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威震敵膽的志愿軍火箭炮兵

周建國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70年前,有一件烈火史詩般武器,在二戰歐洲戰場展示了強大的威力,這就是二戰時聲名遠揚的BM-13式火箭炮。這種獨特的多聯裝火箭炮,改變了炮兵作戰的形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在敵人的陣地上,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志愿軍也使用這種火箭炮猛烈的轟擊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讓敵人魂飛魄散,留下一段不朽的傳奇故事。</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那段烽火連天的歷史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10月8日,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邊防軍正式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由彭德懷同志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0月25日,志愿軍炮兵司令部成立,由萬毅任司令員、邱創成任政治委員。</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兵第21師是我軍入朝參戰的唯一一個火箭炮兵師,其前身是四野第48軍143師。</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一支英勇善戰、作風頑強、英雄輩出的步兵部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建國初期的電影《董存瑞》、《翠崗紅旗》、《戰火中的青春》三部戰斗故事片的原型,均出自這個師。</span></p><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50年,對143師這個部隊來說,是一個“雙喜臨門”的好年份。</span></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一喜是</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9月25日至30日,董存瑞的戰友郅順義、全軍唯一的女戰斗英雄郭俊卿、獨膽英雄楊世南,光榮地出席了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并被命名為“全國戰斗英雄”。已經犧牲的董存瑞同志,也被追認為“全國戰斗英雄”。143師一個師出了4個“全國戰斗英雄”,這在全軍是少有的,是全師的莫大光榮。</span></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喜是:</b><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10月底,該師奉軍委命令,立即北上,改編為火箭炮兵師,準備赴朝參戰。接受這樣一個重大任務,是更大的光榮。</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0年11月,結束在贛南粵北剿匪作戰的第143師,由廣東曲江車運北上,到達遼寧阜新集結,由步兵改編為火箭炮兵第21師。時任師首長分別為:師長吳榮正、政委劉祿長、副政委呂琳、參謀長劉義榮、政治部副主任薄能貴。</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2月14日,全師以團為單位舉行隆重的授炮典禮,接受剛從蘇聯運來的火炮。</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兵21師裝備的火炮,是蘇聯造M-13火箭炮。M-13火箭炮是一種多軌式輪式自行火炮,彈徑為132毫米。每輛炮車有一座8聯裝軌式火箭發射架,每條滑軌上下各裝掛1枚火箭彈,每炮共裝16枚,最大射程8500米,數秒鐘內即可全部發射完畢。M-13火箭炮彈徑大、彈群密集、發射速度快、殺傷破壞力大、戰場機動性能好。作戰時,以團(或營)為單位齊放射擊,一個團一次齊放發射384枚火箭彈。因其彈群覆蓋面積很大,所以M-13火箭炮部隊主要被用于對大面積集群目標射擊。</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M-13火箭炮兵配合地面部隊作戰,發揮了巨大威力,屢屢給德軍予重創。為此,蘇軍戰士用他們心目中的美麗姑娘的化身——“喀秋莎”來贊美、稱呼M-13火箭炮。后來,“喀秋莎”也就成為人們對這種火箭炮的通稱,它的正式名稱反倒鮮為人知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43師原轄的第427、428、429團等3個步兵團,改編為了5個炮兵團,即火箭炮兵第201、202、203、207、208團?;鸺趫F是兩營6連制,炮兵連是4門制,每營12門,每團24門,全師120門。</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剛改裝時,全師萬余人,僅有幾個干部懂得山、野炮技術,對火箭炮兵的技戰術一無所知。為此,師里立即抽調387名軍事干部,到沈陽炮校進行了40天的短期培訓,以應改裝急需。</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2月初,第四次戰役打響后,為適應作戰需要,中央軍委于2月7日決定,實行輪番作戰鍛煉部隊的方針,并決定加速完成國內火箭炮團等各炮種部隊的擴充和訓練。</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2月中旬,軍委炮兵司令部命令炮兵第21師迅速完成改裝訓練,做好入朝參戰準備,并提出了“短期的、重點的、速成的”訓練方針。隨即又給師里派來了由有豐富的火箭炮作戰和訓練經驗的蘇聯將軍、軍官和軍士組成的專家組,幫助指導各團的軍事訓練。</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正常情況下,一個步兵團改裝火箭炮團,從組成到形成戰斗力,至少需要一年時間。那時部隊指戰員文化程度很低,大都是文盲、半文盲,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訓練任務投入作戰,難度非常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師黨委認真討論了軍委炮司關于改裝訓練的方針和要求,確定了各團訓練必須堅持“先技術、后戰術”、“專業為主,一般為輔,操作為重點”、“急用先學、學以致用”的原則,并在蘇聯專家幫助下,制定了“由單個教練開始,經過班、排、連、營教練,爾后團綜合教練,最后進行戰術演習和實彈射擊”的訓練計劃。</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各團深入開展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仇視、鄙視、蔑視美帝”的動員教育;師黨委還提出了“打響第一炮,為祖國人民爭光”、“向董存瑞、郭俊卿學習,英勇殺敵,爭立國際功”的口號和“邊打邊練,以戰教戰”的要求。動員教育極大地激發了干部戰士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定了敢打必勝的信心,紛紛上書師、團黨委,表示要堅決抗美援朝,殺敵立功。</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董存瑞生前所在的炮兵203團6連還上書毛主席、朱總司令,請求早日赴朝參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4月初,炮兵第21師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分批入朝參戰。師長吳榮正、副參謀長王亞夫(后任參謀長)奉命組織師前進指揮所,率火箭炮第201團、203團第一批入朝。</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美援朝期間,軍委共組建了兩個喀秋莎火箭炮兵師,另一個師是留在國內的炮兵第22師。該師所屬的喀秋莎火箭炮兵第205團、第209團,則于1952年后相繼入朝,編入炮兵第21師戰斗序列。同時編入的,還有軍委炮司直屬的6管火箭炮兵第210團和高射炮兵第19營。因此,炮兵第21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作戰實力為8個火箭炮團、1個高炮營。</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7月,炮21師副政委呂琳到檜倉金礦洞志愿軍總部匯報、請示工作。彭德懷司令員對呂琳說:“現在志愿軍有了你們這樣最先進的、現代化的喀秋莎火箭炮,美國到目前還沒有。我們要很好地尋找戰機,發揮火箭炮的優勢,出奇不意地、排山倒海般地向敵人進行閃電式襲擊,大量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弊詈笥謴娬{說:“你們的火箭炮團配屬哪個兵團、哪個軍作戰,都要經過我的批準?!?lt;/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8月,美軍發動了“有限度的夏季攻勢”,接著又發動了“秋季攻勢”。東線美軍第7師向我27軍陣地發起攻擊,企圖進逼金城;中線美軍騎1師企圖奪取我47軍鐵原至臨津江東之陣地;西線英軍第28旅向漣城攻擊,企圖進占我64軍前沿陣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軍為堅守陣地,殲敵有生力量,采取了“堅決反擊,徹底粉碎敵人攻勢”的作戰方針。</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箭炮兵第21師奉志愿軍總部命令,支援東、中、西線步兵作戰,協同粉碎敵人的進攻。火箭炮兵第203團配屬東線第27軍作戰,反擊美第7師;火箭炮兵第202團配屬中線第47軍作戰,反擊美騎1師;火箭炮兵第201團配屬西線第64軍作戰,反擊英第28旅。</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次作戰,是我軍歷史上火箭炮兵作戰的第一仗。能否打好,對此次戰役的勝利,對喀秋莎火箭炮在炮兵作戰中的地位以及對全師的榮譽都意義重大。</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當時,敵人占有空軍和炮兵優勢,我火箭炮部隊目標龐大,怎樣來“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師、團對此進行了充分研究。師黨委根據當時的戰場情況和火箭炮兵部隊作戰特點,提出了“晝間縱深待機,黃昏后開進,夜間占領陣地齊放發射”和“快去、猛打、快回”的戰術。</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箭炮兵入朝第一炮是第203團打響的。該團是董存瑞生前所在團,戰斗作風勇猛神速。時任團長為孫紀綱、副團長梁尚云、副政委鐵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9月1日,203團奉命支援第27軍79師235團反擊進占我后洞里陣地的美7師的兩個營。</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敵人占空炮優勢的情況下,203團采取“炮陣地分散配置,火力全團集中”、“晝間指揮分隊作業,夜間戰炮分隊開進”等戰術和措施,黃昏后全團從集結地域向東山里預設陣地開進,遠距離奔襲后洞里之敵。當晚進入陣地,迅速按觀察所晝間作業的射擊諸元和與步兵預先協同的時間,全團24門喀秋莎火箭炮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同時齊放射擊。瞬間,384枚火箭彈如無數條火龍,疾速飛向后洞里美軍陣地,把美第7師兩個營全部覆蓋在我彈群之下,頓時斃傷敵700余人,打響了炮兵第21師入朝作戰第一炮,首戰告捷。</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隨后,該團在東線又配屬第67軍作戰。團、營兩次齊放射擊,殲敵500余人,打出了我喀秋莎火箭炮兵的威風,震懾了敵人。一些被打得喪魂落魄的美軍士兵,竟驚呼志愿軍“使用了原子炮”。</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10月初,火箭炮兵第202團奉命配屬中線第47軍作戰。這個團步兵時期是第143師入贛后攻打翠崗的主攻團,是電影《翠崗紅旗》中的原型。</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47軍當面之敵是美軍王牌之一騎兵第1師。名為騎兵師,實際上是一支機械化部隊。該部在“秋季攻勢”中進占我添木洞、正洞陣地后,憑借堅固工事抗擊我軍反擊。我軍炮火準備時,他們躲在工事里。我步兵發起沖擊時,則又鉆出工事來抗擊,使我炮火支援處于“投鼠忌器”的境地。</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兵第202團打仗機動靈活,戰法多變。團長張福隆、政委王建書、參謀長孟恩捷、政治處主任董鳳梧根據喀秋莎火箭炮兵彈群密集、覆蓋目標面積大、發射速度快的優勢,與步兵商討,提出采取“誘敵出巢,爾后齊放”的戰法,經軍首長批準組織實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反擊戰發起的當晚,炮202團于漣川以北之青木洞等地域占領發射陣地,“守株待兔”。步兵和兄弟炮種部隊按步炮協同計劃,對添木洞美騎1師所部先行炮火準備。頓時,我山炮、榴炮與機槍對敵陣地進行短促猛烈射擊,然后突然停止,吹起沖鋒號,我步兵佯攻,誘敵出巢。當躲在堅固工事內的美軍鉆出工事來對我抗擊時,我炮兵202團全部喀秋莎火箭炮突然齊放發射,將敵人殺傷于工事之外,美騎1師800余人被殲。隨即,我步兵發起沖鋒,迅速奪回了添木洞陣地。</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次戰斗,為我火箭炮兵與步兵協同作戰創造了一個絕妙的戰例。</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1年11月,火箭炮兵第201團在團長李光前、政委楊秀偕率領下,配屬西線第64軍,于晚笛洞、板橋洞一帶占領陣地,向進占我馬良山、高旺山陣地之敵英軍第28旅連續反擊,先后5次齊放,殲敵近700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10月14日,美軍第7師、韓軍第2師向五圣山我軍防御陣地發起猛烈進攻,上甘嶺戰役開始。</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五圣山是我中部戰線戰略要地,也是朝鮮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其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五圣山的前沿要點,面積僅3.7平方公里,由我兩個步兵連防守。敵人要奪取五圣,,必須首先奪取這兩個高地。如果敵人奪取了五圣山,在我戰線中央打開一個缺口,進到平康平原,敵人的坦克就可以發揮優勢了。由于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這個狹小地區,敵我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敵人先后投入兵力6萬余人、300門火炮、170輛坦克,出動3000多架次飛機,“志在必得”;我方先后投入兵力4萬余人、138門火炮、47門高炮,“志在必守”。</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11月5日,上甘嶺戰役第二階段開始,戰役預備隊第12軍接替第15軍部隊投入戰斗。為保障戰役勝利,志司增調火箭炮兵第209團,編入由炮兵第7師指揮的戰役炮兵群。我方地面炮兵達到山、野、榴炮114門,喀秋莎火箭炮24門。</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火箭炮兵209團以其密集而猛烈的火力,重點打擊敵集結步兵和向我步兵陣地反撲之敵,有力地支援步兵鞏固597.9高地和奪回537.7高地北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1月11日16時,12軍31師92團兩個營在炮兵209團24門火箭炮和兄弟炮兵70門山、野、榴炮及20門迫擊炮強大火力支援下,向537.7高地北山地表之敵發起攻擊,當晚奪回陣地,全殲守敵。次日,敵以一個團兵力反撲,我炮兵火力又予以大量殺傷。</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我陣地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失又復得的反復爭奪戰中,火箭炮209團同兄弟炮兵一道,做到步炮密切協同。只要步兵一呼叫,我火箭炮兵就機動靈活地以營或連齊放射擊,及時有力地配合步兵消滅敵人。</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戰斗中,我軍死死地拖住了敵人,使上甘嶺成了消耗敵人的“肉磨子”。美7師和偽2師傷亡慘重,不得不停止了對537.7高地北山的進攻。</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以我軍勝利而告終。此役,敵人共發射炮彈190余萬發、投炸彈5000余枚;我軍發射炮彈40余萬發。敵人傷亡25000余人,我傷亡11000余人,敵我傷亡比為2.3∶1。</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12月,炮兵21師黨委召開師“戰術研究會”。根據朝鮮戰場上兩年來,敵“炮、空優勢”已減低作用,而我軍則越戰越強的形勢,深感“夜間作戰,打了就走”的戰術已不能適應新的作戰任務,提出了“穩扎、狠打,晚上打、白天打、團打、營連打、連續打,跟隨步兵作戰”的積極進攻的戰術思想。號召全師部隊構筑工事和偽裝,創造火箭炮晝間射擊的有利條件,為全師爾后參加的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做好了思想和戰術準備。</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3年5月,軍委和志司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并求得停戰后我軍能控制有利陣地,決定對敵人發起夏季反擊戰役,也就是戰史上所講的金城反擊戰。</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火箭炮兵第21師在戰役各階段,以強大火力配合6個軍,向敵連續展開反擊,先后進行69次齊放射擊,支援步兵奪取陣地,協同殲敵9萬余人。</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戰役第一階段中,火箭炮兵第207團在金城方向,配屬第60、61、67軍,向美軍及偽5師、偽8師發起進攻,先后進行42次團齊放射擊,支援步兵奪取陣地,協同殲敵。</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對此,當年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在他所著《抗美援朝戰爭回憶》中,作了這樣的描述:“這次戰役我軍的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隊炮21師參加了戰斗。(5月13日)晚上9時,炮21師準時發射,炮火形成無數道火光,像嗚嗚地刮大風似的飛向敵人陣地,紅透了半邊天,幾平方公里的敵人陣地全部覆蓋,敵人陣地迅速燃燒起來了。然后炮21師馬上轉移,步兵沖上去了?!?lt;/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戰役第二階段,火箭炮兵第207、205團在金城方向支援第60、67軍繼續發起進攻。火箭炮兵第208團在開城方向配屬第1、46軍向桂湖洞東北山及196.9高地等地之敵發起進攻,先后進行團齊放射擊14次,協同步兵殲敵。</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對這次戰斗,洪學智副司令員這樣記述:“我軍進攻的炮火準備開始,各種火炮齊聲轟鳴。這樣整整打了20分鐘后,我們的喀秋莎火箭炮21師又連著打了兩個齊放,這時其他炮也還在打著。打完后,敵人的陣地燃燒成一片火海,地上騰起的煙塵也是紅的,天上翻滾的云彩也是紅的?!?lt;/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箭炮兵第201團參加了夏季反擊戰役第三階段戰斗,這也是炮兵第21師在抗美援朝中的最后一仗。1953年7月13日,該團配屬第68軍支援步兵向金城西南500.0高地和552.8高地一線之敵偽5師、8師、首都師展開進攻。</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這次戰斗中,火箭炮兵第201團采取前后配置的巧妙戰法:二營在距敵前沿僅2000米處設置陣地,打擊敵縱深內炮兵陣地;一營在距敵前沿5000米處設置陣地,射擊敵前沿陣地,支援步兵進攻。在敵陣地被突破后,又迅速前移,延伸炮火向敵縱深內目標射擊,掩護第204師繼續突擊,活捉了韓軍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該團二營在轉移途中,又抓住戰機,以一次齊放射擊,殲滅前來增援的1個坦克營,擊毀坦克23輛。</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金城反擊戰役我軍收復土地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戰線,造成了對中朝方面極為有利的態勢。</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火箭炮兵第21師入朝作戰歷時兩年半,先后配合12個軍,在兄弟炮兵部隊的支援下,協同步兵進行大、小戰斗30余次,殲敵10萬余人,擊毀敵坦克56輛、汽車230余臺、火炮30余門、擊落擊傷敵機24架,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志司首長和步兵的好評。其中有一面步兵所送錦旗生動寫道:“百發齊放,震破敵膽,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這真是齊放震破敵人膽,炸的敵人魂飛散!</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該師當年的戰斗總結報告也有記載:“對反擊目標先以火箭炮齊放,爾后步兵攻擊,形成了當時反擊作戰的戰術。凡能經火箭炮齊放之目標,敵勢必失去戰斗能力,因而步兵能順利攻占之”。</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鐵原反擊戰中,炮兵202團配屬39軍117師作戰,兩次團齊放,全殲美45師千余人,當時步兵激動地在山頭上高聲歡呼:“炮兵萬歲!”</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洪學智將軍在回憶錄中,對火箭炮部隊的喜愛溢于言表,他說:“步兵非常歡迎喀秋莎炮兵師,稱之為炮兵之王。那時他們的車號是‘84’,部隊一見‘84’車號就主動讓路。”</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炮兵21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保持了步兵時期英勇頑強、沉著果敢、刻苦耐勞的戰斗作風,發揚了董存瑞、郭俊卿、郅順義、楊世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涌現出2322名人民功臣(其中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66名)。戰斗中全師傷亡348人,出現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3年10月,火箭炮兵第21師勝利完成祖國人民賦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神圣使命,凱旋歸國。防務由火箭炮兵第22師入朝接替。</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朝鮮戰爭結束后,志愿軍火箭炮兵第21師、第22師番號撤銷,其所屬的10多個火箭炮團,整建制地劃入了10多個炮兵師,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打響入朝第一炮的火箭炮兵第21師203團回國后,編入了炮兵第10師,其代號先后為1354部隊和81322部隊。該部隊2營6連6班,就是中共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委員會命名的董存瑞班。</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這是本文作者1976年在203團服役時,參觀董存瑞紀念室的留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志愿軍火箭炮兵21師的光輝歷史和董存瑞、郅順義、郭俊卿、楊世南等戰斗英雄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已經融化在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的血液之中,代代傳承,人民炮兵必將英雄輩出,戰無不勝。</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人民炮兵永遠聽黨指揮,永續紅色基因,光榮的年輕一代,誓為建設強大的人民炮兵而奮斗。</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428mjk9?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無悔的選擇:我的軍旅我的路</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9hu4klb?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褪色的記憶:我的青春我的校</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9hu4klb?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褪色的記憶:我的青春我的校</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42792pt?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無盡的思念:我的母親我的愛</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ryihoy4?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心中的燈塔:我的書記我的師</a><br></h3><h3><a href="http://www.xsjgww.com/1r57z47k?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永久的緬懷:我的英雄我的贊</a><br></h3><h3><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攀枝花市| 平远县| 五华县| 临城县| 焉耆| 巴东县| 洛浦县| 盐城市| 上饶县| 错那县| 华池县| 泽州县| 平泉县| 鲜城| 乌鲁木齐县| 定安县| 五华县| 崇义县| 海阳市| 郯城县| 吉安市| 赤城县| 瑞安市| 清徐县| 历史| 平果县| 鲁山县| 佳木斯市| 苏尼特左旗| 康保县| 化州市| 兰溪市| 苗栗县| 文昌市| 满城县| 镇雄县| 广灵县| 湄潭县| 明光市|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