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九二七年冬,祖父在家鄉江西省崇義縣杰壩鄉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民協會赤衛軍,任土地委員領導農民暴動打土豪分田地,一九二八年農民武裝編為崇.猶游擊隊。</h3> <h3>農民協會證章</h3> <h3>一九三O年一月在江西贛縣良村參加紅軍,“江西工農紅軍獨立第二團”。</h3> <h3>一九三O年二月至一九三0年七月紅六軍任紅軍班長。<br><br></h3> <h3>一九三O年八月至一九三三年六月任“紅軍第三軍第九師26團”排長;一九三三年六月至一九三四年七月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二團二營重機槍連”連長。193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簡稱“紅三軍”,是土地革命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革命武裝力量,1930年7月贛西南的紅六軍團改稱紅三軍,編入紅一軍團,下轄一,二,三縱隊,全軍5000余人。1932年12月軍部撤銷,軍長黃公略,軍政委陳毅,1930年11月三個縱隊擴編為七,八,九師.九師師長徐彥剛,1933年6月第七,九師同紅二十二軍合編為紅一軍團第一師)。<br><br></h3> <p class="ql-block">1933年.紅軍時期黨員登記表</p> <h3>一九三四年七月至一九三四年十月在“彭楊步兵學校”學習。(彭楊步兵學校,亦稱“紅軍第一步兵學校”,為紀念彭湃、楊殷二烈士而得名。1933年10月17日成立。陳賡任校長,劉希平任政治委員。校址在江西省瑞金縣九堡。全校1500余人,設政治營和參謀營,學員主要是連排干部。共辦兩期。1934年10月,與中央紅軍大學、公略步兵學校、特科學校合并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h3> <h3>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五年七月任“紅一軍團炮兵營”政委,隨中央紅軍長征。(1934年10月,紅一軍團炮工營工兵連調出,以紅一軍團2個炮兵連、1個平射炮排與軍委紅星炮兵營第3連編成紅一軍團炮兵營.1935年7月,炮兵營番號撤銷,縮編為紅一軍炮兵連。)</h3> <h3>1935年,紅軍來到大渡河邊,后有實力強大的國民黨軍,如果不能渡過大渡河,恐怕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悲劇將會重復上演,戰斗打響后,雖然精選的十八勇士已經到了對岸,卻被對方的機槍火力壓制動彈不得,關鍵時刻,楊得志命令炮兵營用僅有的三發迫擊炮彈,使用了高難度的無依托射擊,結果三發全中,十八勇士趁機發起攻擊,占領了橋對面的敵人工事.</h3> <h3>飛奪瀘定橋</h3> <h3>強渡大渡河</h3> <h3>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任“紅一軍團二師衛生部政委”,一九三六年元月至一九三七年八月任“紅一師一團特派員”。<br>吳起鎮會師紅軍長征途中一共有五次會師,分別是:懋功會師、永坪會師、吳起鎮會師、甘孜會師、會寧會師。吳起鎮會師是紅一方面軍與陜北紅軍的會師。吳起鎮位于陜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吳起縣的中部,據說戰國時期的魏國大將吳起曾在此駐守,也因此而得名。1935年9月,紅一方面軍翻越雪山、越過岷山草地,10月份翻越六盤山之后到達吳起鎮,10月19日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毛澤東到達吳起鎮后,即于當天致電彭德懷:“吳起鎮已是蘇區邊境,此地以東即有紅色政權,保安城聞有紅色部隊,但吳起鎮、金湯鎮之間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裝百余守堡,擬派隊消滅之。)</h3> <h3>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全面抗戰,一九三七年八月紅軍改稱八路軍,新四軍參與抗擊日本侵略者!<br></h3> <h3>一九三八年五月至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任“八路軍第四縱隊鋤奸科科長”。(鄧華支隊)八路軍第四縱隊 成立于公元1938年5月,解散于公元1939年2月1938年2月鄧華率晉察冀軍區獨立一師第三團(老三團一部)從淶源縣出發,開辟平西抗日根據地。</h3> <h3>一九三九年二月至一九四二年二月任八路軍“挺進軍鋤奸部部長;敵工部部長”。</h3> <h3>1939年2月,八路軍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派出以蕭克為司令員的挺進軍挺進平西。挺進軍成立后,實行了4個月的擴軍計劃,擴大主力3000人,又成立了平西游擊支隊,包括房良等幾個縣大隊。黃光明被任命為平西游擊支隊的司令員。平西,當時是指北平以西、北岳恒山東北的宛平(現門頭溝地區)、涿縣、淶水以西以北小五臺上一帶,約12個縣。到1939年11月整軍時,12支隊及平西游擊支隊一部編為9團。黃光明任9團的第一任團長,政治委員是王季龍,政治處主任是蒲云照。王季龍于1939年1月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第九團政治委員,多次參加反“掃蕩”斗爭。1942年初挺進軍被撤銷編制。 </h3> <h3>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任“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鋤奸科科長;武裝部部長;供給部政委”。1942年1月開始,晉察冀軍區實行了精兵簡政,縮編主力,加強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將冀熱察挺進軍機構撤銷,蕭克改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原平西軍分區改為第11軍分區,平北軍分區改為第12軍分區,冀東軍分區改為第13軍分區,均歸軍區直接指揮。晉察冀還將主力分別編為甲種團和乙種團,以執行不同的戰斗任務。5月,各區整編先后完成。北岳區(包括前冀熱察區)轄7個軍分區,編有第1-6團6個甲種團和第7、9、10、11、12、13、19、20、25、26、34、35、36、40、41、42團16個乙種團,另有一個騎兵團;冀中軍區轄5個軍分區,編有警備第1團、第17、18、23、27團5個甲種團和警備第2團、第22、24、29、30團5個乙種團。此外,還轄抗大第3團、騎兵第2團和一個回民支隊。冀南軍區轄第16、21、33團。主力部隊共約6.7萬余人,地方軍編為31個地區隊和縣、區游擊隊,共約2.8余人。日軍進行五一大掃蕩后,呂正操率2萬主力退到北岳山地,冀中淪為游擊區。8月,程子華、劉瀾濤任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1943年2月,邊區進行第三次“精兵簡政”,所有大團一律縮編為小團。整編后,北岳區轄第1-4軍分區,編有第1-6、19、20、25、34、36、42團及教導團、騎兵團和10個區隊;冀中軍區轄第6-10軍分區,編有第17、18、22、26、27、29團及10個區隊(24團改為區隊,但仍稱24團);平北地區的第12軍分區撤銷,改組為平北支隊,歸第11軍分區領導;第11、13軍分區編有第7、9-13、40團和7個區隊;晉察冀軍區警衛營與警衛大隊合編為獨立團,歸軍區直接指揮。1943年8月5日中共中央致電晉察冀分局指出:“你們現在只有80萬人口的比較鞏固的根據地,其他能收公糧的90萬人口是處在游擊區中,而你們連馬匹折合計算尚有8萬多人脫離生產,這是不能持久的。目前你們應即下決心減去3萬,只留5萬,其中文武比例,應是文一武四。”依照中央指示,該邊區又進行了一次較為徹底的精兵簡政,撤銷冀中軍區,各軍分區直接歸軍區指揮。8月27日,聶榮臻赴延安參加“七大”,由蕭克代理司令員,程子華代理政治委員。1943年8月底,呂正操奉命率第17、18、22、26、27、29團開赴晉綏。1944年3月,第1、5、9、34團和獨立團、騎兵團編組為教導第2旅(黃永勝任旅長,鄧華任政委),調到陜甘寧邊區。一并調往陜甘寧邊區的還有軍區炮兵營、一個工兵連、抗大第2分校、陸軍中學、抗大附中等部。恢復期為適應根據地不斷擴大和斗爭形勢的需要,根據中央指示,從1944年10月開始到年底,晉察冀軍區成立了冀晉、冀察、冀中、冀熱遼4個二級軍區。冀晉軍區轄第2-4軍分區,趙爾陸任司令員,王平任政治委員;冀察軍區轄第1、第11-13軍分區,郭天民任司令員,劉道生任政治委員;冀中軍區轄第6-10軍分區,楊成武任司令員,林鐵任政治委員;冀熱遼軍區轄第14-18軍分區,李運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到1944年底,全區總兵力增加到9.1萬余人,民兵增加到63萬余人。1945年后1945年8月,晉察冀軍區將原有的38個小團擴編為大團,后又將8個地區隊、65個縣支隊、39個縣大隊編成62個團,全區共98個團。1945年8月23日,冀察軍區部隊解放察哈爾省省會張家口市,9月中旬,晉察冀分局和軍區機關由淶源遷往張家口。抗戰勝利后,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晉察冀軍區部隊進行了統一整編,組建野戰軍和地方軍。野戰軍有原冀中軍區部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分別轄第1、2旅和第11-13旅),原冀察軍區部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分別轄第6、7、9旅和第8、10旅、騎兵旅),原冀晉軍區部隊編成的兩個縱隊(分別轄第1、2、3旅),原冀熱遼軍區部隊編成冀東、熱河縱隊(分別轄第12-14旅和第22、27、30旅、混成旅)。地方軍有冀中、冀晉、冀察、冀東、熱河5個二級軍區。晉察冀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仍由聶榮臻擔任,蕭克任副司令員,劉瀾濤、羅瑞卿任副政治委員,唐延杰任參謀長,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聶榮臻在張家口1945年10月,晉察冀軍區將冀察、冀晉各一個縱隊編組成第1野戰軍,聶榮臻兼任司令員和政治委員,軍區副參謀長耿飚兼任參謀長,下轄9個旅。11月初,又將冀察、冀晉、冀中各一個縱隊,冀東、熱遼縱隊和調歸軍區建制的晉冀魯豫軍區第1縱隊編組成第2野戰軍,蕭克兼任司令員,羅瑞卿兼任政治委員,彭壽生任參謀長,下轄7個旅。軍區還成立了野戰炮兵部隊。野戰軍共21.9萬余人,地方軍共10.4萬余人,基本民兵擴大到90萬余人。<br></h3> <p>一九四五年一月至一九四五年七月冀察軍區黨校學習;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歷任“察哈爾軍區衛生部政委;俘訓師政委;補訓六師政治部主任”,等職。</p> <h3>一九四九年八月一日“南下”動員會</h3> <h3>一九四九年隨軍南下到地方工作,先后任“江西鎢礦局公安局長;中南鎢礦黨委書記等職”。</h3> <h3>一九五二年和蘇聯專家合影,一九六O年60歲的祖父光榮退休.</h3> <p class="ql-block">1965年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73年全家福</p> <h3>祖父母和戰友55開國少將彭壽生夫婦合影</h3> <p>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十九時十分,為革命理想奮斗一生的祖父永遠離開了我們,我們將繼承祖父的革命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前進!</p> <p class="ql-block">南京軍區副司令員.55開國少將詹大南;55開國少將李水清。</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55開國上將肖克</p> <p class="ql-block">55開國少將彭壽生.軒慧貞夫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省委組織部</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軍區副司令員楊上堃</p> <p class="ql-block">北京軍區副司令員.55開國少將肖文玖.張慧敏夫婦</p> <p class="ql-block">北京軍區政治部干部部.五五開國少將潘峰</p> <p class="ql-block">北京軍區副司令員.55開國中將陳正湘.康杰夫婦</p> <p class="ql-block">軍委第二炮兵副政委.64少將劉友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寿县|
五莲县|
慈利县|
阿尔山市|
海晏县|
汝阳县|
定西市|
西乌珠穆沁旗|
呼伦贝尔市|
仪陇县|
伊宁市|
客服|
高邮市|
龙口市|
溆浦县|
永川市|
开远市|
玉溪市|
仲巴县|
桐梓县|
万州区|
咸丰县|
茂名市|
汶川县|
岑溪市|
偃师市|
集贤县|
霍林郭勒市|
辛集市|
天津市|
同心县|
江口县|
张家港市|
舒兰市|
保定市|
桑日县|
册亨县|
惠来县|
洞头县|
精河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