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農歷七月初七傳統崇蛇文化節</h3>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鎮的蛇文化節。這一天,蛇王廟里的各路“神仙”都要出游,分別有:連公師父、三眼真人、千龍大將、少爺、總管共七人。奇怪的是六位明裝打扮。獨有一位清裝打扮。聽長輩們說,這路神仙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 相傳明朝正德年間,樟湖出了個富翁,叫陳平湖,家資萬貫。一年七月初七,天氣特別炎熱,陳平湖出外經商路過古田縣的蛇王廟,他入廟乘涼,一會兒就睡了。夢中見殿堂大柱有青龍纏繞,驚醒過來,一看,卻見一個年青小伙依柱而睡。陳平湖喚醒他,問他身世及姓名,這個人如實相告:“我叫葉尚高是閩南人,準備到樟湖打工,路過此地,因天氣炎熱入廟乘涼而入睡。”陳平湖見他老實,又有青龍纏柱之兆。認定這個人今后定有前途,就勸他棄工就讀,在經濟上給予大力支持,葉尚高就認陳平湖為義父,舉家遷往樟湖。寒窗十年,果然高中榜眼,葉尚高感激蛇王顯靈,就讓人在樟湖也建一個蛇王廟,供了連公師父、三眼真人、千龍大將與少爺,此時是明朝,所以他們穿明朝服裝,并把七月初七定為回祖省鄉鄉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時光流轉,蛇王廟的香火日盛,信徒大增,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更是興旺。一年的七月初七,蛇王回祖行鄉,隊伍浩浩蕩蕩,前有樂隊、響槍鞭炮,后有信徒、道士,他們到了古田縣,因聲勢浩大,驚動了古田的縣官,于是,縣官派差役組織隊伍行進,隊伍到了縣衙門,蛇王獻出了原身,一條蟒蛇繞在梁上,縣官嚇的魂飛魄散。蛇王就收了縣官做他的總管,因此,現在大家在蛇王廟里看到的七位“神仙”獨有總管清裝打扮。</p> <h3>祭祀儀式</h3> <h3>鳴鑼開道</h3> <h3>浩蕩隊伍</h3> <h3>蛇王現身</h3> <h3>蛇神出游</h3> <h3>人蛇交融</h3> <h3>蛇藝表演</h3> <h3>人蛇共舞</h3> <h3>連公出行</h3> <h3>崇蛇隊伍</h3> <h3>戴罪贖身</h3> <h3>慶元宵——迎蛇燈</h3><h3> 閩江南岸,座落著一個千年古鎮,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積淀。傳說樟湖的先民是閩越族的后裔。自古以來,樟湖人民就有崇蛇的習俗。正月的鬧元宵——迎蛇燈,在閩北是絕無僅有的。每年的元宵就吸引了許多的游客前來觀賞。中央電視臺的《神州風采》欄目曾播放了迎蛇燈的盛況。</h3><h3> 正月的初六夜到正月的二十一夜,幾乎夜夜鬧元宵。迎蛇燈的景象非常壯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當蛇燈過來,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穿過濃濃的煙霧,只見色彩斑斕的蛇燈如一條巨蟒緩緩游來。蛇頭足有二米多高,嘴里吐著腥紅的舌須,雙眼幽藍,形態十分的逼真。</h3><h3> 蛇體是由二十多厘米寬,長二米的木板連接成的。板與板的連接處豎著一根把手。由人提著,每板有三盞紙燈,燈內點著蠟燭,最長的蛇體有五百塊板連接起來,長達一千多米,足足有一千五百多盞燈。在長街上緩緩的蠕動,那景象真是壯觀。</h3><h3> 燈罩是用玻璃紙糊成的。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燈罩上的剪紙作品,作品的內容極其豐富。有古典文學作品的人物,如“梁山好漢”、“紅樓倩影”;有反映農村欣欣向榮生活體裁的作品;有描繪花草鳥獸的作品。一幅幅作品風格不同、栩栩如生,內容極少重復。每年的鬧元宵就是樟湖人民剪紙的大檢閱。</h3><h3> 一年一度的鬧元宵是樟湖人民的傳統。它也是樟湖人民喜慶豐收的大聚會。</h3> <h3> 己亥年正月十八樟湖鎮顯靈庵元宵繼續上演,把樟湖的民俗狂歡節推向高潮。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國泰民安盛世年, 民殷財阜社稷興。</span></h3><h3> 金蛇盤舞萬家圓, 大頭娃娃齊歡慶。</h3><h3> 火樹銀花紅滿天, 鄉村振興奔小康。 </h3> <h3> 己亥年正月十七日樟湖聚靈庵雨中上演金蛇狂舞鬧元宵盛大場面! </h3><h3> 春雨滋潤萬象新, 五彩煙花照亮天。</h3><h3> 云騰霧繞舞金蛇, 雨幕煙蔓鬧元宵。</h3><h3> 焚香燃炮祈豐年, 天佑鄉民保平安。</h3> <h3> 獨具特色的迎元宵——“青竹蛇”</h3> <h3>福建省最美古村落——樟湖鎮劇頭村</h3><h3>桂花香飄迎遠客,溪澗流水村中流。</h3><h3>村頭古樹應猶在,門前石橋未曾改。</h3><h3>古厝古墻印滄桑,青山綠樹繞古村,</h3><h3>青蛇繞田慶元宵,百年習俗傳四方。</h3> <h3>古樹小道流水</h3> <h3>小橋流水人家</h3> <h3>田園棧道</h3> <h3>石板橋,青石路</h3> <h3>百年古厝</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作為閩北崇蛇文化非物質遺產的重要保存地,延平區樟湖鎮劇頭村獨有的“青竹蛇舞鬧元宵”民俗極具特色。每年元宵節入夜時分,帶上自制的“青竹蛇燈”,沿著村莊或田野間穿梭。沿途虔誠的善男信女拈香頂禮膜拜,燃放炮竹、煙花與土銃聲震耳欲聾,竹蛇最后在溪畔上狂歡旋舞,黑幕的夜空下,宛如璀璨群星。蛇燈預示著來年添丁添福、平安順利。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最長的一次蛇燈有100多節,場面非常壯觀。有詩盛贊鬧花燈的“青竹蛇燈之趣”:</span><br></h3><h3> 青竹蛇燈過田洋,風調雨順倉滿糧。</h3><h3> 盤旋穿洞招百福,快慢起伏納千祥。</h3><h3> 蛇行翻滾添丁寶,三聲響銃祝壽長。</h3><h3> 蛇燈繞殿保平安,拆燈回家喜團圓。</h3><h3><br></h3><h3> 制作花燈時,把葉子插在外面一圈,晚上點上蠟燭,起到反光的作用,葉子顯得非常油亮。</h3><h3> 每年的正月十五,劇頭村將會上演“青竹蛇”巡游活動。蛇燈穿梭于村莊或田野,別有一番田園風味的賞燈樂。“青竹蛇燈”一板三盞燈,用夜間葉子會發光的“竹蛇花”樹枝插圍成圈,數十燈板連接一條有頭有尾的青竹蛇燈。一般每戶人家都會制作一兩個板凳燈,一連起來,就形成了長長的蛇身,與蛇頭蛇尾相接,就是一具完整的“青竹蛇燈”。</h3><h3> 夜幕時分,竹蛇燈中間點上蠟燭,燭光一亮,透過葉面晶瑩剔透,“青竹蛇”沿著村莊或田野間穿梭,或盤旋,或穿洞,時起彼伏,噴火吐霧,神態栩栩如生,整條青竹蛇活靈活現。那壯觀、動人的場面構成了一幅歡樂祥和的鬧春畫卷。蛇燈預示著來年添丁添福、平安順利。</h3><h3><br></h3> <h3>村民有青竹蛇的盛況</h3> <h3>制作成功的蛇燈板</h3> <h3>制作青竹蛇蛇身特殊的樹枝</h3> <h3>村民正在制作蛇燈板</h3> <h3>游蛇的盛況</h3> <h3>老少村民齊動手</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州市|
页游|
秦安县|
平阴县|
衢州市|
中阳县|
长沙市|
青浦区|
赣州市|
武威市|
玉山县|
夏邑县|
揭东县|
萨迦县|
博爱县|
民权县|
精河县|
壤塘县|
和静县|
兴安县|
中牟县|
思茅市|
铜陵市|
尚义县|
禹城市|
精河县|
道真|
且末县|
尉氏县|
平江县|
揭西县|
驻马店市|
石棉县|
郸城县|
雷州市|
香港
|
闽清县|
北安市|
乌什县|
大冶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