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有時催人淚下的未必是什么轟轟烈烈的鴻篇巨制,而是平凡的家長里短。像我這代人,很多都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長大的孩子,與父親普遍缺少交流,年少的我們尤其又是羞于互相表達愛的。2017年3月湖南衛視《歌手》第八期,“音樂詩人”李健身穿高領毛線衫、懷抱吉他、自彈自唱《父親寫的散文詩》,不禁使人潸然淚下……這首歌應該不僅僅是為了紀念父親而作,而更多傳達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擁抱父親的孩子,成為擁抱孩子的父親。聽著聽著,我的思緒也隨之跌宕起伏、浮想聯翩。<br></h3><h3></h3> <h3>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初中語文課本中讀到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我第一次在文字中感受到“父愛”之深重。文章寫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那一時期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閑”,后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凄慘的現實……父愛如山,終得圓滿。垂暮之年,終得如愿。而朱自清先生對父愛的理解又何嘗不是一個由不理解到理解,然后到深愛的過程呢?<br></h3> <h3></h3><h3> 離家八年之后,朱自清先生面對老父親在家書中的哀嘆。這個時候才憶起,才自責自己原來的年幼無知。霎那間的感動,不是最深的理解!在生活的跋涉中,父親的“背影”也被拮據的現實所湮沒,慢慢的淡化。然而面對老父一生為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時候潛伏在心中對父親的愛才噴薄而出。可見,文中不僅僅是對當年車站父親背影的重現,又何嘗不包含父親老年時候的背影呢?其實,這哪里是背影,分明是對父親深深的思念啊!<br></h3><h3></h3> <h3> 真的要感謝朱自清先生,感謝他的《背影》。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多少美好在漫長而短暫、跌宕而平淡的生活中被我們遺失!比如親人之間這樸實無華的愛。《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讓我重拾初讀《背影》的心境,在生活中去學會感動,去學會珍惜我們現在還擁有的,去愛我們身邊愛著我們的人。<br></h3> <h3> 我還聯想到了大三《藝術概論》課上老師給我們講的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那是我第一次在畫面中被 “父愛”震撼。1980年,尚在四川美術學院學畫的羅中立以一副超寫實主義作品《父親》而一舉成名,該作品以紀念碑式的宏偉構圖,飽含深情地刻畫出了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深深地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羅中立也由此被譽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br></h3> <h3> 古銅色的老臉,艱辛歲月耕耘出的那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犁耙似的手,曾創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進多少粗糧糠菜?在他身后是經過辛勤勞動換來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而他手中端著的卻是一個破舊的茶碗。畫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畫的形式,借超寫實主義手法,刻畫出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貧窮的老農形象。他咄咄逼人、發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傷?因為這位老農的形象已經遠遠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農民。正是他們辛勤的勞動,才養育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他是我們精神上的父親。<br></h3> <h3> 此畫問世后,便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在我們整個民族經歷了“十年浩劫”的重大災難之后,它所激起的不只是觀畫者對老農個人身世的懸想,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這個農業大國命運的深刻而厚重的思索。<br></h3> <h3> 當然,聽到《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我更多想到的還是自己的父親。記憶中的父親博古通今、多才多藝,他看過的文章或小說可以大段的復述原文,他寫的春聯可以拿到市面上出售一空;記憶中的父親卓爾不群、衣著得體,銀灰色或藏藍色西服套裝外搭駝色風衣,是他春秋兩季著裝的最愛,夏季里將白色的襯衫束在褲子里,使他顯得格外的干練利落;記憶中的父親愛家顧家、充滿生活情趣,去北京公出他會背回十斤掛面、買回五個被罩、給老婆和子女每人選一件新衣服,他下廚做的飯菜絕對稱得上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記憶中的父親獨具匠心、無所不能,他會幫母親把縫紉機修好、也會用縫紉機把女兒不喜歡的肥褲子改瘦,他會修自行車、會和泥抹房子、會把自家院子抹上水泥、會把屋地鋪成磚面……即使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那樣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他和母親每周都會背著妹妹、抱著弟弟、領著我去電影院看一次電影,使我們童年的生活沒有因為物質匱乏而精神貧瘠;為了補貼家用,他和母親下班后會承接做一些宣傳標語的條幅,父親用板刷把字寫在紅布上、母親用縫紉機把毛邊和帶子匝好,使我們這個工薪階層的家開銷用度不至于捉襟見肘。人到中年的我時常在想:在那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下,父親要有怎樣的眼界與格局,才敢把自己的女兒送出小縣城的千里之外學“小三門”的音樂專業?<br></h3> <h3></h3><h3> 這首歌為何能輕輕松松直擊我們的靈魂深處,翻唱者李健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這首歌之所以催淚,不是因為夸張的煽情,而是因為它本身的存在。它在那,自然而然就有股力量,時時刻刻如磁場般在影響、打動著你。”盡管那個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較拮據,但它有著今天無法企及、已經喪失了的東西,那時候雖然物質稀缺,但人們卻很容易有滿足感和幸福感。
<br></h3><h3></h3> <h3> 之于我,《父親寫的散文詩》這首歌是不會成為單曲循環的,因為那是我今生最大的哀痛,所以我不敢去聽、不愿去碰。曾經有一位朋友說我:“父親離世時你之所以那么難過,原因是單身一人、孤苦伶仃,沒有一個堅實的臂膀可以依靠,悲哀也會隨之暈染放大……”當時的我不置可否!愛恨與生死,離殤與悲懷,幾乎一一歷遍。在歲月洪流的裹挾中,在生命罅隙的微光里,那個讓我感覺現世安穩、未來可期的人出現在了我的生活里,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卻并未因此消減、淡化,反而與日俱增。<br></h3> <h3></h3><h3> 越幸福越思念,越榮耀越感傷!驀然間記起曾經看過一部電影里說過的話:“真正的死亡不是呼吸停止,而是被所有人遺忘。”在一次次的體認里,在相通的輪回中,我明白父親從來都沒有真正離我而去!因為我就是父親生命的延續,他的樣貌氣質流淌在我的血液中,他的正直堅毅印刻在我的骨子里,所以他未曾走過的路程我要替他走,他沒有看到的風景我要替他看,他來不及寫的詩文我要替他寫……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就是對父親在天之靈最好的慰藉。是的,我會把每一天當成最好的日子,當成最珍貴的恩賜,盡力不給自己留有遺憾。正如一句臺詞所說的那樣:“你該盡情地跳舞,好像沒有人看一樣。你該盡情地愛人,好像從來不會受傷害一樣。”<br></h3><h3></h3> <h3>(2018年6月10日初稿,2018年10月8日定稿。)<br></h3> <h3>原創文字:聆聽者</h3><h3>圖片來源:網絡+手機翻拍舊照</h3><h3>背景音樂:選自QQ音樂(李健演唱《父親寫的散文詩》)</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建湖县|
重庆市|
栾城县|
南城县|
蛟河市|
张家川|
苍山县|
垦利县|
耒阳市|
亳州市|
道孚县|
定州市|
永仁县|
云梦县|
都安|
凯里市|
万年县|
麻栗坡县|
古丈县|
九龙县|
林西县|
大余县|
临桂县|
阿拉善盟|
宜阳县|
衡阳县|
浠水县|
金乡县|
玛纳斯县|
郯城县|
邵东县|
习水县|
桐梓县|
吉木萨尔县|
赞皇县|
府谷县|
陇南市|
怀来县|
房山区|
石柱|