div>1996年,后山剪刀社解散后,大家又各自筑爐,各自生產統一品牌——“后山剪刀”。</div><div>時隔20年后,后山剪刀鋪子因種種原因基本上都相繼歇火關張,現在涇縣丁橋的“后山剪刀”也僅剩下張尚志一家了。</div><h3>張尚志曾帶過十幾個徒弟,但僅有一位叫俞宋桃的徒弟將手藝堅持了下來。</h3> <h3>一座火爐,一只風箱,一把鐵錘,張尚志已伴隨它們走過五十三個春秋。。。</h3> <h3>張尚志對他這門手藝的熱愛,就如同這爐中的火。。。</h3> <h3>爐火正旺</h3> <h3>趁熱鍛打</h3> <h3>敲打造型</h3> <h3>清水淬火</h3> <h3>冷錘精打</h3> <h3>打磨出刃</h3> <h3>彎制剪把</h3> <h3>剪身矯正</h3> <h3>精敲成型</h3> <h3>精打細磨</h3> <h3>初見雛形</h3> <h3>配對組裝</h3> <h3>忙完了一批剪刀,張師傅這才得空回堂屋坐下喝口水。</h3> <h3>休息中張尚志透露:現在“后山剪刀鋪”手工打造的剪刀仍然十分緊俏,每年生產銷售成品剪刀將近一萬把,到年底基本上都能全部賣出去,年收入人民幣可達三萬元左右。</h3> <h3>但談及“后山剪刀”的前景時,張師傅心情有些沉重起來。。。</h3> <h3>張尚志說,他的徒弟也有50多歲了。眼看著手工打造剪刀的這門手藝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他想想都心里難受。</h3><h3>張師傅說:真不甘心“后山剪刀”在我們手上失傳!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能堅持一天就干一天,一直干到干不動為止!</h3> <h3>店鋪里,張尚志師傅和他的老伴。。。</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南昌县|
阿尔山市|
密山市|
迭部县|
纳雍县|
保德县|
兰州市|
南昌市|
贵德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宝山区|
文山县|
阳曲县|
宜黄县|
大渡口区|
太仆寺旗|
台中县|
乐东|
鄂伦春自治旗|
宁城县|
武夷山市|
普宁市|
玛纳斯县|
兴和县|
鸡东县|
曲沃县|
昌黎县|
东宁县|
定襄县|
华池县|
河西区|
昌江|
瓮安县|
修文县|
道孚县|
织金县|
瑞昌市|
建湖县|
大石桥市|
台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